中原回族穆斯林的历史

穆斯林少数民族

根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国现有穆斯林一千七百六十万,其中回族有八百六十万、维吾尔族七百六十万,哈萨克族一百一十万、柯尔克孜族三十七万五千人、塔吉克族三万三千五百人、乌孜别克族一万四千五百人。回族主要讲汉语,塔吉克族语言属于印欧语族、和波斯语有亲属关系,其它民族语言都属于突厥语系。在官方认可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回族很特殊,因为宗教(伊斯兰教)是他们唯一的民族区别特征。他们没有统一的可资民族区别的语言、和汉族族际通婚频繁、几乎遍布全国各大市镇。他们有一个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甘肃南部和内蒙古之间有两个自治州,全国有九个自治县。汉语中以前用“回”字指(国内外的)穆斯林。

回族来源

尽管回族是国内一个少数民族,在祖源上并不单一。他们的祖先可能追溯到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和蒙古人。他们通过几次浪潮进入中国。第一个阿拉伯使团来中国是651年(唐朝),即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十九年、征服波斯后一年。从那时起,主要是阿拉伯人、也有一部分波斯商人定居在东南沿海一带。758年,唐朝皇帝请求巴格达阿拔斯哈里发派兵两万以帮助平定安禄山叛乱。事后,阿拉伯和波斯士兵留驻在中国,居住在西北地区宁夏、甘肃地区。801年,吐蕃在和西南地区云南的南诏王国交战时雇佣了二万阿拉伯和粟特雇佣军。尽管吐蕃战败,穆斯林士兵仍然留驻该地区。另一个移民浪潮在1070年和1080年,一万五千名阿拉伯士兵在北宋皇帝的邀请下在北宋东北地区和扩张的契丹帝国(大辽)之间建立了一道缓冲区域。

然而,回族最大的部分系出1270年左右蒙古统治者忽必烈汗作为后备军带到中国的二、三百万中亚穆斯林。1279年,这些人帮助忽必烈汗征服南方。此后,他们定居中国,成为商人、农民和工匠。

忽必烈汗的一个孙子 – 阿难答由波斯的穆斯林继父母抚养成人。1285年,阿难答成为安西王。安西包括被征服的地跨甘肃、宁夏和四川的唐古特王国(西夏)。唐古特人信仰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一种混合形式。1295年,阿难答和他的侄子 – 西突厥斯坦伊利汗国的合赞汗一道皈依了伊斯兰教。结果,十五万强大的安西蒙古兵和大多数唐古特人也接受了伊斯兰教信仰。因此,至1368年即元朝末年,回族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

明朝对回族的保护

根据许多学者研究,明朝 – 元朝后统治中国的汉人王朝的创立者事实上是回族后裔,只是保密周详(而不为人知)。打败蒙古人之后,他给予回族宗教、政治和经济上的自由。然而,为了保护他们免受汉人歧视,他下令回族要和汉人婚配、讲汉语、穿汉服。自此,回族就失去了他们的多元文化根基。

清朝时满人对穆斯林的迫害

作为明朝对回族保护的反动,统治中国的后一个王朝 – 满人清朝(1644 – 1912年)开始迫害中国的穆斯林。这种迫害延及东突厥斯坦(新疆)的维吾尔族穆斯林。在1648至1878年间,前后十次穆斯林反抗清王朝的斗争当中,回族和维吾尔族穆斯林共有一千二百万人丧生。而藏人和回族维持着较好的关系。例如,在1625年,五世达赖喇嘛去北京觐见中央政府皇帝途中拜访了银川 – 现在宁夏首府的伊斯兰教领袖,他们就宗教和哲学诸问题作了探讨。

迁徙吉尔吉斯斯坦 – 东干人

十九世纪发生了两次回族向俄罗斯统治下的西突厥斯坦迁移的浪潮。第一批来自陕西和甘肃。1878年,他们经历了一场失败的针对清王朝的起义。第二批于1881年来自遥远的东突厥斯坦西部伊利河谷地带。1871年,俄罗斯占领该地区。但是1881年《圣彼得堡条约》(国内称《收回伊犁条约》 – 译注)之后,中国收回该地区,要求当地人在公民身份上作出选择。这两批移民都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比什凯克附近。这些移民自称东干人。

东部回族和西部回族

目前,回族可以分成两部分。西部回族以宁夏为中心、也居住在甘肃(安多藏区内外)、青海、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山西、河南和河北。这部分穆斯林中有一大批进入西藏中部,现在拥有拉萨的三分之一的商店。他们的文化和宗教中心是临夏,该地区位于拉卜楞寺院和兰州之间。东部回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东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