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四度的细节

意义深远的忍辱(忍耐)

下一个意义深远的态度(度)是忍耐(耐心)或者宽容。这同样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状态,有了它,我们就不会恼怒,就能够忍受各种困难和苦难。我们不会因为遭受苦难或者有人伤害我们而心烦意乱或者神情沮丧。这就是其定义。而它的效力 – 这不是说我们再也不会有敌人了或者没有人会来伤害我们了,它的意思是我们不会生气或者泄气或者不愿意帮助人;我们不会感到受挫。如果总是发脾气,我们确实无法帮助别人。

不会因为那些制造伤害的人而心情沮丧的忍耐

因此,第一个 – 这里有三种 – 第一种是不会因为那些制造伤害的人而心情沮丧的忍耐。所以,这个不仅涉及到做出负性行为的人 – 不因他们而生气 – 而且,更确切地说,伤害我们的人或者为难我们的人或者恶劣对待我们的人。这不是说是打了我 – 别人打了我们 – 还可能是那些对我们不感恩的人,不感谢我们的人,所有类似的事。有人不喜欢我们,所以我们很生气:“哦,这个人不喜欢我啊!”

尤其是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如果他们不采纳我们的建议,不要生气,这一点非常重要 – 要忍耐 – 或者不起作用。有很多很多人,很难给他们给与帮助。我们一定要努力不要和他们生气,丧失我们的忍耐,而是要忍受所有这些困难。

老师不要对学生丧失忍耐,这一点尤其重要。即便如果有人非常迟钝或者极其蠢笨,这在于我们作为老师 – 甚至并非必然要教授佛法、而是别的任何东西 – 保持忍耐、不要生气、不要沮丧、而要在教导的过程中富于技巧。这就像给小孩子教东西。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孩子学得像大人一样快。

寂天大师关于培养忍耐的论述

这里,有很多很多种培养忍耐的不同方法。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论》中解释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确实没有时间深入到所有方法中,而只是谈其中一两个。

如果我们在火上或者炉子上烫了手 – 嗯,你不能因为火烫人而生气;烫是火的本性。因此,同样,我们从轮回中有何期待呢?当然,人们会让我们失望,人们会伤害我们,事情会变得困难 – 我们期望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有某人为我们做某事,我们应该预想他们会做得不正确。如果他们做得不正确、方法不是我们所喜欢的,这是谁的错呢?这是我们的错误,因为我们懒惰、从一开始就央求他们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所以,如果我们要对什么人发火,就应该冲自己的懒惰发火。因为你从轮回中期待还什么呢?

这是一列非常非常有帮助作用的名单,让我们记住需要培养的所有不同类型的忍耐,它们基本上是:我从轮回中有什么期待?你期待什么?这会很容易、一切都会很好地完成?我期待什么?轮回的本质,这是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钟,是受苦和麻烦,事情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来完成,人们难应付、对我们充满失望,如此等等。所以,你期待什么?不要惊讶。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从中摆脱。

这就像在这里抱怨拉脱维亚的冬天寒冷阴暗。嗯,你对冬天有何期待 – 期待它会可爱、温暖,我们可以穿着浴衣边散步边晒太阳?你期待什么呢?就像火的本质一样。火的本质就是灼热。你期待什么呢?如果你把手伸向它,如果你赤手空拳从炉子上拿起炽热的锅,你当然会烫伤自己。你期待什么呢?所以生气是没有意义的。

还有一点,我们能够通过把别人看做是疯子或者孩子而培养的忍耐。如果一个疯子或者醉汉冲我们大嚷大叫,而我们更加疯狂地冲着疯子或者醉汉大嚷大叫。或者,如果我们两岁大的孩子说……当我们告诉他们该上床睡觉了、把电视关掉,而他们却说,“我讨厌你!”我们要真正严肃看待,为他们讨厌我们而怒气冲冲、心情沮丧吗?那只是个孩子。孩子累了;你带孩子上床、睡觉。因此同样,当他们以这种方式行为、他们太过疲惫、摇摇晃晃时,通过看待其他人 – “他们就像小孩子或者他们的行为像个疯子”。这有助于我们不要为他们生气。

同样,如果有人让我们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困苦的时光,把他们看做是我们的导师,这总是很有用:“这是我忍耐的导师。如果人们不给我一段困难的时光,我永远无法学会忍耐,或者无法永远接受挑战。所以,他们给了我这样一段艰难时日,他们真是太好了。”办公室里烦人的人 – 忍耐的老师。

忍受我们自身苦难的忍耐

接下来,第二种忍耐就是接受和忍受我们自己的苦难。寂天大师对此讲了很多,他说,如果我们遭受苦难,处境苦难,如果我们能做什么,就去做 – 不要生气或者沮丧,因为这于事无补。如果我们对此什么都做不了,那么为什么要发火或者泄气呢,因为这同样于事无补。所以,如果天冷了,我们有暖和的衣服,我们为什么要发火、抱怨天气冷呢?你把暖和的衣服穿上。如果你没有暖和的衣服,为什么要发火或者泄气呢,因为不管怎么样这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暖和。

同样,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苦难看做……在它消灭负性障碍的意义上,为此感到快乐 – 负性的羯磨(业)在成熟 – 记住,现在消除它很好,因为在将来它可能会更糟糕。同样,也想着它现在以这种形式成熟棒极了,因为不管我们遭受了多大的苦难,它总是可能会更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轻松地摆脱它了。

在黑暗中,我们的脚砰地磕到桌子上了,确实很疼 – 嗯,这很不错,因为我本可能会摔断腿呢。“发生这,比摔断腿好多了。”所以,这有助于我们不要生气。毕竟,我们的脚因为磕了而上下乱跳、大吵大闹 – 这无所裨益。即便妈妈来亲一下也于事无补,它仍然疼。

同样,如果我们努力要做某件确实非常正性、非常有建设性的事,如果在最初时候就有很多障碍和困难,那么这很不错。努力去做件非常积极的事情,如像你想做一个长期的闭关、或者你想做某件积极的佛法事业、或者出行去帮助别人,等等。如果它伴随着巨大的障碍和麻烦开始 – 并非必然是大事情(你摔断了一条腿或者之类),但是如果在开始阶段就有困难 – 这很好,因为一个人可以将之视作:“OK,这消灭了障碍,这样余下的工作会进展顺利。”这样,现在就消灭了、而不是以后要造成大麻烦,我们会因之而欣喜。

正如寂天大师所言,苦难和困难也有好的品质。这不是说因为我们要走的路在折磨我们、充满苦难,所以我们要出去寻求它们。它的意思不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有了苦难,那么会有各种优秀的品质可以增加,因为心怀苦难,那么从开始,它降低了我们的自大;它使我们更加谦卑。它同样帮助我们培养对那些人的悲悯,他们遭际和我们同样的苦难。假如说我们得了某种疾病之类,那么我们就会理解得了这种病的其他人;否则,我们对他们的苦难茫然无知。通过变老、身染年老之痛 – 你在十六岁的时候,不会轻易对老年人产生同情,但是你到了六十岁,开始亲身经历这一切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对老年人有巨大的同情和理解。同样,如果我们理解羯磨(行为的因果),如果我们遭际苦难,这就真正会让我们更加坚强,避免破坏性地、负性地行事,它们正是苦难的因缘;而更加强烈地投身于正性的、建设性的行为,这将是快乐的因缘。这给我们以鼓舞。

为了佛法而忍受艰难困苦的忍耐

第三种类型的忍耐是决定忍受在研究和修持佛法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当我们努力禅定、努力要达到觉悟、如此等等时,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我们必须对此非常务实,不要泄气。对此保持忍耐。这不是说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自己,而是说要有忍耐。

真正理解并接受轮回的本质就是起起落落,我想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并不是简单地说我们有更高或更低的转生,而是说它一直在起起落落。所以,我们有时候喜欢修行,有时候不喜欢修行。我们期待什么呢?这就是轮回。它不会每天都会更好,因此,必须要对此保持忍耐,不要有受挫感,不要生气,不要放弃。“我以为我能够应付我的怒火,我再也永远不发火了”,然后,突然发生什么事了,我们又怒火冲冲。这种情况总是发生。直到成就为阿罗汉之前,我们不会消除它,所以忍耐吧。

意义深远的坚持(精进度)

第四种意义深远的态度(度)被称作坚持。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从正性和建设性的行事中获得快乐。它还涉及到……它不是从玩电子游戏和打猎中获得快乐。我们谈论的是在某种正性和建设性的事项中获得快乐。这也不是在谈论仅仅抱一种拼命努力的态度,期间我们讨厌我们的工作,但不管怎么样,出于一种责任或者愧疚、一种义务或别的类似的什么、或者只是机械地,我们还是在做。你明白,就是工作狂。这不是所谓的“短时间的热情”,即我们全然为做某件事情而兴奋,为此付出大量的精力,像一个狂热分子,然而在一周之后,我们热情烧光,然后放弃。我们不是在谈论这种短命的热情。我们谈论的是一种持久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坚持:它是持续的;它无休无止。它无休无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喜欢我们所做的、它是正性的。这种愉悦地坚持是懒惰的敌人,是懒惰的反面。

盔甲般的愉悦坚持

有三种愉悦地坚持。第一种愉悦地坚持像盔甲一样。这就是不断前进的意愿。不管有多么困难,不管路途有多长,我们持续不断地前进,不气馁、不撒懒。如果我们期待着佛法之道(或者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正性事情)会永无止境,为了能够帮助他人等,我们甚至愿意下入地狱,那么我们就不要为任何可能遇到的小麻烦撒懒或者泄气。“不会有任何东西让我动摇”。它就像一副盔甲,保护我们免受任何出现的困难。“我不在乎它会有多困难。我不在乎它需要多长时间。我准备去做它。”

在达到觉悟之间,我们想着花费的时间越长,它的到来就越快。如果我们期待着觉悟来的又快又及时,那么花费的时日将遥遥无期。如果我们急着要瞬时的、快速的达到觉悟,找到一条容易的、快捷的路径,如此等等,这基本上是 – 正如有些伟大的经典所言、伟大的导师们所解释 – 我们并不真正想花很多时间来帮助别人之类,这基本上是一种自私和懒惰的表现。“就让我获得觉悟吧。我会了不起啊。”从基本上说,我们在撒懒。我们不想在有关的事情上付诸艰苦的努力。我们希望贱卖、廉价,廉价得可以随手得到。我们期待着讨价还价。这不会起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有这种悲悯:“我要努力无数(藏文:grangs-med,无数的)劫,积累正性的力量来帮助别人”,正是这种范围巨大的悲悯更快地给我们带来觉悟。

用于建设性行动的愉悦坚持

接下来,第二种类型的愉悦坚持是建设性地行为、做出建设性的行动,以积累将给我们带来觉悟的正性力量时的愉悦坚持。换句话说,在做加行(预备性修行如磕头等)和研究和学习及禅定,以及所有我们需要做的事时,保持愉悦而不是撒懒,为做这些而感到快乐。

为有限众生的饶益而努力的愉悦坚持

然后,第三种愉悦坚持是关于努力帮助别人或者饶益别人的愉悦坚持。那种在努力帮助别人时的愉悦坚持 – 这同样就这四种积德或者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方法或者帮助别人的十一种方法(我们要帮助的十一种人)做出了解释。记住,在这十一种情况之下,我们拥有帮助别人的道德自律。涉及到修持佛法的忍耐同样是……我们可以根据在这十一种情况之下给予帮助,就此忍耐加以讨论。这里,我们有着用十一种方法予以帮助的愉悦坚持。因此,它的意思即它们并非完全一样。我们所指的是,当我们用各种不同但合适的方式切实去帮助这种人时,怀着这种愉悦的坚持,我们从中得到快乐……我们确实乐于付出精力去帮助他们。怀着忍耐,我们准备忍受其中的任何困难。怀着道德自律,我们将避免可能会阻碍我们去切实帮助他人的所有烦恼情绪。因此,它们是相互支撑的。

三种懒惰

这些不同类型的愉悦坚持被懒惰所打断,因此,为了修持并培养它们,我们必须要克服懒惰。这里有三种懒惰:

懒于拖沓

第一种是懒于拖沓,把事情推迟到第二天。对此,我们要禅观死亡和无常 – 死亡任何时候都可能来临 – 而获得宝贵的人的生命的困难,这种生命能够赋予我们机会来做建设性的事情。

但是,与此相连,让我们想起了我最喜欢的一句禅宗心印(公案):“死亡随时至,姑且轻松之。”如是之想非常不错。其意思是,的确如此,死亡会随时降临,但是如果我们躁动不安紧张兮兮,我们就永远也不能够完成任何一件事 – “今天我要完成所有的事” – 而你成为一个狂热分子了。是的,死亡会随时降临。如果你想好好利用时机现在就做事,你必须要放松心情,而不是这种强烈地惧怕死亡:“我们不会有足够的时间了。”

懒于在琐碎的事情上执迷

接下来,第二种懒惰是懒于在琐碎的事情上执迷。对吧?我们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来看电视、或者只是和朋友们闲聊、谈论运动……所有这类事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这基本上乃是懒惰。坐在电视前面要比禅定轻松多了。或者只是执迷于稀松平常、平淡无奇的事情上,因为我们发现很有趣,不管它是占星术、不管它是什么 – 这样一类事情,又一次,我们执迷于此,因为懒惰、惰怠,我们不想努力去做或许更有难度、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不会停下来做些娱乐或者休憩。有时候为了恢复精力,我们需要这些,但是关键在于不要因为懒惰而执迷于所有这些或者过分去做。你休息一会儿、出去散散步、或者做些类似的事情,但是不要执迷于此。我们放松够了的时候,回来做我们正在做的任何一件更加正性的事情。

克服这种懒惰的方法就是,想一想这些所谓的平淡无奇的结果和平淡无奇的活动中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永远也不会带来永恒的快乐。只有真正通过佛法之法进行自我训练才能够这样。如果我们能够把皮球踢进两根杆子中间的网兜里,我们花费所有的时间这样做、这样训练,这并不会使我们获得即便略微好一点的转生。把皮球直接踢进,这也确定不会让我们获得解脱和觉悟。

因此,关键在于不要执迷。如果我们为了放松之类而这样做,这就另当别论。但是要执迷于此,因为我们懒得去做更正性的事情而把我们所有的精力放在这方面 – 这就是懒惰;这是真正从做一件建设性的事中获得快乐的敌人、一个障碍。

克服不换录音机电池的懒惰吧。

懒于对能力不足的臆想

第三种懒惰是对无能的臆想。“对我来说,这太难了。我做不了。像我这样愚钝的一个人会达到觉悟或者做任何类似的事情呢?”这是一种形式的懒惰。我们甚至不做尝试,因为我们想着,“我能力不够。”

因此,对此,我们想到了佛性,我们所具有的各种品质,如此等等。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提醒自己,会帮助我们对此作出反击。“如果有这么多人能够花费全天时间来工作,仅仅通过卖口香糖之类赚取蝇头小利,而他们愿意成天在那里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地坐,那么我也有能力投入时间胜任做一件更富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为了买上一张音乐会的票,能够排队站上几个小时,或者为了买上面包而排队站上几个小时,那么我就不应该想着,我没有能力来做一件对能够达到觉悟更加具有建设性的事。”

培养愉悦坚持的四种支持

寂天大师解释了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愉悦坚持的四种支持。

坚信佛法的饶益

第一种支持是坚信正性的品质和佛法的饶益。

自信和佛性基础上的稳健

第二种是建立在自信和佛性基础上的坚定和稳健。如果我们确实坚信佛性 – 具有基本的能力 – 那么我们就拥有自信;如果我们拥有自信,我们就会在努力中坚定沉稳。这就是一种支持。

对所做的心怀喜悦

接下来,第三种是对我们正在所做之事心怀喜悦。一种自我满足感。努力自我发展等等、努力帮助别人,这非常感到自我满足、富有满足感,因此这给予我们一种快乐感。

知道何时休息

第三种是知道什么时候休息。不要过度操劳直到退出、放弃、不想回转的程度。不要让自己太幸苦。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要对待自己像个婴儿;每次感到有点累,就小憩一会儿。

实际上,这一点很有趣。赤江仁波切给出了如下建议。他说,在我们情绪确实非常、非常糟糕,感到消极之时,不会有别的什么佛法看起来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最好就是打个盹。小憩一会儿,我们醒来时,心情就会不一样,只是自然而然地打个盹儿。这很管用。

培养愉悦坚持的更多因素

和愉悦坚持的四种支持一起,寂天大师指出另外两种有所帮助的因素。这就是(1)接受我们需要修持的、接受我们需要放弃不做的,和(2)接受其中的困难 – 所有这一切基于务实地考察这三者和我们应对它们的能力。

接受这些:为了帮助别人、或者达到觉悟、或者做任何我想做的建设性的事情,我需要做这个、那个、这个。我也接受这个事实,即我一定要停止做这个和那个,我也接受这个事实,即这当中会困难重重。我们自个儿承担起来,如实做出非常详细的考察,我们接受做这些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一切以及我去完成的能力。

不要抱一种不现实的态度。如果我们要磕头,磕头一万次,就现实地看待这个问题。其中会有重重困难 – 我的双腿会受伤、我会劳累、所有这些 – 但是我们要让自己记着当中的饶益。那么我要停止做什么呢?为了这样做,我必须要抽出时间,而这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如实地考量自己,看一看:“我能做这个吗?” – 我有关节炎或者风湿病,不能让我磕头、或者做此类的事情 – 然后我们接受这就是其中涉及到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接受了,那么我们就能够怀着愉悦的坚持将身心投诸其中。

接下来,当中第二个是,接下来在接受所涉及的东西这样一种现实态度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掌控如何发挥自身。换句话说,要有意志力之类的东西。不要仅仅让我们拿任何一种老套路行事,用任何一种方法行事,而是真正:“OK,我不要到懒惰之类的控制之下。”掌握主动,真正使我们自己投身于想做的正性事情当中。“将身心投进去”,我们英语中这样说。

意义深远的心理稳定(禅定度)

现在已经很迟了,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讲最后两种意义深远的态度。这两者中的每一个,尤其在道次第文献中,做了非常非常简略的处理。然后,有很大的一部分涉及到如何培养专注和禅定以及如何培养对空的理解。因此,显然没时间深入到其中。每一个都需要很多天时间。所以,这可以在其它时间进行。

但是,思维的稳定性……在有些经典中,它被说成是像心理状态一样,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单单集中在任何一个合适的、积极的、建设性的物体上,而不会让这种注意力游移或者变得迟钝、瞌睡、等等。因此,不管我们是否在做禅定或者只是帮助别人或者倾听他们的话。

寂天大师对此的解释就是基于心理稳定。即除此之外,真正涉及到获得这种类型的专注之物就是这样一种心理稳定,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不会因为烦恼情绪而起起落落。因为正是烦恼情绪使我们变得……思维游移到对人有吸引的地方,或者变得迟钝或者昏昏沉沉。因此,他在一个很大的心理和情绪稳定的范围内对此作了描述。还有很多划分、很多划分不同的心理稳定类型的方法。几乎每一种经典和每一种传承做出了不同的划分,因此深入到对所有能够加以划分的不同方法的极其冗长的探讨当中是没意义的 – 就我们关注的而言、就做这个的专注而言,就做那个而言,等等。

意义深远的分别意识(智慧度)

而分别意识,有时候被译作智慧,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据此我们能够正确地、决定性地分别所有可知的现象,它们切实的存在方式。我们可以在其间做出区别,何为有帮助、何为有害、何为合适、何为不合适、以及所有这些东西。因此,它可以应用于区分事物切实存在的方式和它们不存在(不可能之物)的方式之间。但是,它同样可以有一个更广阔的范围,而不是仅仅关乎理解空。

它同样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方式,根据这种分别意识针对什么事物、它是否关乎现实、是否关乎约定俗成的东西,各种的经典都做了不同的处理 – 如果我们是医生,可给与的合适药物是什么、不合适药物是什么,等等。划分它的图式有很多种,所以无需将所有的都过一遍。

就此六种意义深远的态度(六度)而言,有很多很多其它的要点还可以讨论 – 或者,如我所言,有一列十度的单子,当中还有另外四个为一组,他们基本上是这种分别意识的再划分 – 但是我想,这些已经对我们这次的介绍足够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