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的传统概述

通往证悟的次第道途,起于了解我们所已获得的珍贵人身是不可思议地稀少的机会。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它,我们不但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好的投生,甚至可以解脱与证悟成佛。一切都依赖于我们的动机跟目标有多宽,以及学习与修行佛陀所教导的正法行。

转生为人的尊贵

为什么说转生为人的尊贵就像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

我们拥有的这副尊贵身躯比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更尊贵。这是闲暇的基础;但是我们的身体所提供的闲暇和机会不是让我们在毒品中兴奋,而是修持佛法。为什么说转生为人的尊贵就像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呢?这是因为,有了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我们可以在此生得到吃喝,但是实现愿望的宝石并不能饶益我们的来生。因此,我们所拥有的这副为我们提供了修持佛法之良机的身躯,要比这样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更尊贵。

我们所有人都想得到快乐,时间越长越好。但是不管我们今生获得何种快乐,因为它只在短暂的今生持续,所以也是暂时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一种长久持续的快乐,就需要考虑我们的来生。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不能给予我们脱离转生三恶趣的自由,也不能保证我们永生。但是,用这一尊贵的人身作为努力的基础,我们就可以保护自己免于恶趣;并且,就像尊者米拉日巴一样,利用身体作为修行佛法的基础,我们此生就能获得觉悟。因此,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不能给我们保证这些我们的身体可以保证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身躯比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更尊贵。

因此,我们要用这副尊贵的身躯来修持佛法。但是,我们倾向于持相反的观点 – 尽管要比一块实现愿望的宝石更尊贵,我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去寻求尽可能多的财富,我们甚至准备为这种短期的目标而牺牲生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们富裕、比我们聪明。但是,我们用这尊贵的身躯修持佛法,可以比他们积累更多正性的力量(德)。因此,这很重要,不要浪费这次尊贵的人身,利用它来完成三项有用的目标:在来世一个更好的转生,解脱,和觉悟。

不管我们拥有多少物质的东西,它们不会带来满足。即便一个人拥有了世界上的所有物质财富,他也不会满足。因此很明显,即便是全部实现愿望的宝石也无法带来满足。一个人如果获取越来越多的财富,这只能给他带来越来越多的痛苦。我们自己能够体验这种事实 – 如果我们带着很大一堆行李乘火车或巴士去旅行,旅行就很艰难;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些东西,旅行就非常轻松。

因此,我们应该这样来修持佛法。例如,尊者米拉日巴在山洞里生活的时候没有物质财富。尊者米拉日巴和释迦牟尼佛认识到如何物质的东西如何微不足道和无关紧要,因此放弃了它们去修持佛法。你们也是,生活中世界上很多富裕的国家,已经认识到物质的东西并非如此重要,因此把它们抛诸身后,来到这里学习佛法。

获得尊贵的转生为人的因缘和困难

我们需要思考,获得这副尊贵的人的身躯为什么如此艰难。它之所以如此难以获致是因为其因缘很难积累。这些因缘分为三种:

  • 遵守严格的道德自律;

  • 修持六种意义深远的态度(六度);

  • 进行纯粹的冥冥以求的祈祷。

遵守严格的道德自律

遵守严格的道德自律非常吃力,我们在这方面要认识并评估他人,同样很困难。同时,就道德自律而言,有十种破坏性的行为(十不善行),而我们需要认识,世界上大多数人如何对十不善行甚至闻所未闻。当然,在那些知道何为十不善行的人当中,绝大多数并不通过修持以避免它们。

有三种关于身体的破坏性行为:

  • 杀生:例如,我们或许知道不应该杀生,但是当有虫子叮咬时,我们本能地拍死它了。

  • 拿非所给之物:即便没有出去做毛贼,我们可能运用狡猾的手段从他人那里得到东西,因此这几乎是同样一回事情。

  • 放纵于不合适的性行为:我们有诸多想要与别人的配偶在一起的欲望。

每天,我们积累着这些破坏性的行为,就像我们外出时,雨滴洒落到我们身上。

有四种关于身体的破坏性行为:

  • 撒谎:我们无时不刻在积累这一不善行。例如,如果我们想要下山,而有人问我们去哪里,我们说要上山。

  • 说制造分裂的话:使得朋友间相互变得不友好,已经不友好者进而成为敌人。我们通过说别人的坏话,无时不刻在这样做。

  • 用谩骂性的话或者尖刻的言辞:这并非必然针对人类。例如,如果一只狗进入房间,我们可能大喊,“滚蛋!滚出房子!”。还用一些严厉的话语。用谩骂性的话或者尖刻的言辞是一个大错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有人给我们以谩骂性的话或者尖刻的言辞,我们会感到很受伤害,其它生灵也一样,包括动物,感受是同样的。

  • 说无聊的话: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废话:“我去了那个国家”,“我做了这个和那个”。如果说话太多,你就增加了犯这种言语上的破坏性行为的机会。我不会英语,所以我就没有机会用英语说废话,因此,我只能用藏语积累废话了。

三种心理的破坏性行为:

  • 怀着贪婪的想法:某个人有一栋很不错的房子,等等,你渴望占有它。这不是很好,但这个东西我们却有很多。

  • 心怀怨恨之想:希望某一个人不快乐或者想要扭断他们的脖子。我们不只对敌人这样想,如果朋友让我们讨厌,也这样恶意地想着。

  • 扭曲的、敌对性的想法:例如,想着不存在来世的转生,或者皈依三宝不会帮助任何人,或者想着进行荟供仪式是浪费时间,供奉酥油灯是浪费酥油,或者做食子(多玛)供奉就像是在丢弃糌粑。

要防止我们做这些事情很困难。如果你不防止自己做这些,你就不能获得尊贵的为人之转生。我们没有时间深入到其中的细节,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应该研究道次第教义。

修持六度

获致尊贵的人之转生的第二个因缘是修持六种意义深远的态度(六度):慷慨(布施)、道德自律(持戒)、忍耐(忍辱)、坚持不懈(精进)、心理稳定(禅定)和分别性意识(智慧)。

但是,我们非但不修持慷慨,我们实践的是吝啬,并且将这种吝啬的态度延伸到他人。非但不修持忍耐,我们有的是怒气。非但没有坚持不懈,在修持佛法中获得快乐,我们懒惰、总是想着睡觉。非但没有心理的稳定,我们形成了心理游移不定 – 例如,在唪诵真言时思维却四处游荡 – 而我们还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这些发生。

曾经有这样一位导师,有一次正在修行时,想起来有一件工作要弟子去做但是忘记告诉他了。他刚想起来就停下禅修,站起来让弟子去做。这就是他思维游移。不管我们什么时候做唪诵修持,我们的思维游移不定。

至于意义深远的分别性意识(智慧),我们需要培养理解空的分别意识。但是我们却在研究俗世之物,例如绘画,因此,我们没有建立起正确形式的知识。

简而言之,要积累尊贵的转生为人的因缘很吃力。看一看,拥有这样一副身躯多么稀罕,我们应该如是思考,我们只拥有这么一次,它很容易丧失。如果我们对所拥有的这副尊贵的人身不加利用,将来要得到另一副就会非常困难。

从无闲暇的八种情景中得到喘息

尊贵的转生为人的实质是脱离了八种无闲暇的暂时性情景。无闲暇的状态就是其中没有机会修行佛法。

有四种非人的无闲暇状态:

  • 地狱中没有机会修持,因为你的身体无时不刻在燃烧。

  • 如果转生为饿鬼(梵文:preta,闭丽多),你就持续体验饥饿,不断想着食物。

如果早上起来没有吃早点,我们就不愿意修持佛法。如果醒来后头疼,我们就不愿意修持佛法。因此,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推断,如果转生为饿鬼,六十年没进食,我们就不会有兴趣修持佛法。

因此,我们要感谢,没有在地狱或者转生成饿鬼。

  • 转生为动物:即便转生成为达赖喇嘛尊者的爱犬,我们也无法唪诵皈依的祷告。

因此,我们不能出生在地狱界、饿鬼界、或者畜生界。

  • 我们也没有转生为长命的神:他们有如此之多的乐趣、俗世的乐趣,因此对修持佛法毫无兴趣。

舍利弗有一名弟子,他对舍利弗持有强烈的上师依止。这名弟子死后往生天神界。舍利弗运用自己的超验力量,能看到这名弟子转生在该天界。于是,他想他要去看望这名忠实的弟子。舍利弗来到天界,这名弟子全部之所为就是向他招呼“嗨!”,而对佛法修持毫无兴致,因为他正享着如此的乐趣。这是真事,不是故事。

我们从自身的经历中就能够看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人非常贫穷,他会准备学佛法。但是,如果他很富有,过得非常舒适,他就没有兴趣了。因此,我们同样很幸运没有转生为长寿的神仙。

有四种无闲暇的人之状态:

  • 第一种 – 无闲暇的第五种状态,例如,出生在听不到一句佛法的这样一些国家或这样一个时代。因此,我们没有身处这种环境。

  • 有些人生在野蛮的社会,那里人们唯一感兴趣的是获得吃穿。我们没有身处这种环境。

在西藏有座山叫杂日。每十二年,藏人就要去那里一次。生活在那里的珞巴人很野蛮,人们经过他们的领地就要交税。税值是一头牦牛。珞巴人得到牦牛,就立刻将它杀掉吃肉饮血。因此,我们很幸运,没有身处这种环境。

  • 我们没有生而眼盲、耳聋、有精神病、愚顽不灵,等等。因此,我们脱离了这些障难能够学习和修持。

  • 同样,我们没有生在一个非常没有宗教观念的地区,认为宗教不好,所有值得做的就是挣钱。

因此,如果我们获得了脱离所有这些无闲暇情景的为人之转生,此外,我们知道如何获得这种转生的因缘,我们毫无疑问是幸运的。很多人拥有这样尊贵的人身,却没有认识到继续获得更多这样转生的因缘。

类比

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来帮助我们认识获致尊贵的人身的困难。例如,它非常稀罕,如同将沙子扔到镜子上之后附着在上面。

如果想一想这些事情,我们就会认识到当前转生为人是多么尊贵的成就,我们也应该想着,我们只能这样得到一次。想一想在印度,人们多得数以百万计,而修持佛法的人却多么稀少。因此,我们就能认识到它有多么稀罕。

曾经有一位喇嘛正在讲有关获致尊贵的人身之困难。听众中一名蒙古人说,“如果你认为转生为人有多困难,就应该去中国,看一看那里的人有多少!”这就像在说我应该去前苏联看一看。

这些都是禅修中非常不错的主题。

利用好我们尊贵的人身,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我们想一想,为了获得这个尊贵的人身,我们在前世的努力多么艰难,我们就会热切希望让这一生过得富有意义。举个例子就是,如果你背着东西上到半山腰,然后撒手不管,那么它就一直滚下山。我们在此生为获致尊贵的转生为人而做的努力就像背着东西上到了半山腰,如果我们撒手不管,那么所有工作就前功尽弃了。

因此,我们现在有一个尊贵的人身,我们不应该只向往着将来再有一个。因为我们现在就拥有着,我们应该现在就运用它来获得佛的完全的觉悟状态。如若不然,就于此毫无二致,现在拥有一袋大米,却坐在那里不享用它,而是祈祷来世再有一袋。因此,现在应该对我们尊贵的为人之转生做到最充分的利用。

铭记死亡

必有一死

想一想我们所拥有的是怎样一种尊贵的人身,它不是岩石造就,也不是金属铸成。如果那样,它就能够存续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如果割开身体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是很多血液和内脏,就像人们在市场上买肉之后,挂在房子里的杂碎。我们的体内结构和一副钟表的内部结构一样精致。

如果我们想一想死亡,想一想有多少人已经死亡,每一个珠子表示一个的话,会数过很多念珠。如果我回忆一下自从来到达兰莎拉,有多少藏人死在这里,我会很快就数完我的念珠。

没有一个人以人之躯体而长生不死。如果你想一想草木是如何死亡的,你就会看到,在你死亡之前,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出生的自然结果就是死亡。一个人别无他法。我们聚在这里的结果就是散,上升的最终结局是下降。认识到我们除了一死,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在死亡之前,要尽可能地修持佛法。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将如何迈入死亡。想象一下你病入膏肓,肌肉转变成一种可怕的颜色,你虚弱无力,亲戚们都在哭泣,说这多么可怕,医生来给你一些药品,但接下来他却咂舌说实在是太糟糕了。

死亡随时存在

同样,什么时候死亡也不确定。白发苍苍的双亲可能看着孩子寿终入土。很多人在吃一顿随便的饭时被噎死了。

例如,你可以通过西藏的例子想一想这一点。一个人把一大块肉放在身边说,他早上要吃,但这块肉存续的时间却比他长。另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西姆拉种土豆的农民,他打算做炸面包吃午饭,但面包还没做好他就死了。

因此,理解无常和死亡的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从书本里读这些,去想一想我们曾经认识的那些亡故者。

死亡之际只有佛法能帮助我们

对死亡的禅修有何重要性呢?它向我们显示,唯一值得做的事就是修持佛法。

如果考虑物质的东西,我们会发现什么也带不走。例如,如果你是一名赚了大钱的富商,你能够带走的只不过是更昂贵的一块包裹你那要被火化的尸体的裹尸布。而至于这名商人在游走各国积累这笔财富所做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极其巨大。

如果你有很多仆人或工人,或者是一名指挥者上万名士兵的将军,死亡来临之际,不会有人与你同去。即便全国皆亲戚,也是于事无助: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你咽气的时候站在那里,严重地干扰你,严重地阻碍你的死亡与转生。

这时唯一于我们有帮助的事情就是佛法修持,如果你从建设性的行为中积累了足够的正性业力,这就能够大大地饶益你的来世转生;而负性的业力会阻碍这些。这是你无须思考死亡就能理解的东西。在西藏,很多藏人很富裕,但是到那个时候,他们只能带着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内在品质离世。因此,我们需要在此世完全修持佛法,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俗世活动上。

我们应当将此生所有的俗世活动看作是无结果的,就像是麦子的空壳。俗世活动没有实质可言。我们应当视俗世活动如同儿童游戏的泥巴饼子 – 全部要做的就是游戏结束后扔掉它们。孩子们筑沙子城堡,但是,他们在玩耍结束后,就会将之抛诸脑后走掉。这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俗世活动。

如果你想一想所有这一切,就会对你的佛法修持大有帮助。

较低范围的动机

初始范围

如果我们视一切俗世活动为无需之物、也没有很大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会认识到唯一紧要之事就是佛法修持。修持佛法就是做一件饶益你来世转生的事。例如,有了这种态度:“现在,我已经拥有一个尊贵的为人之转生;我要用它来防止将来坠入更低的三恶趣”,这就是我们尊贵人生的最低层次的有利条件。

防止我们坠入三恶趣之物就是保持严格的道德自律。但是,即便我们坚决立志于保持道德自律,它也会逐渐衰退。因此,为了防止将来坠入更低的三恶趣,我们需要自己来去除烦恼的情绪。这就像在洗涤一件极其肮脏的衣服 – 起初,你稍加用力,然后慢慢加大力度。自己来去除烦恼的情绪,你要慢慢地、轻轻地、渐渐地努力起来,直到竭尽全力。因此,要保持道德自律,你必须要慢慢实践,然后,通过渐进的实践,你就能够自己去除烦恼的情绪;否则,你的努力很容易衰退。

如果你遵循道德自律来避免转生于三恶趣,这就是修持佛法最低限度的层次。

中级范围的动机

即便我们来生逃离了转生三恶趣,转生到充满快乐与喜悦的天神界,甚至或者转生为人,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一切的轮回转生都是苦难。在道次第教义中,这一点被广泛讨论。但是,通过这则例子可以予以描述:你站在大太阳底下,天气非常炎热,于是你走进屋子里。这样,你逃离了炎热之苦,但是却置身于寒冷之苦。在轮回之中,没有可以脱离痛苦之地。

烦恼情绪让我们在轮回中兜圈子。根 – 如同树根一样 – 攫取着真实的、独立存在的认同(无我)。在轮回中兜圈子就像骑着旋转木马,哪里也去不了。摆脱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起来,凌驾于它之上,超越它。这就是一种阿罗汉 – 一个具有认识到无我、或者不存在一种不可能的“灵魂”的辨别力的思想。

要在我们的思维连续统(心识)中培养这种认识,很有必要获得止(shamatha,奢摩他) – 一种安静稳定的心理状态;而要获致,我们需要道德自律。因此,三种更高级的训练 – 更高的道德自律、入神的专注、以及分辨的智慧 – 使得我们能够超然于轮回之上。我们如果修持这些,就能终止在轮回中打转。

众生提升自己有三种类别:

  • 获得见道者。

  • 获得禅修道者。.

  • 获得无需加行道者。

新近获得见道者对空没有直接的非概念性认识。获得禅修道者不断禅修,使自己习惯于、或者说培养起对空的非概念性认识的习惯。如果你不断禅修,对空的这种认知习以为常,从心中彻底永远去除了阻碍解脱的情绪障碍,那么成就为阿罗汉,一位解脱者。

高级范围的动机

慈爱与悲悯

但是,只解脱你一个人是不够的,因为一切有限众生(众有情)都身处此困境之中。身处苦难、希望从中脱离,在这一点上一切有限众生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希望一切有限众生都能脱离苦难的心,这就成为“悲悯”。但是,要培养希望一切有限众生都能脱离苦难的这种愿望,你必须就自己的苦难做出长时间的禅修,认识到这一点多么可怕,然后,你就能够培养出离心 – 获得解脱的决心。一旦你认识到苦难多么可怕,想着立马要从中摆脱,然后你将之付诸一切众生。这就是悲悯。

因此,出离心就是要摆脱苦难的意愿,而悲悯是要一切众生摆脱苦难的意愿。悲悯与慈爱之间的区别是,对于悲悯,我们想着,“如果一切有限众生都能脱离苦难以及造成苦难的因缘,这有多么美妙啊”;而慈爱是希望一切有限众生都得到快乐造就快乐的因缘这样一种愿望。

如何培养平静和菩提心

我们没有慈爱与悲悯,原因何在?我们为什么没有一切众生摆脱苦难享有快乐的希翼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并不平滑 – 它们粗糙;它们有高处有低处。我们心中这些不平之处是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对亲朋好友有很多执着,而看到我们的敌人时,就有很多的厌恶。

那么,我们怎么样能将凹凸的路平整呢?我们可以通过考虑这一个例子加以理解:昨天,一个人给了你一百卢比,而另一个人今天给了你一百卢比。今天早上,昨天给你一百卢比的人给你脸上揍了一拳,而今天给你一百卢比的人昨天曾给你脸上揍了一拳。你应该喜欢哪个人?你不应该喜欢哪个人?

因此,与此相似,我们必须思考,在过去我们的敌人如何使我们饶益颇多,将来也可能大有帮助。同样,我们的朋友也可能在过去给我们造成很多伤害,将来还会故伎重演。这都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则例子:有各种各样的人,有食人生番、甚至是狼人或者吸血鬼。我们可能觉得他们富有魅力,和其中一位喜结良缘,但是到了某一天晚上,他们的獠牙会长出来,他们会把我们生吞活剥。

你打狗的时候,它会吠叫,会咬你。同样,如果我们对敌人生气,我们的反应和一条狗的反应毫无二致。因此,我们需要消除这种思想的不平,消除这种执迷和厌烦感,达到一种心的平静。在这种平和状态之上,一个人能够培养起慈爱与悲悯 – 就像你铺平了车辙纵横的路,以让车在上面跑。

我们必须要有充满强大力量的思想,就像能够夷成平地的炸药。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心怀着对其他有限众生的慈爱。例如,我们喝牛奶。牛奶来自奶牛和水牛。它们出去吃草喝水,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从它们身上挤奶。兔子和老鼠被用于医学实验,因此我们所用的药是以给我们付出了生命的兔子和老鼠为代价的。

有一些有限众生,我们以之为敌,他们也伤害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拿他们所具有的慈善和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相比,后者远胜前者。而给我们造成的伤害也能够大有助益。要成佛,我们需要培养耐心,这一点却需要令人生厌的人。如果人人都很好,我们就培养不起耐心来。对我们生气的人是有限众生而不是佛,教给我们耐心的人亦复如是。例如,阿底峡大师入藏时,带着一名吵闹不休的印度人,后者总是在考验大师的耐心。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带着这个印度人时,大师说就是为了修炼耐心。因此,在慈善方面,有限众生和佛一样。这是在《入菩萨行论》中得到验证的。

这里有一个佛为什么不生气的原因。这是因为佛有一种不受所有烦恼情绪干扰的单纯的专注。因为佛有这种单纯的专注,他因而不生气。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这种专注。早晨醒来,我们要怀着这样两种思想:

  • 今天,我不让别人生气。

  • 我不要别人让我生气。

如果对此已经养成习惯,我们就能够减少烦恼情绪,最终培养成永离烦恼情绪的状态,因此成就为佛。

如果我们要问,要使诸佛喜悦我们能做什么,那就是帮助、慈善对待有限众生。这确实使诸佛喜悦。例如,如果有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我们通过对孩子友爱而使父母更高兴,而不是只对父母友善。同样,如果我们对有限众生和诸佛都报以友善,佛会更加喜悦。因此,在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培养菩提心的目标:“我要成佛,以饶益一切众生。”

此生达到觉悟

此外,我们要有强烈的意愿,为了一切有限众生,就在此世此时达到这种佛的境界。佛陀说过,有一条此世可达觉悟之道。那么这条道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密宗道。如果你遵循此道,此生达到觉悟是可能的。

即便我们有强烈的意愿在此世获得觉悟,也不应该认为这很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已经从无始之初积累了大量的破坏性行为。密宗或许快捷,但这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我们不应该认为密宗之道像乘飞机一样迅捷 – 这没有那么简单。例如,尊者米拉日巴跟随他的菇如(上师)玛尔巴,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 造塔、挨打、遭受诸多磨难。因此之故,他能够在此生达到觉悟。但是,我们不愿意体验米拉日巴所经历的任何困苦。

如果我们确实有在此世获得觉悟的强烈意愿,准备好经历大苦大难,如果我们能够稳步修持,实际上,我们就有此生成佛的机会。

总结

既已获得珍贵的人身,我们可以用来修行正法并获得更好的投生、解脱,以及证悟正觉。为此,我们必须依循次第道途。这包括了避免十种破坏性的行为,去除扰乱的烦恼情绪,以及决心脱离轮回,以及菩提心的目标,获得专一定和对空性的非概念性了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