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宗教多樣性的和諧

改變宗教信仰的危險

這個世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信仰,每一種宗教信仰都為適應各民族的需要而發展。正因為如此,我總是建議你們,最好保持你們原有的宗教信仰。在西方,儘管有一些猶太人和穆斯林,但大多數人都是基督徒。對 於他們來說,或對任何人來說,改變宗教信仰是不容易的,有時它只會造成困擾。

有一個我總是提及的例子。在六十年代初期,我們藏人面臨了極大的困難。在那時,有許多基督教組織來幫助我們。有一位藏族母親帶著幾個年幼的小孩,他們的處境非常困難,後來來了一位基督傳教士,接 受了她的小孩到基督教教會學校就學。有一天,她跑過來告訴我,她今生今世要成為基督徒,來世再成為佛教徒。這清楚地表明,她有一些關於宗教信仰的困擾。如果來世升入天堂,她就沒有興趣成為佛教徒,如果墜入地獄,她 將無法成為佛教徒。

還有一位波蘭女士,我在1956年就認識她了。從1959年起,她對教育極感興趣,並授予了幾個藏族學生獎學金。她從而對佛教產生了興趣,但在此之前她是馬德拉斯的一位神智學者,所 以她已經有了某種無宗教派別的觀點,儘管如此,她還是接受了佛教為她個人的宗教信仰。在她生命的最後階段,神的概念似乎更接近她的思維,這也是一種困擾的表現。所以,你們最好是保持你們自己的宗教信仰。

千百萬人中,有一些人會本能地對東方宗教,特別是佛教感興趣。這些人得認真地想一想。如果他們覺得佛教更適合自己的傾向,那好,沒關係。我們藏人中99%都是佛教徒。但在過去的四百年裡,有 一些拉達克穆斯林人在西藏生活過,他們和藏人結婚,孩子成為了穆斯林。安多地區也曾有過一些基督徒。好吧,沒有關係,對這兩種人而言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我必須提到,當有人改變了宗教信仰,他們必須避免對原有的宗教信仰產生負面看法,這常常顯示人性的一面。即使你覺得你原來的傳統對你幫助不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總體上幫助不大。所 有的宗教信仰都對人提供幫助。尤其是當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所有的宗教信仰提供了希望。因此,我們必須尊重所有的宗教信仰。

學習彼此的宗教信仰

此外,今天的現況和以前的稍有不同。 過去,不同傳統的民族或多或少是孤立的。佛教徒在亞洲,穆斯林在中東和亞洲某些地方,在西方則絕大多數都是基督教徒,他們鮮有接觸。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許 多新的移民浪潮正在發生,經濟全球化了,而且旅遊業也在不斷發展。 (人們)可以得到如此之多的信息,包括關於佛教的信息。由於這些不同的因素,我們的世界已經變得像一個社會實體:一個多文化,多 宗教的單一的實體。

因此,這裡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由於不同的傳統之間的密切接觸,有時我們會對自己的傳統產生不安全感。當我們和其他傳統有更多接觸時,會讓我們覺得有點兒不安。這是一種負面的可能性。第 二種可能性是,由於更多的交流,可以發展各傳統間的真誠合諧的機會也增長了。這是一個更正面的可能性,因此現在我們必須努力建立真正的和諧。如 果我們撇開沒有任何哲學基礎而只是崇拜太陽或月亮這一類的東西的宗教信仰,如果我們撇開這些來看世界的主要宗教 – 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不同派別的印度教和佛教傳統,耆那教,道教,儒教 – 每 一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通過密切接觸,我們可以互相學習新的東西,可以豐富我們自己的傳統。

就我們藏傳佛教徒而言,我們孤立在喜馬拉雅山後,我們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但是現在情形已經完全改變了。如今,近五十年來在西藏以外,我們已經找到了新的家園,並 且獲得了許多機會學習其他國家的傳統。這是極其有益的。過去,我們已經在印度建立了交流計劃:基督教兄弟姐妹來印度向我們學習,我們的一些藏人僧侶和尼姑也去了西方並體驗了基督教,大多是在天主教修道院。因此,在 這樣的密切接觸下,如果我們保持開放而不是禁錮的思想,那麼我們就能互相學習。這樣,我們就能發展相互尊重和理解。不管怎樣,一個新的現實是存在的。因此,我認為,不同宗教間的相互和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 是我的一個至死的承諾:促進宗教和諧。這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當我在西方給大多數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士傳法時,目的就是幫助這些人認識佛教。這會有助於產生寬容。然後,也許就像現任教皇所強調的,重點要同時放在信仰和理性兩個方面。這非常重要。沒有了理性,有 時信仰就有點不相關了。但是有了理性,信仰就變得和生活十分相關的一部分了。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正在經歷困難時期,信仰上帝就極其有益,它給予這個人很大的希望。如果我們想到憤怒,仇恨,嫉妒,欺騙和欺負他人,如 果我們有信仰,信仰可以保護我們,讓我們抵禦這種負面情緒和行為方式。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那麼信仰在日常生活中就變得非常重要。在佛教傳統中,我們同樣重視信仰和理性。因此,一些佛教的解釋,尤 其是那些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的,也許對其他傳統的修行者有益。

分享科學知識

當今世界有許多宗教傳統。其中有兩類:有神論和無神論。佛教是無神論的一種。無神論的宗教強調的是因果律。因此,自然地,佛教裡有大量的因果律的解釋,了解這一點很必要,(因為)它 能幫助了解更多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心性。

我們必須了解,舉例來說,具有破壞性的情緒和態度,是我們的苦難和痛苦的根源。為了消除苦難和痛苦,我們不僅需要在肉體和言語上關注它們(具有破壞性的情緒和態度),而且要在精神上關注此二者。對 它們的抗擊力也主要是精神上的。

在佛教的傳統裡,對心性的解釋非常詳盡。同樣,我們在一些古代印度傳統裡也能找到同樣的(解釋)。因此現在,當今現代科學更深入地研究著這一領域。比如說,情緒和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關係,醫 學界開始了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所以對腦神經學家來說,通過研究大腦如何運作來觀察情緒顯得十分重要。在其它學術領域裡,對心性和情緒的研究有濃厚興趣。因 此佛教和古代印度傳統里關於心性和情緒的知識對他們的研究是十分有用的。

通常地,我把佛教分為三個部分:佛教科學,佛教哲學和佛教宗教。以佛陀為例,佛陀原本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有限的生命體。他教(我們)如何一步一步地轉變普通的情緒和心性,而且他自己追隨這一道路,最 終成覺悟,這就是佛。因此,佛教的做法是從這一水平上開始修持,即在普通人的水平上,追隨這一道路直到覺悟成佛。

正因為如此,我們首先必須知道當今的現實情況:即需要佛教科學。然後在此基礎上,我們看到變化和轉變的可能性。我們看到,改變是可能的,這就是佛教哲學。當 這變得清楚明朗並且我們對內心轉變的過程充滿了信心,我們就能夠開始佛教宗教的修行。

因而,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佛教科學,它涉及兩個方面:內部的心性和外部的物質,如原子,宇宙之類。西方在外部的方面貢獻極大:它似乎在這方面非常先進。我們佛教徒能從中學到很多,關於粒子和它們的運作,關 於基因科學,關於宇宙 – 這些對我們佛教徒來說都十分的有用。至少,在這個星球上,很清楚是沒有須彌山的。所以,我們的一些古典的描述也應改變。因此,我們佛教徒十分有必要學習科學在諸如宇宙學,粒子物理學,量 子物理學等領域的發現。

然而,某些現代科學的發現和佛教有著一致之處。例如,人們起初相信物質實體上存在著一些自己自足的獨立的物質。但是現在,根據量子物理學的研究結果,我們看到,沒有這回事。我 們佛教徒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懂得了這一點。佛教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東西是自發產生或獨立存在的,所以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產生的。

如今,現代科學正在著手進行內在知識的研究,所以能有些互惠之處。佛教徒能從科學那裡學到關於外部現象的知識,科學能從佛教徒身上學到如何處理諸如負面情緒等之類的內在現象。所以當我們和科學家對話時,我 們說的不是來世或涅磐。我們談的不是宗教方面的事物,而是心性和情緒。這是因為我們有著同樣的方法:我們研究事物來了解實相。

因此,你們這些對佛教感興趣的西方人,完成你們的科學研究是有益的。所以,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個以科學的態度來研究佛法的機會,我給非佛教徒傳法看來是沒問題的。正因為如此,請 把我的演說看成一個略似學術的講座。除了開始的誦經外,在我的演說中沒有儀式,也沒有宗教方面的東西。我只作了一次科學講演,你們認為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