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karma raimond klavins unsplash

业力指的是心理倾向,基于之前的行为模式,驱使我们像现在这样去作,去说,去想。我们的习惯在大脑中塑造了神经路径,在合适的环境下让我们重复着普通的行为模式。简单讲,我们觉得想作某些事,然后我们就强迫性地去做了。

视频: 第十七世噶玛巴 — 「何为业力?」
请点击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图样以开启字幕。要更改字幕语言,请点击「设定」图样,然后点击「字幕」选择想要的语言。

业力常常被误解为命运或注定。当某个人受伤或损失许多金钱,人们会说「喔,他运气真糟,那大概是他的业报。」听起来有点像神的旨意:是我们无法理解或控制的。这完全不是佛教对业的看法。业力指的是心理倾向,不管是让我们一被惹到就大吼大叫,或静待心情平静才沟通问题 。它也可以是让我们老是扭到脚踝的走楼梯习惯,或让我们小心走路的习惯。

抽烟是解释业力运作的好例子。当我们抽了一根香烟,我们就有可能抽第二根。当我们抽得越多,我们就越会持续抽,直到我们不必去想,业力倾向就会驱使我们点烟。业力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有抽烟的冲动:从之前养成的习惯来。抽烟不只培养出不断重复的冲动,也影响了身体生理的可能性,例如因为抽烟得上癌症。在这里,吸烟冲动跟最后得癌,都是先前强迫行为的结果,被称为是「业力成熟」。

改变习惯

业力理论很有道理,因为它解释了我们的感觉与冲动的来源,并且为何我们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先前行为模式的结果。因此,我们所作的跟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并不是被预定的。没有什么命运注定。

「业力」是活动的力量,代表你的未来就在你手中。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仅管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习惯的奴隶:毕竟,我们的习惯行为是基于建立稳固的神经路径,佛教认为这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此生是有能力去改变或产生全新的神经路径。

当我们的心觉得想作什么,在业力冲动驱使我们之前还是有个空间。我们并不是一升起感受就立刻行动:好比我们也老早学会了要等到有厕所时才解放便意! 同样地,当我们想说某些伤人的话时,我们可以选择。「要不要说呢?」我们或许在藉由吼叫抒发不满后会觉得短暂爽快,但对他人吼叫的习气是一种不快乐的心境。我们都知道藉由对话解决冲突是更为快乐跟平和的心境。人跟动物真正的差别是:能分辨建设性跟破坏性的行为,这是人类的特长。

话虽如此,选择不去作破坏性活动也不总是那么简单。如果我们能在感觉升起时更能察觉,留更多空间,那事情就会比较容易些。这也是为什么佛教鼓励我们培养觉察 [参见:什么是禅修?]。当我们慢下来,我们更能觉知我们在想什么以及我们要作或说什么。我们开始去思索:「我很想讲些什么去伤害人。但如果我说了,会带来麻烦,所以我不要说。」像这样,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当我们没有觉察,我们通常会跟着脑中升起的所有念头与感觉,赶着般地去做强迫的行为,最后带给我们无止境的麻烦。

预测你的未来

基于先前跟现在的业力行为,我们可以预测到未来可能会经历的事情。长期来说,建设性的行为带来快乐的结果,而破坏性的行为带来不想要的后果。

业力行为到底要如何成熟,依赖着许多条件跟因素。当我们往上丢球,我们可以预期它会掉回地面上。然而如果我们接住球,它就不会掉到地上。同样地,尽管我们是可以从先前的行为预测未来,它并不是绝对的,刻在石头上的命运。如果我们肥胖,又持续吃大量的不健康食品,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有很高的糖尿病可能性,但如果我们实行严格节食,减去大量体重,我们可能完全不会生病。

当我们砸自己的脚,我们不需要相信业力因果就能体验疼痛:它自然就会发生。如果我们改变习惯,培养有益的习性,那么不管你信不信,结果都会是正面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