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梵語:舒尼亞大)是佛陀主要的洞見。佛陀了悟到所有人的問題的最深根源在於他們對自他以及所有事物如何存在的錯亂認識。他們的心對所有事物的存在有不合理的投射。由於不明瞭他們的投射並不是真實,人們因愚昧給自己製造出麻煩跟痛苦。舉例,如果我們投射自己是輸家,認定自己不管作什麼都不會成功,那我們不只會自尊低落並且沮喪,還會放棄嘗試進步,於是自限於低下的生活狀態。
空性是指,我們直覺所投射的那種實際存有,是完全不成立的。我們強迫性地投射,因為我們的習氣讓我們相信我們的幻想是真的。例如「輸家」的例子,那只是一個字跟一個概念。當我們給自己貼上輸家的標籤,給自己這個名字,我們要了解那只是世俗概念。可能的確我們在生活中失敗很多次,或者我們也沒有真的失敗,只是完美主義讓我們覺得失敗了,只因為我們還不夠好。不管哪種狀況,我們的人生除了成功跟失敗還有很多其他事情發生。但只因為自我標記為輸家,我們心理上把自己丟進一個叫輸家的桶子裡,並相信我們真的存在那個桶子中。我們想像自己有某個部分是從一開始就壞掉了,讓我們非進到那個桶子不可,好像進到那個桶子是單靠那件事的力量,跟我們所作的或別人怎麼看我們都無關似的。
這種合該被關在桶子裡的想法完全是幻想,跟真實一點關係都沒有。沒有人在桶子裡。我們是輸家這件事,完全是依於自己加上的標籤跟名字。輸家的概念跟字眼只是世俗概念。它固然可能適合某個人,例如玩牌輸掉的那個人,在該情境下,的確世俗共認為「輸家」。但沒有人從頭就是永遠不可能贏的所謂輸家。
當我們了解我們實際上是輸家這件事為空,我們就了解並沒有那種存在方式,那與事實不合。我們自覺是真的輸家,只是因為我們某事失敗了,或不能達成自己的期望,所以自己加上輸家的概念跟字眼。但沒有什麼本來就存在的事情,只靠其力量就讓我們永遠都是輸家。空性就是說這種不合理的存在是不成立的。不管在過去、現在、或未來,都不存在那樣的人。
我們要對空性有很大的熟習,才能用它來摧毀幻想並讓我們停止相信那些幻想。但只要堅持禪修空性,那麼慢慢地,當我們自己出於習氣又標記自己為輸家時,我們就會了解那是無稽之談並驅除幻想。最終,我們甚至可以打破習氣,永遠不再自認為輸家。
總結
事情不以不合理的狀態存在,不代表事情完全不存在。空性只是駁斥不合理的存在,例如自我建立的永恆實存。它並不否定在世俗框架中,各種或此或彼事物的名稱跟概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