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恶缘

为了改善彼此关系,我们需要消除造成麻烦之不切实际的投射妄想,发展关怀态度。
Meditation difficult relationships nik shuliahin unsplash

说明

佛教禅修是以克服问题为导向。这就是佛陀为何教导四圣谛,帮助我们用更好方式处理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面临许多问题,有些比较起来甚为激烈。其中之一我们大多数人面临必须去处理的,就是我们与其他人的缘份关系。

在这些缘份关系中,有些可能非常困难且具挑战性。但是佛陀教导我们,我们可以做些事而能善巧地处理它们。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并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何。这是因为不管其他人是如何造成我们的问题,但我们唯一真正能控制的,就是我们自身如何去加以应对。这意味着我们在态度与行为上该如何应对进退。

由于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态度形塑而成,所以需要集中精力来改善态度。如果我们用基于现实和慈悲且以更有益健康的对象来取代那些麻烦制造者的话,那么我们将会减少─即使不能完全消除─我们从困难关系中所遭遇到的痛苦。 

禅修

  • 透过专注呼吸而冷静下来。
  • 关注那位跟你有困难关系的人,视之为第一圣谛─苦谛的案例。
  • 让烦恼感受升起。
  • 检视为何你会出现这样的感受,视之为第二圣谛─集谛的案例。个中原因或许是对方很难相处,并且刁难我们,或者是我们不喜欢对方的某些行为举止,或者是当想要在一起时,对方总是很忙没空,或者对方不总是心情愉快的。
  • 随着我们的深入探析便能了解到,我们只是以某一视点来识别看待对方,而不把他们当作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类,也就是说,对方的生活里会有许多他者的存在,并且除了我们之外,还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对方的感受如同我们的感受一样,都想要被受关爱,我们亦是如此。
  • 并非所有人对他们都有着相同感受,所以与对方相处的厌倦不适感受是有可能停止结束的,可视之为第三圣谛─灭谛的案例。
  • 为了消除此种不适感受,我们需要去认识辨明,视之为第四圣谛─道谛的案例,也就是说假如他们真是一个讨厌的人,那么每个人都会觉得他们讨人厌,并且打从一出生开始就是这样。但是,这种情况是绝不可能的。
  • 于是我们切断了把他们作为一个讨厌对象的投射预想。
  • 然后我们便无须厌倦地看待他们。尽管对方对我们来说有点烦,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幻象假想而已。
  • 然后我们对他们产生关怀态度─因为对方是个人类,想要被受关爱与快乐,不想要被讨厌。正如我不喜欢对方如此同理对我一样,视我为一个讨厌的人,像只蚊子般─这会影响到我的感受─因此,对方也不喜欢这样,此举同样会影响到他们的感受。
  • 以关怀态度对待他人。

摘要

为了跟一个麻烦的人打交道,当然首先遇见对方之际,或是有机会的话,在遇见对方之前,我们需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当我们与对方相处时,我们需要视之同为人类,他们的感受与我们都是一样的,进而培养关怀态度。培养此种态度的障碍之一,就是不在对方生活的现实大环境中去考虑他们。一旦我们消除了我们虚假的投射预想,并且更加实际地看待他们的话,秉持着一份开放且关怀的态度,我们将能够更成功地与他们往来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