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坐垫、顶礼与坐姿

第三个预备练习是安排一个适宜的坐垫,以八支坐法而坐,并以正面的心绪作皈依并重申菩提心的目标。

安排适合的坐垫

依照典籍,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在一个稍微垫高的木头平面上设置禅修坐垫,这样底下比较通风。如果你看大部分在印度的藏人,他们多半在床上禅修,这样底下就通风。他们并没有分开的禅修室之类的地方。仅管在床座底下应该要摆放吉祥草等物以求取吉祥缘起,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很方便。

如果我们盘腿坐的话,所坐的坐垫建议要在后方稍微垫高,腿的压力就会小一点,腿就不会这么快麻掉。我总是觉得许多藏人很不可思议,包括达赖喇嘛在内,他们可以盘腿坐在平面上,臀部不用垫高,脚也不会麻。我自己是没办法的。

我曾经发生过一个很难为情的事。我被叫去帮达赖喇嘛的一些听众翻译。我当时必须坐在地平面上,我的双腿完全麻掉。当听众结束,大家要赶快起身离开房间,我试着站起来却跌倒,必须扶着墙一点一点地移动出去。尊者笑得不行。我没有整个摔倒而大丢脸是个奇迹。

所以我们可以把臀部垫高一点,好让腿不会麻。

我没在这边看到,不过很多佛教中心有这种禅宗的蒲团,很厚又很硬。这些并不适合我们要作的盘腿坐。这些是设计给日本式的跪坐的,把这个垫在底下你看起来比较高(又不会压到腿)。如果你在这种垫子上盘坐,角度糟到你可能会摔倒。所以我们的禅坐垫子,要选一个适当厚度跟硬度的。关键是你要避免腿麻,而每个人身体都略有不同。

顶礼

坐下之前要顶礼。格西雅旺达杰总是强调说早上起来后,与其半睡半醒地走去咖啡机,第一件事就是对佛陀的代表或其他圣物三顶礼,这样会很有帮助。把这当作上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也很好。但不要半睡着状态,像殭尸一样地作。早上如此实行的意义是,以此作为标定当天意图的机会。尊者说他每天早上一打开眼睛要作的事情就是,设定当天要达成的意图。

如果只想着「天啊,闹钟响了,我又要面对一天」,这样是没有帮助的。反之,当你入睡前,你想着「我等不及要再起来继续我的修行或我所做的利益他人的活动」。而你很高兴天亮了,你又能起来了。我不是在说失眠症睡不着。而是「太好了,夜晚结束了,不用再浪费时间了」(事实上我对我的网站就像这样。我爱经营它,它太有益了,我等不及要早上起来继续经营它)。这是一种欢喜的坚忍修行。享受你所做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看到这有多正面,对他人多么有利,而你随喜之。你真心觉得做起来非常正面跟快乐。

我们有一个可以打坐的好坐垫。坐下来之前,我们要顶礼。在任何禅修座次之前都要如此,这是一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

短顶礼

顶礼有许多不同方式。所谓短顶礼,是两手合掌,拇指夹于内,指涉方便与智慧。然后以此接触身体四处。提醒你,也有其他版本:佛教里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找到不同版本。不过这是在道次第当中讲的。你碰触以下四处:

1. 头顶。以此希望能获得如来顶髻之相。这是在佛的头顶上的一个突起的身体象征。我记得我曾经遇到一个西藏喇嘛真的有这种相好,而且我不认为那是肿瘤或什么的。我们要培养这种佛的功德。

2. 碰触额头以获得白毫相。在眉间长出一卷毛发。据说这像是无限长的带子,你可以拉出来,无限延伸,然后收回来。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事情很可笑,但不同的佛身相好都各有教授,代表着所累积的因。由于你恒常尊敬你的灵性导师,总是观想他在你的头顶,你头上就会有一个上师所坐的垫子。而眉间白毫则是智慧第三眼,不是罗桑朗巴的那种胡扯,而是中脉的上端开口,在时轮金刚当中得到空色身的地方。

3.然后触碰喉咙以获得佛陀的语。

4. 然后触碰心以获得意的功德。

然后你俯身,以七处触地:双手、双膝、双脚,以及额头。这是说务必要以额头触到地面。

然后赶快起身是很重要的。你不想要养成趴在地面上的习惯,就像某种低等投生的样子。所以赶快起身。

然后直身站好。我几乎可以听见我妈说 「站直,不然你会驼背的」。你不想变成驼子,赶快站好。再一次,这样也比较尊敬。你想要赶快站起来以获得解脱或正觉,而不是趴在地下。

顶礼三次之后,再碰触这些地方一次。

七处触地与七圣财

你要以七处触地,而这代表… 嗯,有许多不同版本。通常我们听到的是说七圣财。这些是圣者们,也就是对四圣谛有非概念性了悟的人们,所认为珍贵的。他们珍视这七种特质如财宝。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清单,让我们思考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1. 信。有时候在英文中翻译成信仰,但如果你真的去看它的定义,这是在说认知到事实为真,而且相信它为真。想一想,我们不是要去信仰一个幻想故事。我们不是去相信圣诞老公公或复活节兔子。我们也不是要相信股票市场会涨或明天会下雨。我们说的是接纳真实。「这是真实,这是事实,而我接受它,以强大的信心我相信这个真实是正确无误的。」提醒你,我们可能会对何为真实有奇怪的看法,但这边说的是真的事实。

如果你想想看我们所要相信的事实有哪些,这并不容易。例如,因果,行为导致结果:你以破坏性的方式行事,就会造成不快乐。要接纳这一点并不容易,不是只是那种「我的上师这样说,书本上这样写」的接受,而是真的有确信这是真的。圣者们对于四圣谛有非概念的确信,不是只思考四圣谛的一般架构或它的代表 (代表也是概念性思考),而是以非概念的方式亲见其为真,亲见因果定理为真。因果关系就是四圣谛的整个架构。

2. 戒。如果你有了绝对的确信,相信行为的因果原理为真,那你自然就会有伦理规范。你不会以负面、破坏性,受烦恼或无知影响的方式行事。

3. 施。与他人分享我们所学,所有的。

4. 闻。指的是真正去学习,并且有很广博的教育来真正了解教法。

5. 愧(于人有愧,关心我们对他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我以离谱的负面方式行事,这会让我的导师们蒙羞,让佛教蒙羞,以及让我所连系的群体蒙羞,例如家人等等。这个圣财跟下一个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仅管你可能会说这是非常亚洲的想法 「我让我的家族蒙羞」我想对我们来说也是适用的。如果我们去酒吧喝醉发酒疯之类的,那会给佛教带来非常差的名声,因为别人知道我们是佛教徒。

6. 惭 (自分有惭,道德自尊心)。「我对我自己有很高的尊重,所以我不会做负面的事情」。在柏林,我挑战课堂的学生为什么不作点坏事:你为什么不骗人? 你为什么不说谎偷东西? 许多人回答:嗯,因为这感觉不对。所以这是因为感觉不好。我们不是在说有一套民法或道德法律而我们不能犯法之类的,而是一种心理自尊。我尊敬我自己,所以我不会这样作,这样作不对。而不是怕犯罪,我有罪。这是一种很健康的态度,是在英文里所谓的自尊自重。

我认为这种自尊重的特质,是辨识佛教方法的主要特色。这有一整套关于佛性的讨论。佛教不去培养这种「我有罪,我是罪人」的自我形象,而是尊敬自己,因为我们有能力去发展。而对于我们的缺失,我们有慈悲心。因为它会带来迷惑所以我们要克服它,而不是因为我们的缺点是坏的、不服从某位神或某种律法什么的。

7. 慧。如达赖法王常说的,运用殊胜的人类智慧来辨别什么是有益,什么是有害,什么是真,什么是虚幻。我们真的需要培养这一点。我们不是小孩子需要别人告诉我们什么有帮助什么有害。我们需要自己发展并增进这种能力,因为我们是有这种明辨的智慧的。

长顶礼 (大礼拜) 

然后有这种长顶礼。要作的事跟短顶礼都一样,只不过当你七处触地时,你的手臂向前延伸,稍微分开,手掌覆地。这种顶礼我们通常在修整套(前行)时作,例如十万次。有些人会在身体趴下时再双手合掌收入拇指,然后置于头顶,再把手放回地上。经典跟尊者都说这完全不必要,赶快起身比较好。尽管很多人都这样作,这是不必要的。

有些经教说你顶礼时身体所覆盖的土地,其微尘或原子数再乘以不可思议倍数,就是你所累积的善业福德。看起来如果你很高、很大,你就会累积比矮小的人更多福德。但我不认为这是经典要说的事情。

以累积不可思议大量的善业来说,你常听说一个比方,就是比恒河沙数还多。所以这只是一种代表巨大数量的形象化说法。然而,经典总是给一个特定的数量,我得说让人不太容易同理。你对此尊佛顶礼,然后你有这么大数字的功德加倍,然后另一尊佛一个数字,又一尊佛另一个数字。这些真的很难去搞懂。

然而去追求更高积分的所谓福德-此所以我不太喜欢它在英文的翻译merit,因为它给你一种累积分数的感觉- 你可能会说 「喔,我不想对三十五佛当中的这尊佛顶礼,因为祂给的福德比较少,不划算! 我要选这尊投资报酬率比较大的顶礼,这样我顶礼少一点也可以得到更多。」你是在选购东西了。我绝对不认为这是该有的动机。这完全不是重点所在。

我觉得去分析这种事情会很有帮助,而不是只是毫无疑问地接受经典上说的。佛陀说要分析所有事情。佛教的方法是你先有一个假设,然后你试着看看有没有反例。这就是你在所有论典中都会看到的,「有些人说…」提出一个假设,然后「但如果是这样,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奇怪结论出现」。这就是分析的方法,这是佛教辩论当中使用的。有些人作假设,其他人挑战这些假设并

例如,许多大乘经都说佛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有一尊佛。或是有无量的世界系统,而在这些世界的诸佛的诸毛孔当中又有更多佛,等等。如果你在大乘体系中开展,就有这种扩展心胸的不可思议景象。想一想,其实这些并不奇怪。你有没有严肃地想过,宇宙有多大,那些细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点,却需要最强大的望远镜才能看见? 但那却是一个有几十亿恒星,甚至更多行星的星系。如果你想一想整个宇宙的范围,是很不可思议的。在古老的佛教典籍中却有着类似的景象,在佛陀的每一个毛孔中,就有一个宇宙。这是我们在佛教当中看到非常有力量的景象。然而,我不知道这要怎么与我们礼拜时身体所覆盖的微尘数来作关连。

讲到微尘,我的看法是,如果以非常实际的想法来看,作顶礼的障碍之一- 尤其是像在菩提迦耶这种举办大法会可是地面很脏或泥泞的地方- 就是你怕脏,不想顶礼。如果你有这种碰触地面是很好的事情,碰到一堆灰尘很正面的想法时,就容易帮助你克服那种我不想搞脏衣服的抵制心态。你之后再去清洗或掸掉灰尘。尽管我这种思路可能很不起眼,但我是以非常实际的方式来看它,而不是什么奇妙的巫术。

想想那些在西藏三步一拜几千公里的朝圣者,他们会搞到多邋遢。显然,如果他们害怕灰尘,他们就不可能这样作。如果你的看法是「哇,我因为这些灰尘而累积了这么多的善业」,那就彻底改变了你做这件事情的态度,不是吗? 无论如何,这是我的看法。

手势顶礼

同时又有手势的顶礼:

  • 双手合掌屈拇指于内,触心。
  • 或是举右手,屈拇指,四指伸直于鼻前,低头作礼。
  • 第三种如前但只举一指。我们通常不作此法。

当你身处某地,你在地板上作完整的顶礼会看起来非常奇怪时 – 例如你在夜车上或是飞机上之类的 – 那你可以作手势顶礼。或者是真的病得很重,不可能作完整的顶礼,那即使你卧病在床也可以用手作礼。所以总是有办法的,总是有变通之道。这是很有用的。

灵活并且适合情况的变通是很重要的。这我不能再强调更多了。对修持不要顽固跟没有弹性,却要非常非常灵活跟放松。你看藏人,他们对怎么修持是完全放松的。他们做得正确,但灵活地配合情况。

让我给你们一个很棒的例子。我永远的楷模是岑夏色贡仁波切。我跟了他九年,所以我真的有非常多时间跟他朝夕相处。当你接受金刚瑜伽女或是有时候像胜乐金刚的灌顶时,就需要承诺作荟供(tshogs),是一种一个月两次,在藏历初十跟廿五两天的供养仪轨。有些西方人问他说,如果我们没有藏历,又不知道哪天是阴历的初十跟廿五怎么办呢? 仁波切答道:你们西方的月历没有十号跟二十五号吗? 显然是可以有弹性的。并不是说你不在那天做,你就会下地狱。不是这样的。他非常非常灵活变通,像我说过的,用一个牛奶瓶子代替珍宝庄严的宝瓶来给灌顶。我想此所以大家这么爱他,因为他就是很脚踏实地。星际大战的尤达的脸就像他的脸,这能给你一点概念他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身、语、意的顶礼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作身的顶礼、语的顶礼,以及心的顶礼。

身顶礼

身顶礼不只是像我前面说的,也是要对三宝恭敬,例如把法本或佛像举在头顶上。你会发现藏人总是这样作。而如果他们自己不这样做,他们也喜欢让喇嘛拿本经书碰他们的头。

我想到一个例子。1971年,当尊者给予密集续的注释集的传讲时,我也在场。每个人都对讲解的深奥大为赞叹,尤其是想到法王当时还这么年轻。应该有约莫五千到八千僧众在场,我不知道确切的数字。无论如何,讲课结束时,法王在很高的法座上,盘腿坐着,用难以置信的不舒服姿势整个人向前弯腰捧着法本 – 一点都不轻 – 捧着不动,没有休息,让全场听众走过接受法本碰头。这真的不可思议。当你想到达赖法王尊者,不只是他言语跟心灵的功德,他身体的功德也是难以置信的。

色贡仁波切曾说他与法王在印度一起搭车旅行,去一些很难到达的地方,他说有时候长达十二三个钟头的车程。在这些很难走的喜玛拉雅山路上开。最后,他说法王下车时完全清爽,充满活力,而色贡仁波切几乎不能走路,晕车到不行。

再一次,身体的顶礼- 用头碰书跟佛像,也不能教条化。如果你跟家人或父母在一起,而他们会觉得你非常怪异的话,就不要在他们面前作。这完全就是这个伦理有关的地方: 想一想你的行为会代表什么。你不想让别人觉得佛教很奇怪,像是一种邪教,天啊我的小孩怎么会信这种东西… 尤其是你父母在的时候。所以低调一点。

当我们谈论密续教法,常常会讲到秘密这个概念。我觉得更好的字眼是私密。这是要私下作的,而不是在所有人眼前作。如果他们不在其中,不属于他们的社会,那他们就会有很怪的想法。此所以我们不建议在你客人或小孩,或客人的小孩会到的房间摆放这些裸身男女本尊,或站着展示身体,或拥抱之类的画像跟照片。因为人们可能会想「好怪异的色情图片」或觉得是恶魔崇拜,像阎魔敌有角,有水牛头,有火焰等等。「这是恶魔崇拜嘛!」你不需要把这些放在墙上,让人进来看到产生奇怪想法。

西藏的唐卡通常前面有布幔,你放在墙上时把幔子放下来,你不公开修持。如果你一定要有唐卡,放佛陀的画,或是温和寂静的形相如观音、文殊、度母等。你也不该把唐卡挂在卫浴厕所,这是蛮不恭敬的。

语顶礼

接下来是语顶礼。经典说:你观想身上有许多头,每张脸有许多嘴巴,每张嘴都赞叹三宝。

我得说我老是觉得赞叹的概念有点怪。「喔,佛陀啊,你好伟大,你好殊胜」。你在其他宗教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东西,充满各种赞叹。「喔,佛陀,你好遥远」不是这样的。我认为我们要欣赏这边的内涵。如果你看世间八法,当中就有毁与誉。对此有完全平等心的话,就会有一种「都一样」的态度。所以佛陀并不需要赞美,他也不会「啊,你赞美我,我好高兴,我好棒」。我们赞颂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而不是佛陀的好处。重点是要记得这些功德,并且真正升起极大的尊敬与欣赏跟仰慕,这些是要在我们自己当中培养出来的。这才是赞叹的重点。

意顶礼

在心灵来说,是要去思惟佛、法、僧的功德。想象这些口跟脸等等,都只是帮助我们增长这种对其功德的欣赏,并且去记得它们。他们也都在作赞颂,像是随喜这些功德。对吧。

坐姿:毗卢遮那八支坐

接下来是坐姿。你坐下来之后,依照毗卢遮那八支坐法来坐。这是在莲花戒大师的修次中篇与后篇所说的。

1. 腿 – 以金刚跏趺盘坐。在印度瑜伽中,这叫莲花坐。在佛教的传统中,这叫金刚坐。你的双脚翻上放在大腿上,像是一支金刚杵。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并不容易,从小训练会比较简单,筋会越来越软。但真正需要它的时候是在你要作几种圆满次第身体风息修练的时候,此时你必须要这样坐。不然这也不是必须的,你可以用所谓半跏趺,就是一只脚放在大腿上。

你看那些喇嘛花非常多时间在双盘上的腿,是蛮可笑的。如果你也不能单盘,你就单纯盘坐好了。那些一辈子都双盘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腿变形了,脚放下来变成外叉。日本人坐在脚上,结果就变O形腿。你看到腿就知道那是日本人,因为他们站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得说这会让你的姿势跟走路都有点问题。我的脚就是这样,很难直着脚走路,硬走很不舒服。这些其实在老的时候都会制造问题,很多老年人都有膝盖问题。但藏人还是不管,都这样坐,比如达赖喇嘛也有膝盖问题。但西方的老年人或有经验的禅修者跟老师,盘坐很多的人,都发现老来很难盘坐久坐。这让他们很难在像是印度接受传法。我就深有体验。仅管藏人不强调这点,我觉得如果我们盘坐禅修很多,用运动来平衡是蛮重要的。

当然你会发现即使有这种禅修姿势,日本人也不照作,他们就是坐在脚上。而泰国人把脚放在同一边。所以也是有各种不同的作法。

2. 手 – 搁在大腿上,左掌在下右掌在上,双拇指相触。有些人把手掌从大腿稍微举起,但这会让肩膀肌肉很紧绷,过段时间就会很酸痛。最好是放松搁在腿上。

3. 脊柱—要正直。如果你全跏趺坐,你的背脊自然就会直。你脚伸直,背反而非常难直。

4. 牙齿、嘴唇跟舌头 – 不要咬牙,好像你喝了四杯浓缩咖啡一样。你的嘴唇也不该紧抿,而要放松。舌头轻触上排齿的后龈。这样可以减少唾液分泌,不然坐着就会流口水,不太好看。或者你得要不停吞口水,因为不停在分泌,这也会让你分心。这样摆就可以减少唾液,就不需要一直吞。

5. 头 – 稍稍低头,不是整个低下去,也不要抬头。低得太多会晕。

6. 眼睛 – 总是建议要半开,观鼻尖。有些人觉得这是斗鸡眼盯着鼻子看,不是这样的。这边是说鼻尖的方向,也就是从这个角度往地上看。

有许多理由不让你闭眼禅修,最普遍的原因就是眼睛闭上更容易睡着,仅管这也能让你遮断外界干扰。

法王指出,你如果闭眼,也会有来自内在的干扰。你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闭眼时会有一点点的闪光。他说这是闭眼禅修带来的内在干扰,干扰你的专注。

我想强调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是,如果你一定要闭眼才能静下来,培养正面心绪,那就会变成你在日常生活中定心的大障碍。如果你养成要闭眼才能静心或才能对某人生起慈悲心,那就很难运用在日常生活了。我得说这点书上没写,但我觉得很有道理。

7. 肩膀 – 下垂,而不要耸起来。这对日常生活真的蛮重要的。当我们非常紧绷跟紧张的时候,我们就会耸肩,然后脖子就会紧绷。如果你注意到你白天或跟别人讲话时肩膀耸起来,记得放下来。

这跟面部表情是一个道理。有些人就是扑克脸,一点表情都没有,这对你跟人讲话是会让人觉得漠不关心的。有些人呢,即使没跟人讲话,眉毛也皱起来,额头眼睛嘴巴也都是紧绷的。试着放松这些肌肉。肌肉越放松,你的心也越松。肩膀放下来。如果你是扑克脸,不代表你一定要装成马戏团小丑一样的假脸,但试着有点人味吧。

同时,我不知道你的状况,如果我举着手臂用计算机鼠标,尤其是你如果坐得比较低,桌子比较高,那对肩膀跟脖子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我发现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椅子调高一点,让用鼠标时手臂放下来。

8.  呼吸 – 不要深呼吸,就是自然用鼻子呼吸,不太快不太慢。

之后,你再作呼吸练习。有许多专注于呼吸的方式可作:

  • 专注于鼻子,如果你觉得有点闷,想提升对呼吸的注意力。
  • 专注于脐间,腹部的突起收回,能让你遇到压力时更定下来。

有很多专注在呼吸上的方法,也有数息法。重点是不要只当作算数活动。通常数到十一或二十一然后重复,但这其实也都没什么关系。

又有九节风的修法,但这牵涉到很复杂的观想。当法王给大众讲解时,他完全不讲观想。这表示什么呢? 这表示如果你太专注于观想,你反而失掉这样做的目的,因为你会一直担心「喔,我没办法观想正确,这个脉这样走还是那样走呢?」然后你就更紧张更懊恼。

我们在密续修习中有一些死时的观想法(从观本尊开始,等等),法王说除非你是非常非常好的修行人,别在死时修这个,因为你只会很紧张,懊恼你没办法好好观修 「这个要怎么观? 是想这样吗? 然后下一步是?」你最后会在很不安的心绪中死去。他说最好是专注于菩提心的心绪而离开「愿我能持续在法道上,愿我能持续帮助他人,值遇灵性导师」等等。不要担忧,不要把观想看得那么重,因为这太难了。并不是说观想完全不重要,而是说观想并非主要重点。

作九节风,法王说开始先用手从膝盖摸上来,握拳,拳头拍腋下。然后用一根手指塞住一个鼻孔,缓缓呼吸,然后用另一个鼻孔出气。不用换手,那太分心了,就用同一只手这样三次。然后另一边三次。然后双手在腿上开掌握拳,用双鼻孔吸跟呼。这样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复杂的观想,要让心进入中性、不特定的状态,以作为升起正向心态的基础,这才是重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