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紀時期的唐古特、土蕃和北宋

唐古特阻撓喀喇汗人進一步擴張

于闐覆亡後,喀喇汗人再也無法進一步往東逼進來奪取塔里木盆地南部其餘地區。加茲尼的馬茂德從南面向喀喇汗人發動了攻擊。這兩股突厥勢力間的較量從1006年持續到1008年。玉素甫·卡迪爾汗離開于闐投入這場戰爭並成功擊退伽色尼人,接著又班師于闐,撲滅了一起叛亂。事畢,他即刻於1009年重新向北宋派出朝貢兼貿易的使團。這清楚表明控制南部絲綢之路貿易對他的重要意義。

在隨後幾年裡,繼承汗位的內訌使喀喇汗人心無旁騖,直到1024年玉素甫登基汗位。儘管這一階段的喀喇汗人沒有機會去奪取于闐東部的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區,但是突厥穆斯林主導的中原 – 于闐貿易從未中斷過。

地圖二十四:鼎盛時期的喀喇汗和唐古特帝國:11世紀前半葉
地圖二十四:鼎盛時期的喀喇汗和唐古特帝國:11世紀前半葉

與此同時,唐古特人根據自己的軍事擴張計劃向前推進。1006年,即于闐覆亡後兩年,唐古特第二位皇帝李德明(統治時期1004 – 1031年)和北宋達成和解。此後,唐古特朝廷遵循北宋盟國的儒教禮儀典禮,這滿足了後者的文明優越感而大大提高了唐古特政府功效。

其時,北宋和黃頭回鶻、宗喀人俱相友睦。然而唐古特人主動和北宋的和解有效平衡了這一政治傾斜。在戰略規劃上,唐古特人再也無須擔心其東部側翼受到北宋的干預,於是從1028年起,他們開始發起軍事行動來征服黃頭回鶻王國。生活在那一地區的藏人逃往宗喀,而後者也正遭到唐古特人攻伐。

此時的唐古特人非常強大,喀喇汗人已經不可能推進到塔里木盆地。在最強大的皇帝李元昊(統治時期1031 – 1048年)統治下,唐古特人不僅完成了對黃頭回鶻的征服,而且奪取了自喀喇汗于闐邊界到敦煌的大片土地。然而,他們未能從當地藏人手中奪取宗喀。

儘管唐古特人和北宋朝廷達成和解,他們對經由其新近征服地境內從中亞到漢地中國的貿易仍然限制嚴格並課以重稅。宗喀很快取代中亞成為北宋的主要貿易夥伴,他們不僅提供主要產品茶葉,而且還提供馬匹 – 後者對於任何軍事努力都代價高昂但不可或缺。

此外,從1001到1021年以來,伽色尼人對犍陀羅和印度西北部屢次進行攻伐征服,他們洗劫並毀壞了當地富庶的印度教廟宇和佛教寺院,有效結束了自印度沿絲綢之路的宗教傳播和交流。幾個世紀以來,朝聖者從中亞和漢地中國來到印度寺院邀請佛學大師、取經或迎受舍利。最後見諸北宋史載的類似造訪者是達那嗎師利於1027年、蘇摩那於1036年走訪漢地中國。此後,從印度或者到印度的宗教遠行絕跡。

唐古特人接受漢傳佛教經典

從972年至983年間,在北宋王朝前兩位皇帝的資助下,漢傳佛教經典初見棗梨。此前,該經典只有手抄形式。1029年,即李德明開始征服黃頭回鶻後一年,這位兒時學習過佛經的唐古特皇帝向北宋朝廷派出了一支代表團,要求以七十匹駿馬為贈禮得到此經典。此時,要從印度取經已經勢不可能。感於先皇和李德明達成的和平協議,北宋皇帝仁宗(統治時期1023 – 1064年)答應了要求。

自此往後,繼任的唐古特皇帝屢屢派遣使團以求取更多經典。這不僅因為絕大多數齊全的佛學文集均以漢文形式存世,也因為自伊始起唐古特人就和黃頭回鶻、宗喀人交戈不息,而當時另一取經主要渠道印度已勢不可及。儘管宗教原因促使北宋皇帝們滿足了唐古特人的請求,他們無疑也對得到急需品之一的馬匹心存感激。他們也必然希望唐古特人對他們和中亞人的貿易壁壘有所松解。

回鶻和黃頭回鶻人幫助唐古特人建立佛教

1034年李元昊完成對黃頭回鶻的征服後,後者及其回鶻文化對唐古特人的影響開始滋長。在唐古特統治下,黃頭回鶻的佛教寺院依然香火旺盛。博學的黃頭回鶻及回鶻僧人們往來於唐古特境內,佛教信仰在普通民眾中勃然興起。一部分唐古特人移民高昌。儘管唐古特人和高昌回鶻人之間偶有衝突,兩個民族基本上享受著和平友睦的關係。如同此前之於蒙古里亞的契丹人,回鶻人又成了唐古特人的屬民。

儘管唐古特人向漢文化借取了很多實用的東西,他們並不希望完全被漢文化所同化。和此前眾多統治過中國北方的非漢族統治者一樣,唐古特人希望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徵。和古突厥人、回鶻人和契丹人類似,他們想通過創制自己的文字和翻譯來形成一種文化距離。因此唐古特人在1036年也採用了一種文字。該文字由契丹文字發展而來,這是亞洲最複雜的一種書寫系統。

藉著在契丹的經驗,黃頭回鶻和回鶻人運用這一文字幫助唐古特人不僅將漢語佛經、還將有助於國家管理的儒教典籍翻譯成唐古特文。由於該文字難以掌握,與早期對回鶻文和漢文經典的使用一樣,唐古特人起初將禮儀典籍用藏文字母音譯過來。因此藏人文化仍然在該地區存在。

1038年,李元昊宣布佛教為唐古特國教。由於唐古特皇室自視為中國北方拓拔魏(386 – 534年)之後裔,這一宣言也成為至要,恢復了拓拔人有關佛教的國家規定。因此在1047年,李元昊皇帝通過一項法律,規定唐古特所有貴族平民都要進行佛教祭祀和禮儀。據此,佛教在唐古特人中傳播得到政府受令。在政府嚴格控制下,唐古特佛教寺院的學術和文學總是保持著嚴格的高標準。

隨後唐古特-中國政治和宗教關係

從1040至1044年,在李元昊統治後期,唐古特帝國和北宋之間爆發了一場為期四年的戰爭。北宋無疑想擴大和絲綢之路各民族的貿易,但很難越過唐古特人這一障礙。1048年李元昊被其子暗殺,後者曾因對道教的支持超過對唐古特佛教的支持而遭處罰。此後一個半世紀,歷代唐古特皇帝都軟弱無能,皇權由太后專擅。唐古特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中亞和漢地中國之間的貿易受到的限制也減少了。

在此期間,唐古特、契丹和北宋互相頻繁攻伐。北宋從未佔過上風。1082年,作為三國中最弱小者,北宋分別向唐古特和契丹納貢以為綏靖。然而在此次議和前後,唐古特人繼續向中原派遣使團取經。其中有些唐古特皇帝和太后親自參與翻譯活動。黃頭回鶻和回鶻人繼續幫助宗教事務,還將梵文和藏文的佛經譯成唐古特文,間或偶爾翻譯回鶻文原典。

佛教在高昌回鶻地區仍然興盛。例如,1096年,高昌統治者向北宋皇帝進貢了一尊玉石佛雕。然而和唐古特不同,政府從來沒有在民眾通過法律手段推行佛教,也沒有將其置於政府嚴格的控制之下。這一時期,佛教在宗喀也生機勃勃。宗喀朝廷啟用僧人出使北宋。

佛教在中部土蕃的複興

在整個11世紀,到克什米爾和北印度研修佛法的藏人絡繹不絕。許多人返回時請來上述地區的高僧大德同行,在藏人地區重建的寺院裡復興佛教。儘管這一運動由西部土蕃的古格王國發起,但很快就傳及土蕃中部,而這又始自1033年那塘寺的建造。

每位印度大師和學成回土蕃的弟子都帶回他(她)們各自不同的佛法修持傳承。當中許多人建造寺院,在其周圍吸引僧俗兩界群體。直到13世紀,這些群體的傳承結成被稱為“後弘期”的不同藏傳佛教教派 – 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的一些支派。

11世紀,另一些藏人大師開始尋找8世紀末至9世紀初這一亂世階段在中部土蕃和不丹被匿藏而得以保存的經典。其中的佛教經典成為“前弘期”即寧瑪派的基本典籍。而那些更早發現的藏人本土信仰的經典形成了建立組織化苯教之基礎。還有數位大師對上述兩種經典均有發現,二者又常常內容相似。事實上,組織化苯教和“後弘期”、“前弘期”的佛經翻譯學派諸多類似,後來兩教的大師們都宣稱對方是在剽竊己方。

在資助翻譯新近自克什米爾和北印度帶來的佛經的過程中,同時對此前譯本的修訂和對佛教某些精奧義理誤解的正本清源上,古格王室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076年,古格王哲德在脫林寺召集的脫林公會雲集了來自土蕃西部、中部和東部、以及數位克什米爾和北印度的譯師以協調工作。寂靜王子1092年的法令對佛經辨偽制定了標準。

于闐覆亡後喀喇汗人和佛教徒的關係

這一時期,喀喇汗人派遣穆斯林商人經由唐古特人控制的塔里木盆地南線從于闐到北宋首府。1068至1077年間,使團眾多 – 至少每年兩次,北宋政府不得不在次數和規模上作出限制。這一貿易直至1137年喀喇汗帝國覆亡。

唐古特人、藏人、高昌回鶻人和漢人堅定的佛教信仰似乎並沒有妨礙喀喇汗人對經濟利益的熱衷。如果他們對外關係唯一的考量是伊斯蘭化異教徒這一目標,他們必將斷絕和佛教徒的貿易,並乘唐古特人、回鶻人和古格藏人勢微之際進行攻伐。然而,為了維持在中亞和印度次大陸歷史上不斷重演的穆斯林-佛教徒關係模式,穆斯林的領土擴張表現為對當地宗教機構的短期破壞;而隨後的佔領又以經濟剝削為特徵。後者總是要求一定程度的宗教寬容。這種寬容一旦確立,就成為形成政治方針的先行考慮因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