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根本密戒

概覽

如同在菩薩戒中,密咒(怛特羅咒)有根本咒和次級的密咒,我們作出保證要持守這些密咒直到達成覺悟,一直在我們的心相續中延續直至來世。根據四重分類結構,對於任何一種瑜珈或無上瑜珈這兩種高級密續中的修持,格魯、噶舉、以及薩迦各傳承通過灌頂、隨後的應許或者密咒集予以施戒。根據六重分類結構,對於任何一種四類高級密類別續 – 瑜珈、摩訶瑜珈、阿耬瑜伽(圓滿次第、隨順瑜珈)、或阿底瑜伽(佐欽) –  中的修持,寧瑪傳承通過上述三種儀式中的任何一種進行施戒。

[見:密宗的主要特徵。]

論及菩薩戒的絕大部分詳情同樣屬於怛特羅咒。

[見:根本菩薩戒。]

根本密咒禁止十四種行為,如果運用了四種制約因素(四煩惱纏),這些行為就形成根本墮罪並使人陷入喪失密咒的狀態。如果沒有這些戒(咒)型塑我們的生活,我們就無法通過密宗修持獲得成就或達到覺悟。因為我們的修持將會因此而缺乏必要的支持環境。除了 怛特羅根本墮罪中的一個行為,即放棄菩提心 – 和在根本菩薩戒一樣 – 居於任何其它十三種行為之上,如果四種制約因素並不完全,只會削弱密咒,而不會從我們的心相續中完全消除它們。

根本密咒(戒)有兩種變體,一種專門針對時輪金剛法,另一種為所有瑜伽和阿耬瑜伽密續、包括時輪金剛法所共有。這裡,我們將遵循15世紀初格魯派創立者宗喀巴在《密法戒律解説·悉地穗》中對共同根本密咒(戒)的解釋。我們還將根據15世紀後期格魯派大師克珠洛桑 嘉措的《三昧耶明燈》予以補充。

十四種共同根本密咒墮罪

(1) 誹謗或蔑視金剛上師

這一戒的對象包括任何一位導師,我們接受他的灌頂、隨後的應許或者參與任何一級的密修(密咒集),對其中任何典籍的完全或部分解釋,或者對其中任何一種修持的口頭指導。誹謗或輕蔑這樣一位導師意思是對他們表現出藐視,或責難嘲弄他們,表現出不尊重或不恭敬,認為或宣稱他們的教義或建議毫無用處。以前,我們懷著榮耀與尊崇,對導師予以高度的敬重。而當我們放棄這種態度,拒絕他們作為我們的導師,並加之傲慢的蔑視。這種輕蔑的行為與遵循《時輪金剛密》續之建議大相徑庭。時輪金剛密續建議我們對認為不合適、不完全合格、或行為失當的密修導師敬而遠之,不再與他保持聯繫、跟隨他進行研習。對密續而言,誹謗或小看我們的導師並不是特有的主題,嚴格地說,例如悲憫和空性,或只給予我們皈依、或別解脫戒或菩薩戒的導師,並不必然構成這第一種墮罪。然而,這種行為會嚴重妨礙我們的靈修進程。

(2) 違背覺者的言教

這一行為的對象特地針對覺者關於別解脫戒、菩薩戒或怛特羅戒教義的內容 – 不管這位覺者是佛陀本身或後繼的大師。造成這一墮罪並不是簡單地違背這些戒律中的特定的某一戒 – 只是犯了此戒,在這樣做時還伴隨兩種額外的因子呈現。這就是完全知道這一戒條出自一位除掉了所有思維障礙的覺者,但是卻認為或者聲稱犯此戒並不會帶來負性的結果,從而將大事化小。我們知道是一位覺者所傳授的而非我們業已遵循的三種戒律中的任何一戒,卻將其化小或者違背;或者我們並不知曉此乃一位覺者所給予的建議,不會形成一種根本密咒墮罪。但是,它會在我們的靈修之路上造成障礙。

(3) 由瞋怒而非議金剛兄弟姐妹

金剛兄弟姐妹指那些持守怛特羅戒、在任何一個密宗修習班級中從同一密修導師那裡接受了任何一種密續本尊體系灌頂的人。而不需要在同一時間接受灌頂,也不需要在同一密宗修習班或同一密續本尊體系。如果完全清楚一些人是我們的金剛兄弟姐妹,而我們卻當面對他們的毛病、缺點、失敗、錯誤、越軌等加以嘲弄或辱罵,不管他們是否這樣做了或有這些弱點,而他們也明白我們在說什麼,就是犯了此戒。我們的動機一定是敵意、憤怒或憎惡。懷著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弱點的良好願望,以善意的方式指出這些缺點不會有什麼過錯。

(4) 對有情眾生捨棄慈愛

慈愛是希望別人快樂、希望別人擁有快樂之因緣的願望。犯此戒就是對任何有情眾生懷有與慈愛相反的願望、即便是最邪惡的連環殺手 – 即希望別人喪失快樂及其因緣。快樂的因緣就是完全認識現實和行為因果的果報律。我們至少希望殺人犯能夠對這些獲得足夠的了悟,這樣他在來世就再也不會重複這種暴行,因而最終能夠體驗快樂。儘管忽略對一個我們力所能及者施以幫助並不會犯根本密戒,但是,如果想著某一生眾永遠得不到快樂該何等美妙,就是一種罪過。

(5) 捨棄菩提心

這與第十八個菩提心根本墮行一樣,相當於因為覺得我們沒有能力為眾生而得道成佛,故而放棄了充滿願菩提心之狀態。即便沒有四種制約因素在場,這種想法也會使我們失去菩提心和密宗戒。

(6) 毀謗自己或其他教義

這與第六個菩提心根本墮行一樣,即背棄神聖佛法。它指宣稱任何佛典教義不是佛陀的言教。 “其他教義”指聲聞佛、緣覺佛、或菩薩(大乘)的經典,而“自己的”指密續,它同樣屬於大乘範圍。

(7) 對不具圓熟者展露密法

密法涉及關於證悟空性的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修持,而這並未與較低一級的修持所共有。這些包括各種具體成就法的細節,和對空性的大樂而深沉的智慧通過清淨明亮的心識活動而予以現觀的技術細節。如果知道這些修持,不管他們是否對此持有信心,不具圓熟者指沒有接受合適的灌頂的人。我們完全清楚對方不具圓熟,卻向他們對這些不能接受分享的、秘密的步驟予以極具細節的解釋,他們從而獲得足夠的信息可以去嘗試這種修持,而且這個人理解這些教導,這就構成了犯此密戒。唯一的例外發生在確實急需明確的解釋時,例如幫助驅除針對密續的錯誤信息和歪曲、敵意的觀點。從學術的角度解釋普通的密宗理論,且不足以付諸修持同樣不會構成墮行。但是,它會削弱我們密宗修持的效果。但是,在密宗灌頂的過程中向對此有興趣的觀者展現密法是沒有錯的。

(8) 貶損或毀謗五蘊

五蘊、或者集合性因素,組成我們體驗的每一時段。這五蘊是:

  • 物理現象所表現出的形式如形像或聲音,
  • 快樂或不快樂的感受,
  • 對物體之間的區分(認識),
  • 其它心理因素如慈愛或恨,以及
  • 不同類型的意識如眼識或意識。

簡而言之,我們的五蘊包括了身體、心理、和情緒。

[見:五蘊的基本特徵。]

通常,這些集合性因素和愚昧(攘卸) – 一般將之譯作“受污染的”。在阿耬瑜伽密修中,我們去除對現實的愚昧,從而完全轉變我們的集合性因素。不是體驗中的每一時段組成與愚昧相聯繫的五蘊,每一時段最終成為脫離了愚昧的五種深沉智慧(無漏智慧)的集合,成為五蘊潛藏的本質。這些深沉的智慧就像是反映事物的平等性、個體性、如何完成目標、以及現實領域(法界)的鏡子一樣。每一種智慧通過一位本尊表現:例如毘盧遮那佛等,西方稱之為“五智如來”。

阿耬瑜伽灌頂播下完成這種轉變的種子。在生起次第的修持中,我們通過觀想來培育這些種子,即通過現觀五蘊為其相應的本尊,觀想我們的五蘊已經獲得了淨化的形式。在圓滿次第的修持中,我們促使這些種子成熟,即通過將五蘊付諸特定的瑜伽方法來展現清淨明亮的心識活動,據此來證悟五種深沉智慧。

第八種墮行既包括鄙視我們的五蘊,認為它們不宜接受這種轉變,也包括因為蔑視或憎惡而故意破壞五蘊。修持密宗並不要求排斥或拒絕顯宗的觀點,即視身體為清淨並寓於快樂的本質當中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非作意軌)。很明顯,我們的身體本質上是受污染的,給我們帶來苦難,例如病痛。但在顯宗中,我們把人的身體同樣看作是擁有著更為深刻的本質,從而使它在更加能夠完滿地饒益他人的靈修之路上適用於多種層次。當我們沒有覺察到或者沒有認識到這種更為深刻的本質時,我們憎惡自己的身體,認為我們的心識不夠好,覺得我們的情緒是邪惡的。當我們懷著這種低自尊的態度或者,更加以一種受虐行為、毫無必要的危險或沉重的生活方式、或者通過消遣的或致幻的藥劑傷害自己的身心,我們就犯下了這一墮行。

(9) 背離空性觀

這裡,空性既指《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普通教義 – 即不僅人類、一切現像都不會有不可能的存在形式,也指唯識派或任何一個中觀派中特殊的大乘教義 – 即任何現象缺乏特別的不可能的存在方式。背離這種教義意味著懷疑、不相信、或擯棄這種教義。修持密宗時,不管我們持守何種大乘教義體系,都需要我們對其有關空性的教義懷有完全的信心。否則,如果在修持過程中背離了空性,或者在空性的語境之外嘗試了任何步驟,我們可能會認為(例如)我們的觀想是真實不虛的。這種錯覺只會延續輪迴之苦,甚至可能導致心理失衡。在修持之路上,我們可能需要將教義體係由唯識派上升到中觀派 – 或者,在中觀派內部,由自續派上升到應成派 – 同時,在此進程中反駁我們此前教義體系中關於空性的教義。然而,棄絕一個稍欠精密的 解釋並不意味著使我們處於這樣一種境地,即沒有與我們的理解層次相稱的有關一切現象的正確的空性觀。

(10) 對心懷惡意者生友愛心

心懷惡意者指那些誹謗我們的導師、所有上師、諸佛、佛法、僧伽的人,或者是那些對上述任何之一造成傷害或損毀的人。儘管對這些人棄絕其快樂和擁有快樂的因緣的願望並不合宜,但是,如果我們懷著友誼之情與之交談或行事就犯了根本墮行。這類墮行包括與他們為友,通過購買他們製造的產品或創作的書籍支持他們,等等。如果我們純粹受到慈愛與悲憫的動機驅使,擁有阻止他們的破壞性行為(不善行)並能夠將之轉化到更為正性狀態的手段,我們當然要努力而為,即便這意味著要訴諸強迫性手段。但是,如果我們缺乏這種資質,就可以通過抵制這種人,來避免陷入墮行。

(11) 對空性的禪觀不持續

如同第九種密宗根本墮行,通過唯識派或中觀派體係都能夠理解空性。我們一旦理解了這一觀點,超過一晝夜而對空性不做禪觀就構成了根本墮行。通常的做法是,每天白天和黑夜對空性的禪觀至少各進行三次。我們需要持續進行這種修持,直到去除自身所有阻礙遍知一切的障礙(所知障) – 在此之中,我們每時每刻保持著對空性的直接觀照。在達到這一目標前,如果我們給出一定的限度,認為我們對空性的觀想已經足矣,那麼我們永遠也不能取得成功。

(12) 威懾妨害對密宗有信心者

這是指故意妨礙人們對某一特定密宗的修持,而他們對此懷有信心、根器合宜、並且接受了正確的灌頂。如果我們促成他們絕棄了進行這種修持的願望,那麼就犯下了此根本墮行。但是,如果他們對這種修持準備不足,那麼以現實的態度向他們表明首先應該掌握什麼,即便這看起來使人望而怯步,也不會造成過錯。涉及到與此類似的其它情況時,嚴肅對待他人及其對密宗的興趣,而不是小看他們、認為沒有能力,切實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勇往直前。

(13) 沒有正確地依靠那些使我們與密宗修持密切結合的物質(供奉物)

阿耬瑜伽密宗的修持包括參與稱為薈供的定期供奉儀式。這些儀式包括嘗試特地被神聖化的烈酒或肉食。這些供奉物象徵著五蘊、身體元素,在時輪金剛法中還像徵氣心 – 普通的干擾因素,它們在脫離愚昧並付諸正道時具有給予深沉智慧的特性。這一條墮行就是認為這些供奉物令人厭惡的,以禁酒主義者或素食主義者為理由而拒絕使用,或者相反,因為喜歡或迷戀而大量享用。

如果我們曾經是一名酒鬼,如果淺嚐滴酒就有再次把我們帶回酗酒成性狀態的危險,和他人一道參加薈供時我們可以只是想像在品嚐酒類。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只是完成品酒的動作,而並不真正去嘗酒。在家裡做薈供時,我們可以用茶水或果汁來替代酒。

(14) 誹謗女性

阿耬瑜伽密宗的目標是貫通並利用清淨明亮的心識活動來理解空性,從而盡快克服愚昧及其本性 – 阻礙解脫、妨礙遍知一切、以及妨礙饒益他人的全部能力的主要因素。一種安樂狀態的正知(覺性)對達到清淨明亮的心識活動而言極具促進作用,因為這種狀態吸引我們進入更深沉、更深刻、更精妙的意識(識)和能量(能)層次。此外,當安樂的正知(覺性)到達清淨明亮的層次,並通過充分的理解而專注於空性,它就成為驅除愚昧之本性的最強有力的工具。

在獲得專注(定)的過程中,清除了心識中的愚鈍和煩亂之後,我們體驗增生不息的安樂正知。我們在清除了心識中的煩惱情緒及其態度,獲得對空性的日益深沉的理解和證悟時,會有同樣的體驗。二者結合,隨著對空性在至為深刻的理解中獲得至為強大的專注,我們體驗增生不息、深刻精妙的各種層次的安樂。

在阿耬瑜伽密宗中,男人借助女人能夠進一步增強空性的專注的正知帶來的安樂。這種修持既可以藉助現實的女性(業印母、實女),將她觀想為女性本尊,從而規避愚昧;對那些更為精緻的修持者來說,也可以純粹觀想女性本尊(手印智慧、認識的密封)。女性在身為女人這一現實的基礎上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增強這種安樂。因此,對某一位婦女、所有婦女、或女性本尊加以輕視、誹謗、嘲笑,或者認為其低劣,那麼就犯了這一條墮行。當我們心懷嘲弄女性之想,對婦女評價甚低或者當面蔑視,而她們明白我們的意思時,我們就造成了這一根本墮行。儘管嘲笑男人是不對的,但是這樣做了並不構成一種密宗根本墮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