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於其它宗教之看法

這個星球上有數十億人,也就有數十億種不同的性格跟傾向。以佛教的看法,需要廣泛的宗教選擇來適應不同人的不同需要。佛教承認所有宗教都有同樣的目標:追求人類的福祉。在此共同基礎上,在互相合作與尊重的精神下,佛教跟基督教建立了交換學程以向彼此學習。

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傾向跟興趣,佛陀教授了廣泛不同的方法來適合不同人。思及此,達賴喇嘛說,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同宗教是很棒的事情。如同一樣食物沒辦法引起所有人的食慾,一個宗教或一個信仰體系是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要。許多不同宗教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我們應該歡迎並隨喜之。

不同信仰間的對話

基於互相尊重,佛教大師們跟其他宗教領袖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對話。達賴喇嘛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經常會晤,並且在1986年教宗邀請世界各宗教領袖在義大利阿西西舉辦大型集會時,在一百五十位代表當中,達賴喇嘛坐在教宗身邊,受邀第一個演講。在該研討會中,靈性導師們討論所有宗教都重視的課題,例如道德、慈愛、悲憫。人們很受這種合作、和諧,以及不同宗教領袖間互相尊重的鼓舞,

當然,每個宗教都不一樣。看看那些形上學跟神學理論,絕對沒辦法避開差異的。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一定要爭執。「我的信仰比你的好」是沒有幫助的態度。去看所有宗教共有的東西,會更有益處。它們是:追求增進人類的生活,藉由指出道德行為、愛的道路、悲憫跟寬恕,讓每個人的人生更好。它們都教導人們不要完全被生活的物質層面帶著走,卻要至少試著尋找物質跟精神進步之間的平衡。

如果所有宗教都能一同致力於增進世界的現況,那將會無比的有益。物質進展很重要,但精神進展的必要性越發明顯。當我們只強調生活中物質的層面,那麼製造出能夠殺死所有人的炸彈就似乎成為不錯的目標。反之,如果我們以人性或靈性的方式思考,我們就會了解越發展大規模毀滅武器,問題越大。然而,如果我們只培育靈性,完全忽略物質層面,每個人都會餓肚子。這也不好。所以平衡是關鍵。

向彼此學習

世界宗教之間互動的另一個層面是,它們分享出一些自身的特長。例如,許多基督徒靈修者對學習佛教的專注禪定方法有興趣,而許多天主教修士、主教、神父、修女都拜訪達蘭薩拉以學習這些技巧,並帶回他們自己的傳統。幾位佛教徒都在天主教課堂上教課,我本人也偶爾受邀去教如何禪修,如果培養專注,以及如何培養慈愛。基督教教導我們去愛每個人,但並未提供實際操作的細節解說,然而佛教有很豐富的培養慈愛的方法。基督教的最高層人士樂於向佛教學習這些方法,這不代表他們都會變成佛教徒:沒有人想要讓誰改宗。這只代表他們可以學習這些方法作為工具,用於他們自己的宗教,好讓他們變成更好的基督徒。

同樣地,許多佛教徒也向基督教學習社會服務。主流基督教傳統強調它們的男女教士需要從事教學、醫護、照顧老人、孤兒等。僅管有些佛教國家已經發展出這些社會服務,但由於社會跟地理因素,不是所有佛教國家都有。佛教徒可以向基督徒學習這些社會服務,達賴喇嘛對此非常開放。若每一方都能向他人學習特殊的經驗,那會很棒。如此,就能基於互相尊重而有一個世界宗教的開放對話平台。

總結

目前,宗教之間的對話發生在最高層級的領袖,他們比較開放,比較沒有偏見。在較低層次上,人們比較沒有安全感,產生了一種足球隊心態:競爭跟爭鬥似乎是常態。懷抱著這種態度是很可悲的,不管是在不同宗教之間,或在佛教的不同宗派之間。佛陀教導了許多不同的方法,所有方法都和諧地幫助廣泛不同狀態的人們。因此,尊重佛教內以及不同世界宗教的所有傳統至為重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