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了解轉世?
我們如何確定任何事情為真? 根據佛教教導,事物可以透過兩種方式被合理認定:透過直接感知以及其影響。在實驗室作實驗,我們可以透過直接感知而肯定某事物存在。例如,只要看顯微鏡,透過我們的感官就可以知道一滴湖水當中有許多微生物。
然而有些事物是無法透過直接感知了解。我們必須透過邏輯理性推理,例如從磁鐵跟鐵針的行為來指出磁場的存在。轉世非常難用直接感知來證實,然而許多案例中人們記得過去世,而且可以認出他們前世的所有物或之前認識的人。我們可以藉此指出轉世的存在,但有些人還是會懷疑此結論,並認為這都是把戲。
先不管這些過去世的記憶,我們可以用邏輯來了解轉世。達賴喇嘛尊者說過,如果某些事情不符合真實,他願意讓那些東西從佛教中被去除。這也包括轉世。事實上,他就是針對轉世作出此一宣告。如果科學家可以證實轉世不存在,那我們一定不能再相信其為真。然而,如果科學家不能證明其為假,那麼因為他們追隨對新事物開放的邏輯與科學方法,他們必須研究此事是否實存。單單說「轉世不存在,因為我的眼睛看不見」並不能證明轉世不實存。很多事情存在但我們看不到,例如磁場或重力。
探討有沒有轉世的理性方法
如果科學家無法證實轉世不存在,那麼他們理應研究轉世是否真的存在。科學方法是基於特定數據假設一個理論,並試圖證明之。那我們來看看數據。例如,我們注意到嬰兒並不是像空白卡帶一樣地出生,他們都從小帶有某些習性與個性。這是從哪來的?
沒道理說這些只是從父母的身體成分精子卵子而來。不是每個精卵都可以著床長成胎兒。成人不成人的差別從何而來? 孩童的許多習慣跟直覺從何而來? 我們可以說是DNA跟基因。這是身體層次,沒有人會否定嬰兒成為個體的身體方面。然而,一個人的體驗呢? 我們怎麼看待心?
英文裡的心「mind」跟梵文或藏文當中的定義不太一樣。在原文裡,心指的是心理活動或心理事件,而不是作那些活動的某物。這些活動或事件,是某些意識到的對象,如念頭、景象、聲音、情緒、感受等等,以及與之相會的意識,如看見、聽見、了解或甚至不了解。
那麼個體升起並與意識對象相會的心理活動從何而來? 我們不是在講身體從何而來,因為大家都知道身體從父母來。我們也不是在講智力等等,因為也有人說那跟基因有關。然而如果說某人喜歡巧克力冰淇淋是因為他的基因,好像有點牽強。
我們可以說我們的一些興趣受到了家庭、經濟或社會背景所影響。這些因素當然有影響,但還是很難用此解釋所有事情。例如,我為何從小就對瑜伽有興趣? 我家族裡或我周遭的社會都沒人這樣。當年我住的地方是有些相關的書,你可以說那是社會影響,但我又是為什麼特別對哈特瑜伽的書有興趣? 我為何挑中它? 事情只是湊巧運氣,還是有個解釋?
個體的心理活動從何而來?
先不管這些。我們回頭到重要問題上:這些意識對境的生起與意識的交互作用從何而來? 這種感知能力從何而來? 這種生命的火光從哪來? 是什麼讓精卵的結合成為生命? 什麼是人? 是什麼讓大腦的化學跟電活動成為體驗,讓念頭跟景象升起並與意識作用?
很難說嬰兒的這些都是來自父母,因為若是如此,它們怎麼從父母來的? 一定有某種機制。生命之火—對事物的覺知—跟精卵一樣方式來自父母嗎? 是在性高潮時? 在排卵時? 是在精子還是卵子? 如果我們無法建立合乎邏輯跟科學的理論說明其來自父母,那我們必須尋找其他答案。
以純邏輯說,我們知道所有運作的現象都從之前的連續體來,從前一刻的同類現象延續而來。好比物理現象,不管是物質或能量,都從前一刻的該物質或能量來,這叫相續。
以忿怒為例,我們可以說我們感受到忿怒的身體能量,這是一回事。然而考慮體驗到忿怒的心理活動,是體驗到情緒升起的覺受,不管我們意識知道或不知道它。一個人體驗到忿怒時,知道有它前一刻的相續。這在此生是如此,那此生之前呢? 這個相續要嘛來自父母,但又沒有辦法解釋怎麼來的,要嘛來自創造者,一個神。然而對某些人來說,要解釋全能者的存在,有邏輯上的不合。要避免這些問題,替代方案是,一個人一生的第一次忿怒,來自其自身之前的連續。轉世理論就基於此。
以電影為譬喻
我們或許可以以電影為例了解轉世。猶如電影是膠片照相的連續轉動,我們的心相續,或心流,是那對現象的覺受的時時刻刻變動的連續體,它從這一世連續到下一世。並不是固定,可以找到的「我」或「我的心」這種物件在轉世。它正像電影一樣,秒秒都在改變。每張膠片都不一樣,但它有連續性,這一張跟上一張有關。同樣地,覺受到現象的剎那,是有一個持續改變的連續性存在,僅管有時候我們覺察不出。其次,每部電影都不一樣,雖然它們都是電影。同樣地,所有的心相續,或「心」也都不是同一個。有無數個覺知現象的續流,每一個都可以被其自身覺知為「我」。
這些是研究轉世問題的理性推導。如果一個理論合乎邏輯,那麼我們就可以更嚴肅地看待人們記得前世的事。如此我們可以用理性方法檢驗轉世的存在。
是什麼在轉世?
根據佛教,轉世的模型並不是靈魂,例如一個堅固的小人像,在輸送帶上從此生走到來生。輸送帶代表時間,而人像代表某種堅固的東西,那叫作「我」的固定的人格或靈魂,在時間上行走:「我現在年輕,我現在年老,我現在在此生,我現在在另一生。」這不是佛教轉世的概念。佛教轉世更像是電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畫。
佛教也不說我變成你,或我們都是一體。如果我們都是一體,或我是你,那如果我們都餓了,我去吃就可以,你在車上也會飽。這顯然不合理。我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續流,我的電影續流不會變成你的電影,但我們的生命如電影般推進,不是固定不變的。人生從一個膠片變成下一個,它按照業力而有一定的順序,從而成為連續體。
每個連續體都是某人,可以被稱為「我」,這連續體不是沒有意義的。但如同電影名稱雖然代表整個電影跟它的每張膠片,它不是堅實存在於每張膠片中,同樣地「我」這個概念固然可以指涉個體的心理續流以及其每分每秒的狀態,但在任何時刻卻無法找到一個堅實的我。無論如何,在世俗層面還是有一個我,一個自己。佛教並不是虛無主義。
人總是會轉世為人嗎?
我們這邊探討的是心理活動,以及心理活動特徵的一般要素。人類心理活動的特徵是智力,如我們所知,人的智力有很廣的範圍,可以從「不太聰明」到「非常聰明」。然而人還有其他的心理活動因素,例如忿怒、貪婪、執著、散亂,以及這些心理因素所帶來的強迫行為。在某些人,這些因素主導了他們的心理活動,以至於他們不怎麼用人類的智識,反而主要以貪婪、忿怒等來運作。
例如,有些人有極大的性慾、泡酒吧、約人見面、跟幾乎任何約會的人上床。這種人跟狗的行為很像,不覺得嗎? 狗會隨時爬上任何其他狗性交,沒有任何自制力。如果人用這種方式行動,他就建立了動物的心理習氣。所以不令人意外地,若論起轉世,此人的慾望心緒會成為未來世的主要心理活動,並且轉生為一個該心理活動的合宜身體,也就是動物身。
因此,分析我們的行為是很要緊的:「我是否像動物一樣行動?」再想想蒼蠅。蒼蠅的心緒是全然的散漫。蒼蠅沒辦法在同一個地方停留超過一下子,牠總是不斷地移動跟分心。我們的心是不是跟蒼蠅的心一樣? 如果是,你期望下一世變成什麼? 會是聰明又專注力強的人嗎?
這些思考讓我們了解人類不一定會再世為人。我們可以轉世為許多不同型態的生命,而且有好有壞。若我們做人時建立了許多正面習氣,那麼即使我們因為過去的動物層級行為的業力而轉世為動物,在業力耗盡時,之前的正面力量就會再承為主導,我們就可以再生為人。轉生為低下型態也不是永遠的。
重點是要去了解,心理活動沒有什麼確定本質是人類的或男性跟女性的。心理活動就是心理活動。至於轉世型態,取決於業,業來自於強迫行為所建立的各種習氣。在未來世,我們一定會獲得一個適當的身體來行使這些習氣。
總結
要檢驗佛教當中轉生的理據,我們需要檢驗個體心理續流的永存性質:個體的心理活動續流永不消失。我們的結論是:轉世存在,它沒有起點,依照先前建立的行為習氣而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