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美尔神庙的吟诵到古代埃及对众神的咒语,一些人类文明中最久远现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几乎都与祈祷相关。如今,所有世上的主要宗教都存有某些祈祷元素。基督徒、穆斯林与犹太教徒向上帝祷告,印度教徒则可以从各式各样的神明里选择,并加以献上祈求。从表面看来,佛教似乎也无不同之处。在几乎任何的佛教国家中参观一座庙宇或寺院时,你总会发现成群访客,会在佛像前双手合掌并喃喃自语。对于那些熟悉藏传佛教的人士来说,现在都已经把念珠、转经轮与经幡翻译成为与祈祷相关的英文词汇了。
施行祈祷的举动有三个面向:祈祷之人、祈祷对象以及为谁祈祷。因此,关于佛教中的祈祷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毕竟,在没有造物主的非有神论宗教中,佛教徒到底要向谁祈祷,为何祈祷?假使没有人能够给予我们祝福的话,那么祈祷又有何用呢?因此对于佛教徒来说,基本问题便是:「其他人有没有可能消除我们的痛苦与麻烦?」
光祈祷求改变是不够的,必须要采取行动。─第14世达赖喇嘛尊者
佛陀说过,没有人─甚至是佛陀本人以其智慧和能力─能够为我们消除所有的烦恼。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为自身负责。如果我们不希望遭遇烦恼与痛苦,那么我们就需要避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果我们希望体验幸福,我们自己就需要创造幸福的成因。从佛教徒的观点而言,我们可以经由遵守纯粹的道德和伦理而实现此一目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便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生活,是完全取决于自身之上。
佛教徒向谁祈祷?
当我们看到人们在塑像前跪伏、在庙宇中献香、在厅堂里诵经之际,他们到底在寻求什么,到底向谁进行祈祷?可能有人会猜想成,「释迦牟尼佛啊,请给我一辆名贵轿车!」或是「药师佛啊,请治好我的病痛。」但多数的佛教师长会说这类的祈祷可能没多大用处。
取而代之的是,在佛教中,我们向诸佛菩萨祈祷是为了让自身能够获得启迪与力量,藉此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幸福成因,并且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助益他人。这不是指说祂们挥舞着一支魔棒,霎那间,我们就有了某种特殊力量去进行处理,而是通过思考祂们的榜样─祂们作为我们的角色模范─于是我们便充满信心,「我一定能达成目标!」
佛教徒的祈祷活动,例如诵经、持咒与观想天尊,都是为了要与我们自身内在能力而连结起来,藉此发展出建设性情绪,例如慈悲、热心、耐性等等,并且参与帮助他人的建设性行动。
七支祈请
一个著名的修行是七支祈请,其中包含了整个佛教之道的本质。里头共有七个部份,每一个都有特定作用:
(1) 三世如来一切佛,并诸妙法贤圣僧,尽其所有刹尘身,我今恭敬而顶礼。
(2) 云何文殊师利等,于诸如来修供养,如来依怙佛子前,我今供养亦如是。
(3) 从于无始生死来,或于今生或他世,无知自作诸恶愆,或复教他令作罪。愚痴扰乱所胜故,或见他作而随喜,所作罪愆悉观见,依怙尊前至心忏。
(4) 令诸有情得安乐,发心妙善广大海,于诸有情作饶益,我心欣悦常随喜。
(5) 普于十方一切佛,合掌至心作祈请,为诸有情除苦闇,请燃妙法光明炬。
(6) 诸佛若许入涅槃,合掌至心作祈请,勿盲一切众生目,愿住世间无数劫。
(7) 如是所修一切行,我今所积诸善根,以彼回向诸有情,悉令解除一切苦。
- 第一部份是礼赞诸佛的祈请。我们向诸佛顶礼,对于其所表徵的一切以示尊重:慈悲、关爱与智慧。顶礼,是把我们身体的最高部位─头部─置于地上,此举也有助于我们克服自傲与培养谦卑。
- 然后我们广修供养。许多佛教徒会以杯碗进行水供,但物件本身并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给予付出的动机心态─我们的时间、努力、精力及财物─此举帮助我们克服依恋执着。
- 第三部份则是我们忏悔业障。也许有时候我们懒惰或自私,有时候采取非常负面的行动。但此刻我们予以承认,对所作所为感到遗憾,并怀着坚定的决心继续努力,不再重蹈覆辙。这是克服负面业力冲动影响的一部份。
- 接着,我们随喜功德。我们忆念自身已经完成的所有美好事物,以及他人所做出的惊人善行。还有我们亦关注诸佛施行的伟大举止。这有助于改变嫉妒心。
- 下一步,我们请转法轮,在我们内心里创造出一种接受心态。我们表达出,「我们想要学习,我们想要为自身与他人创造幸福!」
- 我们请佛住世。在前一部份里,我们敞开心胸迎向法教,现在则是希望师长们不要离开我们,而是教导我们直至全然证悟。
- 最后,我们进行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普皆回向。我们回向一切创造出来的积极动力,得以利益自身与所有其他众生。
从上述的祈请内容可以了解到,佛教里的祈祷目的并不是某个外来神祇从天而降地把我们从麻烦中解救出来。俗话说的好,「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换句话说,诸佛虽然向我们展示了证悟之道,但我们还是需要自己努力去克服执着与无明,并培养我们所有人都具备的无限建设性潜能。
结论
从表面看来,佛教具备祈祷的从属物件与膜拜仪式,但其理念并不是要请上天神祇来帮助我们的日常生活。诸佛菩萨是完美的角色榜样,祂们展示了一条从我们的当前之处直至全然证悟的道路途径。透过向诸佛菩萨祈请,我们得以从中获得启迪,并且唤醒自身的内在能力:无限的慈悲、关爱与智慧,这些皆为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存于内心中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