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當代世界的呼喚

:今年,您到二十六個國家巡迴教學。請您根據您的觀察介紹一下當今世界佛教向新地區傳播的情況。

伯金博士: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傳播非常迅速。歐洲、南美、北美、南亞、澳大利亞很多國家都有佛教中心。在歐洲,我們不僅能在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看到佛教徒,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是如此。例如,波蘭就有五千名活躍的佛教徒。

佛教在當代社會很有吸引力,因為它基於理性和科學。佛陀說過,“不可因為出於對我的敬重而信仰我的教誨,你當親自驗證,如同購買黃金。”在當今社會,人們喜歡這種非教條的方式。

科學家和佛教領袖們例如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曾有過很多對話。他們一起探討實相問題。佛陀說過,諸種問題出自對實相的無知,出自對實相的昧。如果我們知道了我們是誰,我們和這個世界如何存在,我們就不會因困惑而產生問題。佛教在考量何為真諦時持完全開放的態度。例如達賴喇嘛尊者曾經說,如果科學家能證明佛陀及其追隨者的教誨是不對或者迷妄的,他們會心甘情願地從佛教教義中將之剔除。對西方人來說,這種方法論頗具吸引力。

既然過去博學的大德們使佛教順應各自所傳教的社會文化,當代社會需要佛教教師們根據每個國家的差異宣傳佛法,可謂順理成章。佛教通常強調理性的解讀。但是,在此語境下,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更加強調對主流文化特點的依據。

佛陀教導法門紛呈,就是因為人禀有異。不可能萬眾同一思維。以食物為例,如果一個城市裡只有一種食物,它一定不會滿足所有人。另一方面,如果食物眾多、味道各異,則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愛吃的東西。與此類似,佛教通過多種方法教導品位不同的世人,使他們自我發展、成長。畢竟,佛教的宗旨是突破自身的障難和煩惱,激發自身各種潛質,進行自我發展,直到能夠盡可能完全幫助他人。

有些西方國家強調心理學,例如瑞典和美國,佛教教師們通常從心理學的視角講授佛法。而在另一些國家如很多南歐和拉丁美洲國家,人們更喜歡沉思,教師們則採用思慮法。在這些國家,人們很喜歡贊唱,在佛修持中,一個人也可以這樣做。而北歐很多國家的人並不怎麼喜歡贊唱。在那裡,教師們更強調通過智育教授佛法。

在東歐,很多人處境悲慘。佛教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因為他們發現生活空虛。他們在工作上努力與否似乎與事無補,他們看不到結果。與此相對,佛教則教導他們為自己努力,而這必然會帶來收穫,給他們的生活質量帶來變化。這使他們有著不可思議的興致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千百次的磕頭。

佛教通過這種方式順應不同社會民眾的文化和心理,同時使主要的佛法教義得以保存。基本教義並沒有發生改變,目的仍然是克服障難、斷除煩惱、實現自我。無論修習者因為文化的不同而更強調哪種方法,心理的、智育的、科學的還是冥思的。

總地說來,佛教如何適應二十一世紀呢?

佛教正通過強調理性的、科學的方法進行適應。人生的經歷何以獲致?什麼是應對的最佳可行手段?佛教對此給予了清楚地解釋。佛教還告誡不要盲目接受任何信仰;獨立思考,進行驗證,看它是否真的言之有理。這和科學要求我們通過親自重複試驗來驗證並接受結果是一致的。現代人不喜歡買東西不加挑選,他們不會不經測試就付款購車。同樣,對於一種宗教或哲學,如果他們首先不加檢驗它是否確實言之有理,就不會轉而信仰它。這正是佛教在二十一世紀吸引眾多人士之所在。佛教向科學檢驗開放,邀請人們通過科學方法來驗證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