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與東南亞的上座部佛教
印度
佛教從七世紀開始在印度失去影響力,在十二世紀波羅王朝覆亡後幾乎消失,只在極北的喜瑪拉雅地區尚存。十九世紀末,在英國學者的幫助下,斯里蘭卡佛教領袖阿納噶利卡‧法護尊者(Anagarika Dharmapala)創立了摩訶菩提學會,標示著佛教在印度的復興。他們的主要目標是重建印度的佛教古蹟,而他們的確也成功地在所有佛教聖地建立了寺廟,各各都有僧侶。
1950年,安培卡在賤民階級中開始新佛教運動,成千上萬人改宗佛教以脫離賤民的命運。過去十年,城市的中產階級對佛教的興趣也逐漸增加。目前,印度人口中大約百分之二是佛教徒。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從公元前三世紀佛教由印度阿育王之子瑪欣札引入後,就一直是佛教的學術中心。斯里蘭卡有著最長且不中斷的佛教流傳歷史。然而在戰爭時間它也經歷衰落,以及十六世紀後被殖民時,歐洲傳教士傳布基督教的影響。
佛教在十九世紀透過英國學者以及神智學家的幫助強力復甦,因此斯里蘭卡佛教有時被稱為「佛教的新教(更正宗)」,它比較強調學術研究、僧人對俗家人的牧導、以及俗家人的禪修。此地在1948年獨立建國,此後對佛教的宗教與文化興趣相當興盛。
今日,七成的斯里蘭卡人是佛教徒,大部分跟隨上座部傳統。經過三十年的內戰,斯里蘭卡現在見到國族主義佛教興起,有些組織,例如佛教力量軍(Bodu Bala Sena)組織反穆斯林暴動,並且攻擊溫和派佛教領袖。
緬甸
歷史研究表明,佛教在緬甸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目前約八成五的人口自認為是佛教徒。緬甸的僧人有著長久均衡禪修與學習的傳統,而在家人始終有強烈的信仰。在緬甸佛教導師中,最有名的之一是在家人,毗婆闍那導師葛印卡(S.N. Goenka)。
自緬甸1948年獨立於英國後,平民政府跟軍政府都支持上座部佛教。在軍事管制下,佛教受到嚴格管控,容留異議人士的寺院往往被摧毀。僧人經常站在政治示威抗議軍事政權的前線,例如8888民主運動、以及2007年的番紅花革命。
過去十年,許多國族主義團體興起,企圖復興佛教,對抗伊斯蘭。亞信‧威拉圖,969團體的僧人領袖,自比為「緬甸的賓拉登」並且計畫對抗穆斯林所擁有的商家。在「保護佛教」的旗號掩護下,經常發生針對清真寺以及穆斯林住家的暴力行為,而穆斯林的反擊更讓火上加油。
孟加拉
直到十一世紀,佛教都是該國的主要信仰。今日,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口是佛教徒,而他們集居在靠近緬甸的吉大港山區縣。
在首都達卡有四所佛教寺院,而在東部的城鎮有大量的寺廟。然而與緬甸不同,此地對於佛教的修行跟瞭解都很低。
泰國
佛教在五世紀被引入這個東南亞王國。泰國依循上座部傳統,但受到強烈本土宗教、印度教,以及大乘佛教的影響。不像斯里蘭卡跟緬甸,泰國歷史上從未有過尼眾僧團。幾乎九成五的人口信奉佛教。
泰國的僧團取法泰國王室,有一位僧王以及長老院,負責維持傳統的純淨。有些僧團座落於森林裡,有些在村落中。兩者都受到在家俗眾的尊敬與護持。
森林傳統的乞食僧住在離世的叢林中,從事緊密的禪修,並嚴格遵守出家規矩。村落的僧人主要記誦經文,為當地人執行法事。為了配合泰國人相信靈體的信仰,僧人也製作護身符給俗家人作為保護。泰國有一所僧侶大學,主要訓練寺院把佛教經典從原文巴利文翻譯為現代泰文。
寮國
佛教於七世紀傳入寮國。今日,九成的人口自稱具有佛教與無神論混合的信仰。在共產黨統治下,當局起先並未壓制宗教,而是利用佛教僧侶來傳播其政治理念。後來,佛教受到嚴重的壓抑。自1990年後,佛教逐漸復甦,大部分寮國人都非常虔誠,而且大部分男性都進入寺院短期出家。大部分家庭都會向僧人提供飲食,並且在滿月日參訪寺廟。
柬埔寨
從十三世紀起,上座部佛教就是柬國的國教,有九成五的人口是佛教徒。七零年代,赤柬幾乎完全摧毀佛教。到了1979年,幾乎所有的僧侶不是被害就是被迫出走,每一間寺院跟藏書館都被摧毀。
施亞努親王復辟為王後,限制逐漸取消,對佛教的興趣也復甦。柬國人對算命、星象跟靈界有很強的信仰,僧侶往往是醫療者。佛教僧侶從事廣泛的各種儀式,從替小孩命名,到婚禮喪禮。
越南
佛教最早在約兩千年前從印度傳入越南,但主要還是從中國傳入的。然而十五世紀開始,佛教失去統治階層的支持。廿世紀前期,佛教曾經復興,但共和時期的親天主教政策反對佛教。現在,只有百分之十六的人口自認信仰佛教,但這仍是當地最大的宗教。
現在的政府對佛教較為放寬,僅管仍然不允許寺院在政府控制外獨立運作。
印尼與馬來西亞
佛教大約在公元二世紀時,由印度透過商旅傳入此區。在大部分時間,佛教跟印度教一同被信奉,直到十五世紀最後的印度教佛教王國滿者伯夷覆滅。從十七世紀起,伊斯蘭教完全主控這個區域。
依據印尼政府的潘查希拉政策,官方宗教必須承認上帝。佛教不承認上帝是獨立的個體,但由於佛教有本初佛的概念,在一千年前就在印度的時輪續當中被討論到,所以也受到承認。本初佛是一切顯現的遍知創造者,超越時間與其他限制,僅管以象徵形相出現,祂並非一個個體。本初佛在所有眾生心的淨光本性中。以此教義為基礎,佛教得以與伊斯蘭、印度教、儒教、天主教及新教(更正宗)並列。
斯里蘭卡曾試著在印尼的巴里島以及其他地方復興上座部佛教,但成果有限。在巴里島,那些對佛教有興趣的人多是傳統上信仰印度教、佛教、地方鬼神信仰混合的人。在印尼的其他地方,大約占百分之五人口的佛教徒,多是印尼華人。有一些很小的印尼佛教群體信仰上座部、漢傳、藏傳佛教的混合。
大約兩成的馬來西亞人口信仰佛教,他們主要是華裔。五十年前曾有一段時間信佛教的人減少,1961年遂成立了佛教傳道協會以傳播佛教。過去十年在包括年輕人的群體中修學佛法的人大增。現在有很多上座部、大乘、金剛乘的中心建立並受到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