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何要遵循佛教的分階段之道

什麼是道次第?它是如何從佛教教法中衍生出來的?

分階級道路/道次第,它是一種接近基礎佛教教法並將之融合於我們生活中的方式。佛陀生活於2500年前,有一群男僧團,之後女尼僧團。他不僅只是在出家團體中教授,也時常被邀請到各個家庭中供餐,然後發表一些演講。

佛陀總是以我們所謂的“技巧”來教授,這指他以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來教導。因為有很多不同的智力水平和精神發展,所以這樣做是必要的。這使佛陀在各不同層面存在廣泛不同的主題的教法。

很多佛陀的弟子們都有驚人的記憶力。當時沒有任何東西被抄錄下來,而教法是僧侶們用記憶記下來,口耳相傳於下一代。最終,教法被抄錄下來,然後成為了我們所知的經文。此後的幾個世紀,很多偉大的印度大師嘗試著去整理材料,並且針對這些材料寫下了一些評論。阿底峽尊者,前往西藏的印度大師之一,在十一世紀創立了現在這個教導的原型,即道次第。

阿底峽尊者的原型提供了一種方式,通過該方式,人人都可以朝著佛的狀態發展。僅只是隨意閱讀經文,並不一定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明確的精神指引,該從何處開始,或者如何獲得正覺。所有的材料都有,但是將它們全部合在一起並不容易。

這正是道次第所作的,也就是把這些材料以循序漸進的次第展示出來。阿底峽尊者之後,西藏有很多不同的更加詳盡的版本被撰寫下來。我們將研究十五世紀宗喀巴大師所撰寫的版本,這可能是對該文本最廣大的敘述。宗喀巴大師的著作最突出的特徵是,引證了佛經和印度釋論,因此我們可以很肯定他寫的並不是編造出來的。

另一個突出的特徵是,宗喀巴對各個點提供了十分詳細的邏輯說明,因此我們對基於邏輯和理性的這些教法的有效性更具信心。宗喀巴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像以往那些常跳過最困難地方的作者們,他把重點放在這些點上。

在藏傳佛教的四個傳統之中,源自宗喀巴的被稱之為“格魯派”傳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