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層次的動機

Initial level motivation

正規佛法三個層次的動機

道次第呈現了三個層次的動機:

  • 初始層次——我們思考如何確保擁有更好的轉世,不僅僅是我們的下一個來生,而是所有的來生。
  • 中級層次——我們的動機是從無法控制的轉世中獲得完全的解脫;我們想要得到解脫。
  • 最高級的層次——我們的目標是達到完全開悟的佛陀境界,幫助所有人從無法控制的轉世中得解脫。

很顯然,每一個層次都是基於對轉世的假設。儘管如此,正如我們前面所討論的,這些材料中針對這三個層次所展示的每一種方法,也都可以應用於佛法輕簡版的水準。這些動機不容小覷,因為如果我們可以真誠地發展它們,它們真的十分卓越。

通過珍惜珍貴人身,克服可憐自己的心態

在最初的動機,我們首先要意識到的事情是,對我們所擁有的所謂 “珍貴人身”的珍惜。甚至在佛法輕簡版水準,對於克服“可憐的我”這種感覺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壓抑情緒,這也是非常有用的。我們反思我們可能身處的那些糟糕境況,然後試著去感激,我們當下並沒有處於這些境況,真的是太好了。

在標準的版本裡,列出了很多可怕情況,沒有必要去一一說明,我們可以大概的思考一下。譬如,想像一下,我們沒有生活在戰區,這是多麼的幸運的事,或者,我們沒有因為處於饑荒中而受餓,無法餵養我們的孩子。我們想一想,我們沒有生活在嚴厲的獨裁社會裡,這是多麼的幸運。這一點對於羅馬尼亞的老年人來說,可能更加容易的感受到相關。我們沒有殘疾,這是多麼的幸運。我們思考一下,我們並不是一隻人人都想要踩的蟑螂,這是多麼的幸運。

這種思維方式有很多種擴展,當我們客觀地看待自己時,我們真的很幸運能擁有這些自由。我們不僅知道有這些自由,且我們需要瞭解,這些可能會隨時失去,譬如說得到阿茨海默症。現在(2009年)有嚴重的金融危機,情況可能變的更加糟糕。實際上可用來形容我們所處狀態的字眼是:“喘息”,這意味著與真正糟糕的情況只有一步之遙。而這種喘息可能隨時結束。

除了這些自由,我們還需要研究一下讓我們生活豐富的各種因素。譬如,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相對健康。當然我們當中很多人可能有生病,但是目前來說我們還是功能正常的。佛陀所教授的以及這些教法一直流傳下來,至今仍然可供我們運用。有很多的老師和書籍供我們學習。顯然地,我們有很多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擁有的自由和豐富性,並且真正深刻地感激它,我們是多麼的幸運。

視頻: 格西拉朵 — 「我給大家的訊息」
請點擊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圖樣以開啟字幕。要更改字幕語言,請點擊「設定」圖樣,然後點擊「字幕」選擇想要的語言。

思考死亡和無常,以免浪費我們的珍貴機會

初始層次的下一個要點,是真正去理解我們所擁有的珍貴生命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這不僅限於我們生命中的境況變化這一事實,而且還包括,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會死。因此我們可以找到有很多關於死亡的禪修。很多人在很多社會裡,試著去忽略死亡,死亡常常是一個忌諱的話題。我們不能真正地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所有人在某一點終將死去。這包括了我們的親人,我們所認識的每一個人,以及我們自己。這就是事實。

有很多的緣由支持我們終將會死亡這一事實。每一個曾經活過的人都死了,我們又怎麼會與眾不同呢?死的最終極起因是生,因此如果我們既然被出生,那我們就會死去。身體是非常脆弱的,它將隨著我們日漸變老而開始崩潰。它並不像我們常想的那樣強壯,反而是很容易受傷。我們需要從邏輯上說服自己,以使之慢慢地沉浸到情緒的水準。

除了我們毫無疑問會死這個事實以外,第二點是我們永遠不知道那會是何時。我們不需要變老或者生病才會死亡;很多健康的年輕人比老弱病人先死亡。最近有一起大的航空事故,但是當人們登機時,又有誰料想到飛機會墜毀。我們可能隨時會被汽車撞。我最親密的朋友,他54歲,身體完全健康,但兩周之前突發心臟病過世了。

死亡可以隨時發生,有很多的理由支持這一點。死亡並不會等待我們去完成工作或者吃完一頓飯,或者做完手上的任何工作。我們不能對死亡說,“等一下,讓我做完這些”。當死亡來臨之時,它就來了,我們的生命就終止了。當我們的時間到了,我們無能再續。你不可能賄賂死亡。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身體維持在生命維持的機器上,但是保持像植物一樣的狀態意義何在? 即使這樣,我們的生命依然會在某個時刻結束。

關於死亡的第三點是,研究一下,當我們處於死亡的節當下時,什麼才是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我們不可能帶走任何錢財,朋友或者家人。即使我們建造了金字塔,當我們死亡時將它與我們粘在一起,它們事實上也不會隨我們走的。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我們說當我們死亡之際,能對我們起到幫助的是建立在心相續上的正面習氣。

也許我們做了很多正面的工作並且幫助了他人,或者也許我們在減少憤怒、自私等方面在精神道路上取得了很大進步。這將會在我們的心相續上留下很深的印記。從佛法輕簡版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無悔的死去,並且覺得我們過著有價值且正面的生活,尤其是如果我們照顧了親人,或者從大的範圍上來講,為社會做了貢獻。我們將安心的想:“我度過了美好而有價值的生命。”

就正規的佛法而言,那麼我們可以帶著這樣一點自信死去:這些我們心相續的正面習慣、傾向和本能將在未來生中再續。我們將會死並想著:“在未來生裡,我將繼續獲得珍貴的人身而生。”我將會生為非常正面直覺的孩子”。我們自己也可以在一些小孩身上看到。一些孩子,當他們還很小的時候,總是哭鬧和生氣,而有些總是非常的鎮靜並且和善。這是前世建立起來的正面習慣的結果。當我們死亡之際,如果我們有一個平靜的心態,這將會非常有幫助。我們銀行帳戶裡所持有的錢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的安慰,因為在死亡之際,這些將只是電腦螢幕上的一些數位而已。

針對死亡的禪修

因為上述原因,我們有死亡的禪修。在這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今天就是我們的最後一天。我們問一下自己,我們準備好隨時死亡嗎?如果我今天會死,我是否悔恨我曾經是如何活的?這樣做的重點絕不是使自己變得沮喪,而是鼓勵我們利用這珍貴的人身,以及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機會。這就是禪修的全部目的。不僅是我們一天天變老,而是我正向死亡靠近。隨著一天的結束,我們的生命就減少一天。時間所剩不多,而且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還剩多少時間。因此,我們真的想要把生命利用起來,而不只是浪費時間。我們知道我們真的浪費了生命,我們本該取得更多成就,要是帶著這樣一種心態死亡的話,這絕對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臨終狀態。

我們需要以一種平衡的方式,建立起“我不打算浪費我的機會”這樣一種心態。我們必須要避免成為狂熱分子,生活在恐懼之下,總是害怕停止工作或者禪修。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應該放鬆並且休息一下,好讓我們能夠獲得力量而繼續下去。我最喜歡的禪宗說法是“死亡隨時會發生。請放鬆”。 如果你能這樣想的話,事實上是很有意義的。是的,我們可能隨時死亡,但是對此持續緊張並狂熱於此,會是自欺欺人。

這裡的主要訊息是,充分利用我們所擁有的珍貴人身,但要以一種平衡的方式去做到這一點。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放鬆,但是若我們並不是真的累了而僅只是懶惰,我們應該對自己誠實。我們應該努力記住我們的動機。

很顯然,覺知死亡的禪修可以同時應用於佛法輕簡版和正規版。譬如,當我們留下一些事情沒有完成,又比如說,告訴某些人你愛他們並且感激他們所做的,或者向他人道歉,這些就不要再等待了。那個人也許明天就不在了,或是,也許明天我們自己就不在了。這就是我們從死亡覺知的角度,在佛教輕簡版課程上可以獲得的。在任何水準上,它都是非常有裨益和幫助的;不要否認死亡,而是為之做準備。我們甚至可以形象地想像一下我們自己的死亡和葬禮,這也許有助於使之變得更真實一點。只是要確保不要僅僅只是停留在那一刻,而變得更病態或沮喪!

對死亡後可能會經歷的最壞轉世產生畏忌

然後,我們繼續研究一下死亡後會發生什麼。在這裡,這裡將介紹我們可能會經歷的最壞的轉世狀態,以及我們如何將這些認真地對待。再一次,這根本就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佛教的說法不僅包含了動物身- 這是比我們的人身更糟一些的,而且還存在一些我們根本看不見的形式。

當我們思維動物身轉世時,我們需要記住,這包括了所有類型的昆蟲,魚類,以及每一個可能的物種。轉世於動物王國,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說明這是多麼的糟糕,我們不是去想像住在大府邸裡擦著指甲油的貴賓犬。而應該是想像一下人見人厭的蟑螂和老鼠們,以及被大一些的動物生吞活吃的小昆蟲和魚類,當然還有被人類所工業化飼養和屠宰的動物們。

對關於未來生情景所產生的情緒,常被翻譯成“恐懼”,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最佳用詞,因為它暗示了絕望,我們對此無能為力。然而我們是可以做一些事情去避免它,因此我偏好“畏忌”一詞,這意味著,我們真的非常強烈地不想要它發生。

假設我們要參加一個非常無聊的商務會議。我們很忌憚去。那將會很無聊很糟糕,但是我們並不害怕去參加。這就是我們應該產生的情緒。我們擁有這珍貴的人身而這隨時可能會失去,因此我們想要好好將其利用起來,確保我們的來生將不是蟑螂。如果成為了蟑螂,那會是非常糟糕的,而我們真的不想要發生這樣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來避免這些。

在真正的佛法裡,我們不僅只是討論以動物或者昆蟲身轉世,而且還討論轉世於餓鬼和地獄界。我們不應該羞於把這些囊括進來;將這些描述藏在壁櫥裡,對佛教來說是不公平的。相反,我們可以思想開放,說 “我對此並不是很瞭解。”

如何理解非人身的轉世狀態

我們可以從心理活動來看這個問題。就是說,在經驗每件事情的每一刻看到其關連性。每時每刻,我們都會出現一個心理全息圖,也就是我所見、所知或者所想表示什麼,等等。伴隨著每一時刻的經驗,存在有一些快樂或者不快樂的感受。事實上,這是我們與電腦的區別所在。電腦中存在一些資訊,也就是說它能夠處理他們,換句話說,就是它知道。但我們有快樂和不快樂的感受,正是這些定義了什麼是經驗。快樂和不快樂的範圍是十分廣泛的。我們能夠經驗到的範圍是取決於我們的硬體;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所擁有的身體類型。

這不僅可以用快樂和不快樂來加以理解,而且可以用我們的各種感官來理解。一些人可以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有一些人可以聽得更遠一些,而一些人對冷和熱的耐受可能比別人更勝一籌。就動物而言,狗比人類能聽到更高的頻譜,因為它們擁有不一樣的身體,因此硬體不一樣。鷹的眼睛比我們人類看得遠很多。如果這在各種感官上都是如此,那麼為什麼在快樂和不快樂這種感官上不是如此呢?

儘管所討論的內容不完全相同,我們可以把愉悅和痛苦也包含其中進行討論。快樂和不快樂是在心理上所體驗到的,當愉悅和痛苦,至少在英文詞彙裡,幾乎是物理上(身體上)的。關於我們人類的硬體,當身體上的的痛苦變得太強烈,我們就會失去知覺。以情緒上的痛苦來說,當我們經驗驚嚇,我們的身體可能會停止。

愉悅,從另一方面看很有意思。如果你分析搔癢感,事實上它是一種極強的愉悅感。它並不痛苦,但是如果太過愉悅,通過用手抓,我們本能地破壞了這種愉悅。這是一種應對慢性劇烈皮膚搔癢疾病的方法,也就是將搔癢視作一種愉悅。尤其是如果手抓會受傷。試著放鬆去享受它,是非常高階和困難的。然而,這是有可能的。無論如何,如果我們思考性的快感,當它變得越強烈,我們就越想要達到高潮,並且用高潮來摧毀它。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所擁有的人身這種硬體,也只能經驗到特定部分範圍的快樂和不快樂,以及愉悅和痛苦。我們也公認,動物可以經驗更多的不同感官範圍,比如說視覺和聽覺。因此,邏輯上來說,可能存在其它類型的硬體,它能夠經驗更多範圍的痛苦,愉悅,快樂和不快樂。為什麼不可能呢?

生命之間的相續性,就是我們所談論的這種心理活動。沒道理我們不能經驗從嚴重苦難和疼痛到超級強烈的愉悅和快樂的所有範圍。這只是我們每一個生命週期中所擁有的硬體的問題。這是一種邏輯方式的嘗試,至少讓我們能以足夠開放的心態去思考佛教裡所描述的其它生命形式,而這些生命常是我們看不到的。我們看不到變形蟲,但是至少在顯微鏡的科學發展之下,我們可以看見並且能夠接受它們是一種生命的形式。同樣地,我們也許看不見鬼,但隨著心靈的發展,也許會成為可能呢。

佛教輕簡版將所有的六道簡化為人身經驗的類型。譬如,某人可能會在精神上不安,這就好像他們是生活在地獄般似的。這也能夠幫助我們對他們產生同情心,以及希望將來不會像這樣。這作為佛教輕簡版層級的功能是可以的。然而,基於心相續的存在,正規的佛法並不只討論人身經驗,更是關於我們以及人人都可以擁有的經驗。這種精神活動可以被任何範圍的快樂和不快樂,愉悅和痛苦事物所伴隨。我們當然不希望某些基礎受限,而且在將來只會支持可怕的痛苦經驗。這是很清楚的。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在生活中設定一個積極的方向,這能使得我們能夠避免很差的轉世。事實上,它不僅能做到這一點,還會給我們帶來解脫和正覺。

在我們的生命中放一個安全的方向:皈依

我並不太喜歡“refuge(庇護)”這個詞,因為這聽起來過於被動而似乎有點誤導,好像我們走向佛陀如同他是救世主一般,“哦,佛陀,拯救我!” 也不該像是我們將動物們帶到野生保護區一樣。我們是討論一些非常主動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被動的。我將此描述為,將一個“安全的方向”放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如果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去,那麼我們能保護自己免於:經驗更糟的轉世、或總體上任何不受控制而發生的轉世,以及不夠能力盡可能有效地幫助他人。

“佛法”,通常被翻譯成佛陀的教法,事實上是指一種預防性措施。這是我們將一些東西整合於自身,以預防或者避免將來的問題和苦難。為了避免三個問題:更糟的轉世,所有的轉世,以及無法全面幫助他人,我們要在生活中採取這些措施。

佛陀所指示的方向是什麼?事實上,這個方向即是佛陀本人所實現的,亦即是讓所有的障礙,缺點,迷惑和干擾性情緒全面中止。與此同時,佛陀證悟了心所擁有的所有正面潛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方向”。事實上,這就是當我們討論珍貴和稀有的佛法僧寶的安全方向時,所指的含義。佛陀是指完全獲得了這些的人,僧寶並不只是指寺廟裡的人或者佛法中心的人,而是出家僧團。事實上那也並不真的是我們的安全方向。僧寶,作為三寶之一,是指這些具有高度了悟的人,他們部分實現了佛陀所全部實現的成就。

所以,這就是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我們必須要真誠地把一個安全的方向置於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我們正在努力的事。我們努力去實現佛陀所實現了的成就,這些是佛陀已經完全實現了的,而僧寶已經部分實現了。把一個安全的方向置於我們的生活中,能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現在我們的生活能夠真正具備意義和一個方向。我們對自身努力,去擺脫我們的缺點,並且了悟我們的潛能。如果我們這麼做,那麼總體來說,我們將會在情緒上更加快樂,因為我們將不會想:“我不知道生活到底是什麼。不知道我存在這裡做什麼;我的生命毫無意義”。 這是非常糟糕的心態,當人們有了這種心態,這通常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是圍繞著金錢。儘管聽起來陳腔濫調,但是事實就是“金錢無法買到快樂。”

避免破壞性的行為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了這個安全的方向。在此基礎上,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讓我們避免更糟的轉世?方法就是,要避免以破壞性的行為來處事,身體上,語言上,精神上都不要。這意味著,我們要儘量的避免在干擾性情緒的影響下(比如憤怒,貪婪,執念,天真,嫉妒,自大以及其他所有的其它因素)去做這三個動作。現在利用此珍貴的人身的最佳方式,在初始層面上,就是避免破壞性的行為,言談,或者思想。

然而我們需要在佛教的框架內做到這些。總的來說,所有的宗教都教導不要去做破壞性行為,比如說殺戮和偷盜,但是佛教的獨特基礎並不是某些條例法規。並不存在由神祇或者某些立法機構或者政府制定的法律條款。佛教倫理不是基於對法律的遵守:“不守法律,你將會受到懲罰”。 關於民事法,我們可能可以行賄,也許可以聘請一個好的律師來開脫罪責。另外這也不是說,我們遵紀守法就是一個好人,而我們不守法律的話就是一個壞人或者罪犯。服從不是佛教倫理的基礎。

從事建設性行為

瞭解佛教裡建設性行為的含義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破壞性行為來觀察它。譬如,狩獵是一種殺生或者奪取生命的方式。但是如果我們從不狩獵,並且對狩獵完全不感興趣,那我們從不狩獵這一事實,即使這是一件好事,也不是建設性行為。建設性行為指的是,當我們覺得想要撲滅蚊子而將其殺死,但是我們並不跟隨我們的感覺而去做。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這麼做,我們是出於憤怒,僅只是想著我、我、我。此外,如果我們殺死蚊子,這將養成一種強烈的習慣,在這種習慣下,當我們遇到不喜歡的任何東西,我們將試著以殺死它的方式來處理。所以與其撲滅蚊子,我們找一個平和的方式去處理它,比如用杯子抓住它,然後把它帶到外面去。建設性的行為是,當我們特別想要殺死一種生物的時候,我們並不殺害它。我們避免這樣做,因為我們認識到因果。這種類型的建設性行為在我們的心裡建立起強大的正面潛能。

甚至有更高水準的建設性行為,像是不僅不殺死蚊子,而更該去餵養它。我們可以讓他嘗一嘗我們的血。畢竟我們有很多。事實上,我遇到好幾個人,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僅只是我們不去殺這一事實,並非是我們所想的那般強烈的正面行為。

佛教倫理學的基礎是理解行為的因果

在佛教裡,整個倫理的基礎是理解到,以某種方式去行動將會產生某種類型的結果,以及區分什麼是有害的和什麼是有益的。如果我們以破壞性行為處事,這將會給我們自己造成一個不快樂或者不安的心態。我們這樣做,基本上是因為我們有迷惑。首先我們可能並不知道,破壞性行為處事,事實上是自我毀滅性的,就好比當我們沉迷於毒品或者酒精時。另外,我們可能會以一種與事實相反的方式來思考,好比說我們覺得過量吸毒或者喝醉酒,能夠避免讓我們的問題出現。

因此,對倫理行為的基礎有了一些理解後,我們意識到,當我們採取破壞性行為時,並不是因為我們很壞,而是因為我們有迷惑。當別人採取破壞性行為時,這並不是他們很壞,應該受到懲罰,而是因為他們迷惑和困擾。他們成為了悲心的對象,我們想要幫助他們擺脫這些迷惑。是的,如果他們有可能繼續傷害他人,我們可能需要把他們關起來,但是這必須要以不同的心態來做。他們有一個可以永遠持續下去的心相續,如果我們不以某種程度去試著使他們重建的話,他們會在未來繼續以具有破壞性的方式從事。

但在最初的階段,我們主要是專注於自身,並且希望將來能夠避免糟糕的境況,也就是,在此生的視角,以佛教輕簡版的方式,或者為了未來生,而以正規的佛法方式。在這個層面上,這就是我們通過找尋一個安全的方向,來知道如何使用這珍貴的人身。我們之所以珍惜這種生命,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將會失去它,而且我們希望確保將來我們能夠繼續擁有珍貴的人身。我們需要這些人身,因為實現解脫和證覺這一目標,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就像佛教輕簡版是正規佛法的墊腳石一樣,我們所研究的這種初始層級也是更高層級的墊腳石。

結語

最初的動機始於珍惜所擁有的珍貴的人身。我們擁有這個身體,我們擁有這樣的機會,而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人類的智慧;如果我們把心放在上面,幾乎沒有我們不能夠現實的東西。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種驚人的境況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沒有任何東西會永遠持續。無論我們多麼富有,或者我們多麼有名,亦或我們有多少朋友,或者我們身體有多麼強壯,我們都將會死去。不僅我們無法阻止它,並且我們也無法知道我們的時間何時會終止。有人說,如果我們真正地意識到死亡,那麼,我們將不再過平庸的生活。

當我們看到生命的脆弱,它可能在任何時刻終止,我們將會開始思考,什麼是死亡之外的事物。因為有這麼多可能的轉世狀態,當中很多是很令人恐懼的,所以我們把一個安全的方向置於我們的生命當中。

這個安全的方向敦促我們避免採取破壞性行為,因為破壞性行為會導致未來的苦難,而採取建設性行為,會給我們的未來帶來快樂。這樣我們確保自己在未來轉世中有更好的狀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