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udy Buddhism Home
Arrow down
Arrow up
基本教理
Arrow down
Arrow up
普世價值
什麼是…
如何做…
禪修
訪問
Arrow down
Arrow up
西藏佛教
Arrow down
Arrow up
關於佛教
證悟之道
心靈訓練
密法教義
原著文本
精神導師
Arrow down
Arrow up
進階研習
Arrow down
Arrow up
道次第
心靈科學
論藏和教義系統
金剛乘
祈禱和儀軌
歷史和文化
Arrow down
Arrow up
有關我們
Authors & Experts
Newsletter
Progress Reports
最新內容
Arrow down
Arrow up
支持我們
العربية
বাংলা
བོད་ཡིག་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ગુજરાતી
עִבְרִית
हिन्दी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ខ្មែរ
ಕನ್ನಡ
한국어
ລາວ
Монгол
मराठी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ਪੰਜਾਬੀ
پنجابی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සිංහල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rrow down
視頻
帳號
Enter search term
Search
Search icon
死亡
15 文章
導師、轉世與死亡的傳統故事
和上師的健康關係 在跟隨喇嘛學習之前,弟子對他進行仔細的審核和檢查非常重要。不要因為有一場有名的教學而趨之若鶩。你必須要對那位喇嘛作出仔細的審查。有經典說,大師和弟子相互查驗是否可以建立起正確的關係,要花十二年的時間。儘管事實的確如此,但現實中這仍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段,而花費這麼長的時間,當中有很多弊端。...
Part
in
關於生命、死亡、業力與皈依的傳統故事
密續對於道次第初級視野的需求
簡介 如果我們接受過續部灌頂,我們通常需要承諾此生每天作相應的修習。許多藏人以為來生種下種子的心態來接受這些灌頂,沒有要在此生中深入修學密續的打算- 除了每天唸點咒語之外。我們西方人,大部分不怎麼相信轉世,所以考慮的是此生。然而即使我們做著日修功課,常常會覺得修不上來。很容易就變成像空泛的儀式,或只是反覆唸一些英文或藏文- 我們也不懂什麼藏文。 如果我們承諾要每天修,我們需要試著讓它盡可能有效果,並且真的把心放在上面。...
Part
in
有效修習密續,需要道次第
善用珍貴人生
導言偈頌以及第一到第四偈 導言 今天晚上,我們將開始探討一位藏人大師托美桑波所著的一部經典。 這本經典名為 《三十七種菩薩行》 ,是藏傳佛教所有教派都要學習的主要論典。 托美桑波出自薩迦派傳承,生活在 13 世紀,他聲名卓著,被認為是真正的菩薩。 他著有大量經典,撰有多種注疏,其中最著名就是對寂天 《入菩薩行論》 的注疏,他還最早撰寫了恰卡瓦格西 《修心七要》 的注疏,修心,我喜歡稱之為 態度訓練 ,藏語稱之為 洛炯 ( Lojong )。 我想,根據他所做注疏的類型和經典本身,我們就能夠看到他在菩薩之道上是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殊勝者。...
Part
in
《三十七種菩薩行》釋 - 伯金博士
轉化外緣與精要修持
第三與第四要 第三要: 轉惡緣為菩提道第三要是講如何轉化成佛道上的逆緣,此要分為幾個部分,一個跟我們的思想有關,其他則是跟我們的行為有關。 轉念可以透過思惟我們的行為、見地或行動。首先,透過思惟行為: 當環境充滿罪惡時,要將惡緣轉為菩提道。把所有報應都歸於我一身來清除我愛執,對眾生則思惟其大恩。 我不會詳細討論行為,主要重點是認識到我們的困難來自於珍愛自己,而所有正面的特質都來自於珍愛他人。因此,我們必須驅逐或擺脫一件事,那就是我愛執,它是我們痛苦的全部罪魁禍首。在意識到珍愛他人的重要性和利益後,我們對每一個人觀修大慈。...
Part
in
修心七要的解說- 伯金博士
初始層次的動機
正規佛法三個層次的動機 道次第呈現了三個層次的動機: 初始層次——我們思考如何確保擁有更好的轉世,不僅僅是我們的下一個來生,而是所有的來生。 中級層次——我們的動機是從無法控制的轉世中獲得完全的解脫;我們想要得到解脫。 最高級的層次——我們的目標是達到完全開悟的佛陀境界,幫助所有人從無法控制的轉世中得解脫。 很顯然,每一個層次都是基於對轉世的假設。儘管如此,正如我們前面所討論的,這些材料中針對這三個層次所展示的每一種方法,也都可以應用於佛法輕簡版的水準。這些動機不容小覷,因為如果我們可以真誠地發展它們,它們真的十分卓越。...
Part
in
漸次階段之道 簡介
思考死亡和無常的四個原則
我們已經看到,禪修是三重過程的一部分,這三重過程意味著聆聽教法,思考教法,以及對這些教法進行禪修。禪修,作為第三步,事實上是關於我們如何把教法整合到生活裡。基本上就是對於我們想要實現的東西,通過重複它而建立起正面的心態,從而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Part
in
如何學習佛教:聞、思、修
對於來世予以關注
生生世世都沒有「我」的永久身分 基於考量先前分析過與更多可被討論的要點,我們逐漸開始接受我們有著無始前世,也有著無終來世。我們的心續過去沒有開始,未來也沒有結束。因此,若要努力實現三種道次第目標中任何一種的話,即善道轉生、從轉生中解脫與證悟,我們需要透過致力於心續而獲得它們,得以永遠清除四聖諦中提及的迷惑部份以及培養其淨化部份,就算是要付出大量時間與無窮盡的轉生。...
Part
in
通過道次第而自我轉化
關於生命、死亡、業力與皈依的傳統故事
我們的寶貴人身允許我們透過佛法,從不受控制的不斷轉世中得到解脫,並且達至佛陀的證悟境界。
in
無常和死亡
《如何禪修無常》釋讀
貢唐仁波切的著作告誡我們,在打算明天修佛法之前,今天死亡就可能先到。
in
無常和死亡
針對死亡和臨終的佛教建言
針對如何面對死亡以及幫助臨終者的建言。
in
業力和再生
1
2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