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師的健康關係
在跟隨喇嘛學習之前,弟子對他進行仔細的審核和檢查非常重要。不要因為有一場有名的教學而趨之若鶩。你必須要對那位喇嘛作出仔細的審查。有經典說,大師和弟子相互查驗是否可以建立起正確的關係,要花十二年的時間。儘管事實的確如此,但現實中這仍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段,而花費這麼長的時間,當中有很多弊端。
這裡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薩迦派大師被邀請到中原去教導大皇帝。大皇帝在最終決定師從這位大師前,花了為期九年的時間來考察他。九年之後,大皇帝要大師教導他。大師問道:“求教前你為什麼要等待九年時間呢?”大皇帝回答:“這九年中我一直在考察您。”大師回答說:“現在,我要用九年時間來考察陛下!”實際上,他最終未能教導大皇帝。如果等待太久,就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現在,至於如何考察一位喇嘛,第一步可以通過這兩個問題來完成:當你第一次看到那位大師時,你產生怎樣的一種感覺?你心裡一下子變得非常快樂,或者就根本無所感觸?同樣,當你第一次聽到那位大師的名字時,這讓你感到快樂,還是沒有呢?第二步是,你第一次前去見那位大師時,他確實在,還是不在呢?有時候,人們第一次去見一位大師時,大師卻不在住處。這不是一個很吉利的兆頭。第一步是聽一聽別人怎麼說那位上師,聽一聽各種說法。即便要上師擁有全部合宜的資質頗為困難,關鍵在於他們要有非常溫暖善良的心,對任何人有著一種強烈的關愛,而且要誠實。
在跟隨上師或喇嘛學習之前,作出正確的考察非常重要。不要聽到某位喇嘛要來就激動不安,接著又不假思索地去他那裡。這一點兒也不正確。但是,一旦你全心全意投身於一位上師,卻又心懷疑慮、對他或她進行考察,這也是不合時宜的。
在過去,譯師和藏地的人,如大譯師瑪爾巴,要歷經多重艱難,積攢黃金,遠行印度,拜訪上師。米拉日巴師從瑪爾巴,他必須親自用雙手建造九層塔。他背石頭,因此患上了嚴重的背痛。他經歷了很大的痛苦。即便他建好塔了,瑪爾巴也沒有給他任何灌頂或教義。瑪爾巴的另一個弟子俄敦·卻古多吉(藏文:rNgog Chos-sku rdo-rje)請求給予勝樂金剛灌頂。他住在大約騎馬要走一天路程的地方。九層塔造成後,瑪爾巴的妻子達媚瑪(藏文:bDag-med-ma)生了一個兒子叫達瑪朵德(藏文:Dar-ma mdo-sde)。在祝賀孩子出生,同時也慶祝米拉日巴建成九層塔時,瑪爾巴給俄敦·卻古多吉捎信說,他要給予勝樂金剛灌頂,俄敦·卻古多吉因此要趕過來。
俄敦·卻古多吉抵達後,他傾其所有,作為對瑪爾巴的供奉。俄敦·卻古多吉的財產中有一隻斷了腿而無法行走的山羊,於是他就把它留在後面。瑪爾巴說道:“怎麼回事?你沒有把另一隻山羊帶過來嗎?我歷經這麼大的困難,三次去印度,求得這些教義,而勝樂金剛灌頂非常寶貴。你必須得回去把那隻山羊帶回來。”在瑪爾巴做勝樂金剛灌頂時,瑪爾巴的妻子達媚瑪很同情米拉日巴,就帶他去接受灌頂。瑪爾巴操起一根大棍子,咒罵著把米拉日巴攆了出去,不容許他接受這次灌頂。瑪爾巴的妻子不斷請求丈夫,讓米拉日巴留下來,接受這次灌頂。
出於對妻子的憐憫,瑪爾巴最終同意給米拉日巴做這次灌頂。米拉日巴遇到這些障礙,是因為瑪爾巴歷經大量困難,師從印度的那洛巴,才獲得覺悟;而那洛巴歷經大量困苦艱難,才得以師從帝洛巴。覺悟來之不易。要達到同樣的成就,米拉日巴也要經歷磨難。
瑪爾巴說過:“米拉日巴服侍我時,我對他總是怒氣沖衝而又強勢。但是,作為服侍我的成就,他在此生即能證得覺悟。現在,他已經完成了像建塔這樣的難事。”但是,瑪爾巴並沒有同情他的妻子,而後者對米拉日巴表現出這樣深厚的憐憫,因此,瑪爾巴同意米拉日巴接受灌頂。接受灌頂之後,為了能夠在此生即證得覺悟,米拉日巴不得不離開,去做大量的禪修和修持。但是,憑藉他是瑪爾巴忠實的奴僕,他能夠獲得覺悟 – –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必須要經歷在山洞中修行的苦厄。
際遇佛法的稀罕
如果我們把所有這一切放在當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大國甚至沒有聽說過佛法(Dharma)一詞。對諸佛身語意的呈現,甚至連指頭尺寸的東西也找不到。即便有,也並沒有被當做是神聖的東西,沒有當做是寶貴的東西。在這些國家裡,所有人都完全置身於此生萬事大吉的努力之中,所有人都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這樣,他們自欺欺人地以為這就是畢生唯一的事情。基於此,他們想取得巨大的物質進步,築路等各種類似的事情。不管他們使一切變得多麼美妙,不管他們取得了多大的物質進步,這只能造成越來越多的麻煩、不快樂和不滿。這些都是各位知道的。釋迦摩尼佛本人出身王族。他是一位國王的兒子,擁有巨大的財富。但是,他看到這根本沒有實質,因此他就將這一切拋在身後,歷經所有艱辛的努力,成就了覺悟。
你們也都看見了,為了此生的快樂而把整個一生完全花在追求物質的東西,沒有任何重大的實質或意義。因此之故,你必須要尋求佛法靈性之事,我認為這一點非常好。至於靈性之事涉及到什麼,它們是各種手段和實踐,會饒益你未來及其之外的生活。這樣做的最佳方法首先在印度得到教授,接著傳播到了西藏。
如果你把我看做榜樣,在西藏,我主要師從格魯派的喇嘛和大師們學習。實際上,我也從薩迦派、噶舉派、寧瑪派等傳承的多位喇嘛和大師那裡接受了教義。我總共師從了五十三位靈脩大師。我很注重佛法教義的連續性不要變質或直接消失。你在研究佛法時需要這種興趣。因此,我會懷著努力饒益你們這樣一種感情,教導像在座各位這樣的所有人。
你已經看到,只是糾纏在此世的各種事務中,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你們都有興趣學習這些靈修方法,但是你們不懂藏語。這對你們很困難。我現在越來越老了,如果佛法不能得到講授,就再也不存在了。因此,即使我並非遍知一切,我也努力盡我所能地向你們介紹顯宗和密宗。
你很有可能會產生疑問。你聽說過,討教教義是對的,在為期三年當中提出要求是對的。你知道在正式給予灌頂之前多次提出要求是慣常的,而在第一次提出要求就給予灌頂是不正確的。因此,我們這裡可能有疑慮,這一次為什麼輕而易舉地給予教義和灌頂。在我而言,我想的是不要讓這些教義及其傳承消亡。既然你們都有極大的興趣和意願想修持,而我自己已經垂暮老矣,人們提出要求時,我願意給予教義和灌頂,而不讓他們等待太久。我懷著饒益他人的想法如此行事。
佛法深意和佛法修持的三個層次
佛法是什麼意思?佛法是饒益一個人未來及其之外生活的防範措施。不管你為提升此世的事物 – – 佳美的飲食和宜人的居所 – – 付出了多大努力,它們當中沒有一個可以被看做是防範性措施(佛法)。如果你希望此生諸事順利,為此給某位官員奉獻十萬金荷蘭盾,這不會被看做是一種防範性措施。你考慮事情的邏輯是,如果你拿出了十萬金荷蘭盾,你就要得到一百萬金荷蘭盾的回報。這是買賣;這不是靈修實踐。如果你有一個小小的舉動,例如給一隻動物一片麵包,想著這會給你的來世帶來快樂,這才是一種防範性措施;這才是靈修實踐。
要提升來世生活及其之外的防範措施有多個層次和範圍。如果你用這些防範措施是為了自己來世生活的快樂,這就屬於胸懷謙虛的小乘修持。如果你用這些防範措施是為了給所有人帶來所有來世生活的快樂,這就屬於胸懷寬廣的大乘修持。因此,最好的事情就是總是懷著這樣一種思想去努力,讓事情變得更好、幫助思維有限的所有眾生、幫助一切有情眾生。
如何獲致快樂,人人想法各異;如何達到快樂,人人所用方法各異。同樣,要追求來世,修持方法也有很多。其中,有必要以這樣一種方式去修持,你希望所有人 – – 一切眾生、毫無例外 – – 都要快樂。你所需要的最低類型的動機是,希望來世不要墜入更低一類的轉生。為此,你要學會放棄十種破壞性的行為 – – 十不善行。為了避免轉生在一個更糟的境地,專門教授佛法的人會在開頭解釋如何避免破壞性的行為。
有很多種不同的靈修實踐和宗教,它們都致力於帶來快樂,減少或消除麻煩、困苦和不快樂。佛教中涉及到三種主要方法。第一種是為了防止轉生在一個更糟的境地而避免十種破壞性行為的修持。接下來,為了讓你脫離一切無法控制、往復生髮的麻煩 – – 輪迴,要遵循三種獨特的訓練。第三種修持方法是進行各種不同的修行,證得覺悟,從而能夠饒益所有人。這就是三種層次的修持。
達到快樂
我教授佛法的時候,本意是能夠向你傳授達到這些目標的各種方法。我沒有懷著通過教授格魯巴佛法,從而使所有人都成為格魯巴的想法來教授。我教的時候,甚至沒有懷著讓大家成為佛教徒這樣一種想法。既然你不願意不快樂,我想告訴你、想要給你解釋的是,你的一切麻煩和苦難源於負性的行為。如果你停止作出負性的行為,你就不會有任何麻煩和苦難。因為快樂是建設性行為的結果,因此,如果你想快樂,就需要作出建設性的行為。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人人想要快樂、沒人想著不快樂和麻煩纏身,所有人在這一點上都一樣。任何人想得到最大程度的快樂、永遠持續存在的快樂。
至於要帶來永續存在、常川不息這樣一種快樂狀態,以及最大程度、最高層次的快樂,這只能通過達到佛的完全的覺悟狀態得以實現。達到這種狀態意味著心識完全明亮清澈、充分得到發展,也意味著達到了所有潛能的最高層次。至於在此生當中如何成就為心識完全明亮清澈、充分得到發展的佛,密宗教義解釋瞭如何去做的方法。這些都是保護心識的暗藏的手段。至於哪一類人是確實能夠做這些修行的人,我們都具有去實踐它們的基礎。我們擁有人類這一基礎。
儘管我們有人類的心識和軀體這種基礎,但切實用它在此生就獲得覺悟的最佳辦法是像偉大的米拉日巴所做的那樣去進行一種修行。米拉日巴完全置身於從內心深處將自身的所有精力投入到要證得覺悟必須經歷的所有苦難當中。因為我們不願意作出這樣全身心的投入,我們也不願意經歷這樣巨大的艱險,所以我們不可能在此生心識明亮清澈、充分得到發展。如果我們看一看米拉日巴的例子,即便在給予一些教導和教義之前,他不得不經歷巨大的艱險,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後,他在修持密宗的基礎上,他才能夠實現他最完滿的潛能,在此生證得為佛。你們各位都非常幸運,因為實際上,達賴喇嘛尊者,一位完全覺悟者,現在就在西方世界。他給你們灌頂,而實際上你們也有接受這些灌頂的好運。你們有幸接受這些灌頂也表明,你們也有幸成為合適的根器來接受這些灌頂。
關注死亡和無常
如果你要問真正要從哪裡開始進行佛法修持,第一點就是不要自欺欺人、完全沉浸在此世的俗事當中。如果你要問,為什麼說只為此生而努力是自欺欺人,原因在於我們並不在意我們必有一死這一現實。我們並不關注死亡和無常,實際上,生活中沒有一種境況會永遠保持穩定或永遠持續下去。首先,思考並關注死亡和無常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你因為不喜歡死亡,通過拒絕聆聽任何有關死亡的東西,而能夠使死亡遠離你,這太妙了。但是不管你喜歡與否,死亡會降臨所有人身上。當它確實降臨時,你就會有很多的不快樂、麻煩和苦難。死亡只是時間問題,無法阻止。當死亡確實降臨到你身上時,你能夠阻止的是所有的不快樂和苦難。如果你採取了這樣一種修持,盡可能富有建設性地積極行事,盡可能不去做十不善行,如果你這樣生活,那麼隨著你年齡逐漸增大,你也會越來越快樂。死的時候,你也不會感到不快樂,陷入一種可怕的思維狀態。這就是整個佛法修持的起點所在。更進一步,還有所有各種方法涉及到修持的各種顯宗主題,涉及到常川不息的密宗明王修持(密續)之流。在下一講,我會略講一下它們的差別。
如果你想修行,想培養一種有益的思維習慣,第一件要考慮的事情就是生而在世,最終除了一死,別無所事。這就是生的自然結局。如果你意識到、並銘記著,有一天你會死去這一事實,並對此嚴肅對待,那麼你就會形成一個非常有饒益的思維狀態。當你對它嚴肅思考的時候,腦海裡湧現的事就是,如果我將畢生所有時間都花費在努力積攢各種東西和事體上,死亡來臨之際,這些事物不會有任何幫助。在我所積累的所有東西中,我什麼也帶不走。這正是你要培養成為一種強大的思維習慣的東西。
寶貴的人生
如果你為當前擁有這樣一個寶貴的人生感到欣喜,同樣會培養起一種很不錯的思維習慣。你要這樣去想,這是前世所做的所有正性事情的結果。對你過去的所作所為形成了這一寶貴的人生,你要感到欣喜,感到非常快樂。正是在這一人生的基礎上,有可能採取各種佛法中的防範措施,這些防範措施會讓我們在來世出生在非常快樂的狀態和境地。我們可以在現在所擁有的行動基礎上去做。
當然,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最全面地發揮我們的潛力,在此生就成就為心識完全明亮清澈、充分得到發展的佛。這就是我們可以在現在所擁有的寶貴人生之基礎上去做的。因此,學會欣賞寶貴的人生,對擁有取得進步的所有可能性感到欣喜和快樂,這極其重要。你進行禪修,認為在現在所擁有的人生之基礎上,能夠切實防止自己來世墜落到更糟糕的轉生境地。這樣,你就能夠使自己切實防止不得不再次去體驗無法控制、往復出現的輪迴之麻煩和不快樂。你能夠切實完全發揮出自身的潛能,達到佛的覺悟境界,能夠饒益所有人。你在禪修中首先要努力培養這種認識所有這些可能性並為此感到快樂,這樣一種富有饒益的思維習慣。
我上面這些話對你有幫助嗎?你們想讓我用另一種方法講授嗎?如果你們都已經完全了解這一切了,我還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給你們解釋。但是,如果你們認為這種方式是富有饒益的,我可以繼續這樣講。即便你們已經完全了解這一切了,反复傾聽佛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可能了解這一切,你前去接受教義時,知道導師正在解釋的東西,以及接下來他要解釋的東西,以及他將要例舉的東西。但是,即便話語完全相同,弟子會有不同的理解;他們的理解水平會發生變化。當你聆聽教義時,不要只懷著能積累信息這樣一種想法去聽,而是要為了切實將所聽內容付諸實踐而聆聽。這是主要的一點。
只為成就此生而努力的無意義
這是一則關於格西朗日塘巴(藏文:Glang-ri thang-pa)的故事。朗日塘巴一生只笑過三次。在他的曼荼羅供中,有一塊巨大的綠松石。有一天,他看到五隻老鼠。其中有一隻躺在地上,將綠松石放在肚子上面,其它的四隻老鼠分別叼住那隻老鼠的四肢,拖著那隻老鼠走。朗日塘巴看到這個情景笑了。不管怎樣,能夠積累物質的東西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成就。即便像老鼠這樣的小動物,也會收集東西。
這位大師第二次發笑是他看到一個第二天就要被處死的人還在用整夜的時間修補他的鞋子。第三次發笑是他看到草地上一些人在搬石頭搭火塘。其中一個人看到一塊石頭,上面長著草,但當他過去把它從地裡挖出來,結果發現它其實是擱在地裡的一個妖怪的腦袋。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此世能夠成就一些事情並沒有什麼大可神奇的。一個人的志趣在於靈修實踐以饒益來世及其之外的一切,這才是偉大得多的成就。
當我們擁有了寶貴的人生,因此之故而有這樣的志趣,我們要為此感到很快樂。通常,如果我們在銀行里存著十萬荷蘭盾,我們會感到非常快樂。但我們不可能通過這一筆錢來阻止自己轉生在一個更糟糕的轉生境地,你也不可能用它購得覺悟的狀態。在這個寶貴人生的基礎上,我們實際上能夠達到佛的覺悟狀態。因此,我們應該為我們所擁有的感到歡欣。當然,最好是學習偉大的米拉日巴的樣子,放棄對此世的所有牽掛,單單致力於在此生證得覺悟。但是對所有佛法修持者來說,這樣做有很大困難。如果我們無法像米拉日巴那樣去做,完全放棄此世的一切,我們至少可以有這樣一種態度,即不要這樣糾纏、牽掛此世的東西。
例如,我們可以努力培養這樣一種態度,據此我們能夠認識到,我們所擁有的各種各樣的財物根本沒有實質性意義,因為我們死的時候,不管怎麼樣我們再也不可能持有它們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已經屬於他人了。如果我們這樣去想,就不會把所擁有的東西抓得這樣緊了。我們用所擁有的東西去做靈修實踐,例如施捨給急需它們的人。
即便你有這樣一種態度 – – 不這樣糾纏或陷身於此世的東西,如果,作為你前世所做的正性事情之結果,你降生在坐擁財產和物質財富這樣一種環境當中,也不要只是拋棄它們、浪費掉它們。另一個極端是,對你所擁有的東西緊抓不放,永遠不想和任何東西分開。這很危險,因為如果你這樣有佔有欲,緊抓所擁有的東西不放,你就可能會轉生為一個慾火焚身、飢餓難耐的惡鬼。就你如何從事一種佛法靈修實踐而言,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東西。
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業已有了際遇達賴喇嘛尊者這樣的佳美良機,尊者實際上就是一位真正覺悟的佛;以及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對靈脩大師們滿懷興趣,這是前世做出了大量艱辛而正性的努力的結果,這些努力積累了大量的正性潛能。現在,在這個寶貴人生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非常努力,達到一種熱忱專注的菩提心,並努力達到佛的覺悟狀態。我們在前世已經付諸這麼多的努力,獲得這麼大的成就,擁有了這寶貴的人生,因此需要考量,我們是否想全部再做一次。現在,我們已經出發了,需要一直繼續前進,培養這一熱忱專注的菩提心,並切實達到覺悟。既然在此生的基礎上達到覺悟是可能的,那麼不要浪費我們的人生就非常重要。
如果你有巴掌大這麼一塊黃金,你不會把它一擲了之。如果你拿這塊黃金扔到河裡,然後祈禱要得到另一塊黃金,要讓這種願望實現將會極其困難。此生不採取任何形式的靈修實踐,浪費人生,然後又祈禱著來世擁有寶貴人生,二者完全相同。如果你問:“我確實可以採取哪些不同的防範性措施呢?”有很多事你可以去做。讓我給你解釋當中的一些。
不殺生
第一件事關乎你身體的行為。不要奪取任何活物的生命。要確實殺死某人,需要完成四件事。殺戮行為的基礎可能是,例如,一隻羊。目的或想法同時涉及到動機和認識。你可能出於三種不同類型的動機而殺生:出於慾望、出於憤怒和憎恨、或者出於愚昧無知。出於慾望的殺生,例如,因為出於吃肉的慾望而宰殺動物。或者因為你對某個東西非常憤怒和憎恨,於是過去消滅它。出於愚昧和狹隘的無知而殺生僅僅是因為未能更好地了解。有些人犧牲很多動物向一些神祗供奉血液;同樣,一些人認為,他們生病的時候,如果出去獻祭一隻動物,就會使他的疾病痊癒。至於認識問題,如果你想殺一隻羊,而有兩隻在那裡,一隻是山羊,另一隻是綿羊,為了行為的圓滿,你需要殺掉綿羊,而不是山羊。
至於殺生中真正的行為動作,有些人通過使之窒息而殺死動物,給它們的鼻孔和嘴巴堵上東西,使它們無法呼吸。有些人將手插入到動物體內,將其內臟拉出來。還有一些人切斷動物的喉嚨。宰殺動作切實完成之際,羊失去了性命;它的生命到頭了。
有四種結果。第一種隨之而來的結果是成熟的結果。殺生的成熟結果是轉生,轉生入地獄、成惡鬼、或者成動物。即便這一轉生結束,你也再次轉生為人,前世行為的結果仍然沒有結束。就我們之所體驗而言,還存在與之類似的進一步的結果。縮短或取走他人性命的結果是,你自己將會有一個短暫而充滿疾病的一生。就本能的行為而言,同樣存在與之類似的進一步結果。殺生的結果,在你生而為人時,從童年起就會成為一個耽於殺生的虐待狂。接下來,有一個全面的結果,它涉及到整個區域或者一群人的殞命。在你所生長的地方,所有的一切生命延續的能力都很低下。食物貧弱;醫藥低效,等等。
如果你看到了殺生之後的這一切不利和弊端,結果你決心不去殺生,克制自己不去殺生,這就是一種建設性行為。一種建設性的積極行為的結果是,你轉生為人或神。與你經歷中的因緣相對應的結果是,轉生為人,你自身將擁有長壽與健康,遠離疾病。既然人人都想著長壽與健康,沒有人願意早逝或疾病纏身,那麼帶來這些福祉的事物一般就是避免殺生。與我們經歷中的因緣相對應的結果可能是,即使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也總是害怕殺生行為。你將永遠不去殺生,甚至對吃肉的想法也會產生排斥。一個全面的結果是,你所生長的地方食物豐富而又有營養,醫藥療效顯著有效。如果你有一次克制了殺生,就會有這樣一組積極的效果,如果你切實承諾此後永不殺生,就會持續不斷地帶來這種效果,即便在你熟睡的時候,它也總是一種建設性的行為。
釋迦牟尼佛有眾多偉大的弟子 – – 教義的偉大聆聽者,即聲聞者 – – 每一位弟子都有其殊勝之處。有些殊勝之處在於超凡的能力,有些在於智慧,等等。其中,能夠調伏荒遠邊地未開化的野蠻人的思維,擁有這樣偉大殊勝的是阿利也加旃延(藏文:Ka-tya'i bu)。曾經有一次,加旃延出去化緣,他走到一戶屠夫家。他解釋了屠殺動物的帶來所有弊端和不利,但是屠夫卻告訴他:“我不能承諾白天不宰殺動物,但我承諾晚上永遠不會殺生。”他做到了。
此後一個時期,有另一位獲得很高覺悟的人,名叫香格羅吉多(藏文:dGe-'dun 'tsho,僧護)。在那時候,有很多人常常出海尋寶。他們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大船。他們只有小帆船。當時的習慣是,邀請一位靈修者充作船長,於是,他們就邀請了這位獲得很高覺悟的香格羅吉多。他們迷路了,最終流落到一塊陌生的土地上。香格羅吉多走出去,來到很美麗的一戶人家。晚上,一切都很美好。有很多吃的和喝的,一切都讓人感到舒適。房主說:“請不要待到第二天太陽升起。”他解釋說,白天太陽剛升起來,動物就來了。這些動物都攻擊他。有些咬他,有些踢他,有些用角頂他。這太可怕了。但是到了晚上,太陽剛落,一切都變得平靜。“因此,請在太陽升起前離開這裡,但在天黑後馬上過來。”
後來,香格羅吉多平安返回,遇到釋迦牟尼佛,向尊者講述了他之所見。佛陀說,住在那戶房子的人就是那位屠夫。他承諾晚上不宰牲畜而白天繼續宰殺。因為他晚上不宰殺,所以晚上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因為他白天繼續宰殺牲畜,所以(白天)總是遭到動物的攻擊。
至於你宰殺了什麼,根據該生物的大小,積累的負性潛能的類型存在差異。殺一個人比殺死一隻昆蟲要糟糕許多。如果你殺了一位阿羅漢 – – 一位完全獲得解脫者,或者你殺死了一位父親或者母親,這就是所謂無間罪,是一個人能犯的最嚴重的殺生。例如,你可能會掐死一隻小蝨子。即便這只是一個瑣屑的不良行為,如果你今天掐死它了,但是你拒絕承認自己做錯了,不淨化自己,負性潛能就積累起來了,帶了明天,負性潛能就累積成相當於掐死了兩隻。如果你這樣再擱置上一天,負性潛能就累積成等同於你掐死了四隻。它就這樣持續增加,每天翻倍。如果你這樣任其發展上一年,掐死一隻小蝨子的負性潛能就非常大了。
結局是,在你兩指之間粉身碎骨的小昆蟲轉生在一個快樂的境地,你轉生在地獄裡,生成一個身軀龐大的生物,被兩座大山夾得粉碎。你在人類的境地同樣能夠看到這種事。有些人從岩石或懸崖上摔到地面的岩石上,粉身碎骨;或者有些人的房子被岩石壓碎。這與他們在前世壓碎一個生物的行為結局類似。如果你想一想所有發生的可怕的事情,所有殺生行為之後的弊端與不利,你承諾此後再也不奪取其它活物的生命,這就非常富有饒益。走路的時候,看到地上有很多昆蟲,你就要努力不要踩著它們。如果走路的時候,你不巧無意識中踩上了小昆蟲,這也不是故意為之。因此,這並不是同樣的負性行為。
認識殺生的弊端、做出不再殺生的承諾,這非常重要。做出這種承諾,你就能夠獲得長壽,獲得健康,免於疾病。如果你作為一名菩薩、一位獻身於佛法者而進行修持,你就會擁有極其博大寬廣的心懷和目標。我們可以看一看佛陀在他的前世作為菩薩時的例子。
曾經有一次,一條船上有五百多乘客,他們帶著大量的珍珠和其它貴重的東西而歸。他們當中有一名罪犯叫做彌娘盾盾(藏文:Mi-nag gDung-gdung)。當時,佛陀是一名強壯的划槳手。他看到彌娘要圖謀殺害其他四百九十九名乘客,偷走他們的財寶,霸占這條船。對這些受害者來說,這多麼可怕,佛陀對此充滿憐憫。不止如此,對罪犯本人來說這也很可怕,因為殺害四百九十九名乘客的結果將積累如此驚人的負性潛能,他會轉生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糟糕境地。作為一名勇於奉獻的菩薩,佛陀看到他唯一能給予的幫助就是自己去殺掉彌娘盾盾。他認識到,如果他這麼做了,那四百九十九名乘客就不會失去生命,他也能阻止彌娘積累如此驚人的負性潛能。佛陀心想:“如果我殺了這個罪犯,那麼我將積累起殺掉一個人的負性潛能,但這沒有關係。我因此必須要體驗極其糟糕的苦難和後果,這沒有什麼。能夠減輕其他人的全部苦難,這是值得的。”佛陀懷著這樣非常富有勇氣的想法,殺掉了彌娘盾盾。如果你是一位菩薩,那麼在這種情勢下,殺生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你自身並沒有處在這樣的情景,那麼殺生就根本不對。
你可以自殺,或者可以讓別人取走你的命,這同樣給你累積大量的負性潛能。實際上,這更加糟糕。它會造成雙倍的負性潛能,因為你不僅讓別人殺生,而且別人也因為執行了去走你命的行為而累積了負性潛能。如果你作為有五百名士兵組成的軍隊中的一員而參加戰鬥,你心中強烈地感受到,我們要開拔到那裡去殺戮敵人,那麼,即便你自己一個敵人也沒有殺掉,你也累積瞭如同你親手殺死了整支軍隊所消滅的那麼多的敵人那樣大的負性潛能。即便五百人當中有一個人隻身消滅了一千人,你也會累積親手殺死了一千人那麼大的負性潛能。
你在軍隊中時,有一個稱為“誓不退縮”的口號。換句話說,一個人要完全下定決心,根本不能控制自己不去殺戮,而是要勇往直前,對擋我者完全予以毀滅。這累積了更大的負性潛能。如果一個人做出這樣的保證或誓言,他們即便在睡覺時,也在持續不斷地積累著負性潛能。換句話說,即便你只是一名名義上的士兵,如果你根本沒有殺人的想法,就不會有什麼錯誤了。因此,即便你身為士卒,如果你認識到殺戮很糟糕,無意於去殺人,並發誓不去殺人,就根本沒有什麼錯誤了。如果有人打算殺戮一大批人,除了殺掉這個人,別無他法,那麼懷著純潔的動機,就像佛陀在其前世的例子那樣,這就是一樁正性的行為,儘管它積累了殺生的負性潛能。
這些是有關不殺生的一些東西。如果你承諾不殺生,這就非常積極。有時候,有一些討人討厭的蟲子如蚊子,可能會給你傳染上瘧疾等。如有噴灑劑和化學物,你可以拿出來殺死它們。你可以在房子裡沒有這些蟲子的時候,拿出這些化學物來用,這沒有什麼錯誤。如果房子裡害蟲為患,殺蟲沒什麼錯。就如何克制殺生而言,有很多修持的東西。
不偷竊
第二件事是不要做賊,不要偷竊。一個基本原則,所涉及的東西一定屬於別人。動機可能是貪婪或憤怒。正如我們此前所描述的那樣,你可能從別人那裡偷竊,因為你對一個東西懷有莫大的貪心,或者因為你對別人心懷憤怒。在你想著到手之物為我所有這樣一種心態時,偷竊的行為也就形成了。隨之而來的結果是,轉生為地獄中的東西或者一隻餓鬼。即便你轉生為人,你也可能成為一個身無分文的人,一個赤貧的人。或者,不管你得到什麼東西,又都被別人偷走了。這就是與你所經歷的因緣相對應的結果。與這種本能行為相對應的結果是,即便生在富裕之家,孩子總是不自覺地出去行竊。一個全面的結局是,轉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地方或國家,在那里人人一無所有。另一方面,常常克制不去偷竊,其結果是轉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成為一名富人。
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從潘波的大土匪格西潘貢賈(藏文:'Phen rKun-rgyal)的生涯為例。你們聽說過他的人生經歷嗎?有誰聽說過?從哪裡聽說的?請各位原諒,我要再次講述一遍,給那些此前沒聽說過的人聽。我要講述這些是因為這對你的思維非常有幫助。它例舉說明了很重要的一點,而也不單單是一則神話或虛構的故事。
潘貢賈的意思是“潘波的土匪”。他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盜賊。他住在一個房子裡,他有四十畝土地,他在此耕作。他還狩獵、宰殺動物、捕魚、偷竊。有一天,在從他家去往拉薩的路途的大山上,他碰到一個騎著馬的旅客。這個旅客並不知道自己在跟誰說話,問潘貢賈說:“強盜潘貢賈不在附近,是嗎?”潘貢賈說:“我就是。”旅客嚇得從馬上摔下來,滾下了山。潘貢賈非常喪氣,光聽到名字就有讓別人滾下山的威力,於是他決定從此以後再也不去搶劫了。
此後,潘貢賈休修習佛法。他努力克制自己不為十不善行,一直遵循十善行。每一次做了一件建設性的事,他就在一塊岩石上劃一道白線。如果做了負性的或破壞性的事,他就劃一道黑線。開始,他劃的白線很少,黑線很多。終於,他劃的白線多而黑線少了。晚上,如果劃的黑線多,他就會把右手放到左手,說:“你這個潘波的土匪頭子啊!你是個可怕的傢伙!過去,你是個可怕的竊賊,而現在你仍然是個可怕的傢伙!”他會非常嚴厲地批評自己。如果一天到晚,他劃的黑線很多,他就會把左手放到右手,握著自己的手錶示祝賀。他會以自己的法名楚臣嘉華(“道德自律的優勝者”)稱呼自己,說:“現在,你確實成為一名正派人,”然後自我恭賀一番。
最終,潘貢賈成為一名非常著名的偉大佛法修持者。有一次,有一位施主請他到她家吃飯。當施主走出去的時候,潘貢賈因為強烈的偷竊本能,他就把手伸進施主裝茶的筒子裡,開始自享自用起來。他抓住自己,用自己的一隻手抓住另一隻手,大喊道:“嗨,老媽媽,快來呀,我捉住了一隻賊!”
還有一次,潘貢賈和很多佛法修持者一道被邀請到一家,在那裡給他們都端上了酸奶。潘貢賈坐在後面,看著施主給前面的人倒了很多酸奶。他開始擔心,感到沮喪,怕酸奶到他跟前就所剩無幾了。他滿腦子是負性的思想,坐在那裡,看著酸奶倒倒走。直到施主來到他跟前,他才意識到自己懷著怎麼樣的思維,於是他把碗底朝天地翻轉過來,說:“不了,謝謝。在看著別人的時候,我已經吃掉我所有的酸奶了。”
還有一次,潘貢賈的一位施主打算來他家拜訪。那天早上,潘貢賈起了個大早,把房間收拾得乾淨整齊,用鮮花和各種香燭做了一個美麗的佛龕。然後,他坐下來,真誠地審視他剛才所作一切的動機是什麼。他認識到,他這樣頗費周折地做一個美麗的佛龕,僅僅是因為他的施主要來,而他想給她留下好印象。他走出去,捧了一捧灰燼,回到屋子裡,把灰撒到所有東西上面。他說:“以前,我是一個賊,我也賣力地干,但是,我的嘴總是找不到足夠的食物來吃。現在,我成了一名佛法修持者,這麼多人來供奉我,食物找不到夠大的一張嘴去餵。”
如果你想一想格西潘貢賈人生當中所有這些例子中的意思,它會在實際的修行之道方面給你很多思考和知識。你不可能一下子停下來不去做一個消極的人,並這樣建設性地行事。你必須要循序漸進地去達到。
如果你盡其所能去修持,就會成為一個更積極、更富有建設性的人。那麼,在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就不會有任何麻煩、不快樂或者苦難。人人必有一死。你不是唯一一個要面對這一情形的人。如果你畢生在努力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那麼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我確實對我所度過的一生沒有任何遺憾。我盡我所能,竭盡全力想成為積極的人。”這樣,你就能夠安息,毫無恐懼。這很不錯。
不淫亂
我們已經處理了有關身體的前兩種破壞性行為。第三種有關肢體的破壞性行為是不合適的性行為。例如一個已婚男士找另一個女士作為性夥伴。結果,當你再次轉生為人時,你的妻子會不忠於你,背著你屢屢偷情。此外,當你看到生長在廁所里或者其他滿是垃圾的骯髒地方的蟲子如蒼蠅和蛆蟲時,這絕大多數都是不正當性行為的結果。
偉大的覺悟者迦旃延有一次碰到一個人。這個人總是耽於不正當性行為和偷情。他作出承諾,說白天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但是到了晚上,他無法自製縱慾於這種事當中。因此,他起誓只在白天不去做。後來,大覺悟者香格羅吉多路過一家,這家人白天快快樂樂,但是到了晚上情形卻變得可怕、令人難以忍受。他有很多可怕的麻煩。香格羅吉多就此請教佛陀,佛陀解釋說,這是因為這個人發誓白天不耽於不正當性行為而晚上卻克制不住去淫亂的結果。
不撒謊
轉到語言上來:如果你撒謊或者所說的不真實,那麼這也將積累起負性的潛能。舉個例子,一個謊言就是說一件事確實如此而其實並非如此,一件事並非如此而其實確實如此,或者一個人確實有某個東西的時候卻說沒有,或者相反。撒謊的結果將會變成那些我們此生所見的人人撒謊給他的人 – – 他們總是被欺騙、被哄騙。不撒謊的結果是,你將轉生在一個人人誠信的國度,你永遠不會遭人欺騙。永遠不會有人向你撒謊。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個人名叫吉瓦蘇代(藏文:sKye-bo bsu-bde)。因為他從不說謊,所以他每笑一次,嘴裡就出來一粒珍珠。人人都想給他講笑話,讓他發笑,但是他很難得一笑。有一天,一名僧人大模大樣地披著黃色的僧袍,舉著僧人的錫杖到當地的王廷。王領著他到王宮里四處觀看。地上到處放著很多金塊,有時候堆成一大堆。這個和尚在錫杖的末端塗上濃濃的蜂蜜。和尚在四處走動的時候,把錫杖末端落到金幣上,這樣金幣就會被粘到錫杖末端。當他走出王宮後,有一片絨毛,像一根羽毛,粘在僧袍上。他想這讓他很不雅觀,於是就從長袍上取下來,吹到一邊。吉瓦蘇代看到這個趾高氣昂的和尚走出王宮,錫杖末端粘著金幣,卻把袍子上的一片羽毛拿下來吹走了,因為他很關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吉瓦蘇代於是笑了。只有這種情況,才能讓這位蘇代縱聲大笑。
這個王國的王后性道德很隨便。她會到王宮裡御馬夫的住房去。有一天,她做出了馬夫不喜歡的事情,挨了馬夫一耳光。但是,王后並不在意。還有一次,國王取下他的戒指,鬧著玩,扔給了王后。戒指輕輕落在王后身上,王后卻開始嚎啕大哭。看到這樣,蘇代縱聲大笑。如果你不撒謊,你也會有這樣的結果;每次你笑,都會有珍珠從你嘴裡掉落。這種結果會隨之而來。
不說離間的話
說離間的話的結果正如你在有些家裡看到的。家庭成員之間總是互相打鬥、互相爭論;父母和子女根本不能和睦相處。這都是說了離間的話,說了讓人們互相遠離的事情。同樣,如果你身處事情都很棘手難以應付的地方,那里地面景觀凹凸不平、地形困難,這同樣是說離間的話的結果。不說離間的話的結果是,你會轉生在一個地面平整、平坦、美麗的地方,你和所有人關係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