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师的健康关系
在跟随喇嘛学习之前,弟子对他进行仔细的审核和检查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有一场有名的教学而趋之若鹜。你必须要对那位喇嘛作出仔细的审查。有经典说,大师和弟子相互查验是否可以建立起正确的关系,要花十二年的时间。尽管事实的确如此,但现实中这仍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段,而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当中有很多弊端。
这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萨迦派大师被邀请到中原去教导大皇帝。大皇帝在最终决定师从这位大师前,花了为期九年的时间来考察他。九年之后,大皇帝要大师教导他。大师问道:“求教前你为什么要等待九年时间呢?” 大皇帝回答:“这九年中我一直在考察您。”大师回答说:“现在,我要用九年时间来考察陛下!”实际上,他最终未能教导大皇帝。如果等待太久,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现在,至于如何考察一位喇嘛,第一步可以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完成:当你第一次看到那位大师时,你产生怎样的一种感觉?你心里一下子变得非常快乐,或者就根本无所感触?同样,当你第一次听到那位大师的名字时,这让你感到快乐,还是没有呢?第二步是,你第一次前去见那位大师时,他确实在,还是不在呢?有时候,人们第一次去见一位大师时,大师却不在住处。这不是一个很吉利的兆头。第一步是听一听别人怎么说那位上师,听一听各种说法。即便要上师拥有全部合宜的资质颇为困难,关键在于他们要有非常温暖善良的心,对任何人有着一种强烈的关爱,而且要诚实。
在跟随上师或喇嘛学习之前,作出正确的考察非常重要。不要听到某位喇嘛要来就激动不安,接着又不假思索地去他那里。这一点儿也不正确。但是,一旦你全心全意投身于一位上师,却又心怀疑虑、对他或她进行考察,这也是不合时宜的。
在过去,译师和藏地的人,如大译师玛尔巴,要历经多重艰难,积攒黄金,远行印度,拜访上师。米拉日巴师从玛尔巴,他必须亲自用双手建造九层塔。他背石头,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背痛。他经历了很大的痛苦。即便他建好塔了,玛尔巴也没有给他任何灌顶或教义。玛尔巴的另一个弟子俄敦·却古多吉(藏文:rNgog Chos-sku rdo-rje)请求给予胜乐金刚灌顶。他住在大约骑马要走一天路程的地方。九层塔造成后,玛尔巴的妻子达媚玛(藏文:bDag-med-ma)生了一个儿子叫达玛朵德(藏文:Dar-ma mdo-sde)。在祝贺孩子出生,同时也庆祝米拉日巴建成九层塔时,玛尔巴给俄敦·却古多吉捎信说,他要给予胜乐金刚灌顶,俄敦·却古多吉因此要赶过来。
俄敦·却古多吉抵达后,他倾其所有,作为对玛尔巴的供奉。俄敦·却古多吉的财产中有一只断了腿而无法行走的山羊,于是他就把它留在后面。玛尔巴说道:“怎么回事?你没有把另一只山羊带过来吗?我历经这么大的困难,三次去印度,求得这些教义,而胜乐金刚灌顶非常宝贵。你必须得回去把那只山羊带回来。”在玛尔巴做胜乐金刚灌顶时,玛尔巴的妻子达媚玛很同情米拉日巴,就带他去接受灌顶。玛尔巴操起一根大棍子,咒骂着把米拉日巴撵了出去,不容许他接受这次灌顶。玛尔巴的妻子不断请求丈夫,让米拉日巴留下来,接受这次灌顶。
出于对妻子的怜悯,玛尔巴最终同意给米拉日巴做这次灌顶。米拉日巴遇到这些障碍,是因为玛尔巴历经大量困难,师从印度的那洛巴,才获得觉悟;而那洛巴历经大量困苦艰难,才得以师从帝洛巴。觉悟来之不易。要达到同样的成就,米拉日巴也要经历磨难。
玛尔巴说过:“米拉日巴服侍我时,我对他总是怒气冲冲而又强势。但是,作为服侍我的成就,他在此生即能证得觉悟。现在,他已经完成了像建塔这样的难事。”但是,玛尔巴并没有同情他的妻子,而后者对米拉日巴表现出这样深厚的怜悯,因此,玛尔巴同意米拉日巴接受灌顶。接受灌顶之后,为了能够在此生即证得觉悟,米拉日巴不得不离开,去做大量的禅修和修持。但是,凭藉他是玛尔巴忠实的奴仆,他能够获得觉悟 –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必须要经历在山洞中修行的苦厄。
际遇佛法的稀罕
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一切放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国甚至没有听说过佛法(Dharma)一词。对诸佛身语意的呈现,甚至连指头尺寸的东西也找不到。 即便有,也并没有被当做是神圣的东西,没有当做是宝贵的东西。在这些国家里,所有人都完全置身于此生万事大吉的努力之中,所有人都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这样,他们自欺欺人地以为这就是毕生唯一的事情。基于此,他们想取得巨大的物质进步,筑路等各种类似的事情。不管他们使一切变得多么美妙,不管他们取得了多大的物质进步,这只能造成越来越多的麻烦、不快乐和不满。这些都是各位知道的。释迦摩尼佛本人出身王族。他是一位国王的儿子,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他看到这根本没有实质,因此他就将这一切抛在身后,历经所有艰辛的努力,成就了觉悟。
你们也都看见了,为了此生的快乐而把整个一生完全花在追求物质的东西,没有任何重大的实质或意义。因此之故,你必须要寻求佛法灵性之事,我认为这一点非常好。至于灵性之事涉及到什么,它们是各种手段和实践,会饶益你未来及其之外的生活。这样做的最佳方法首先在印度得到教授,接着传播到了西藏。
如果你把我看做榜样,在西藏,我主要师从格鲁派的喇嘛和大师们学习。实际上,我也从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等传承的多位喇嘛和大师那里接受了教义。我总共师从了五十三位灵修大师。我很注重佛法教义的连续性不要变质或直接消失。你在研究佛法时需要这种兴趣。因此,我会怀着努力饶益你们这样一种感情,教导像在座各位这样的所有人。
你已经看到,只是纠缠在此世的各种事务中,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你们都有兴趣学习这些灵修方法,但是你们不懂藏语。这对你们很困难。我现在越来越老了,如果佛法不能得到讲授,就再也不存在了。因此,即使我并非遍知一切,我也努力尽我所能地向你们介绍显宗和密宗。
你很有可能会产生疑问。你听说过,讨教教义是对的,在为期三年当中提出要求是对的。你知道在正式给予灌顶之前多次提出要求是惯常的,而在第一次提出要求就给予灌顶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这里可能有疑虑,这一次为什么轻而易举地给予教义和灌顶。在我而言,我想的是不要让这些教义及其传承消亡。既然你们都有极大的兴趣和意愿想修持,而我自己已经垂暮老矣,人们提出要求时,我愿意给予教义和灌顶,而不让他们等待太久。我怀着饶益他人的想法如此行事。
佛法深意和佛法修持的三个层次
佛法是什么意思?佛法是饶益一个人未来及其之外生活的防范措施。不管你为提升此世的事物 – 佳美的饮食和宜人的居所 – 付出了多大努力,它们当中没有一个可以被看做是防范性措施(佛法)。如果你希望此生诸事顺利,为此给某位官员奉献十万金荷兰盾,这不会被看做是一种防范性措施。你考虑事情的逻辑是,如果你拿出了十万金荷兰盾,你就要得到一百万金荷兰盾的回报。这是买卖;这不是灵修实践。如果你有一个小小的举动,例如给一只动物一片面包,想着这会给你的来世带来快乐,这才是一种防范性措施;这才是灵修实践。
要提升来世生活及其之外的防范措施有多个层次和范围。如果你用这些防范措施是为了自己来世生活的快乐,这就属于胸怀谦虚的小乘修持。如果你用这些防范措施是为了给所有人带来所有来世生活的快乐,这就属于胸怀宽广的大乘修持。因此,最好的事情就是总是怀着这样一种思想去努力,让事情变得更好、帮助思维有限的所有众生、帮助一切有情众生。
如何获致快乐,人人想法各异;如何达到快乐,人人所用方法各异。同样,要追求来世,修持方法也有很多。其中,有必要以这样一种方式去修持,你希望所有人 – 一切众生、毫无例外 – 都要快乐。你所需要的最低类型的动机是,希望来世不要坠入更低一类的转生。为此,你要学会放弃十种破坏性的行为 – 十不善行。为了避免转生在一个更糟的境地,专门教授佛法的人会在开头解释如何避免破坏性的行为。
有很多种不同的灵修实践和宗教,它们都致力于带来快乐,减少或消除麻烦、困苦和不快乐。佛教中涉及到三种主要方法。第一种是为了防止转生在一个更糟的境地而避免十种破坏性行为的修持。接下来,为了让你脱离一切无法控制、往复生发的麻烦 – 轮回,要遵循三种独特的训练。第三种修持方法是进行各种不同的修行,证得觉悟,从而能够饶益所有人。这就是三种层次的修持。
达到快乐
我教授佛法的时候,本意是能够向你传授达到这些目标的各种方法。我没有怀着通过教授格鲁巴佛法,从而使所有人都成为格鲁巴的想法来教授。我教的时候,甚至没有怀着让大家成为佛教徒这样一种想法。既然你不愿意不快乐,我想告诉你、想要给你解释的是,你的一切麻烦和苦难源于负性的行为。如果你停止作出负性的行为,你就不会有任何麻烦和苦难。因为快乐是建设性行为的结果,因此,如果你想快乐,就需要作出建设性的行为。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人人想要快乐、没人想着不快乐和麻烦缠身,所有人在这一点上都一样。任何人想得到最大程度的快乐、永远持续存在的快乐。
至于要带来永续存在、常川不息这样一种快乐状态,以及最大程度、最高层次的快乐,这只能通过达到佛的完全的觉悟状态得以实现。达到这种状态意味着心识完全明亮清澈、充分得到发展,也意味着达到了所有潜能的最高层次。至于在此生当中如何成就为心识完全明亮清澈、充分得到发展的佛,密宗教义解释了如何去做的方法。这些都是保护心识的暗藏的手段。至于哪一类人是确实能够做这些修行的人,我们都具有去实践它们的基础。我们拥有人类这一基础。
尽管我们有人类的心识和躯体这种基础,但切实用它在此生就获得觉悟的最佳办法是像伟大的米拉日巴所做的那样去进行一种修行。米拉日巴完全置身于从内心深处将自身的所有精力投入到要证得觉悟必须经历的所有苦难当中。因为我们不愿意作出这样全身心的投入,我们也不愿意经历这样巨大的艰险,所以我们不可能在此生心识明亮清澈、充分得到发展。如果我们看一看米拉日巴的例子,即便在给予一些教导和教义之前,他不得不经历巨大的艰险,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后,他在修持密宗的基础上,他才能够实现他最完满的潜能,在此生证得为佛。你们各位都非常幸运,因为实际上,达赖喇嘛尊者,一位完全觉悟者,现在就在西方世界。他给你们灌顶,而实际上你们也有接受这些灌顶的好运。你们有幸接受这些灌顶也表明,你们也有幸成为合适的根器来接受这些灌顶。
关注死亡和无常
如果你要问真正要从哪里开始进行佛法修持,第一点就是不要自欺欺人、完全沉浸在此世的俗事当中。如果你要问,为什么说只为此生而努力是自欺欺人,原因在于我们并不在意我们必有一死这一现实。我们并不关注死亡和无常,实际上,生活中没有一种境况会永远保持稳定或永远持续下去。首先,思考并关注死亡和无常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你因为不喜欢死亡,通过拒绝聆听任何有关死亡的东西,而能够使死亡远离你,这太妙了。但是不管你喜欢与否,死亡会降临所有人身上。当它确实降临时,你就会有很多的不快乐、麻烦和苦难。死亡只是时间问题,无法阻止。当死亡确实降临到你身上时,你能够阻止的是所有的不快乐和苦难。如果你采取了这样一种修持,尽可能富有建设性地积极行事,尽可能不去做十不善行,如果你这样生活,那么随着你年龄逐渐增大,你也会越来越快乐。死的时候,你也不会感到不快乐,陷入一种可怕的思维状态。这就是整个佛法修持的起点所在。更进一步,还有所有各种方法涉及到修持的各种显宗主题,涉及到常川不息的密宗明王修持(密续)之流。在下一讲,我会略讲一下它们的差别。
如果你想修行,想培养一种有益的思维习惯,第一件要考虑的事情就是生而在世,最终除了一死,别无所事。这就是生的自然结局。如果你意识到、并铭记着,有一天你会死去这一事实,并对此严肃对待,那么你就会形成一个非常有饶益的思维状态。当你对它严肃思考的时候,脑海里涌现的事就是,如果我将毕生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努力积攒各种东西和事体上,死亡来临之际,这些事物不会有任何帮助。在我所积累的所有东西中,我什么也带不走。这正是你要培养成为一种强大的思维习惯的东西。
宝贵的人生
如果你为当前拥有这样一个宝贵的人生感到欣喜,同样会培养起一种很不错的思维习惯。你要这样去想,这是前世所做的所有正性事情的结果。对你过去的所作所为形成了这一宝贵的人生,你要感到欣喜,感到非常快乐。正是在这一人生的基础上,有可能采取各种佛法中的防范措施,这些防范措施会让我们在来世出生在非常快乐的状态和境地。我们可以在现在所拥有的行动基础上去做。
当然,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最全面地发挥我们的潜力,在此生就成就为心识完全明亮清澈、充分得到发展的佛。这就是我们可以在现在所拥有的宝贵人生之基础上去做的。因此,学会欣赏宝贵的人生,对拥有取得进步的所有可能性感到欣喜和快乐,这极其重要。你进行靜坐,认为在现在所拥有的人生之基础上,能够切实防止自己来世坠落到更糟糕的转生境地。这样,你就能够使自己切实防止不得不再次去体验无法控制、往复出现的轮回之麻烦和不快乐。你能够切实完全发挥出自身的潜能,达到佛的觉悟境界,能够饶益所有人。你在靜坐中首先要努力培养这种认识所有这些可能性并为此感到快乐,这样一种富有饶益的思维习惯。
我上面这些话对你有帮助吗?你们想让我用另一种方法讲授吗?如果你们都已经完全了解这一切了,我还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给你们解释。但是,如果你们认为这种方式是富有饶益的,我可以继续这样讲。即便你们已经完全了解这一切了,反复倾听佛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可能了解这一切,你前去接受教义时,知道导师正在解释的东西,以及接下来他要解释的东西,以及他将要例举的东西。但是,即便话语完全相同,弟子会有不同的理解;他们的理解水平会发生变化。当你聆听教义时,不要只怀着能积累信息这样一种想法去听,而是要为了切实将所听内容付诸实践而聆听。这是主要的一点。
只为成就此生而努力的无意义
这是一则关于格西朗日塘巴(藏文:Glang-ri thang-pa)的故事。朗日塘巴一生只笑过三次。在他的曼荼罗供中,有一块巨大的绿松石。有一天,他看到五只老鼠。其中有一只躺在地上,将绿松石放在肚子上面,其它的四只老鼠分别叼住那只老鼠的四肢,拖着那只老鼠走。朗日塘巴看到这个情景笑了。不管怎样,能够积累物质的东西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即便像老鼠这样的小动物,也会收集东西。
这位大师第二次发笑是他看到一个第二天就要被处死的人还在用整夜的时间修补他的鞋子。第三次发笑是他看到草地上一些人在搬石头搭火塘。其中一个人看到一块石头,上面长着草,但当他过去把它从地里挖出来,结果发现它其实是搁在地里的一个妖怪的脑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此世能够成就一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大可神奇的。一个人的志趣在于灵修实践以饶益来世及其之外的一切,这才是伟大得多的成就。
当我们拥有了宝贵的人生,因此之故而有这样的志趣,我们要为此感到很快乐。通常,如果我们在银行里存着十万荷兰盾,我们会感到非常快乐。但我们不可能通过这一笔钱来阻止自己转生在一个更糟糕的转生境地,你也不可能用它购得觉悟的状态。在这个宝贵人生的基础上,我们实际上能够达到佛的觉悟状态。因此,我们应该为我们所拥有的感到欢欣。当然,最好是学习伟大的米拉日巴的样子,放弃对此世的所有牵挂,单单致力于在此生证得觉悟。但是对所有佛法修持者来说,这样做有很大困难。如果我们无法像米拉日巴那样去做,完全放弃此世的一切,我们至少可以有这样一种态度,即不要这样纠缠、牵挂此世的东西。
例如,我们可以努力培养这样一种态度,据此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财物根本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我们死的时候,不管怎么样我们再也不可能持有它们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已经属于他人了。如果我们这样去想,就不会把所拥有的东西抓得这样紧了。我们用所拥有的东西去做灵修实践,例如施舍给急需它们的人。
即便你有这样一种态度 – 不这样纠缠或陷身于此世的东西,如果,作为你前世所做的正性事情之结果,你降生在坐拥财产和物质财富这样一种环境当中,也不要只是抛弃它们、浪费掉它们。另一个极端是,对你所拥有的东西紧抓不放,永远不想和任何东西分开。这很危险,因为如果你这样有占有欲,紧抓所拥有的东西不放,你就可能会转生为一个欲火焚身、饥饿难耐的恶鬼。就你如何从事一种佛法灵修实践而言,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东西。
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业已有了际遇达赖喇嘛尊者这样的佳美良机,尊者实际上就是一位真正觉悟的佛;以及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灵修大师们满怀兴趣,这是前世做出了大量艰辛而正性的努力的结果,这些努力积累了大量的正性潜能。现在,在这个宝贵人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非常努力,达到一种热忱专注的菩提心,并努力达到佛的觉悟状态。我们在前世已经付诸这么多的努力,获得这么大的成就,拥有了这宝贵的人生,因此需要考量,我们是否想全部再做一次。现在,我们已经出发了,需要一直继续前进,培养这一热忱专注的菩提心,并切实达到觉悟。既然在此生的基础上达到觉悟是可能的,那么不要浪费我们的人生就非常重要。
如果你有巴掌大这么一块黄金,你不会把它一掷了之。如果你拿这块黄金扔到河里,然后祈祷要得到另一块黄金,要让这种愿望实现将会极其困难。此生不采取任何形式的灵修实践,浪费人生,然后又祈祷着来世拥有宝贵人生,二者完全相同。如果你问:“我确实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防范性措施呢?”有很多事你可以去做。让我给你解释当中的一些。
不杀生
第一件事关乎你身体的行为。不要夺取任何活物的生命。要确实杀死某人,需要完成四件事。杀戮行为的基础可能是,例如,一只羊。目的或想法同时涉及到动机和认识。你可能出于三种不同类型的动机而杀生:出于欲望、出于愤怒和憎恨、或者出于愚昧无知。出于欲望的杀生,例如,因为出于吃肉的欲望而宰杀动物。或者因为你对某个东西非常愤怒和憎恨,于是过去消灭它。出于愚昧和狭隘的无知而杀生仅仅是因为未能更好地了解。有些人牺牲很多动物向一些神祗供奉血液;同样,一些人认为,他们生病的时候,如果出去献祭一只动物,就会使他的疾病痊愈。至于认识问题,如果你想杀一只羊,而有两只在那里,一只是山羊,另一只是绵羊,为了行为的圆满,你需要杀掉绵羊,而不是山羊。
至于杀生中真正的行为动作,有些人通过使之窒息而杀死动物,给它们的鼻孔和嘴巴堵上东西,使它们无法呼吸。有些人将手插入到动物体内,将其内脏拉出来。还有一些人切断动物的喉咙。宰杀动作切实完成之际,羊失去了性命;它的生命到头了。
有四种结果。第一种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成熟的结果。杀生的成熟结果是转生,转生入地狱、成恶鬼、或者成动物。即便这一转生结束,你也再次转生为人,前世行为的结果仍然没有结束。就我们之所体验而言,还存在与之类似的进一步的结果。缩短或取走他人性命的结果是,你自己将会有一个短暂而充满疾病的一生。就本能的行为而言,同样存在与之类似的进一步结果。杀生的结果,在你生而为人时,从童年起就会成为一个耽于杀生的虐待狂。接下来,有一个全面的结果,它涉及到整个区域或者一群人的殒命。在你所生长的地方,所有的一切生命延续的能力都很低下。食物贫弱;医药低效,等等。
如果你看到了杀生之后的这一切不利和弊端,结果你决心不去杀生,克制自己不去杀生,这就是一种建设性行为。一种建设性的积极行为的结果是,你转生为人或神。与你经历中的因缘相对应的结果是,转生为人,你自身将拥有长寿与健康,远离疾病。既然人人都想着长寿与健康,没有人愿意早逝或疾病缠身,那么带来这些福祉的事物一般就是避免杀生。与我们经历中的因缘相对应的结果可能是,即使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也总是害怕杀生行为。你将永远不去杀生,甚至对吃肉的想法也会产生排斥。一个全面的结果是,你所生长的地方食物丰富而又有营养,医药疗效显著有效。如果你有一次克制了杀生,就会有这样一组积极的效果,如果你切实承诺此后永不杀生,就会持续不断地带来这种效果,即便在你熟睡的时候,它也总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
释迦牟尼佛有众多伟大的弟子 – 教义的伟大聆听者,即声闻者 – 每一位弟子都有其殊胜之处。有些殊胜之处在于超凡的能力,有些在于智慧,等等。其中,能够调伏荒远边地未开化的野蛮人的思维,拥有这样伟大殊胜的是阿利也加旃延(藏文:Ka-tya’i bu)。曾经有一次,加旃延出去化缘,他走到一户屠夫家。他解释了屠杀动物的带来所有弊端和不利,但是屠夫却告诉他:“我不能承诺白天不宰杀动物,但我承诺晚上永远不会杀生。”他做到了。
此后一个时期,有另一位获得很高觉悟的人,名叫香格罗吉多(藏文:dGe-‘dun ‘tsho,僧护)。在那时候,有很多人常常出海寻宝。他们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大船。他们只有小帆船。当时的习惯是,邀请一位灵修者充作船长,于是,他们就邀请了这位获得很高觉悟的香格罗吉多。他们迷路了,最终流落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上。香格罗吉多走出去,来到很美丽的一户人家。晚上,一切都很美好。有很多吃的和喝的,一切都让人感到舒适。房主说:“请不要待到第二天太阳升起。”他解释说,白天太阳刚升起来,动物就来了。这些动物都攻击他。有些咬他,有些踢他,有些用角顶他。这太可怕了。但是到了晚上,太阳刚落,一切都变得平静。“因此,请在太阳升起前离开这里,但在天黑后马上过来。”
后来,香格罗吉多平安返回,遇到释迦牟尼佛,向尊者讲述了他之所见。佛陀说,住在那户房子的人就是那位屠夫。他承诺晚上不宰牲畜而白天继续宰杀。因为他晚上不宰杀,所以晚上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因为他白天继续宰杀牲畜,所以(白天)总是遭到动物的攻击。
至于你宰杀了什么,根据该生物的大小,积累的负性潜能的类型存在差异。杀一个人比杀死一只昆虫要糟糕许多。如果你杀了一位阿罗汉 – 一位完全获得解脱者,或者你杀死了一位父亲或者母亲,这就是所谓无间罪,是一个人能犯的最严重的杀生。例如,你可能会掐死一只小虱子。即便这只是一个琐屑的不良行为,如果你今天掐死它了,但是你拒绝承认自己做错了,不净化自己,负性潜能就积累起来了,带了明天,负性潜能就累积成相当于掐死了两只。如果你这样再搁置上一天,负性潜能就累积成等同于你掐死了四只。它就这样持续增加,每天翻倍。如果你这样任其发展上一年,掐死一只小虱子的负性潜能就非常大了。
结局是,在你两指之间粉身碎骨的小昆虫转生在一个快乐的境地,你转生在地狱里,生成一个身躯庞大的生物,被两座大山夹得粉碎。你在人类的境地同样能够看到这种事。有些人从岩石或悬崖上摔到地面的岩石上,粉身碎骨;或者有些人的房子被岩石压碎。这与他们在前世压碎一个生物的行为结局类似。如果你想一想所有发生的可怕的事情,所有杀生行为之后的弊端与不利,你承诺此后再也不夺取其它活物的生命,这就非常富有饶益。走路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很多昆虫,你就要努力不要踩着它们。如果走路的时候,你不巧无意识中踩上了小昆虫,这也不是故意为之。因此,这并不是同样的负性行为。
认识杀生的弊端、做出不再杀生的承诺,这非常重要。做出这种承诺,你就能够获得长寿,获得健康,免于疾病。如果你作为一名菩萨、一位献身于佛法者而进行修持,你就会拥有极其博大宽广的心怀和目标。我们可以看一看佛陀在他的前世作为菩萨时的例子。
曾经有一次,一条船上有五百多乘客,他们带着大量的珍珠和其它贵重的东西而归。他们当中有一名罪犯叫做弥娘盾盾(藏文:Mi-nag gDung-gdung)。当时,佛陀是一名强壮的划桨手。他看到弥娘要图谋杀害其他四百九十九名乘客,偷走他们的财宝,霸占这条船。对这些受害者来说,这多么可怕,佛陀对此充满怜悯。不止如此,对罪犯本人来说这也很可怕,因为杀害四百九十九名乘客的结果将积累如此惊人的负性潜能,他会转生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糟糕境地。作为一名勇于奉献的菩萨,佛陀看到他唯一能给予的帮助就是自己去杀掉弥娘盾盾。他认识到,如果他这么做了,那四百九十九名乘客就不会失去生命,他也能阻止弥娘积累如此惊人的负性潜能。佛陀心想:“如果我杀了这个罪犯,那么我将积累起杀掉一个人的负性潜能,但这没有关系。我因此必须要体验极其糟糕的苦难和后果,这没有什么。能够减轻其他人的全部苦难,这是值得的。”佛陀怀着这样非常富有勇气的想法,杀掉了弥娘盾盾。如果你是一位菩萨,那么在这种情势下,杀生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你自身并没有处在这样的情景,那么杀生就根本不对。
你可以自杀,或者可以让别人取走你的命,这同样给你累积大量的负性潜能。实际上,这更加糟糕。它会造成双倍的负性潜能,因为你不仅让别人杀生,而且别人也因为执行了去走你命的行为而累积了负性潜能。如果你作为有五百名士兵组成的军队中的一员而参加战斗,你心中强烈地感受到,我们要开拔到那里去杀戮敌人,那么,即便你自己一个敌人也没有杀掉,你也累积了如同你亲手杀死了整支军队所消灭的那么多的敌人那样大的负性潜能。即便五百人当中有一个人只身消灭了一千人,你也会累积亲手杀死了一千人那么大的负性潜能。
你在军队中时,有一个称为“誓不退缩”的口号。换句话说,一个人要完全下定决心,根本不能控制自己不去杀戮,而是要勇往直前,对挡我者完全予以毁灭。这累积了更大的负性潜能。如果一个人做出这样的保证或誓言,他们即便在睡觉时,也在持续不断地积累着负性潜能。换句话说,即便你只是一名名义上的士兵,如果你根本没有杀人的想法,就不会有什么错误了。因此,即便你身为士卒,如果你认识到杀戮很糟糕,无意于去杀人,并发誓不去杀人,就根本没有什么错误了。如果有人打算杀戮一大批人,除了杀掉这个人,别无他法,那么怀着纯洁的动机,就像佛陀在其前世的例子那样,这就是一桩正性的行为,尽管它积累了杀生的负性潜能。
这些是有关不杀生的一些东西。如果你承诺不杀生,这就非常积极。有时候,有一些讨人讨厌的虫子如蚊子,可能会给你传染上疟疾等。如有喷洒剂和化学物,你可以拿出来杀死它们。你可以在房子里没有这些虫子的时候,拿出这些化学物来用,这没有什么错误。如果房子里害虫为患,杀虫没什么错。就如何克制杀生而言,有很多修持的东西。
不偷窃
第二件事是不要做贼,不要偷窃。一个基本原则,所涉及的东西一定属于别人。动机可能是贪婪或愤怒。正如我们此前所描述的那样,你可能从别人那里偷窃,因为你对一个东西怀有莫大的贪心,或者因为你对别人心怀愤怒。在你想着到手之物为我所有这样一种心态时,偷窃的行为也就形成了。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转生为地狱中的东西或者一只饿鬼。即便你转生为人,你也可能成为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一个赤贫的人。或者,不管你得到什么东西,又都被别人偷走了。这就是与你所经历的因缘相对应的结果。与这种本能行为相对应的结果是,即便生在富裕之家,孩子总是不自觉地出去行窃。一个全面的结局是,转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地方或国家,在那里人人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常常克制不去偷窃,其结果是转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成为一名富人。
在这一点上,我可以从潘波的大土匪格西潘贡贾(藏文:‘Phen rKun-rgyal)的生涯为例。你们听说过他的人生经历吗?有谁听说过?从哪里听说的?请各位原谅,我要再次讲述一遍,给那些此前没听说过的人听。我要讲述这些是因为这对你的思维非常有帮助。它例举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而也不单单是一则神话或虚构的故事。
潘贡贾的意思是“潘波的土匪”。他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盗贼。他住在一个房子里,他有四十亩土地,他在此耕作。他还狩猎、宰杀动物、捕鱼、偷窃。有一天,在从他家去往拉萨的路途的大山上,他碰到一个骑着马的旅客。这个旅客并不知道自己在跟谁说话,问潘贡贾说:“强盗潘贡贾不在附近,是吗?”潘贡贾说:“我就是。”旅客吓得从马上摔下来,滚下了山。潘贡贾非常丧气,光听到名字就有让别人滚下山的威力,于是他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去抢劫了。
此后,潘贡贾休修习佛法。他努力克制自己不为十不善行,一直遵循十善行。每一次做了一件建设性的事,他就在一块岩石上划一道白线。如果做了负性的或破坏性的事,他就划一道黑线。开始,他划的白线很少,黑线很多。终于,他划的白线多而黑线少了。晚上,如果划的黑线多,他就会把右手放到左手,说:“你这个潘波的土匪头子啊!你是个可怕的家伙!过去,你是个可怕的窃贼,而现在你仍然是个可怕的家伙!”他会非常严厉地批评自己。如果一天到晚,他划的黑线很多,他就会把左手放到右手,握着自己的手表示祝贺。他会以自己的法名楚臣嘉华(“道德自律的优胜者”)称呼自己,说:“现在,你确实成为一名正派人,”然后自我恭贺一番。
最终,潘贡贾成为一名非常著名的伟大佛法修持者。有一次,有一位施主请他到她家吃饭。当施主走出去的时候,潘贡贾因为强烈的偷窃本能,他就把手伸进施主装茶的筒子里,开始自享自用起来。他抓住自己,用自己的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大喊道:“嗨,老妈妈,快来呀,我捉住了一只贼!”
还有一次,潘贡贾和很多佛法修持者一道被邀请到一家,在那里给他们都端上了酸奶。潘贡贾坐在后面,看着施主给前面的人倒了很多酸奶。他开始担心,感到沮丧,怕酸奶到他跟前就所剩无几了。他满脑子是负性的思想,坐在那里,看着酸奶倒倒走。直到施主来到他跟前,他才意识到自己怀着怎么样的思维,于是他把碗底朝天地翻转过来,说:“不了,谢谢。在看着别人的时候,我已经吃掉我所有的酸奶了。”
还有一次,潘贡贾的一位施主打算来他家拜访。那天早上,潘贡贾起了个大早,把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用鲜花和各种香烛做了一个美丽的佛龛。然后,他坐下来,真诚地审视他刚才所作一切的动机是什么。他认识到,他这样颇费周折地做一个美丽的佛龛,仅仅是因为他的施主要来,而他想给她留下好印象。他走出去,捧了一捧灰烬,回到屋子里,把灰撒到所有东西上面。他说:“以前,我是一个贼,我也卖力地干,但是,我的嘴总是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来吃。现在,我成了一名佛法修持者,这么多人来供奉我,食物找不到够大的一张嘴去喂。”
如果你想一想格西潘贡贾人生当中所有这些例子中的意思,它会在实际的修行之道方面给你很多思考和知识。你不可能一下子停下来不去做一个消极的人,并这样建设性地行事。你必须要循序渐进地去达到。
如果你尽其所能去修持,就会成为一个更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人。那么,在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就不会有任何麻烦、不快乐或者苦难。人人必有一死。你不是唯一一个要面对这一情形的人。如果你毕生在努力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我确实对我所度过的一生没有任何遗憾。我尽我所能,竭尽全力想成为积极的人。”这样,你就能够安息,毫无恐惧。这很不错。
不淫乱
我们已经处理了有关身体的前两种破坏性行为。第三种有关肢体的破坏性行为是不合适的性行为。例如一个已婚男士找另一个女士作为性伙伴。结果,当你再次转生为人时,你的妻子会不忠于你,背着你屡屡偷情。此外,当你看到生长在厕所里或者其他满是垃圾的肮脏地方的虫子如苍蝇和蛆虫时,这绝大多数都是不正当性行为的结果。
伟大的觉悟者迦旃延有一次碰到一个人。这个人总是耽于不正当性行为和偷情。他作出承诺,说白天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是到了晚上,他无法自制纵欲于这种事当中。因此,他起誓只在白天不去做。后来,大觉悟者香格罗吉多路过一家,这家人白天快快乐乐,但是到了晚上情形却变得可怕、令人难以忍受。他有很多可怕的麻烦。香格罗吉多就此请教佛陀,佛陀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个人发誓白天不耽于不正当性行为而晚上却克制不住去淫乱的结果。
不撒谎
转到语言上来:如果你撒谎或者所说的不真实,那么这也将积累起负性的潜能。举个例子,一个谎言就是说一件事确实如此而其实并非如此,一件事并非如此而其实确实如此,或者一个人确实有某个东西的时候却说没有,或者相反。撒谎的结果将会变成那些我们此生所见的人人撒谎给他的人 – 他们总是被欺骗、被哄骗。不撒谎的结果是,你将转生在一个人人诚信的国度,你永远不会遭人欺骗。永远不会有人向你撒谎。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个人名叫吉瓦苏代(藏文:sKye-bo bsu-bde)。因为他从不说谎,所以他每笑一次,嘴里就出来一粒珍珠。人人都想给他讲笑话,让他发笑,但是他很难得一笑。有一天,一名僧人大模大样地披着黄色的僧袍,举着僧人的锡杖到当地的王廷。王领着他到王宫里四处观看。地上到处放着很多金块,有时候堆成一大堆。这个和尚在锡杖的末端涂上浓浓的蜂蜜。和尚在四处走动的时候,把锡杖末端落到金币上,这样金币就会被粘到锡杖末端。当他走出王宫后,有一片绒毛,像一根羽毛,粘在僧袍上。他想这让他很不雅观,于是就从长袍上取下来,吹到一边。吉瓦苏代看到这个趾高气昂的和尚走出王宫,锡杖末端粘着金币,却把袍子上的一片羽毛拿下来吹走了,因为他很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吉瓦苏代于是笑了。只有这种情况,才能让这位苏代纵声大笑。
这个王国的王后性道德很随便。她会到王宫里御马夫的住房去。有一天,她做出了马夫不喜欢的事情,挨了马夫一耳光。但是,王后并不在意。还有一次,国王取下他的戒指,闹着玩,扔给了王后。戒指轻轻落在王后身上,王后却开始嚎啕大哭。看到这样,苏代纵声大笑。如果你不撒谎,你也会有这样的结果;每次你笑,都会有珍珠从你嘴里掉落。这种结果会随之而来。
不说离间的话
说离间的话的结果正如你在有些家里看到的。家庭成员之间总是互相打斗、互相争论;父母和子女根本不能和睦相处。这都是说了离间的话,说了让人们互相远离的事情。同样,如果你身处事情都很棘手难以应付的地方,那里地面景观凹凸不平、地形困难,这同样是说离间的话的结果。不说离间的话的结果是,你会转生在一个地面平整、平坦、美丽的地方,你和所有人关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