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粮田、七支祈祷、供曼达以及祈请

第四修习:观想累积灵性增益的对境(资粮田)

六种预备练习的第四种是修习观想资粮田 (藏:tshogs zhing 梵:punyakshetra)。通常称为福田,但这有一个意义:在此不断种下种子,能让我们的正面力量成长。它也是种下后收获很大的田。再一次,这边的观修可以是极度广详的观想,或是单纯只是我们的根本上师以佛陀形相坐在法座上,就像前面讲的一样。

我不会讲太多细节,只讲一点。佛陀右手下伸的触地印,是佛陀呼唤地神出来作证祂击败魔罗的手印。这边的魔罗是天子魔。当我们谈到魔罗,某些人会说那就是魔鬼嘛,但魔罗其实是指强大的干扰。Mara一词来自梵文的mrta,指的是死亡。

所以一方面,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有以各种干扰的形式出现的魔罗,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你会想说,佛在准备成道时已经累积了巨大的正面力量,他不会有像魔罗这么大的干扰力量,像是跳舞的魔女等等。可是,越是正面的事情,往往就会带来越大的干扰,而就是要真正的大菩萨才能克服之。如果我们试着做点正面的事情,然后有了干扰,这也没什么。想一想佛陀在菩提树下,或是中国政府对达赖喇嘛的态度,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些困境而没有沮丧的。因此,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好可怜,有好多问题。比起达赖喇嘛要处理中国政府,我们的问题根本不值一提。

然后佛陀的左手托钵,放在腿际,当中盛满甘露。甘露(藏:bdud rtsi 梵:marita)是什么呢? 这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记得色贡仁波切说过,要像己印度的满愿牛奶一样,挤出每个字的意义,就能从中得到最好的。Amrita是梵文,mrita是死亡,这个字发展出魔罗一词。在mrita前面加上a就变成否定,也就是征服魔罗的甘露。在藏文中把它翻成两个字,第一个字就是魔(bdud)。 

所谓甘露是:

  • 妙药- 克服蕴魔(带来的疾病)
  • 长寿甘露- 克服死魔
  • 甚深觉知的甘露- 克服烦恼魔

因此越是深入探究每样细节所表示的,你就更能看出道途中的方方面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