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粮田、七支祈祷、供曼达以及祈请

第四修习:观想累积灵性增益的对境(资粮田)

六种预备练习的第四种是修习观想资粮田 (藏:tshogs zhing 梵:punyakshetra)。通常称为福田,但这有一个意义:在此不断种下种子,能让我们的正面力量成长。它也是种下后收获很大的田。再一次,这边的观修可以是极度广详的观想,或是单纯只是我们的根本上师以佛陀形相坐在法座上,就像前面讲的一样。

我不会讲太多细节,只讲一点。佛陀右手下伸的触地印,是佛陀呼唤地神出来作证祂击败魔罗的手印。这边的魔罗是天子魔。当我们谈到魔罗,某些人会说那就是魔鬼嘛,但魔罗其实是指强大的干扰。Mara一词来自梵文的mrta,指的是死亡。

所以一方面,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有以各种干扰的形式出现的魔罗,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你会想说,佛在准备成道时已经累积了巨大的正面力量,他不会有像魔罗这么大的干扰力量,像是跳舞的魔女等等。可是,越是正面的事情,往往就会带来越大的干扰,而就是要真正的大菩萨才能克服之。如果我们试着做点正面的事情,然后有了干扰,这也没什么。想一想佛陀在菩提树下,或是中国政府对达赖喇嘛的态度,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些困境而没有沮丧的。因此,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好可怜,有好多问题。比起达赖喇嘛要处理中国政府,我们的问题根本不值一提。

然后佛陀的左手托钵,放在腿际,当中盛满甘露。甘露(藏:bdud rtsi 梵:marita)是什么呢? 这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记得色贡仁波切说过,要像己印度的满愿牛奶一样,挤出每个字的意义,就能从中得到最好的。Amrita是梵文,mrita是死亡,这个字发展出魔罗一词。在mrita前面加上a就变成否定,也就是征服魔罗的甘露。在藏文中把它翻成两个字,第一个字就是魔(bdud)。 

所谓甘露是:

  • 妙药- 克服蕴魔(带来的疾病)
  • 长寿甘露- 克服死魔
  • 甚深觉知的甘露- 克服烦恼魔

因此越是深入探究每样细节所表示的,你就更能看出道途中的方方面面。

第五个练习:七支祈祷与献曼达

七支祈祷有好多版本。大概最简单的就是华严经最后的普贤行愿品当中所载的。在龙树写的珍宝鬘当中也有。寂天的入菩萨行论中的七支版本非常常见。

顶礼

观想你的身体变化为极大数字身形,普皆顶礼。七支祈祷的每一支,都能克服一种特定的烦恼。顶礼能帮助我们克服骄傲跟自大。「我很了不起,我不跟人低头」。

供养

我们试著作普贤供养。从心中放出普贤菩萨,手持宝珠,从他的心中又放出两尊普贤菩萨,各各手拿宝珠,又再各化两尊,如此不断,变得极大量,如同在无上瑜伽密续的生起次第中说的一样。我们依次放出,又依次收回。岑夏色贡仁波切总是用非常原味的方式解说这些,总是与高深的修持相连结。我们就这样观想普贤供养。

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对消除傲慢很有帮助的,让你不会觉得「很简单嘛,我可以的」。给你一些很难作的功课,并不是要挑战你,而是「这个可能要花上我的一辈子才能作好」。然后你就会每天做,因为这很难,所以你就需要练习并且让自己越来越好。培养这种坚忍,快乐的坚忍,如达赖喇嘛所说的,想到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来累积正面力量,这给他很大的力量。如果你想着「我要在一生或三生中成办佛果」,他称之为「佛教的宣传」。很容易人们会想着「我要打个折扣,我不想这么累,我想便宜行事成佛」。当然,是有可能在三生中成佛,这不是完全的胡扯,但这可以被用作一种宣传来吸引那些觉得这很简单的人。这一点都不简单。「宣传」这个词是法王讲的,不是我捏造的。

一个稍微简化的普贤供养观想,是你变出一尊普贤菩萨,手拿宝珠,从宝珠放出众多光芒,每道都有种种供品,水杯、鲜花、烧香等等。稍微简单一点。

供养能对治吝啬。

承认缺失

下一个是公开承认过去所犯的错误,我们先前的破坏性行为,以及采取四种对治法。每次都启动这四种对治法是极为重要的:

  1. 后悔- 对先前的错误行为后悔。这不是罪恶感,而是后悔「我真的不该那样做」。这不是罪恶感。罪恶感是把我之前作过的恶行(这件事情很糟),转成一个巨大实质的东西(我很糟),而不放手。
  2. 强烈不再犯的决心- 有一条指引说,不要在此时下承诺:「我这辈子再也不会那样做了」,因为你可能没办法信守这个承诺。一开始慢慢来:「整个下周我都不会这样作」,然后下个月,明年,延长到你真的能够努力不再重复这些你过去做过的破坏性行为。
  3. 重申你的皈依跟菩提心。
  4. 对治恶业的善行 – 有很多各种不同方法可用。

这能帮助我们克服总体的三毒:

  • 贪欲- 渴求你所没有的,执着你所有的不舍,以及贪求更多。
  • 忿怒或粗暴。
  • 不明白因果或真理的无知。这边说的不是不知道现在几点钟的无知。

这是我们为什么作破坏性行为的原因。我们受这三毒影响而行动,它们毒害我们的心。

随喜

七支的第四支是随喜他人或自己做过的善行。以他人来说,对象包括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或佛。这能克服嫉妒。

当我们说到克服负面情绪,你做的其实是检验自己,我有没有这些负面情绪呢? 然后试着观照它们,用这些修习来对治它们,不只是在禅修中。当你们听说某个人很好很成功,要注意这种嫉妒的倾向:「我希望我当时那样作」「我希望这不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是在我身上」,诸如此类。此时就是你要用随喜来对治的时候。为别人感到高兴。寂天说:如果你都希望每个人能成佛了,又怎么会不喜欢他们得到世俗的成功呢?

请求教法

第五支是请佛以及导师说法。这能帮助我们对治离弃教法:「我不需要这些,我什么都懂」。

请求导师不要逝去

然后是请求导师们不要离世。这帮助我们对治轻辱或厌离导师- 「我不喜欢你,我不喜欢你教学的方法」,诸如此类。若如此,他们当然就会离开。或者是瞧不起导师:「我不需要人教」。

回向

然后回向一切众生都成佛。这能帮助我们对治嗔怒。嗔怒能损坏我们建立的正面力量。你培养了一些正面力量,你想要某种程度上存放在你的解脱或正觉账户里面,而不是在轮回账户中,而且你不想让它们因为嗔怒而贬值。

对于这个题目,印度大师的著作中有两种解释:

  • 在寂天的入菩萨行论当中,他说对一位菩萨动怒,会摧毁千劫的善业。在释论中说,这是特别指对菩萨或比我们证量更高的人动怒。
  • 月称在入中论里说,嗔怒会损坏百劫的善业。根据释论,这是当我们作为一个菩萨,对另一个与我们同等证量的菩萨动怒时。

如果对方菩萨比我们高,就是千劫,跟我们同等,就是百劫。这是典籍中数字所有出入的原因。

这是很难解释的题目。首先,经典中似乎说的只是对菩萨动怒。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我对其他任何人动怒,会不会摧毁善业呢? 我听过解释说,对一个特定菩萨动怒,只会损坏你对这个特定菩萨的善业。这是我听过的主流观点。但基于轮回是无始的,我们对每一个人都累积了大量的业。所以业在这边是很特别的。

所以你要分辨一本经典中一行字的特定注释,以及总体的指示。总体的指示是:不要对别人动怒,因为这会对你的善业造成总体伤害。当经典讲到这些很神奇的数字时,这是有特定状况的。要分别两者,不然你会吓死。「天啊,我对我的狗生气了,我完蛋了,我摧毁了千劫的善业」。这样就没有运用我们人类的聪慧来分辨什么适用什么不适用了。那么哪些教授在特定背景下适用,何时又不适用呢?就是要去知道教授运用的背景。不要坚持某种神奇的版本,例如对一只蚊子动怒就会摧毁千劫善根。如果这是真的话,那我们谁也没希望了。

这边讲损坏(bcom)善力,不是说彻底取消了。这是说那会让它拖非常久才成熟,而在成熟时,力量会小非常非常多。这是这个字的意思。再一次,你总是要看这边用的字的意义,常常它们会被翻译成不完全代表正确意涵的字。所以当你对某个部分感到困惑时,询问你的上师这边的定义是什么。藏族的格西如果经过合宜的辩经训练,都可以给你说明定义。他们需要背诵所有的这些定义。

献曼达

然后我们献上祈请曼达有太多关于曼达的指引。今天并不是分享这些的好时机。但简单说,我们某个程度上供养整个宇宙。「为了利益他人,我要供养一切给您」这以曼达来代表。不管我们是以观想须弥四洲还是观想太阳系或银河系,都没什么关系。重点是供养一切。

记得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对布施波罗蜜的神妙教授吧。当我们以发心菩萨的身分供养一点小东西时,这代表了供养一切给所有众生。在此供养一切给所有众生的背景下,我给我的狗一盘水。这给我施与的东西代表了一切,而狗代表了所有众生。我们以此训练自己,获得整个曼荼罗的视野,也就是整个宇宙给一切众生。

在另一个层面上,如果你看献曼达的文字,我们观想一切都是净土,故我们供养的是净土的环境,如同圣者菩萨在报身佛前领受教法时的环境。我们想「愿一切众生都有最完美的环境来学法跟修行」。

第六修习:以传承上师激励自心相续

第六种预备练习是依照指导,以祈请的方式,让传承上师的激励渗入自心相续。我们请求我们的上师、佛陀,降临并与我们同在,不只在禅修时,而是时时刻刻。

祈请文有很多句子,好多修法版本,英文常常都翻译成请祝福我这样或那样。再一次这是蛮令人误解的用字。我们需要的是激励,我们打开自己,激励我、提升我、照亮我。这些都是藏文byin gyis rlabs的内涵,但不幸地在英文变成赐福于我。

诸佛因祂们的证悟事业(‘phrin las)而激励人心。所谓证悟事业实际上就是证悟的影响力。经典总是说佛陀不需要作任何事情,祂们的存在就能鼓励跟提升所有人。这是佛行事业,我比较倾向翻译成佛陀证悟的影响力。这不是佛陀出来帮这个人那个人-尽管是有化身会这样帮助人没错- 但对佛来说这是不需勤作的。

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不祈请佛陀,祂就没有证悟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只好祈请。证悟的影响力就像太阳,恒时散发光明。是透过祈请,我们打开自己接受这种影响力。太阳总是亮的,但我们如果不祈求教法,不打开自己,就接不到。所以这是祈请。

我们请求上师降临,坐在我们头顶的莲花月轮座上- 佛陀遍布一切处所,因此这只是代表形相 – 请以您的大慈开启我、陪伴我、照顾我,以您身、语、意的真实成就赐予我,让我与您一致。你前面的佛陀,化出一尊坐到你头上,小尊的,光明构成的透明形相,不是很沉重的。你祈求前方的佛陀放出以光芒为形相的激励,这光进入到我们的心,清除我们可能有的排拒心态跟心理障碍等阴影。然后对面的佛陀融入我们顶上的佛- 在实际的仪轨中,我们再作一次短的七支以及曼达供- 然后整个禅修过程祂就在头上,提醒我们专注,不要散乱,对内观保持开放跟接纳,并且真实产生在我们禅修或修前行时不同阶段中所需要的心绪。

通常如果你要在此后作禅修,你会念文殊智德赞,藏文叫冈洛玛(gang blo ma),以获得激励。这个也有多种观想可作,能让我们的心敏锐。

当天剩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继续保持上师在头顶上。如果我们要做很多前行的顶礼,不要太死心眼- 上师会不会在我顶礼时摔倒?你的头发并不会在你顶礼时掉在地上,对吧?

色贡仁波切以前对这些有类似担忧的人举过很妙的例子:「我平常过日子,要怎么观想我是本尊的形相,又有这些多手多脚的呢?」他说:「你整天都穿着衣服,对吗?」不管你怎么想你今天的衣服颜色跟款式,你整天都还是穿着衣服,所以不管怎样你还是都以佛尊的形相存在。

无论如何,也有另一种观法是想上师从头顶进入你的心间。

结语

这是六种预备练习。在禅修或修前行的开始,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是非常有用的修习。你可以看到,许多部分也是其他更长的密续修法的开头。那些修法总是都有皈依、发菩提心、传承祈祷以及请求激励。这些是所有我们修持的必要元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