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祈祷有好多版本。大概最简单的就是华严经最后的普贤行愿品当中所载的。在龙树写的珍宝鬘当中也有。寂天的入菩萨行论中的七支版本非常常见。
顶礼
观想你的身体变化为极大数字身形,普皆顶礼。七支祈祷的每一支,都能克服一种特定的烦恼。顶礼能帮助我们克服骄傲跟自大。「我很了不起,我不跟人低头」。
供养
我们试著作普贤供养。从心中放出普贤菩萨,手持宝珠,从他的心中又放出两尊普贤菩萨,各各手拿宝珠,又再各化两尊,如此不断,变得极大量,如同在无上瑜伽密续的生起次第中说的一样。我们依次放出,又依次收回。岑夏色贡仁波切总是用非常原味的方式解说这些,总是与高深的修持相连结。我们就这样观想普贤供养。
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对消除傲慢很有帮助的,让你不会觉得「很简单嘛,我可以的」。给你一些很难作的功课,并不是要挑战你,而是「这个可能要花上我的一辈子才能作好」。然后你就会每天做,因为这很难,所以你就需要练习并且让自己越来越好。培养这种坚忍,快乐的坚忍,如达赖喇嘛所说的,想到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来累积正面力量,这给他很大的力量。如果你想着「我要在一生或三生中成办佛果」,他称之为「佛教的宣传」。很容易人们会想着「我要打个折扣,我不想这么累,我想便宜行事成佛」。当然,是有可能在三生中成佛,这不是完全的胡扯,但这可以被用作一种宣传来吸引那些觉得这很简单的人。这一点都不简单。「宣传」这个词是法王讲的,不是我捏造的。
一个稍微简化的普贤供养观想,是你变出一尊普贤菩萨,手拿宝珠,从宝珠放出众多光芒,每道都有种种供品,水杯、鲜花、烧香等等。稍微简单一点。
供养能对治吝啬。
承认缺失
下一个是公开承认过去所犯的错误,我们先前的破坏性行为,以及采取四种对治法。每次都启动这四种对治法是极为重要的:
- 后悔- 对先前的错误行为后悔。这不是罪恶感,而是后悔「我真的不该那样做」。这不是罪恶感。罪恶感是把我之前作过的恶行(这件事情很糟),转成一个巨大实质的东西(我很糟),而不放手。
- 强烈不再犯的决心- 有一条指引说,不要在此时下承诺:「我这辈子再也不会那样做了」,因为你可能没办法信守这个承诺。一开始慢慢来:「整个下周我都不会这样作」,然后下个月,明年,延长到你真的能够努力不再重复这些你过去做过的破坏性行为。
- 重申你的皈依跟菩提心。
- 对治恶业的善行 – 有很多各种不同方法可用。
这能帮助我们克服总体的三毒:
- 贪欲- 渴求你所没有的,执着你所有的不舍,以及贪求更多。
- 忿怒或粗暴。
- 不明白因果或真理的无知。这边说的不是不知道现在几点钟的无知。
这是我们为什么作破坏性行为的原因。我们受这三毒影响而行动,它们毒害我们的心。
随喜
七支的第四支是随喜他人或自己做过的善行。以他人来说,对象包括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或佛。这能克服嫉妒。
当我们说到克服负面情绪,你做的其实是检验自己,我有没有这些负面情绪呢? 然后试着观照它们,用这些修习来对治它们,不只是在禅修中。当你们听说某个人很好很成功,要注意这种嫉妒的倾向:「我希望我当时那样作」「我希望这不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是在我身上」,诸如此类。此时就是你要用随喜来对治的时候。为别人感到高兴。寂天说:如果你都希望每个人能成佛了,又怎么会不喜欢他们得到世俗的成功呢?
请求教法
第五支是请佛以及导师说法。这能帮助我们对治离弃教法:「我不需要这些,我什么都懂」。
请求导师不要逝去
然后是请求导师们不要离世。这帮助我们对治轻辱或厌离导师- 「我不喜欢你,我不喜欢你教学的方法」,诸如此类。若如此,他们当然就会离开。或者是瞧不起导师:「我不需要人教」。
回向
然后回向一切众生都成佛。这能帮助我们对治嗔怒。嗔怒能损坏我们建立的正面力量。你培养了一些正面力量,你想要某种程度上存放在你的解脱或正觉账户里面,而不是在轮回账户中,而且你不想让它们因为嗔怒而贬值。
对于这个题目,印度大师的著作中有两种解释:
- 在寂天的入菩萨行论当中,他说对一位菩萨动怒,会摧毁千劫的善业。在释论中说,这是特别指对菩萨或比我们证量更高的人动怒。
- 月称在入中论里说,嗔怒会损坏百劫的善业。根据释论,这是当我们作为一个菩萨,对另一个与我们同等证量的菩萨动怒时。
如果对方菩萨比我们高,就是千劫,跟我们同等,就是百劫。这是典籍中数字所有出入的原因。
这是很难解释的题目。首先,经典中似乎说的只是对菩萨动怒。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我对其他任何人动怒,会不会摧毁善业呢? 我听过解释说,对一个特定菩萨动怒,只会损坏你对这个特定菩萨的善业。这是我听过的主流观点。但基于轮回是无始的,我们对每一个人都累积了大量的业。所以业在这边是很特别的。
所以你要分辨一本经典中一行字的特定注释,以及总体的指示。总体的指示是:不要对别人动怒,因为这会对你的善业造成总体伤害。当经典讲到这些很神奇的数字时,这是有特定状况的。要分别两者,不然你会吓死。「天啊,我对我的狗生气了,我完蛋了,我摧毁了千劫的善业」。这样就没有运用我们人类的聪慧来分辨什么适用什么不适用了。那么哪些教授在特定背景下适用,何时又不适用呢?就是要去知道教授运用的背景。不要坚持某种神奇的版本,例如对一只蚊子动怒就会摧毁千劫善根。如果这是真的话,那我们谁也没希望了。
这边讲损坏(bcom)善力,不是说彻底取消了。这是说那会让它拖非常久才成熟,而在成熟时,力量会小非常非常多。这是这个字的意思。再一次,你总是要看这边用的字的意义,常常它们会被翻译成不完全代表正确意涵的字。所以当你对某个部分感到困惑时,询问你的上师这边的定义是什么。藏族的格西如果经过合宜的辩经训练,都可以给你说明定义。他们需要背诵所有的这些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