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damtsig」亦即梵文「samaya」,意思是「紧密联系」。有时候人们会翻译成「圣言」、「发誓」或是类似字词:如果以其用法的较大脉络而言,这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此为一种紧密联系、紧密关联。它在许多不同脉络下被使用着。其中之一是与某位佛菩萨有所紧密联系,如同本尊(yidam)—「yi」指的是心性,而「dam」是「damtsig」的简称,所以也就是指对于心性的三昧耶(damtsig/samaya)—透过观想自身、想像自身以其形象化现。
与我们的精神导师保持一种极致纯粹三昧耶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与精神导师的紧密联系,有点像是心与心彼此间的关联,让你真正地感受非常强烈,你不会想要透过谎言、欺骗、撒谎或假装你一直在修持或其他事情来玷污它—这些行为举止只会破坏这种紧密联系;你会想要保有它,它真是神圣的。在「damtsig」中的「dam」这个单字,具有「神圣」的涵义,所以这是真正具有神圣性的、非常特别的,而且你会想要让它保有其神圣性。因此,这就是一种神圣的紧密联系、紧密关联。
但是在各种不同誓言中—誓言与三昧耶之间还是有所不同。誓言是克制某种行为,不论是自发的破坏行为,或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加以制止,例如受戒人士过午不食。当事者都想要予以避免。不是说这些行为举止都是负面的,而是某些你想要避免的事情,从中节制自身,因为它可能是有害的,例如你如果想要在夜里禅修,又想在晚间及清晨时段保持清晰心境的话,那么吃晚餐消夜一事便有可能不太适当。因为饮食会让你的心境过度负担,所以你要加以避免。这就是一种誓言—对于某件事予以抑止与节制,而三昧耶则是一种紧密联系—强调你去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我认为有19种的紧密联系修行法要,也就是密乘最高等级中与五方佛相关的19种三昧耶。诸佛种性提及了佛性的不同面向。若以与宝生佛之宝部建立紧密联系为例,其强调佛性面向中的平等性智,也就是视一切众生为平等,顾虑到「众生皆欲离苦得乐,有情皆住大平等舍中。…」一切此种均等之性,就像是得以关照所有事物皆以平等方式聚集和合而成的样貌。所以为了要与之产生紧密联系,就必须要进行四种布施,并平等地对待他者—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慈心布施与无畏布施—这些即是三昧耶,也就是紧密联系的修持,让你与佛性之平等性智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持续发展。这就是三昧耶的意义所在。
打破修持承诺与三昧耶
若我们已行将就木,因为疾病苦痛无法修行,而造成毁损自身三昧耶,我们可能随时面临死亡,却毫无机会净化自身三昧耶之过犯。如果当下没有上师亲近我们,根本无人帮助我们。这种情况就会相当危急。又或许因为疾病苦痛关系,导致无法进行修持,而造成三昧耶过犯的话,那又该怎么办呢?
嗯,这是真的。在此取决于我们所说的三昧耶为何。我们需要留意不要把三昧耶与修持承诺相互混淆。修持承诺是指持续地进行修法、每日持诵一定数量的咒语,或者可能去从事闭关等等。所谓的藏式闭关,当然不是指那些周末住宿课程。那种不算是闭关。真正的闭关是要进行十万次—或者更多,甚至超过十万次—的咒语持诵,而且这还不是闭关重点所在;只是一种闭关时间长短的计量方法而已。闭关的重点是在于仪轨修持与培养专一注意力,而当你觉得疲累时,你就持诵咒语。但无论如何,上述这些都算是修持承诺。尽管有广长版的仪轨,但是当你熟习该内容时,你也可以采行精简版,只要你与上师讨论过后即可。
打破修持承诺
举例来说,当你进行闭关时,你绝不应该中断闭关。所以你不能错失任何一天。出于这个原因,所以会建议你在闭关的头一晚—通常闭关是在傍晚开始—你就需要设定每天绝对至少要持诵的咒语数量。并且也会建议你在首夜当中仅念三遍咒语,因为日后即使你生病不适,仍然可以持维念诵三次咒语的数量。
例如在获得金刚瑜伽母灌顶之后,你需要作出承诺—你必须对自己说出(不用向任何人表示)—每日要持诵多少次的咒语。有些人会过度激昂而承诺下不只持诵百遍,更甚两百、三百遍等等,可是一旦他们生病不适时,就会遭遇很大的麻烦。所以我的老师们总是会建议说,你只要一天持诵三次咒语就好—是三遍,不是三百遍。当然如果你想要在一天中持诵三百遍或三万遍的数量,那当然是喜见乐闻的。可是如果你生病的话,那三遍也就绰绰有余了。
若以修持承诺而言,如果你真的病入膏肓的话—例如处于弥留之类的情况下—那显然地你并没有打破你的修持承诺,因为你是不能也,非不为也。我是想说,这不是一种盲从偏信:「因为你陷入弥留而无法修持,所以就会下地狱。」总是会有出现例外的状况。
违犯三昧耶
但是当我们谈论到三昧耶时,三昧耶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紧密联系」。当中最重要的是与上师的紧密联系,以及不要把私密法教透露给那些尚未成熟的人。所以作为灌顶仪式中的一部份,你实际上要承诺私下进行修持(也就是对其保密),并且持有保留铃杵—这不是说你必须随时要把它们放入口袋里—而是它们所代表的空性与大乐觉知。与上师的紧密联系则是指你必须尊敬上师、不鄙视上师、不对上师动怒或吼叫,或是指责上师愚笨不好等等之类。此种联系总是带有尊敬之意。现存有一整套关于你如何对待密续上师的规范法教。这才是最重要的三昧耶所在。
顺道提及,你必须要把《事师法五十颂》中的建言谨记在心。通常在领受灌顶之前,弟子必须研读这个文本,而在给予灌顶之前,上师也应该给予相关教授。尽管依此进行的情况不常见,但此举仍为适当规范。虽然文本中提到的一些事情非比寻常,例如「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等等,但文本当中最为相关的,即是「若师所教诲,欢喜当听受,自己或不能,则善言启白。」你不要去怨恨上师,指责他们愚笨或糟糕,但你可以有礼貌地询问上师:「您能够好心向我解释您为何这么做吗?这不是像经论中所述一般。」或者是「您要求我做这个,可是我不能。对我来说真的行不通。您可以解释一下为何您要求我做这个?」或是你也可以简单地说:「我很抱歉,恕难从命。」只要你以礼相待。
在时轮密续中提及,如果与上师相处有所困难,或者在领受灌顶之前没有确实检视上师,或是发现上师真的不够资格的话,那么就友善地保持距离,不要轻视诋毁上师。只要保持距离就好。总之,即便死亡或生病,无论临终或患疾,这些都不会成为打破与上师维持紧密联系的原因,这就是三昧耶之意义所在。是你的态度破坏了它。
接下来说到,三昧耶,这种紧密联系,提及不该向尚未成熟者透露隐藏或秘密法教,这部份是不太容易去理解的。若只就表面意义而言,是说不要向未领受灌顶者宣讲任何密续教材。此种预设前提是,每个领受灌顶者,都已经受到上师极尽的检视并视之为合格—上师认定弟子已具足资格—在此之后上师才给予灌顶。但这在当今时下几乎无能完成。也就是说,即便某人参加了灌顶法会,亦不代表其有资格进行密续修持,或对法教真感兴趣(这些人其实只是想要为了获得灌顶而参加法会而已)。所以,谁是成熟者?谁是未熟者?对我们来说都不易知晓。
其次,再怎么说,现在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开的。没有什么是真正的秘密了。所以对此,达赖喇嘛尊者开玩笑地说到,尽管有些法教提及其不该被撰写或印刷出来,可是你不但能发现这些法教的印刷本已出版成册,甚至人们还会在开头写下:「请勿翻印」的字样,这真的令人啼笑皆非。所以尊者说到,既然资讯随手可得的话,那最好是正确讯息,而非错误讯息。
所以我认为我们该如何把这种紧密联系付诸实现,这档事真的不好理解。但我认为对此有条指导方针—至少我个人尝试去遵循,可是若要下笔成文或放在网路上说明的话也是颇有困难的—以个人互动而言,这个指导方针是来自密乘支分戒中的一条誓言,即婉谢在毁谤密宗见行之声闻外道者中居住满七日。此处重点不是他们属于上座部或小乘佛教派系的修行人士。这绝非重点所在。此处关键点是,如果对方是那种会阻扰你在密续大乘道上为了证悟而努力,并说出「这是愚蠢之举」的嘲讽,还告诉你「只要为了自我解脱就好」之类的人,若你还花时间与他们相处的话,那么你就会对密续修持生出退转之心。
以此为基础,我觉得针对这种三昧耶有帮助的修行方法,即是强调翻译为「秘密(gsang)」字词的一种方式。秘密可以意味着隐藏或私密。因此,至少我尝试去遵循的一条指导方针就是—不要向那些仅会嘲笑或无法理解的人宣扬你的密续修行。局限自身守持,只与其他密宗修行者讨论。如果你告知那些对密乘没兴趣的人,他们可能会嘲笑你、阻扰你,认为这是疯狂之举。(同样的道理可适用于你所拥有的唐卡,画面上各式各样的双身或赤裸形象等等,若一旦让任何人进入你的住所都可以见到时,对方可能会提出困难问题或产生误解,特别是孩童。)所以你必须私藏守持。你可以置之于禅堂厅室或私人房间,这样就不会每个人经过进屋时看见到它。
此外还要守持铃杵,这也一种三昧耶。虽然拥有这类法器很好,但主要强调之处即须记住它们所代表的意义。铃代表空性的辨明意识,杵则代表体悟空性的大乐自觉。
带罪而死
如果我们临终时带着各种违犯过失等等的话,那么假使我们还有时间与意识自觉,当然自生引发是最好的方式。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应用四力:
- 忏悔力—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并且对此感到后悔。
- 决断力—付出坚强决心或承诺在将来与来生,绝对不再重蹈覆辙。
- 对治力—重申加强基础部份,例如进行皈依与发菩提心。
- 依止力—善用净除之力,例如金刚萨埵咒语修持。
但是正如达赖喇嘛尊者所解释的那样,尽管在无上瑜伽续中,我们进行类似于死亡、法性与生有的中阴修持—顺带提及,这些法教都是属于无上瑜伽续的特有部份(你不会在初阶三乘次第中见到)—然而,当我们真正处于临终当下时,对多数人来说,要试着去进行我们平时在仪轨修持里的那些精细观想过程,是不切实际的。那些步骤太复杂也太困难,甚至还会让你处于压力状态,(因为:「天啊,我不能完全正确地做到!」)所以,无论你生前做过什么样的修持,那股力量都会继续存在着。但是一旦你即将死亡,最好的思维就是抱持菩提心—「愿我能持续努力迈向证悟,得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此举将会包括来世拥有宝贵人身、与师相遇,以及具备各种机会能够持续修道前进。在死亡之际,这是一种更加稳定的心灵状态。
明显可见,如果当我们死亡时,无论是在睡梦里、无意识中还是因突发状况,我们当下的一切思维与心灵状态,都将会对我们的来生产生巨大影响。同样重要的,还有我们一生中最占主导地位、出现最频繁的那种心灵状态。实际上,在道次第中进行的主要禅修之一,就是思惟投生下三道的情况,认真对待我们未来的生命将会是什么样子,在一天结束之际,藉此反思每日有多少次是持有良善心态,又有多少次是陷入恶劣心态。对于他人的慈悲念头出现多少次?对于他人的愤怒、贪婪、忌妒与负面想法又出现多少次?其实就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我们都会发现到,所造投生恶趣之因要远比善道更多。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禅修方式。所以,这就是要让我们最频繁出现的思维、最习以为常的想法,进而成为良善积极一面的重要之处。但这并非易事,因为在无数生世当中,我们大多沾染恶性而习以为常。
当你陷入车阵中时,你对其他车里的人会出现多少次的关爱与慈悲念头?你对他们与塞车情况,又会出现多少次的厌恶想法?最后得出的答案将会适切地表明我们死后的去向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