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续的主要特征

密宗的意义

密宗(梵文:tantra)一词指一个永无止尽的连续统。这样一种连续统有以下三个层次:

  1. 基础的永无止尽的连续统是每一个有限生命(有情众生)个体的思维连续统(意识流,心相续),包括它能够达到觉悟的全部佛性因子(如来藏);
  2. 路径的永无止尽的连续统是拥有本尊的大乘修持的持续性,它能够没有穷尽地延续下来,因为佛性永远不会衰竭或老化、永远不会死亡;
  3. 结果的永无止尽的连续统是佛之觉悟诸身的无所穷尽的延续。

路径连续统之修持可以净化一个人基础连续统的暂时的污迹,这样它就转化成结果连续统。讨论这些主题的文本同样属于密宗。

密宗的分级

新译期(后宏期)的三派藏传佛教传承 – 萨迦、噶举、和格鲁 – 将密宗分为四级:

  1. 事部(仪式的本尊修持),强调外在的仪式修持如净身、吃饭、和斋戒;
  2. 行部(行为的本尊修持),平等地强调外部的行为和内在的方法;
  3. 瑜伽部(综合的本尊修持),强调瑜伽的内在方法;
  4. 无上瑜伽(无与伦比的综合性本尊修持),教授特殊的、更高级的内在修持的方法。

源自旧译期(前宏期)的宁玛传承流传了六级密宗,前三者相同,后三者与无上瑜伽渐次更为高级的阶段对应:

  • 4. 大瑜伽(高度综合的本尊修持,生起次第),强调观想(视觉化);
  • 5. 无比瑜伽(随后的综合的本尊修持,圆满次第),强调根据灵量系统行事;
  • 6. 无上瑜伽(至高综合的本尊修持)或佐钦(大圆满),强调思维活动(心识)最精微的层次。

加行

所有级别的密宗要求通过加行修持(前行)达到一定层次的灵修成就,以此为踏上各级密宗之道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这包括通过加行获得一定层次的稳定性,这些加行与菩萨(显宗)修持所共享,也包括完成一定数量的、不与显宗共享的特别修行。

共享的加行

与菩萨(显宗)修持所共享的加行需要获得使心识转向佛法的四种思想(四种反省)。它们是对以下的理解:

  1. 难能可贵的为人之转生,
  2. 死与无常,
  3. 行为的因果报应法则(梵文:羯磨,业力),
  4. 无法控制、反复发生的转生之弊端(梵文:轮回)。

所有级别的密宗还要求在其它的菩萨(显宗)修持中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实际上,密宗是将它们在联接的同时予以修持的一种方法。显宗修持包括:

  • 安全的方向(皈依),
  • 解脱的决心(出离心),
  • 道德自律,
  • 专注,
  • 对空性的分别意识(分别智,般若),
  • 慈爱与悲悯,
  • 菩提心(一颗献身于觉悟和帮助他人的心),
  • 其它意义深远的态度(波罗蜜多,度),包括慷慨、耐心、乐观的坚持不懈。

非共享的加行

要净化内在的负性力量(罪业,恶,负性的潜能)并积累正性力量(善业,善,正负性的潜能,德),密宗修持还至少需要一定数量的、不与显宗共享的特别修行。最通常见的情况下,它们需要重复十万遍:

  1. 磕头,与此同时念诵皈依和不断肯定菩提心的韵文;
  2. 用以净化(清心)的金刚萨埵(金刚心)百字密宗咒;
  3. 曼荼罗供养,针对达到觉悟和饶益他人的象征性付出;
  4. 上师瑜伽的一句韵文或密宗经咒,来将我们的身体(身)、语言(语)、思维(意)和作为我们的诸佛的灵修大师相整合。

密咒(曼陀罗 )是重复的梵语语汇和音节。密咒作为所暗含的梵语语汇的变化,用来“保护心识”不受负性影响。曼荼罗(坛城)是宇宙的一种象征。在其他几种非共享的加行修持中同样需要十万次或更多的重复。例如,格鲁派把磕头和皈依及有关菩提心的韵文分别算作两种加行,通常还会再加上四种,从而一共形成九种加行:

  1. 三昧耶金刚咒(达姆奇特鲁袺),用来净化我们和灵修大师之间的密切关系(藏三昧耶);
  2. 向能食空行母上供芝麻籽,使之燃烧呈火状,从我们的意识流(心相续)中烧掉负性力量;
  3. 上供水碗;
  4. 制作供奉的泥版(擦擦),上面印有本尊或传承大师。

所有的藏人传承要求基本的显宗加行,例如皈依、格鲁派的所谓“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以及对空的正确理解。我们需要能够至少通过人为(假法)产生这些心识的途径,即意思是通过依据一个有效的推理线索,通过自身努力而对此达到一种正确的概念形态。途径之心识并不需要非概念性的,因为要求它真实,要求在一种情绪的层次上让我们感受到它。

格鲁派要求在接受加持之前至少对每一种特殊加行开始进行十万遍修持,还规定我们此后还要继续如此。非格鲁传承要求在接受加持前完成至少完成一组十万遍的一种特殊加行。但是,所有传承都强调对这些特殊加行作为不辍的日常修持之一部分要进行持续不断的修持。

三种类型的开初仪式

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加行修持,真正进入密宗修持需要开初仪式。它有三种类型:

  1. 灌顶(加持),
  2. 随许(结缘灌顶),
  3. 密咒集。

灌顶

将我们自身观想(视觉化)为本尊需要提前接受灌顶。灌顶使我们能够在修持中获得成果,通过如下:

  • 确立和作为启发(加持)的鲜活源泉的密宗大师之间的密切联系;
  • 将我们与现存的传承相联系,这一传承一直追溯到佛陀;
  • 授予咒戒,我们要纯真地加以持守,正确引导我们的行为和修持;
  • 进一步净化各种内在的负性力量;
  • 激活我们的佛性因子;
  • 在仪式期间对具体心识状态有意识的体验和内观(正见) – 例如格鲁派无上瑜伽中对性空的愉悦认知,或非格鲁派中对我们佛性的愉悦认知,从而通过在我们的思维连续统(心相续)中留下财富(萨苯,播下“种子”)来加强这些因子。

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接受一次灌顶,除非我们:

  • 通过最佳的方式对密宗方法拥有很好的理解,对密宗方法怀有敬意和信心;
  • 拥有完全的信心,根据无可争辩的证据,表明我们的密宗大师拥有在密宗之道上正确引领我们的能力;
  • 感到深受我们密宗大师的启发;
  • 接受并纯洁地持守所授予的咒戒;
  • 尽我们所能,积极参与内观(视觉化)过程;
  • 不管当时我们处于何种能力层次,在仪式期间对密宗大师所描述的具体心识状态或内观(正见)获得有意识的体验。

成就法, 供养,和资粮(荟供)

接受灌顶之后,我们接下来可以修持成就法。成就法(梵文:sadhana)一词的意思是实现的方法,即我们自身作为所接受灌顶之本尊的现实化。成就法还有另外的名字“自生起”,在无上瑜伽中称“对成就的先行修持”(现观)。

进行成就法需要唪诵仪式性的禅观经典,它描述了自我观想(视觉化)过程和基于该自生起的一系列复杂的进一步修持,例如唪诵密咒和作供养。在成就法中经历整个观想和禅修系列类似于经历武术或球类运动中艰苦的体能训练。

成就法和上师瑜伽都不同于供养。供养是一种供奉的仪式,期间,我们视我们的密宗大师和本尊密不可分并向大师们给出供奉。如果我们已经接受了灌顶,在供养时我们同样将自己观想为本尊;否则不可如此。如果没有接受灌顶,我们可以只出席和观察仪式,而不能作为贡献一轮仪式性的丰盛宴会(聚集轮)之一员而参与其中。

我们在供养中贡献荟供 – 一轮仪式性的盛宴,通常其中包括朵玛(食子) – 一种雕刻的大麦面和酥油烤制的锥形体 – 作为真实的资粮奉献给密宗大师。在无上瑜伽中,盛宴还包括特地神圣化了的酒和肉类,代表转化和使用我们体内用以获得成就的五蕴、各种元素、以及灵量。密宗大师和其他参加者品尝供奉、酒、和肉之后,每个人将剩下的一小部分予以回馈,大师的助手将它们收集在一个盘子里,供奉给外围的地方性保护神。在仪式的最后,参与者吃掉剩余的东西,或者把它携带到家里。参与者喝掉剩余的酒是修持的一种堕落,就像视一次荟供是喝酒的借口。

随许

接受了具体本尊的灌顶之后,我们还可以接受这一本尊的随许:

  • 进一步加强此前业已激活的佛性因子,
  • “浇灌”此前播下的种子,
  • 重申我们的咒戒。

绝大多数随许至少包括三部分:

  1. 身体(身)的提升(加持),
  2. 言语(语)的提升,
  3. 思维(意)的提升。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仪式中所用的礼仪条款对随许和灌顶作出区分。灌顶通常展示曼荼罗(本尊的居所) – 放置在沙地上宫殿一样的构造体中。在仪式的部分阶段,参加者接过红色的带状眼罩绑在额头上,将绳子绑在胳膊上,将两片香茅(梵文:kusha,吉祥草)放在枕头和床垫底下,以查验他们第一夜的睡梦。

随许不用上述任何礼仪条款。尤其是在格鲁、噶举、和宁玛传承中,他们所使用的显示装置是密宗大师旁边的桌子上的一个多玛(食子)。戴在多玛顶上的是绘有本尊的图画,图画串在一枚小棍子上,图画上方有一把小伞。在仪式阶段,密宗大师在摇动仪式的杵铃时,用多玛触摸学生的头顶。

如果我们在没有做过任何灌顶的情况下接受随许,我们可能只在面前或头顶亲见(视觉化)本尊。我们可能无法将自己亲见为本尊。但是,如果我们接受了密宗某一特定级别的一个本尊的灌顶 – 例如事部的千手千眼观世音或无上瑜伽的时轮金刚 – 在只是做了该本尊的随许的情况下,我们就可能亲见自己为该级别或低于该级别中的任何一个本尊,例如白度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做白度母的完全灌顶。

密咒集

接受了某一特定本尊的灌顶后,我们还可以接受该本尊的密咒集,而不管我们是否已经它的随许。在一个密咒集仪式上,在金属镜子的表面上用彩色的粉末写上梵语字母的元音和辅音,通常,每个字母占据表格中的一个方格。在仪式期间,密宗大师逐个读出本尊的主要密咒的每一音节元音和辅音的表格位置 – 例如,字母所在的方格的垂直和水平坐标。读出每一音节之后,助手从镜子上取一些彩色粉末,用它将该音节书写在另一面金属镜子的表面。通过这种仪式,我们获得对密咒的正确性的坚定信心。

咒戒

咒戒确立边界,我们承诺不会越过这些边界。根据我们承诺要规避的两种类型的“不值得称赞的行为”(过恶),它们的构成如下:

  1. 自然不值得称赞的行为(性罪)是自然具有破坏性的(自性恶),例如杀生。
  2. 禁止的不值得称赞的行为(遮罪藏)是伦理上中性的(无记)行为,佛陀禁止这些行为,因为它们对一定类型的修持者具有削弱作用。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午后进食,禁止僧人或僧尼午后进食,因为如此会使傍晚的禅观思维易于迟钝。

在格鲁传承中,希望接受灌顶或随许的修持者需要提前接受并纯洁地持守一定层次的居士或别解脱(个体的解脱)戒。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就需要在仪式上接受一定层次的居士别解脱戒。非格鲁传承要求至少接受并纯洁地持守皈依戒,也可以在仪式中第一次接受该戒。

每一灌顶、随许、以及密咒集都需要接受菩萨戒。菩萨戒用以约束我们不错误行事(罪),这些错误行事可能阻止我们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人。例如,假设因为执迷于获取钱财、爱、名声、或关注,我们为了吸引学生而自我标榜、诽谤他人。我们发誓约束自己不这样错误行为,因为这会阻碍我们能够有效帮助他人。这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自私。

关于两种较高级别密宗的灌顶、随许、以及密咒集同样需要接受密宗咒戒,这些咒戒约束我们不做出阻碍我们成功进行密宗修持的错误行为。例如,假设我们把我们的导师看得很低下,觉得他们装腔作势、虚假伪善、毫无能力。这样一种态度会对遵循他们所教给我们的修持造成障碍。这是因为如果这样想,我们就对他们给予的指导缺乏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我们就不能有效修持并获得觉悟。这种信心来源于导师那里接受开初仪式之前对他的资质的彻底审查,这样我们就不会犹豫不决和怀疑。

我们并不仅仅参加一次灌顶或随许仪式就第一次性接受咒戒。要接受咒戒,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接受它,并尽可能纯洁地加以持守。我们承诺此生至此以后持守别解脱戒。另一方面,我们承诺为我们的一切生命持守菩萨戒和密宗戒,直到我们达成觉悟。

三昧耶修持和继续修持的承诺

灌顶还需要进行一定系列的三昧耶修持(誓言)。三昧耶修持是我们承诺要采用的修持,它由建设性的或伦理上中性的行为构成,有利于灵修。

下述三昧耶修持使我们密切联系:

  • 一定级别的密宗,如无上瑜伽,
  • 无上瑜伽的某一部分,如母续,或者,
  • 佛部(佛种姓)之一。

母续强调对空的最精微的非概念性的认知方法。佛部是佛性的一个方面,由一个主要的男性本尊 – 西方语言中所谓的“禅定佛”。佛部还包括其他的形象,包括女性诸佛以及男性和女性诸菩萨。

灌顶和随许通常也需要承诺(开许)以及至此之后毕生的持续修持。其中可能包括下列一点或几点:

  • 承诺每天反复唪诵一定数量的密咒;
  • 承诺每天唪诵成就法;
  • 承诺每两月做一次荟供(特别对母续);
  • 承诺静修(闭关)。

密宗静修和火供

承诺静修通常需要做一次维护性闭关。完成这样一次闭关,与其最后的火供一起,使我们的心识服务于(适用于)本尊及其修持。这里,服务于的意思是能够进行自我灌顶(自我加持)以净化和重申我们的咒戒,能有资格进行有关本尊的其它仪式,如果我们满足了额外的要求,还可以将三种开初仪式之一授予他人。

在维护性闭关期间,我们根据修持及其密咒的音节数,每次重复数十万次主要本尊的密咒。我们每次还重复一万次与曼荼罗有关的形象(本尊)的密咒。我们每天可以分为四次、三次、两次、或一次进行。每一次,我们唪诵成就法,在特定的阶段省略某一小部分。

如果我们一天修持四次,就要把自己的活动限制在家附近的有限范围内,我们也要限制闭关期间可能会见的人数。如果我们每天修持少于四次,我们大可不必限制我们的活动或与他人的接触。我们只需要每次都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座位上进行。

火供是在一个复杂的仪式期间将多种特定物质抛入火中,这样一种供奉。我们将自身观想(视觉化)为本尊的形式,将火观想为阿耆尼 – 佛教和印度教中常见的火神,我们修持的本尊处于阿耆尼之心中。火供烧掉或者净化我们闭关期间所犯的任何错误,甚至让我们和本尊的联系更为紧密。

口传和密宗口诀

除了三种开初仪式,在进入精深的修持或进行维护性闭关之前,我们需要接受成就法的口传和密宗口诀。

口传时,我们的密宗大师大声宣读成就法或解释性的语篇,通常语速极快。依次接受的人将诵读的内容传给我们,接续无间直至回到其初源。

口传的传统源于佛陀时代。佛陀示寂后的四个世纪,他的教义都没有付诸文字。不同的僧人群体记忆着不同的教义,如此代代传承,即通过共同反复大声唪诵,直到他们的弟子毫无错谬地铭记在心。群体性的唪诵保证了个体僧人的错误记忆不至损害文本。

唪诵的僧人或聆听的学僧是否理解其意义,并不取决于口传是否成功。唯一有关的所在是唪诵正确,避免对内容有遗漏、添加、或者错误。在研究或修持任何佛法教义时,保持其内容不受污染的信心很重要。只有对教义文本怀有信心,我们才能正确地考察其意义。如果对有些地方无法理解,我们就知道问题出在我们缺乏知识或经验而不是文辞字句。因此,即便今天,藏族僧人、尼姑和普通修持者在开始研究或修持其内容前,通过大声的重复唪诵,记忆主要的经文。此外,他们仍然在集会中大家一起默诵这些经典。

如今,所有的教义有其文字形式,凭借记忆唪诵或群体唪诵给予口传很罕见。通常,一个人通过大声诵读经典授予教义。有时候,在传述中会比照不同的版本来检验,以消除无形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形式的误读。

口传的传统并非仅仅囿于密宗材料。这是任何佛教经典遵循的传统。此外,它也并非囿于佛陀之言教。后来的印度、西藏、和蒙古的著述者也有从他本人开始的口传师承。

三年的闭关

在非格鲁派的传承中,修持者通常进行为期三年的闭关静修,期间,他们要:

  • 重复特殊的加行,
  • 对有些普通的菩萨经修持做出更为集中的训练,例如涤净态度(修心),
  • 学习如何表现仪式,包括如何演奏仪式上的乐器,
  • 完成主要本尊谱系的维护性闭关。

格鲁派的修持者在训练期间,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同样的修持。他们不在一个为期三年的闭关情况下连续地去做这些。

经过足够的密宗训练,任何传承的修持者可以进行为期三年的关于某一特定本尊的“大近修”,期间他们重复数亿遍密咒,进行为数庞大、极其复杂的火供。其目的是使我们接近并自我实现为特定的本尊(趋近与成就),从而达到现实的成就(悉地)。

本尊、佛母、和护法

本尊是男性或者女性的佛像图,我们将自身的身、语、意与此紧密联系,以此作为达到觉悟的方法。我们通过观想(视觉化)自己为这些形象、做供养、唪诵密咒、进行火供,形成密切关系(三昧耶)。

佛母和空行母(坎卓玛)分别是男性或者女性的形象,代表并帮助增强我们愉悦地认识空的体验。在成就法期间,我们想象,他们作为所谓的供养女和诸神而产生,并想象对佛、一切有情众生 – 在格鲁派中对自己作为本尊 – 做出各种供养。 在无上瑜伽修持中,我们同样在我们灵量系统的关键之处想象他们。

视频: 康卓仁波切 — 「什么是空行母?」
请点击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图样以开启字幕。要更改字幕语言,请点击「设定」图样,然后点击「字幕」选择想要的语言。

空行母的另一种称呼是吠拉(勇者),佛母的另外的称呼是吠锐尼(勇母)和瑜伽母。术语佛母和瑜伽母在曼荼罗中常常很不严谨地指女性修持者和所有的女性形象。有时候,我们以其形式 – 例如金刚瑜伽母观想自己时,佛母也作为本尊。

护法是帮助我们遮挡修持中的干扰的男性或女性形象。在最深沉的层次上,护法代表我们以强大的能量形式愉悦地认识空 – 免受干扰的最佳保护。我们以自身作为本尊,在我们的曼荼罗周边或内部的每个方向观想(亲见)一定的保护者。

在具体的本尊修持中,我们还邀请一定的其它类型的护法 – 例如大黑天(玛哈嘎拉)或吉祥天母(班达拉姆) – 进入我们的曼荼罗,给他们以供奉,给他们以指令,在我们的觉悟修持活动中帮助我们。这最后一类护法中很多起初是强大的神灵,非佛教传统的恶鬼或者神物。其中有些是有害的,另一些仅仅是山峰或地区的守护者。过去的大师们降服他们,让他们发誓保护佛法和佛法修持者。我们作为本尊,我们就如同大师,我们所部属的护法就像我们凶悍的看家犬。除非我们有能力控制它们、经常饲养它们,否则它们可能敌对我们。因此,我们特地邀请进入我们曼荼罗的护法的护法修持是极其高级的,而不是针对初学者的。进入其修持通常要求接受特定的对他们的随许。

护法修持包括复杂的“完满和恢复”仪式(酬补仪轨),在此当中,我们作为本尊,提念护法完全履行他们所作的誓言,通过特定的供奉恢复和他们的密切联系。另一个常见的仪式是倾注金色酒(金津),期间我们向护法供奉酒或红茶,但自己不加品尝。我们也可以只是邀请护法进入我们的曼荼罗进行供奉,尤其是供奉多玛,然后提出请求(祈愿)。在西方,人们非正式地将这些修持称为“护法供”。

要形成与一名护法更为密切的联系,我们还可以做护法闭关,期间,我们唪诵数十万次相关的密咒,做一次结束性的火供。

作为本尊,我们可能会唤起某些护法如吉祥天母,在通过骰子或数珠进行预测时来相助。完成护法闭关要求这样一种修持。

在某些藏传佛教传承中,有些护法也被作为本尊,例如噶举派之于大黑天。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把自己观想为护法。

密宗的快速性

前三个级别的密宗比显宗的方法要快很多,因为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密宗修持延长寿命,有了寿命延续就能够达到觉悟。但是,延循无上瑜伽诸方法,我们能够在正常的寿数内达到觉悟。实际上,我们能够在三年内甚至在月亮的三个不同阶段 – 月亮的一个阶段指从新月到满月或从满月到新月 – 达到觉悟。

我们不能对为期三年内或月亮的三个不同阶段之说持本本主义或用之于虚假的广告或市场宣传,诱骗人们进行无上瑜伽修持。它源于时轮金刚中对寿数为一百年中一个特殊类型的灵量风之呼吸(气,蒲拉那,风大)的计量呈现,只代表很短的一段时间。为了吉祥的缘故,大近修持续这样一个时段,在非格鲁传承中,基本的无上瑜伽训练闭关也是如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