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死亡和臨終的佛教建言

00:18
我們都將面對死亡,所以不該忽視它。對死亡抱持務實態度,能讓我們生活的更加充實有意義。與其恐懼臨終之時,我們其實可以含笑而逝,因為我們已經充分利用此生了。

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多年來我們身體發生了變化。總而言之,即便是靈修和禪修也無法阻止這些發生。我們並非長生不老,我們總是在變化,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而這正是自然的一部分。時間總是在前進;沒有什麼力量能夠加以阻止。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合理地利用了時間。我們拿時間給別人製造了更多的麻煩,這最終又使我們自己內心深處感到不快樂?我想,這是一種錯誤的利用時間的方法。

一個較好的辦法就是每天通過正確的動機努力塑造我們的心識,然後懷著這種動機度過一天中的剩餘餘時光。這就是說,如果可能,向別人服務;如果不可能,至少克制自己不要危害他人。在這個方面,不同的職業中無所差異。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你都能夠擁有一份正性的動機。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利用我們的時間,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 甚至數十年,不僅僅是五年 – 那麼,我們的生活或變得富有意義。最起碼,我們在為我們個人快樂的心理狀態做出某種貢獻。我們遲早會有生命結束的那一天,而到了那一天我們會無所後悔;我們會明白,我們建設性地運用了我們的時間。

我想,你們當中很多人利用時間的方式很正確、很富有意義。這是很重要的。

對死亡有一個現實的態度

然而,我們當前的生活也並非一塵不變。但是想著:“死亡是我們的敵人”是完全錯誤的。死亡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然,從佛教的觀點看,在某種意義上講,這副軀體就是敵人。為了培養對莫克夏(moksha) – 解脫的真正的願望 – 因此我們確實需要那種態度:即正是這次人生、這副軀體、其真正的本質就是受苦,因此我們想結束它。但是,這種態度會造成很多問題。如果你認為死亡是敵人,那麼這副軀體同樣是敵人,整個生活是敵人。這有點過頭了。

當然,死亡意味著再也不存在了,至少這個身體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與那些在此生培養起來的有著緊密關係的所有東西相分離。動物不喜歡死亡,因此人類自然同樣如此。但是,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死亡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從邏輯上講,生命有始有終 – 有生有死。因此,這並沒有不同尋常。但是,我認為,我們對死亡的不切實際的方法和觀點,給我們造成了額外的擔心和焦慮。

因此,作為佛教修持者,每天都提醒自己記著死亡和無常,這一點非常重要。有兩種層次的無常:一個籠統的層次[一切造作的現像都有其終了]和一個精細的層次[受到姻緣和環境影響的所有現象隨時發生變化]。實際上,無常的精細的層次是佛教的真正教義;但是通常,無常的籠統的層次同樣是修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能減輕一些破壞性情感,這些情感基於我們會永存不滅這樣一種感覺。

看看這些偉大的君主們 – 在西方同樣如此 – 坐擁龐大的城堡和要塞。這些帝王們自以為永世長存。但是,我們現在看到這些建築的時候,顯得如此愚蠢。看一看中國的萬里長城。為建造它而給中國的臣民製造了巨大的苦難。但是,這些工程的建樹是基於如是情感:“我的權力和帝國將永世長存”、“我的皇帝永世長存”。就像柏林牆 – 有些前東德的社會主義領導人說柏林牆會存在數千年。所有這些感覺都是出於他們對自我、所在的政黨、信念的攫取,都出於認為他們會永世長存的念想。

因此,確實如此,我們要以積極的願望作為我們動力的一部分 – 沒有願望就沒有行動。但是,願望和愚昧的結合是危險的。例如,存在一種永恆感,它常常形成“我將永世長存”這樣一種看法。這是不符合實際的。這就是愚昧。當你將這一點與願望相結合 – 想要多、再多、更多 – 這造成更多的麻煩和問題。但是,願望和智慧是很積極的,因此這才是我們需要的。

在密宗修持中,我們同樣看到[提示無常的東西],那是頭蓋骨之類的東西,而在一些壇城(曼荼羅)中我們想像墳墓[墳場]。所有這些象徵物都讓我們記住無常。

有一天,我的車穿過一座公墓,後來,我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記憶猶新地提及此事:“我正在穿越一塊墓地呢。這就是我們的最後目的地。我們都必須到這裡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向他的追隨者展示了死亡最終降臨。佛陀同樣示寂。安拉,我無從得知 – 安拉沒有形象 – 但是,穆罕默德當然也展示了這一點。

因此,我們要現實,認識到死亡會遲早降臨。如果你從開始之初就對死亡會來臨形成一種正確的態度;那麼,當死亡真的來臨時,你就會少許多焦慮。因此,對一名佛教修持者來說,每天都提醒自己記住這一點非常重要。


死亡之際要做什麼

當我們的末日降臨時,我們需要接受它,而不是是視它為一個怪物。別無他途。在死亡降臨的時候,一個信奉神靈的宗教信仰者會想:“此生乃上帝所創,因此,它的結束也是上帝的造化。雖然我們不喜歡死亡,但上帝創造了它,所以此中當自有其意義。”那些真正信仰有造物主的人應該沿著這個思路去思考。

那些信奉印度各種宗教、相信轉生的人應該考慮他們的來世,作出努力為美好的來世創造正確的因緣,而不是擔憂、擔憂、憂心忡忡。例如,在死亡降臨時,你奉獻出所有的美德,這樣,你的來生就會是美好的。因此[不管何種信仰]在死亡降臨你時,心理狀態一定要平靜。憤怒、過分的恐懼 – 這些都不好。

如果可能,佛教修持者應該利用現在的時間來展望來世。菩提心修持和某些密宗修持對此有好處。根據密宗教義,死亡之際有八階段的元素解體 – 身體元素的各籠統層次,分解,各更精微層次接下來也分解。密宗修行者需要將這個包含在每日的禪修當中。我每天在不同的壇城修行中禪思死亡 – 至少五次,因此我仍然生龍活虎!今天早上我已經經曆三次死亡了。

因此,這些就是為一個美好的來世創建保證的方法,就像那樣。至於不信教者,正如我早先提到的,對無常的事實保持現實的態度很重要。

如何幫助那些正在死亡的人

對於那些實際上正步入死亡的人,如果身邊的人有一定的[關於如何救度]知識很不錯。正如我早先提到的,對於那些信仰造物主的瀕臨死亡者而言,你可以向他提念造物主。對上帝的單一的信仰至少有某種饒益,從佛教徒的視角看同樣如此。對於那些沒有信仰、不信教者而言,同樣如我早先提到的,請正視現實,保持心理狀態平靜非常重要。

瀕臨死亡者身邊嚎啕哭泣的親友可能會不利於前者保持平靜的心態 – 有太多的迷戀。與此同時,因為過分迷戀親友,就有可能形成憤怒和敵視死亡。因此,努力保持心理狀態平靜很重要。這非常重要。

我多次[應邀去參加善終服務]。例如,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女修道院,那裡的女修士完全投身於照顧瀕死和身患重病的人們。這是我們將日常的慈悲修持付諸行動的極好的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結語

死亡並非是件奇怪的事。它總在每天的世界各地中發生。有著我們一定會死亡的認知,會鼓勵我們過著有意義的生活。當知道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會遭遇死亡時,我們便不會為了芝麻小事而彼此搏鬥和爭吵。相反地,我們會變得動力十足以便在生活中盡可能地助益他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