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禅修平静下来

请点击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图样以开启字幕。要更改字幕语言,请点击「设定」图样,然后点击「字幕」选择想要的语言。

让人平静的佛教传统方法是靠专注于呼吸。在佛教训练中,有很多不同的呼吸方式和很多不同的呼吸练习。几乎所有我所知道的方法,都通过鼻子呼吸,而非嘴巴,并且是以柔和的方式自然地呼吸,而非用力呼吸。

在某些方法中我们屏住呼吸;在某些方法中我们不屏住呼吸。有时候我们吸入后屏气,有时候我们呼气后暂停一下。呼吸的方式取决于呼吸训练的实际目标。

要镇静下来,传统上会利用先吐再吸的周期循环。我们可以在呼气时稍作停顿,因为这样的话,我们自然能吸得更深而无需强迫为之。以最简单的平静下来方法来说,我们不在吸气时屏息,仅管有其他方法会运用到这个。使用这周期的原因——我指的是,利用先呼出后吸入的周期有多种原因—— 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如果我们想要使自己的念头安静下来,由于这种计算法不同于通常大多数人概念中的呼吸周期,因此它需要更多的集中力。因为需要更多的集中力和注意力,也就不会留太多的空间去想别的事情,而这有助于使心镇定下来。

这是传统的方法。但是我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西方人,尤其是来参加授课时,往往刚结束很紧张的一天。他们在通常很高压力的工作中努力了整天,然后为了前往教授地点(通常是在晚上)不得不应付交通问题,等等,这跟我们讨论在印度或西藏的佛教传统时,当我们仅需早点来,然后坐下做一些冥想,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你让这个压力很大的西方人,在抵达佛教中心之后,首先做的是专注于非常异于常态的呼吸方式,如果他们已经感到紧张,这将会导致他们的压力加重,因为这会令人困惑。

因为做呼吸练习的首要目的是平静下来,因为我建议从压力背景来的西方人,如果他们认为传统方式先呼出、稍微停顿、再吸入,这样的呼吸周期计数法令人困惑,使得他们更有压力,这就会影响达成目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理由坚持这种方法。我建议,在此情况下,如果他们觉得传统方式专注于周期会带来压力,那么他们可以使用更加西式的方式来观察呼吸周期,也就是只简单的吸入,不暂停,然后呼出,将这作为周期来计算。

如果我们非常的散乱,为了镇静下来,我们可以专注于呼吸周期并且计数。但如果我们不是很散乱,或者相对平静,或者准备好了,那就无需计数。

换言之,遵循传统佛法,我们可以使用三种可能方式,取决于自己的个人情况。必须要做自我评估,来使用不同的方法。

  • 如果我们感到非常有压力,那我们只以正常的西式方法而计数呼吸,先吸入后呼出作为一次。
  • 如果我们不是很有压力,但我们不专心,那么我们可以做传统方式的计数,先呼出,然后暂停,然后吸入。
  • 如果我们的心相对平静,那么没有需要计数,只要专注于呼吸。

在使用这些不同的方法时,此处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敏感度,来应用一个合适的方法。佛教教授的奇妙之处是,其方法很丰富多元,因此实现任何一个特定的目标通常存在很多方法。这对于敏感度训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某一特定时间,我们的实际情绪状态是怎样,我们需要扩展自己对这一点的敏感度,如果我们为完成某个目标而学习几种方法,先选择一个恰当的方法。如果它不起作用,试另一个。现在让我们使用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方式,专注于呼吸而使自己镇静下来吧。

[禅修]

同时在这个平静下来的初级阶段,在眼睛的部分,我们可以睁开眼睛往下看着地面,或者闭上眼睛。这两种方法都是佛陀教授的。佛教教法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在上座部传统里(它通常是小乘佛教所遗留下来的),通常我们闭着眼睛禅修;在大乘传统(另一个主要流派)里,通常睁开眼睛,向下看鼻尖或者地面。但如果我们向下朝地面或朝着鼻尖的方向看,眼睛是松散聚焦,而不是凝视聚焦的。

再一次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敏感度,如果我们真的感到很有压力跟激动,闭上眼睛禅修会更容易一些。但是果我们已经平静一些了,那么睁开眼睛朝下望向地面会更好,因为我们不是为了闭上眼睛将世界拒之门外而平静,我们希望与世界相处、跟其他人打交道之时,也能够保持平静和放松。因此,睁着眼睛是有助于这种模式的。

下一步是再次确认我们的动机。通常我们认为这是去检查 “为什么我们要接受训练或者禅修” 的情绪或者心理原因。为什么我要做这些?是出于罪恶感吗?还是出于群体压力而这么做?是作为一个社交活动来做,执着于某个群体,或者如我所说的 “佛法成瘾者”般,想从一个有魅力领袖那里获取能量?或者你爱上了老师,因此是出于执着。这些并不是佛教方法里所强调的。这比较是西方的方法,当然这也是有用的。

但是在传统佛教方法里,我们说我们重申动机,是指去重新确认一下我们的意图是什么。佛教的动机是一种意图。换言之,我们来这里打算要做什么,我们的意图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列出来到这里所想实现的三个可能目标,来思考一下这一点,这是适当的。再一次,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敏感度,并且诚实面对自己,什么是我们实际上的目标,什么是我们的目的。因为对于一个自认为是佛教徒的人,他可以很容易说出“我这么做是为了实现开悟而利益众生”,但 这些都只是说说而已。

因为没有真正去理解成佛的真正含义,以及没有真诚希望宇宙中每一个昆虫都从不受控的转生中解脱,仅只是说,“好吧,我的目标是证悟以利益众生” ,这是无意义的。因此,实际而真诚地去面对什么是我们的真实目的,会更有效率。所以我们有三种恰当的目标。一种可能是:我们真的只关心尽力改善这一生中跟外界的关系,所以我们来到这里做这些训练,把这当作是佛法所推荐的一种疗愈方法。

或者我们可以从佛法轻简版的角度来接近这一点,再一次,这可以是“我们做这些是为了改善此生中跟外界的关系,但我同时认为这是往获得解脱和证悟方向的奠基石”。又或者,我们可以根据真实的佛法来做,这将是这样的:“我们做这些训练,事实上是作为获得解脱和证悟的第一步”。 因此,无论我们的实际目标或者目的是什么,我们重新确认它。如果我们真诚对待我们的目标,将更容易让我们将自己的心投入其中。否则,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目标不够真诚,那么我们所做的就成为一场游戏。

然后我们有意识的做下决定,去专心聆听。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涣散,我们试图将其带回来,如果我们变得困倦,我们试图将自己唤醒。如果能有助于我们更专注,我们可以纠正我们的姿势——坐直,但不僵硬。然后如果感到能量有点低迷,提振一下,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眉毛当中的位置,眼睛朝上看而头部保持不动。如果我们感到有一点紧张或紧绷,那么为了稳固能量,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肚脐上,眼睛朝下看,头保持不动。我们正常地吸气,然后屏住呼吸直至我们需要呼气为止。

有意识或者有意图地集中注意力,这是直接来自于弥勒菩萨关于如何获取专注力的指导。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眉眼中央和肚脐来调整能量,这源自于时轮教法。尽管没有一组传统佛教的前行法将这些元素如此归纳在一起,它们均是源自于佛教教法。我将这些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我遇到的大部分前来参加佛教教授的西方人都非常的紧张,而这种类型的组合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套前行法门来适应我们压力很大的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