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对他人的正面影响力

只有在对方开放并且接受我们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帮助他们过更正面的人生。我们所遇到的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开放,或者我们当中一部分人天生就比较有魅力。但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慷慨,用让人喜欢的方式给予建议,清晰指示如何执行建议,并以身作则,那么人们就会聚集在我们身边并且接受我们的正面影响。

当我们努力迈向证悟时,我们培养六度以成熟佛陀所有正面功德,藉以帮助他人。但当帮助他人也成熟他们的功德时,我们首先要让他们在我们的正面影响下聚集。佛陀教导我们四个步骤来有效完成这点:

1. 慷慨(布施)

我们要在能力范围所及内对他人慷慨。当有人拜访我们时,我们提供饮料;一起出去吃饭时,我们可以请客。然而慷慨不只表示物质上的给予,真正重要的是慷慨地给予你的时间。花时间了解对方,真正关心并倾听他人的问题,严肃对待他人生命,是我们不应小看的贵重礼物。它们能让人觉得被接纳以及放松,最后他们跟我们相处时觉得快乐跟舒适。这是使他们对我们正面影响开放的第一步。

2. 用让人喜悦的方式讲话 (爱语)

要让人对我们更开放,我们得要对他们用令人愉悦的方式讲话。意思是用他们能够了解,能够共鸣的语言,以及使用他们会感兴趣的词汇。基本上,我们需要让别人跟我们在一起时感到舒服。我们问候对方的健康,对他们生活中的事情表示兴趣。如果对方喜欢足球,我们不应该说「好蠢啊,浪费时间」。这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这样讲,他们就不会接纳我们,只会觉得我们瞧不起他们。不需要讲到今天谁赢了之类的细节,但稍微提一下,让对方觉得被接纳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想要帮助他人,想去了解别人跟别人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若非如此,我们怎么能跟别人连结?

一旦对方对我们开放并感到被接纳,我们的愉悦言语可以转向更有意义的方向。在适当的时间跟环境下,我们可以提及适合对方并对其有帮助的佛教教理。我们需要指出依从这些教理所能产生的利益。

我们给予建议的音调是非常要紧的。我们要避免听起来强迫、高高在上、或施恩的样子。若要讲话令人愉悦,我们要讲得让对方容易接受,不会觉得被威胁或被不想要的建议狂轰。这需要非常好的敏感度跟技巧,才能知道提供建议的适当时间跟方式。如果我们太操切、总是坚持进行深入有意义的谈话,人们可能会觉得我们乏味而不再接纳我们的话。因此有时候我们要加点幽默来软化对话,尤其是对方开始对建议有所抗拒时。

讲话令人愉悦而有意义的结果是,对方会对我们教导跟建议他们去达成的目标感到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建议清楚而且有信心,而且因为了解其利益,他们也会珍视这些建议。

3. 帮助他人达成目标 (利行)

我们不只给予佛教理论的建议;我们需要依照对方的个人情况详细解释如何实行教授。如此,我们协助对方实行我们的建议,故他们可以达成教授的目标。只有他们知道如何实行,一步步该怎么作,他们才会有尝试的热诚。

为令对方在生活中实行教授,我们尝试提供适当环境并且使之易于着手。这表示把内容简单化,尤其是对佛教尚无经验的初学者。慢慢地我们才将他们领向更复杂进阶的技术。其结果是,他们获得坚持做下去的自信心。他们不会因为试著作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教授而退心。

4. 自己不背离这些目标 (同事)

最能让人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建议的人言行不一。为了不让对方远离教法,我们自己要建立楷模,实行我们建议的教授。例如我们教导对方克服忿怒的佛教教授,结果我们跟对方出去吃饭,餐点半个小时才上来时我们就大闹,那对方会怎么想佛教的忿怒情绪管理? 他们会认为这些理论都没用而放弃,而且肯定不会再想听我们的建议了。此所以我们必须跟我们所教导的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别人才会信任我们讲的话。

当然,我们还不是佛,所以不可能是任何人的完美榜样。但我们仍然该尽力为之。不要言行不一不是说我们要对教导的对象戴上假面,回家之后仍然行径不光彩。不背离佛法目标必须真诚而且每时每刻。

总结

佛教当中聚集并帮助成熟众生的四阶段教法,不只对我们的个人关系适用,更能在大层面上令佛法流传于世。

  • 慷慨(布施) – 无偿教导
  • 用让人喜悦的方式讲话 (爱语) – 透过各种媒介以容易了解的语言教授,例如书、网页、网播、影片、社群等。
  • 帮助他人达成目标 (利行) – 明确指出如何一步步学习跟内化这些素材,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 自己不背离这些目标 (同事) – 自己在生活中实践佛教原则,若在佛教机构中更实践机构的原则。

以达成佛果的菩提心,或至少真诚利他的动机来实行这四步骤,最能让他人接纳我们的正面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