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可能很会说慈爱、悲悯、忍耐,但即使是如达赖喇嘛这样的大师也承认自己有时候会生气,我们其他人还有什么希望呢?科学可能会说,愤怒是完全正常的,心理学家建议我们表达出我们的愤怒,有些宗教甚至合理化愤怒。反之,佛教认为愤怒绝对是不好的。
八世纪的佛教学者寂天说,愤怒是最最负面的力量,没有之一。它有着能摧毁我们努力建立的所有良善的威力。想想看,一分钟的愤怒加上一把枪,就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不管是失去生命,或终身在铁窗内失去自由。更日常的例子是愤怒能摧毁几十年建立的友谊与信任。最终,愤怒比世界上所有的炸弹、枪支、刀械通通加起来更危险。
我们知道愤怒不是什么快乐的心理状态,但我们能怎么办?佛教提供了一整组的简单方法,帮助我们转化心绪。别太兴奋,没有什么神奇药丸!以下是我们选出的前八名佛教对治愤怒的诀窍:
1. 这就是人生:轮回
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的第一个教导就一针见血:生活是令人不满的。猜猜怎么着?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令人满意。
我们出生,我们死去。在这中间有时好,有时坏,有些时候我们什么也没感觉。这个永无休止的循环就是佛教讲的「轮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说生活会又好又轻松,没完没了的快活,我们总是能心想事成。当我们了解到自己身处轮回中时,就能进一步了解所有其他人的处境。
我们无一例外都在此中。对情境、他人,或自己生气,都不会让事情变好。其他人说话做事让我们不爽,但…他们的生活也很糟嘛。
这种思考能快速转变我们的观感。即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自己那个宇宙的中心,不代表事情就该顺着我们的意思走,实际上也不可能。
2. 当自己的英雄:忍耐
有害的情绪最好是用它们的反面来克服。用火来灭火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同时无法持有两种相反的情绪。你不可能又对某人吼叫又对他有耐性,没这回事。忍耐对许多人来说是软弱:你让别人从你身上踩过,让别人得到他们要的。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当我们沮丧时,大吼大叫多简单啊?保持平静跟情绪自制有多难?跟着情绪走并不会让我们变成英雄;那只会让我们软弱。所以下一次你气得想喊破喉咙时,拔出忍耐的剑刺破你自己的愤怒吧。
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试着深呼吸:这是对我们愤怒时短促呼吸的直接对治法。当我们发现自己紧绷时,我们缓缓从一数到一百,让自己不要讲出日后会后悔的话。或者,当我们遇到当面挑战,我们可能会想要在状况变糟前先离开。每个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你得运用大脑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3. 面对现实:分析局势
我们生气时,我们的愤怒看起来好像能保护我们,好像我们最好的朋友来照顾我们的利益,跟我们并肩奋战。这种幻觉让我们合理化愤怒。但如果我们小心检视,愤怒不是我们的朋友,却是敌人。
愤怒制造压力、烦闷、失眠与失去食欲。如果我们持续对某人生气,别人就会对我们产生一个长期印象。面对现实吧:谁想跟一个易怒的人来往?
当我们因某事被指责,感觉那股防卫的结开始在胃里收紧时,我们应该停下来理性思考。只有两种状况:一是别人说的是对的,一是错的。如果是对的,我们在气什么?如果我们想当成熟的大人,我们应该承认错误,学习改正,然后放下它继续过日子。如果那指控是错的,我们又有什么好气的?他是错了,但我们自己也不是没犯过错嘛。
4. 看见你的心:禅修
禅修与觉察练习对击败愤怒极为有益。许多人可能觉得禅修是浪费时间:干嘛花二十分钟坐在垫子上,而不拿来充分利用,对吧?有些人则认为禅修是不错的逃避真实人生的方法,让我们可以暂时离开小孩/电邮/丈夫/妻子。
但禅修远超过这些:它是对真实人生的准备。如果我们每天早上禅修悲悯,但一上班就对职员大吼或抱怨同事,那就没什么好处。
禅修让我们的心熟习正面思考:耐性、慈爱、悲悯。而且我们任何时地都可以做。如果我们在早上通勤时间花半个钟头听我们喜欢的音乐,至少可以拨十分钟升起对他人的慈爱念头。这对减少愤怒极为有效,而且让我们变成大家喜欢接近的人。
5. 低头:向你的敌人学习
佛教经常教导我们做我们平常所做事情的相反。当我们对某人发怒,我们想做的是报复。结果呢?我们只是跟原来一样,或更加悲惨。看起来可能有悖常理,但做相反的事情却能带来相反的结果:导向快乐之道。
听起来很疯狂,但试着把你发怒的对象视为你的老师。如果我们想要变成更好:例如,更有耐性、更有慈爱、更慈祥、更快乐的人,那么我们得要练习。我们都知道,想变成世界级的足球员或小提琴家需要练习,那么为什么心理训练不用?如果我们总是围绕着只做跟同意我们所想要的人,我们永远不会面对挑战。
因此,让我们生气的人是非常珍贵的,他们给我们机会练习忍耐。这想法立刻平息了涨起的愤怒感受,因为这把我们的观感从他们做过的事情移转到他们正在做的事上。
6. 记得死亡:无常
你会死。我会死。我们都会死。所以当那个我们无法忍受的家伙又做了什么讨厌的事,停下来想一想:「当我在临终时还会在意这件事吗?」除了我们确信那个人真的会一意孤行占领并摧毁世界,否则答案显然会是「不在意」。这个小诀窍如此简单,但能帮助平息许多生活里的小烦恼。
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一天会死,但显然我们并不真的知道这件事。死亡是一个抽象而遥远的概念,只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些老人、病人、可怕意外里的人。但这并不是真的。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死在老人之前,健康的人死在病人之前。
当我们想着那一定会来到的死亡(明天?一年后?五十年后?),许多通常会惹怒我们的事情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不只是它们不再能烦恼我们,我们还会认识到我们不需要浪费宝贵时间、呼吸、跟精神在上面。
7. 出乎尔者:业力
人常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或者「业力因果,活该报应」,说明了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其实佛教对业力的认识比这个更复杂与细微。当人们看似对别人承受自身业力的后果幸灾乐祸时,他们大部分看不到自己也在他们业力所形成的情境中难以自拔。
所有我们经历的事情,从不可思议快乐的时刻,到深切的失望,都由因所生。这些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我们自己造作的。所以,当我们经历到糟糕的状况时,与其让愤怒占据自己,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些状况是从何而来,我有没有让它变得更糟?
业力是我们对事物强迫性的,总是那样反应的老法子。如果我们了解业力如何运作,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其实有能力可以藉由现在的行为来改变未来,也就是我们要在愤怒啃啮时练习忍耐。
8. 不是真的:空性
尽管忍耐可以是直接的对治,空性却是最强力的对治。不仅只是对治愤怒,而是对治所有我们的问题跟困难。事实上,不管我们多有耐性,只要我们还没有了解空性,问题就会跟印度雨季的雨滴一样不停降落。
如果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花点时间分析我们的心,我们就会注意到一种强烈的「我」的感受。「我对你对我说的话非常生气。我无法相信他对我的朋友做那件事!这件事我绝对是对的,她绝对是错的!」我,我,我…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获得绝佳良机去分析这个看似坚固的「我」。它其实根本不存在!我们不是说我们不存在或什么都不重要,而是当我们试着去分析这个「我」:它是在我们的心里吗?在身体里吗?还是都在?没有人能说「它就在那儿」。
这个诀窍人们比较难以理解,但事实是只要我们开始分析实相,它就会迅速地改变我们的观感。我们将会发现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可以产生愤怒的两造。
总结
不管多少次我们对自己说「我不会生气」,只要不去努力改变,我们永不能达成我们所期望的内心平静。
上面这八点不只是好看的列表,它们是可以实际用来让我们从沮丧、愤怒与悲伤中解脱的工具。藉由练习,任何人都可以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