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佛陀
根据大多数传统的传记,后来成为佛陀的这个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出生于北印度的释迦姓贵族中。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乔达摩;在他的出生庆典上,一位叫阿私陀的隐居智者宣告这个孩子要嘛会成为伟大的国王,要嘛就会成为伟大的宗教领袖。悉达多的父亲,释迦族领袖净饭王,渴望他的儿子能继承事业,所以决定把他隔离于所有可能吸引他离开王者之路的事物之外。
年轻的悉达多在家族王宫中与世隔绝,享受着所有可能的奢华:珍贵的珠宝、美丽的女人、悦意的莲花池与动物园。他被保护免于见闻任何的悲惨或厄运,病人跟老人是不允许进入王宫的。经过一段时间,悉达多精通学问与体能,并且娶了耶输陀罗,生了一个儿子:罗侯罗。
将近三十年,悉达多过着奢侈的生活,但他越来越好奇宫墙外面是什么样。他想:「如果我要拥有这片国土,那我当然应该要看看它以及我的人民?」最后,净饭王安排出行队伍让他的儿子出宫看看。街道都打扫过,病人跟老人都被藏起来,悉达多与他的车夫陈那驾着马车穿过街道,居民向他挥手微笑。然而,穿过群众,悉达多注意到路旁有一个人,驼背皮皱。惊讶之余,他问陈那,那个人发生了什么事?陈那回答:「您所看到的是老人,那是会降临在所有人身上的命运。」接下来,悉达多又经过了一个病人跟一具尸体,都让他看到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完全正常的,那也将会降临在他身上的人生不同部分。
最后,他遇到了一位圣人,一个寻求脱离痛苦的人。前三个景象让悉达多了解到他在王宫中,被隔离于痛苦的生活只是一种欺骗。见到圣人的景象则让他领悟到寻求脱离痛苦的可能性。
事实上悉达多不太可能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老人或病人,但这个故事象征性地讲述了他,以及我们所有人,都过着一种无视于痛苦的人生。回到王宫,悉达多感到非常不安。目前为止,他过着安稳的生活,被所爱的人围绕着,但既然知道有一天,他跟所有这些人都会变老、生病、死亡,他怎么还能享受跟放松呢?渴望替所有人找出解答,在一个晚上他逃离了王宫,从此过着流浪苦行的生活。
悉达多遇到许多大导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他获得了很高阶的禅定专注力。但他对这些禅修仍不满意,因为这并不能让痛苦终结。他转而作苦行,禁绝食物以及所有身体的享受,花大多数时间修持禅定。他这样修了六年,身体瘦到彷佛只有一层薄皮盖着骨架。
一天他坐在河边,听到某位导师教导一个孩子如何演奏乐器:「弦不能太松,否则发不出声音;也不能太紧,不然会断掉。」悉达多因此领悟到这些年的苦行没什么用处。就像他在王宫的奢侈生活一样,极端苦行也不能克服痛苦。他想,答案必然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
此时,一位年轻的,名叫苏耶妲的女孩路过,给了他一些乳粥,这是他六年来的第一餐正常食物。他食用了,让他的其他苦行同修很震惊,然后他到一棵无花果树下坐定。他下定决心:「我若不获得圆满证悟,决不离开此座」。在这棵现在称为菩提树的树下,悉达多获得圆满证悟,被称为佛陀,也就是觉悟者。
在他证觉后不久,佛陀教导四圣谛与八正道。在接下来的四十年当中,他在北印度平原游走,把他所了悟的教授给别人。他建立了一群出家众,称为僧伽,他们将把佛陀的教导在印度乃至亚洲、全世界传扬。
佛陀在大约八十岁时于拘尸那迦离世。在那之前,他询问僧众还有没有什么疑问或教法还有什么需要澄清的地方。他要求他的追随者依靠佛法与戒律,说了这样的遗言:「诸比丘谛听,这是我最后的教言。所有世间的事物都是变动的,它们不会持久。要精进以获取自己的解脱。」然后他右胁而卧圆寂了。
何谓佛陀?
我们讲了历史上的佛陀是谁,但成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简单讲,佛陀就是觉悟者。诸佛已经从深深的睡眠中苏醒。这边的睡眠不是说我们晚上的睡眠,而是我们生活中遍布于每分每秒的迷惑深眠;对我们实际上如何存在,以及一切万物如何存在的迷惑。
诸佛不是神,也不是造物主。所有的佛起先都跟我们一样,充满了迷惑、烦恼以及许多问题。但慢慢地依循悲智之道,以及精进于培养两种正面功德,自己是可以获得正觉的。
佛陀有三种功德:
- 智慧—佛陀没有心理障碍,完全且正确地了解所有事情,尤其是如何帮助他人。
- 慈悲—因为上面讲的智慧,佛陀照见我们与他人彼此相连,所以有着大慈悲心,并且知道如何帮助每一个人。没有慈悲的智慧可以让人很博学,但对社会没什么用处。慈悲才能让他们为每个人的利益努力。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升起这第二种功德,来跟我们连结。
- 能力—有了知道如何清除痛苦的智,以及帮助他人强烈愿望的悲,佛陀也有真实的威力来真正利益他人,以各种善巧方便教导我们成佛之道。
诸佛了解到,如同他们不想受苦,没有人想要有任何问题。每个人都想要快乐。所以,佛陀不只为自己努力,也为了宇宙中的每一个有情努力。祂们关怀他人犹如自身。
被不可思议的慈悲心所动,祂们教导去除痛苦的解方,也就是智慧—能明辨真实与迷妄的清明之心。透过这种智慧,我们最终能摆脱所有的负面东西:所有的迷乱、自我、以及烦恼。我们也能成为圆满佛陀,体验完全的内在平静。
结语
诸佛是完美的导师,完全知道如何以善巧方便帮助我们。祂们大慈大悲,随时准备好帮助我们,让我们走上正道。犹如悉达多,我们老是对世界上的痛苦视而不见。但不管我们怎么试着去避免或忽略,老、病、死都还是会找上所有人。佛陀的生平激励我们像他一样去面对跟了解痛苦的真实,我们也能同样从生活中的所有沮丧中解脱出来。他的生平跟教导提醒我们一定要尽力克服烦恼以及迷妄,从而我们也能跟他一样,努力利益所有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