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一套帮助我们完全发展人类潜能以及了解事物实相的方法。
佛教在两千五百年前于印度由悉达多瞿昙-即众所周知的佛陀-所创。佛教在亚洲传播,现在是世界第四大宗教。佛陀花了他人生大部份的时间传授他所证悟的觉醒之道,好让他人也能成为证悟的佛。他照见到,即使所有众生都同等具有成佛的潜力,人们同时也具有非常不同的偏好、兴趣、与特长。基于此,他教导了许多种不同方法,好让每个人能克服自己的限制并彻底了悟自己的潜能。
在不同文化中,强调了佛教的不同面向。但即使佛教有许多形式,它们都有共通的教诲:
佛教基本教理—四圣谛
佛陀最基本的教授,就是四圣谛。它是诸圣者所见的四种真谛:
第一圣谛:苦谛
尽管生活中可能有许多快乐,一切众生-从最小的昆虫,到流浪汉,到亿万富翁- 都有各种困扰(苦)。从生到死,我们变老,生病,我们所爱的人事物逝去。我们面对着失望跟沮丧,得不到所求的,或必须跟我们不想要的人事物共处。
第二圣谛:集谛
我们的困扰(苦),起于复杂的起因与条件 (集),然而佛陀指出最根本的起因就是我们对实相的无知:我们的心把不合理的存在感投射在我们自己跟所有其他人事物上。
第三圣谛:灭谛
佛陀照见到,有办法可以远离所有的困扰,并且永远不会再被困扰,那就是摧毁它们的根源:我们自己的无明。
第四圣谛:道谛
当我们藉由正确了解实相来消除无明,所有的困扰都会止息。了解实相就是了解所有人事物都互相连结与互相依存。基于此,我们对所有众生升起平等的慈爱与悲悯。一旦我们消除了对于自己与他人实存的迷惑,我们才能利益自己与他人。
佛陀教法的范围
达赖喇嘛把佛教分为三个层次
- 佛教心灵科学-概念、思想跟情绪如何在主观经验上运作。
- 佛教哲学-道德跟逻辑,以及佛教对实相的认识。
- 佛教宗教-相信过去生与来世、业力、仪轨跟祈祷。
佛教心灵科学藉由详细描绘各种心的认知功能,包括感官概念、专心、注意、觉察与记忆,以及正面与负面的情绪,来对现代神经科学作出补充。藉由促进正向神经传导,我们可以促进心灵的有益能力。
佛教思惟依靠研究分析多于信仰,所以科学发现对佛教思惟是很有帮助的。 – 十四世达赖喇嘛
在身体层面上,佛教科学也涵摄了复杂的医学体系,包括治疗许多疾病的方法。从外在角度,它也有着对物质跟能量的细微分析,与量子物理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也讨论到了宇宙的生、住、灭,断定从无始以来有连续不断的宇宙起灭,直到现在的宇宙。
佛教哲学处理缘起、相对性与因果关系等议题。它有着精细的逻辑体系,依靠集合论与演辩,帮助我们了解心的谬误投射。
佛教的道德观是基于分辨何者对自他有益或有害。
不论我们是信徒还是不可知论者,不管我们信奉上帝或业力,任何人都能追求伦理道德。 – 十四世达赖喇嘛
这意味着珍惜与培养人的基本价值:慈善、诚实、慷慨与忍耐,同时尽全力不去伤害他人。
佛教宗教处理业力、前后世、转世、从轮回转世解脱,以及获得证悟等议题。这包括了吟诵、禅修与祈祷等修法。佛教并没有单一一本特定的圣典,如同圣经般;因为不同传统都有自己基于原始教授所编集的经典。许多西藏传统中流传的佛教经典可在原典网页找到。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地方祈祷,仅管许多人喜欢在寺庙或他们家里的佛堂前为之。祈祷的目的不是为了心愿满足,而是令我们自己的内在力量、智慧跟悲悯觉醒。
[参见:如何培养悲悯]
佛教并没有特定的饮食规范,但许多大师鼓励学生尽量素食,而佛陀本人也指示其追随者不应饮酒或使用麻醉/兴奋药物。佛教修行的目的是培养觉察跟自律;当我们酒醉或嗑药时通常会失去这些。
佛教有出家传统的僧尼,他们持守百余条戒律,包括完全独身。他们剃头,穿袈裟,与寺院僧团同住并致力于学习、禅修、祈祷与替在家信徒修仪轨。今日许多在家人在佛学中心学习佛教并练习禅修。
人人皆可学佛
佛陀,作为跟我们一样的人类,照见了我们如何存在的实相,克服了所有的缺点,实现了全部的潜能。在佛教中,我们叫这个作「证悟」。[参见:什么是证悟?] 佛陀不能只是挥挥手就让我们免于所有人生的困扰。反之,他对我们开示了一条可以遵循的道路,让我们可以从人生困扰中解脱,并培养我们心中的良好质量—慈爱、悲悯、慷慨、智慧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去修学这些如何培养良善质量的教法,不管你是什么文化背景或什么宗教信仰。佛教不讲信仰上帝或诸神,却只要求我们自己检视这些教法,如同我们买珍贵物品之前会好好检查一样。如此,我们能真正珍惜佛陀教法的精要:品德、悲悯与智慧,然后我们自然会放弃伤害他人的行为,并积极投入利益自他的正面行为,而这将必定带来每个人都希求的快乐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