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紀前的印度佛教史

導讀

小乘和大乘意思分別是不大或者“較小”的乘具和寬敞或者“更大”的乘具。這兩個術語首次出現在《般若波羅蜜經》中,表示後者高於前者。歷史上,曾經有八個部派早於大乘佛教,各個部派之間在律藏上略有不同。儘管有人建議用新的名稱統稱上述八部派,我們在此將仍然沿用“小乘佛教”一詞在指稱它們,這當中並沒有什麼貶抑色彩。

[見: 作為術語的小乘和大乘。]

上座部(娜娃達佛教)是小乘佛教八個部派中唯一存續至今的部派,在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很興盛。印度和藏人大乘佛教表述毘婆沙派和經量部的哲學觀點時認為這兩個部派是八部派之一的說一切有部之分支。藏人戒律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因此,切不可混淆藏人對小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表述。

東亞的佛教傳承來自八部派之一的四分律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