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頌》釋 - 格西阿旺達吉

背景

這部經典是格西朗日塘巴以八首偈語著作而成。 它的教義可以追溯到噶當派的大師們。 格西波托瓦,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將此傳授給格西夏惹瓦,再到格西朗日塘巴。 後二位被稱為噶當派的日月二尊。

傳統上要對作者進行簡要的介紹,從而在弟子中培養信念,並展現教義的有效淵源,但是這裡沒有時間來呈現整個故事。

《修心七要》 的作者格西切卡瓦是探尋這個教義眾人 之一。 他在拜訪一位朋友的時候,在一本小冊子上看到一句話說,“布施汝利益,承擔彼責難。”他在剎那間認識到在此末法時期這句話的有用性。 他詢問其來源,有人指示他去彭波地區拜見寫下它的格西朗日塘巴。 格西切卡瓦就到了那裡,發現朗日塘巴已經圓寂,所以他未能得到其口傳。 他也對那裡寺院的條件深感不滿,於是他去往別處。

於是他去了一所寺院,那里格西夏惹瓦正在講一本名叫 《聲聞地》 — 《聲聞者思維次第》 的小乘佛教經典。 這一說法並沒有使他產生興趣。 他想聆聽大乘佛教的說法,但卻沒有聽到,因此他頗為失望。 格西夏惹瓦講完後到寺院巡視,切卡瓦去見了他。 他在一個龕台上拿自己的禪坐墊子把自己遮住,請求夏惹瓦停下來教導他。 夏惹瓦說,“講法時,我坐在法座上解決弟子的疑難。為什麼要在這麼一個古怪的地方截住我呢?”於是,切卡瓦訴說了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個教義,請求聆聽更多。 夏惹瓦停下諷誦的密咒,將念珠纏在手腕上,說道,“不管你是否對此教義有所印象,但它乃是獲得覺悟的唯一途徑。”切卡瓦問道:“你為什麼早一些不用大乘之言辭呢?”夏惹瓦說,“對於那些不打算付諸修行的人,浪費我的言語又有何用?”

儘管切卡瓦對這次會面印象深刻,他還是要求對該教義的淵源了解更多。 他想知道它源出何處。 夏惹瓦說,“所有大乘者都認為龍樹菩薩是他們傳統的開拓者。他們都接受他。這個教義就基於他在 《寶鬘論》 最後的偈語'受敗於我,施勝於他'” 。 於是切卡瓦做了頂禮,並說道,“請布施我此中教義吧。”夏惹瓦接受了。 切卡瓦回到家誦讀 《寶鬘論》 ,找到了這句偈語,恰如夏惹瓦所言。 切卡瓦在夏惹瓦跟前十四年,成就為偉大的菩薩,他經常在墳場禪修 — 人們在那里處理屍體,分屍餵食禿鷲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