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覺智度—更廣為人知的是“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是六度的最後一個。 有了它,我們徹底分析和準確地辨別,去瞭解所有事情的本質和細節,好讓我們能夠證覺以及完全利樂他人。正確理解般若,有三個不同的部門:
1. 最深的現象 — 現實的本質,所有的現象都完全缺乏自我建立的本性,只是要嘛通過概念以有涵義的分類,或非概念性顯現的方式被認定。
2. 表面的、世俗的現象 — 五明:手工藝,醫藥,語言文法,邏輯與完整佛教教義的內在知識,尤其是開悟的階段和登上它們的方法與徵兆。
3. 如何利樂所有無邊受苦的眾生 — 11種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在持戒度,精進度和禪定中討論過。
有了般若,我們正確而果斷的辨別:
- 我們打算實現的正面目標
- 完成它們所獲得的好處
- 不完成它們的缺點
- 實現這些目標的最有效方法
- 如何正確的實踐這些方法
- 嘗試去實踐這些方法可能會出現的障礙
- 避免和克服這些障礙的方法
如果對明辨覺智度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我們的佛教實踐方法將是盲目的,我們的目標不明確,為什麼我們有這樣的目標,如何去完成它們,以及我們一旦實現了這些成就我們又將如何。自私和無知的動機、我們的干擾情緒和態度會把我們的修持污染,從而危及我們取得成功的機會。
明辨覺智度對於正確地把其他五種度放一起實踐是至關重要的—這五種度是佈施度,持戒度,忍耐度,精進度和禪定度。有了般若,我們正確而果斷的辨別:
- 什麼是恰當和不恰當的給予,給誰,以及更深的,我們、我們給誰,我們給什麼,本質都是性空。所以我們可以無傲慢地、無執著地、毫不後悔地提供一些有幫助的東西。
- 什麼是對我們和他人有利的和有害的,以及更進一步,輪回之苦和保持無動於衷的寂靜涅槃的弊端,此所以我們純淨地只為了利樂他人而修學持戒,而不是為了實現我們自己自私的目標。
- 無耐心的缺點和有耐心的好處,當我們努力幫助他人而得到消極和敵意的回應、涉及實踐佛法而遇到困難的時候, 我們能夠用慈愛和悲心去忍受,而不是生氣。
- 我們朝著精神目標的原因以及我們實踐的方法將如何把我們帶向目標,如此以至於我們堅持不懈,不會由於懶惰或者氣餒而半途而廢。
- 什麼是實相,什麼是不可能實際存在的一種映射,以禪定專注于現實的本質將帶給我們解脫和證覺。此外,通過對我們的目標有明辨智,我們不讓禪修中實現的平靜和安樂狀態使我們偏離幫助眾生的目標。
十度
在列出來的十度當中,最後四個度是明辨智慧度的支分:
- 方便波羅蜜 — 特殊的明辨智慧,令我們知道對內實踐佛法教義和對外幫助他人獲得解脫和證覺最有效和最恰當的方式。
- 願波羅蜜 — 特殊的明辨智慧,知道我們所願的,就是生生世世都絕不會離開菩提心目標和永無止境地繼續利樂他人的行持。
- 力波羅蜜 — 特殊的明辨智慧,通過分析和穩定的禪修所獲得,用于擴大般若且讓它不被反作用力(比如執著)所擊倒。
- 深覺波羅蜜 — 特殊的明辨智慧,運用且完全融入我們的心,讓我們正確理解所有現象都是空性的,而能夠同時認知到所有事物的表面和最深的真實。
總結
通過明辨智慧度,我們果斷而清晰的區分我們所進行的任何實修的好處,以及倘若我們繼續保持我們實修所要克服的東西,那會有什麼缺點。在這個堅定的理解和信念下,以及不動搖的慈愛,悲憫和菩提心的目標,任何我們所做的佛法實踐,都能有效實現證覺以及盡最大可能利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