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做想说与执意发泄的间隙中,加以评估后果,不要成为恶劣习惯的奴隶。
Meditations conquering compulsiveness

说明

业力与我们的强迫执意密切相关。它指的是一股强而有力的欲望或心理冲动,是在某种心烦情绪或恼人态度的驱使下,让我们像磁铁般,展开行动做去做事、说话或思考。

强迫执意发泄出这些强力冲动,建立起一种无法控制反覆出现的身体、话语或精神行为的倾向。当各种情况出现时─像内部产生的恼人情绪或像外部我们的身处境遇与周遭人等─这些倾向都会诱导出某种感受,像是重复行为举止一般。然后接着,通常在不考虑行为后果之下,我们遂执意地重复该举止行为。这种强迫执意的行为举止还会导致感到不悦或永不满足的欲乐。因此业力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欲望冲动,是在此类行为举止背后的强迫执意。

这就会导致问题,因为恼人情绪驱使了下列模式:

  • 执意行为模式─如同执着于不遗漏任何事物,所以无法受控地一定要查看手机上的简讯或脸书;或是幼稚不顾他人的感受,在与父母用餐时发送简讯;或是被困车阵中时怒气冲天,而不自觉地狂按喇叭试图超车。
  • 执意言语模式─如同不满失意而导致一直抱怨;或是觉得自己很重要、别人很讨厌而导致不断批评,怒言相向像个恶霸;或是害羞胆怯与自贬身价而导致人微言轻。
  • 执意思考模式─如同不安全感而导致强迫忧虑;或是对于现实环境的无知与躲避现实的空想,而导致不由自主的发想白日梦。

上述这些例子都是自毁式的强迫执意模式,进而导致出不快乐。但是仍然也有一些神经质式的正向魔人─例如完美主义、不由自主地纠正别人的逻辑、无法说出「不」字的工作狂热帮倒忙份子。这些人的背后或许带有积极正面情绪,例如希望帮助他人或想把事情做好,但因为他们身后有着一个「我」的先入为主想法与夸大吹嘘存在─我必须要很好、我一定要被需要、我必须要完美,尽管这些可能会让我们暂时感到快感,就像当我们做得不错时,但此种快感并非持久,而且是个麻烦。例如,总是觉得不够好,或是一定要出门做件好事,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存在。

首先,我们必须冷静下来,放慢脚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到底是自己觉得喜欢做事或说话,亦或我们是被迫执意采取行动的两者间,识别出彼此的差异之处。我们可以在这两者间进行评估,看看行为举止的背后是否存在某些恼人情绪?我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强迫自己去完成一件不可能任务(如同总要十全十美)?是否为了生理需求而一定要去做(如同抓痒)?这是有益还是有害的?所以,如果我们发现没有良善好理由而表现出行为举止的话,那就是某些神经质式理由了,此时就要以识明自觉的智慧来加以评估,然后锻炼自我控制,不要把这类情绪发泄出来。这需要具备着我们如何从事行为、言语和思考之正念,因此整天都要处于自省状态,进行自我控管。

这项目标是尽可能地利用识明自觉之智慧,来进行非被迫执意的行为活动,并在我们的行为举止背后培养出积极正向情绪,此外对于自身与何为现实的部份,尽量不出现困惑疑虑。

禅修

  • 透过专注呼吸而冷静下来。
  • 尝试辨识出你强迫执意的行为、言语和思考模式。
  • 选择其中之一,并且分析对象背后是否存有某种恼人情绪,或是对不可能的事物情况紧抓不放─如同从不犯错一事。
  • 尝试认识到,当你不由自主执意地做出举动时,会造成某种麻烦与困难,不是在自己身上,就是在他人身上。这会导致不悦或短暂欲乐的不满足状况。
  • 立志将尝试进行识明辨别,藉此评估你的行为举止,如同寂天菩萨所建议的那样,如果是自毁或加重自我的话,就要锻炼自我控制,像块木头一般。
  • 在静坐禅修时进行观察,针对当你想抓痒或想动脚与其间隙之际─即当你觉得痒或动手抓的时候,以及你如何决定是否执行自己想做的行为举止。当你决定认为不采取行动的利益要胜于采取行动的时候,看看你是否可以锻炼自我控制,像块木头一般。
  • 留心关注于你日常生活中强迫执意的行为举止,试着在想做与去做之间维持更多正念,并且在面临不采取行动的利益要胜于采取行动的时候,能够试着像块木头一般。

摘要

我们已经看到我们不由自主的自毁行为,是由恼人情绪引起,并导致不悦和麻烦。甚至我们会以正向积极的方式而被迫执意地采取行动,其背后的驱使动力是关于自身的不安全感与不切实际的概念,我们可能会从中得到短暂快感,就像做好完成任务或达成助人一般,但之后却又会不自主地感到必须再次证明自身而有所行动。

我们需要安静下来,捕捉住想要从事的行为、言语和思考与我们被迫执意去做两者间的空隙之处。我们需要具备自省、正念与识明。如同阿底峡在《菩萨宝鬘论》中所提及(第28偈):

众人之中观察言,独自之时观自心。

但是在进行过程中,不要过于极端僵化或机械样板,因为我们总是在随时审视着。你可能会反对说假使像这样去做的话,就不是处于自发状态,但在此处,自发即意味着脑海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若不评估其利益或适当性的话,就会变成婴儿在半夜哭泣,我们不想起床就不起床;或是认为只要打屁股就会安静的话,我们就会这么去做。所以,为了处理我们强迫执意行为的麻烦─我们的业力问题─我们需要加以禅修,不断反覆地进行,以免我们变得僵化和苛刻,成为如同针对自身的警察一般,而是对想要做出的行为举止具备着正念,使之变得自然而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