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201

简单来说,菩萨是一位具有智慧与慈悲,并爱护一切众生之者。当然,世上聪明善良的人何其多,那么他们与菩萨有何不同呢?首先,菩萨不只是祝愿他者安好,而且还知道许多善巧方式,能够真正帮助结束对方的痛苦,此外自身也孜孜不倦地努力去实际帮助所有众生。菩萨了解一切问题的最根本所在,并且有信心能够斩断这个根源,使得众生不会再有任何麻烦的出现。正是这种智识与目标,使得菩萨的慈悲如此强而有力。

「菩萨 (bodhisattva)」一词源自两个梵文:「菩提 (bodhi)」是指「觉悟」,而「萨埵 (sattva)」是指「有情」。在早期佛法教义中,「菩萨」这个词汇是被用来形容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的状况。例如,在佛陀本生故事里,他就被描述为菩萨。因此,如同佛陀一般,其在生生世世中付出了不可思议的努力与精力以求获致证悟,菩萨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让自己踏上证悟旅途之者。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意识到自身仍有许多局限。尽管他们知道很多帮助他者的方式,但却无法完全认清哪一种方式才是最佳适合于对象本身。唯有佛才能明了一切。所以,在尽其所能给予帮助之际,他们也更加努力欲使自身成佛。

菩萨发愿为一切众生之解脱而努力着。因此,他们的最终目标不仅只是为了自身而获得证悟,更是为了帮助所有众生而获致证悟。由于他们的大悲心,所以延迟了自身开悟以便帮助他者,并被视为是心灵向导与庇佑护者。

菩萨的修行与特质

菩萨在某些程度上,具有与佛陀圆满特质的相同部份。他们进一步加以修习,使之趋近证悟,并有助于自身更加利益他者。以下是菩萨具有的一些特质表现:

  1. 慈悲–菩萨爱护一切众生。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但菩萨却是把他者放在自身之前。他们就像母亲,看待所有众生为自己最亲爱的独生子女。当孩子生病时,母亲不忍见到孩子受苦,便会尽一切努力给予帮助。同样地,菩萨也不忍心看到我们大家受苦。他们不仅希望平等地照顾每个对象,也会随时随地尽其所能帮助我们。
  2. 智慧–菩萨能够辨识何谓利害关系。他们亦能区分真相与幻想。这些深刻见解使之得以引导他者迈向解脱。
  3. 方便–菩萨善于知晓如何帮助他者,并且使用各种方式加以进行。
  4. 慷慨–菩萨在物质财富及时间精力方面都是慷慨的。他们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来帮助他者,且不执着于自身所有或成就。
  5. 耐心–菩萨对于自己及他者都很有耐心。他们明白通往证悟之道是漫长的,但在自身步履前进之际,仍愿意花时间来帮助他者。
  6. 德行–菩萨致力于道德行为,这意味着他们避免去做伤害他者的行为,且培养利益一切众生的举止。
  7. 勇气–菩萨是勇敢无畏的,愿意面对障碍和挑战以便帮助他者。他们不害怕处理艰困情况或冒险造福他者。

中国四世纪麦积山石窟的菩萨雕像。

当代菩萨的行为举止

一位菩萨示现的最佳范例就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尊者。尊者从清晨至深夜,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地持续工作着。他每一天的日子从凌晨三点开始,先进行数小时的静坐修行,然后把当天的剩余时间用于会面及帮助他人。

有一次,尊者长途跋涉来到了斯皮提。那时候,他传授法教已有数日,因为说的太多导致嗓子都哑了。因为不想让他更加劳累,所以只先请他上座,向大众给予慈悲六字大明咒的口传,于是他便同意了。但当传法开始时,他说虽然我让他要轻松点,但他睡得不错,因为不想浪费众人的时间,所以还是决定继续说法。然后便连续讲了近三个小时的《功德之本颂》,期间他的嗓子竟也逐渐恢复。

传法结束后,我护送他回到他的房间,在脱下外袍靠在沙发上后,他便说我可以离开了,因为他觉得很累。但我却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疲惫;事实上,我见到的只有一张充满活力的脸庞。我觉得没有一位八十岁的普通人能够做到这般程度。达赖喇嘛尊者真是了不起!

我想知道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这无非就是慈悲吧。他孜孜不倦地努力帮助他者,得以永远摆脱痛苦。我们可以打个四、五个小时的电玩而不会累,但他却认为唯一有益的事情就是帮助他者,所以他不感到疲倦。若欲观察菩萨的品质─慈悲、智慧、勇气等等─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毫无疑问地,尊者就是其中之一。

结论

菩萨是强而有力又具慈悲的向导,能够帮助其跟随者走上证悟之道。通过他们无私的行为和教导,他们成为了佛弟子们的榜样,并激励我们于自身中培养出同样的品质。于是,菩萨持续在世界各地数百万佛教徒的精神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那些想要在自身生活中寻求获得更大智慧与慈悲的人们,提供启发与指导的来源。

从表面上看,没有办法知道某人是否为菩萨,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自己都可以成为菩萨。如果我们努力成佛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一切众生,那么我们就是菩萨。假使我们不仅有愿力还有能力去帮助他者,并花时间和精力为所有众生服务,那该有多好啊。如果我们真想利益他者,就必须首先成为菩萨,然后持续努力成佛。如此一来,那就没有什么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的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