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頌》釋 - 永津赤江仁波切

本頌

此頌是噶當巴格西朗日唐巴所寫。

第一頌說:

(1)我願珍愛眾有情,視彼超勝無企及,祈願諸種如意寶,成辦殊勝之追求。

於此略作講解。有情眾生是如同滿願寶一般珍貴,因為我們所有的希求都是依賴他人的恩德才能滿足。我們所吃、所喝、所穿的衣服,都是依靠他人的慈恩。我們自己不用種植耕作食物,我們也不用自己製作衣服。當我們出生時,光溜溜的沒有任何衣服穿,沒有東西吃,手上也沒有錢。我們必須從他人獲得這些。我們是從別人的慈恩獲得一切所需之物。

眾生不止是此生對我們有提供衣食的慈恩,我們來世的快樂也基於他人。藉由對他人行布施,我們來世將會富裕且一切都很舒適。同樣地,藉由對他人持守戒律,來世一切都會順利。直到成辦正覺為止,都會是如此依於他人。同時也是因為我們藉由願幫助他人而升起菩提心,我們才能成辦正覺。

這好比是田地。如果我們想要從樹上獲得果實,就要先在田中種樹。如果沒有田地,就不可能有任何果實。同樣地,如果沒有他人,眾生,作為田地,我們就不可能修持布施、忍辱、持戒、精進,從而也無法獲得佛果。如果我們有廣大的土地,就能收穫廣大的果實。如此,以一切眾生作為田地,我們就能修持並且成佛。就像我們之所以能從奶牛獲得乳汁般,都是依靠他人的恩慈。所以修持依於他人。

下一頌說:

(2)隨處與人交往,視己最為卑俗,誠心珍重他人,自我最心深處。

不論我們與誰相處或身在何處,我們行事應該恆時極為謙卑,總是為他人著想,總是極為珍愛他人。如同我們有一頭能產出非常優質牛奶的乳牛,我們會對牠非常好。我們會寵愛牠,給牠好食物,諸如此類。同樣地,我們也應該珍愛他人,給他們好吃的。

下一頌:

(3)吾常檢點諸行持,諸名煩惱生起時,我願直面力避之,因它損人不利己。

這是說我們應該謹慎地檢視自心,觀察念頭,看自己的心發生什麼。我們需要檢查有沒有強烈的煩惱或負面態度產生。如果有忿怒、貪欲、或是無明閉鎖的心,一旦我們發現,就應該對治之。如果我們在學校要教導小孩,但小孩非常調皮,跑來跑去,我們會叫他們安靜、要用功學習,諸如此類。如果他們太過頑皮,我們可能會處罰他們。但如果他們很乖,我們會對他們很好。同樣地,我們應該用這種態度對治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心發生什麼。如果煩惱出現,我們應該盡快試著終止它。

好比說,我們應該思惟忿怒的過患。它會摧毀所有的福德,而我們將投生於惡道。如果我們有很強的貪欲,這會讓我們陷於無止境的輪迴中。照見這些過患,我們應該終止這些煩惱,就像看到洪水來襲,我們會拿東西擋在前面,避免自己被沖走。同樣地,我們應該阻止這些煩惱,不讓它們把我們沖走。

下一頌:

(4)旦見性惡之眾生,屈就不善烈苦中,我願珍重待他們,猶如苦尋如意寶。

這是說,當我們遇到某些非常殘暴、受很大苦痛、非常負面的人,我們應該非常歡喜珍重這個機會,因為這樣我們就有真正修持佛法的機會。我們真的能與這個人修忍辱跟精進,並且幫助他。

例如,一個人去學校,獲得許多學歷,但不知道怎麼實作。學了這麼多,他出來找工作,一旦找到工作,他就會非常開心。同樣地,如果有人受訓成為護士,但總是沒有人生病,那受的訓練就用不上。如果遇到病人,他就會很高興能學以致用。佛法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遇到殘暴負面的,有著許多困難的人,我們覺得非常開心,猶如找到寶藏一樣,因為我們現在能夠努力幫助此人。

下一頌:

(5)有人嫉恨虧待我,責難侮辱復重重,我願坦受此虧損,供奉大勝卻給他。

此頌說到,無論何時我們遇到有人,出於嫉妒批評或惡行對我,傷害或欺騙我,我們應該接受。我們應該只說對不起,是我的錯。如此,我們可以修習忍辱,永不憤怒以對。我們應該想,不管他人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這是我們過去惡業成熟所致。所有這些都是自己的報應,對方並沒有錯,他們只是我們自己惡業成熟的載具。例如,有人對我們生氣,我們應該想是自己的錯,讓對方生氣了。如果我們不出門,不說話,他們就不會對我們生氣了。

例如,有片土地滿布荊棘,我們走過這塊地時腳被荊棘所傷,這是我們自己的錯。如果我們不走過此地,就不會被刺傷。同樣的,如果我們作生意被騙,是我們自己的錯。如果我們根本不作生意,當然就不會被騙。是由於我們的貪心,想賺錢作生意,才導致被騙或被搶。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應該視為自己的錯,決不怪罪他人。

下一頌:

(6)即便我曾幫助他,對彼心懷大希冀,報我不公之傷害,我視其為聖教師。

這頌說,如果我們有親友,子女或父母,或是我們曾幫助很多的一個人,這個人完全不知感恩且對我們作損害,我們可能會非常生氣。如果我們對一個子女非常慈愛,後來對其又有很大的期望,但這個孩子卻一點都不幫忙自己,這可能會讓我們很生氣。然而,我們永遠不該生氣,反之,我們應該對其修學與思惟忍辱。同時,我們應該了解到,修習忍辱需要對境。如果每個人都對我很好,行為都不會煩擾到我,那我們就永遠沒有修持忍辱的對境。

我們應該想想阿底峽的例子。當他前往西藏時,他從印度帶的隨從整天跟他吵架,從不聽他的,老是回嘴,非常煩人。人們問他為什麼把這個麻煩帶來,他為什麼不送此人回印度。阿底峽說,這個侍者是他修忍辱的老師,所以非常重要:「每當他違逆我,就給我機會修忍辱。」同樣的,如果我們有親友是我們善待但卻不知感恩且對我們惡劣,我們應該非常感謝這個修忍辱的機會。

下一頌:

(7)如實真實供眾母,一切利樂帶給彼,母之煩惱與痛苦,我願悄然來承受。

此頌指的是施受法(通蘭)。是說希望所有他人的痛苦與不悅都成熟於我身,如此,我們把他人的痛苦取來給自己。我們也把所有的快樂跟利益都給他人。這是一個關鍵的教授,日後請試著從寂天的入菩薩行論(Bodhicharyavatara)多學這個主題。這個施受法有很多值得學習跟思考的。

最後一頌:

(8)心識不受名垢染,由此關切八逝法,自知一切為幻影,破枷無執得自由。

這頌說到,當我們修行時,永遠不應該以獲取財富、名聲、美譽,以及自己的快樂為目標。這些都是世間八法。反之,我們應該把所有的正面修習都奉獻給他人。例如當我們禪修跟念誦時,我們永遠不該想說:以此功德讓我無病、長壽、富裕、舒適。這是非常渺小低微的想法。我們應該只想著以自己的修持利益所有眾生。即使我們點一盞小小的油燈,如果是為了自己,那是很小的功行。然而,如果想說「願此利益一切眾生」,那就變成非常廣大。

結語 

仁波切說,因為時間關係他只能解釋一點點,但你們應該向格西繞顛跟格西拿望達傑作更廣詳的學習。這會很有幫助。你們當中有很多人從佛學中心去聖地朝聖,這是很棒的。這是過去世善行成熟所致。你們應該想:願所有這些利益成熟於他人,為他人帶來安樂。

謹記,佛法是用來利益心,因此我們應該修習以增進心靈,去除所有煩惱以及過去所有的困境。不管作什麼,我們應該試著增益自心,讓自己變好。這是佛法的目標。

閱讀聽聞朗日唐巴所寫修心八頌的本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