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種菩薩行
部份 1 一 1

三十七種菩薩行 – 文字翻譯

00:46

禮敬羅格須瓦拉雅。

我通過三門經常來禮敬,至尊菇如和怙主觀世音。他們知道諸法無所來去,專為利益迷途眾生努力。

圓滿覺悟的諸佛是饒益快樂之源,這齣自他們證悟的神聖佛法。既然這依據他們知道是何種修持,我將開示這種菩薩的修行。

(1)如今我獲得這(轉生為人的)偉大航船,擁有閒暇和豐富資源,這確實難得,為了使自己和他人從無法控制的輪迴中解脫,修行聞思禪定,毫不猶豫、夜以繼日,這就是菩薩行。

(2)對親友的執迷似置身波濤,對敵人的憤怒如火中燒,愚昧讓我們陷於黑暗,從而忘記何取何舍,捨離家鄉就是菩薩行。

(3)清除有害之物,煩惱情緒和態度漸被扼制;沒有分心之物,建設性的修行逐漸增加;使意識明確清晰,對佛法的確定自然增長。幽僻隱居就是菩薩行。

(4)親友雖然常聚,終將各自分離;奮鬥所積財富,必將拋諸身後,意識及諸伴生,定會離此客身。棄絕牽掛此世,此乃真菩薩行。

(5)與之相處,三毒俱增; 聞思禪修,三者俱降; 愛與慈悲,蕩然全失, 去此惡友,是菩薩行。

(6)較之吾之身, 尊者靈修師, 實乃更珍重, 託付我於他, 諸過漸消除,善德漸增加, 猶如娥眉月,此乃菩薩行。

(7)俗神護佑彼,神系輪迴獄。 皈依至尊寶,求護從無欺。 此乃菩薩行。

(8)能仁已放言,轉生惡趣中, 極難忍受苦,乃是惡行果。 即便身因死,永不行惡行, 此乃菩薩行。

(9)難禁之存在,樂趣有三重, 消失於剎那,逝如草尖露。 希求恆解脫,此乃菩薩行。

(10)如若眾母親,始自無始時, 慈悲待我等,卻遭苦和難, 吾若獨享福,吾能做何為? 培養菩提心,解救眾有情, 是為菩薩行。

(11)諸苦毫無例外,因求個人快樂, 圓滿覺悟之佛,出自願他人樂, 以我個人之樂,換取他人之苦, 行此純潔無垢,是為真菩薩行。

(12)彼處大貪欲,自竊唆人竊, 獻彼三世善,身財與正行, 是為菩薩行。

(13)即便吾身無細過,彼卻欲砍我之頭, 我以慈悲之力量,接受他之負結果, 此乃是真菩薩行。

(14)訐我諸般不悅事,於千千萬大世界, 懷愛回言他美德,此乃是真菩薩行。

(15)芸芸眾生中,揭短譏謗我, 認作靈修師,謙身禮敬彼, 此是菩薩行。

(16)護愛彼如親生,彼視我為仇敵, 殊勝慈愛與他,如母至於病兒, 此乃真菩薩行。

(17)如有彼個人,與我等或劣, 自負凌辱我,接受如上師, 頂戴如我冠,此是菩薩行。

(18)我陷赤貧中,總受人譏諷, 或遭駭人疾,或被鬼纏身, 我之所回報,親身接納之, 惡力與苦難,一切游離生, 不為之氣餒,是為菩薩行。

(19)我受甘言贊,眾生叩首我, 或從財神處,獲得無量財, 俗寶無自性,我永不驕傲, 此是菩薩行。

(20)心敵難勝制,外敵雖已製, 更多將後繼,愛與慈武裝, 調伏我心識,此是菩薩行。

(21)使我依戀物,其妙如鹽水: 越飲口越渴。 增我依執物, 即刻放棄之,是為菩薩行。

(22)物如何顯現,出自我之意。 意本自初時,遠離造意端。 物之固有性,攝它之眾識, 且勿記在心,知物本如此。 此乃菩薩行。

(23)若遇樂意物,視彼非真有, 彼美如夏虹,我自舍戀執, 是為菩薩行。

(24) 種種苦如夢兒死,執此假相真浪費, 旦遇此種不利境,觀如幻是菩薩行。

(25)如若求覺悟,即便身也舍, 更言身外物? 不思有回報, 或求業有熟,慷慨施捨之, 是為菩薩行。

(26)圓滿我之意,不受道德製, 卻利他人願,此乃大笑話。 看護道德律,毫無世俗念, 是為菩薩行。

(27)敵意與厭煩,俱不對他人, 菩薩求正力,諸害與寶同。 培養起忍耐,是為菩薩行。

(28)聲聞與獨覺,雖成就自身, 但持此努力,罔顧滅頂火。 發動精進力,此乃良質源, 以為眾游離,是為菩薩行。

(29)超敏銳心思,靜然安住境, 完全能征服,煩惱情與態。 心理之穩定,純然超四色, 養之成習慣,是為菩薩行。

(30)若無辨別智,五度難圓覺。 辨智同行法,不知三界名, 養之成習慣,此乃菩薩行。

(31)如若不查自欺誤,非正法故行外法。 檢查自誤並去之,常做此是菩薩行 .

(32)因處煩惱故,言彼菩薩過, 墮者乃自身。 進入大乘者, 不言其之過,是為菩薩行。

(33)得或敬之故,彼此爭不休, 聞聽思俱退。 除卻執著心, 離親友施主,是為菩薩行

(34)惡言煩人心,損我菩薩行。 不樂他人語,除乃菩薩行。

(35)煩惱情與行,如若成習慣, 對治以退之,實在難能為。 正念與警覺,如軍持制器, 煩惱情與行,大力破除之, 是為菩薩行。

(36)吾所隨行路,是何在何處, 心之態如何,持正念正知, 努力遂人願,此乃菩薩行。

(37)為除諸苦難,游移有限眾, 懷此分別智,自全淨三界, 成就建設力,迴向以覺悟。 此乃菩薩行。

遵循諸聖言,顯密論之義, 整理菩薩行,三十又有七, 滿足眾人等,願學菩薩行。

因我才智淺,因我學識疏, 文不合詩節,不能悅博學, 但因據經典,其詞俱聖言, 這些菩薩行,我思非虛妄。

菩薩行如浪,測量浪何深, 愚鈍如我者,做此實困難。 請求眾聖者,耐心我錯重, 矛盾與不暢,文中多有此。

此中建設力,一切游移生, 經歷最深沉,俗世菩提心 , 與衛觀音等,彼從未滯留, 輪迴之諸趣,或饜足涅槃。

此書是由守戒僧托美,一名經師和因明學者,為了自身和他人的饒益,在戊初(西藏經內的一個地區)的仁青山洞中寫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