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藏传佛教教派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大部分的差异在于他们对空性的解读和我们的心如何运作。在这里,我们来看看宁玛,萨迦,噶举和格鲁学派之间的一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出家戒传承
印度发展出十八个不同的小乘佛教部派,现存的比丘戒只有三个主要的毗奈耶传承。它们是:
- 上座部 – 在东南亚
- 法藏部 – 在东亚
- 说一切有部 – 在西藏和中亚
所有的四个西藏教派都采用说一切有部传承,它们包括比丘戒、沙弥戒和沙弥尼戒,而所有四个教派都有在家修行者。然而如同上座部,说一切有部不再有比丘尼戒–只能在法藏部中找到 –因为此戒传承从未传播到西藏。
宁玛派传承也有咒士戒。在家咒士持一系列广泛的密宗誓愿,专精禅修以及为俗家人作法事。让人成为咒士绝对不是一个寺院的主要目标,因此它们一直很少见。
学习,仪轨和禅修
所有四个西藏传承都将佛经和密续学习跟仪式禅修结合。每一派的佛教教育都要求背诵印度大乘四学派的典籍,并且对其含义的正规辩论。微细要点诠释的差异不仅出现在四教派,甚至一派当中也有,例如在不同寺院教科书中。这些差异促成了活跃的辩论和更清晰的理解。
成功完成学业之后,格鲁派学人获得“格西”的称号,而其他的三个教派用的称号是“堪布.” “堪布”也是寺院住持的称号。所有四个教派都有转世喇嘛“祖古”系统。不管教育程度如何,祖古和堪布都拥有“仁波切”的称号,
四教派的仪式包括伴随着钹、鼓、号角等乐器的唱颂,以及供奉锥形多玛–一种由青稞和酥油做的糕点。唱颂和音乐的风格大致相似,然而,格鲁派僧人更常用低音和声泛音唱颂。
所有的四大教派都要求他们的追随者进行十万遍的不同修持,比如说大礼拜和上师瑜伽。然而要反复诵读的经文和具体的修行数量略有不同。禅修在每个教派中都包括日常修法,几个月的简短闭关和三年闭关。他们的差异主要是在于修行者在一生中的何时闭关。萨迦派,宁玛派和噶举派倾向于在修行的早期就做加行跟闭关,但是格鲁派放在后面做。
定义和观点
四大传承在解读上存在的一些主要差异,是来自于他们对术语的使用和定义,以及用不同的角度呈现佛法。
比如,“常/无常”这组词可以意味着静态/非静态或者永恒/暂时。当格鲁派人说心是无常法的时候,他们是指我们的心在不同时刻对不同对境的意识是不同的这个事实,所以它们绝不是静态的。另一方面,当噶举派和宁玛派的人解释说心是常法,他们是指心的本性绝不会改变,而且没有开端跟结束的这个事实。然而,两方都能同意对方的主张,虽然在表面上关于心的常或无常,他们的立场是截然相反的。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格鲁派从凡夫的角度来解释佛法,萨迦派从已经在道途上,具高度了悟的圣者角度来解释佛法,而噶举派和宁玛派是已(圆满)证悟的士夫的角度来解释佛法。因此,例如格鲁派说最微细心仍然有无明习气,比如在死有之时。而萨迦派说,它(最细心)是喜乐的,就像它在道途上出生喜乐般。然而,噶举派和宁玛派解释说,一切早已圆满具足,与佛陀一样。进一步说,格鲁派和萨迦派以渐次进阶根器修行者(渐根)的角度进行解释,而噶举派和宁玛派讲的常是属于适合那种“顿时圆满一切” 的稀有修行者根器(顿根)之道。
修空性的方法和解释
所有四大传承都认为,中观学派典籍中对空性–无有真实建立的实存–的解释是最深奥的。然而,他们的差异在于如何把中观派分成不同的子学派,以及这些学派之间的差异性。终点是为了实现对空性的非概念性了悟–在(显教)经部中讲粗分的心,在最高的密续当中讲最细明光心或者纯净本觉。这意味着同时达成心的某种状态以及特定所缘,此处所缘就是空性。格鲁派强调对境的禅修,而萨迦,噶举和宁玛派比较强调心的这一边。
每一种传承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获得对最细心非概念性的理解,并接触以及启动它。格鲁派叫它非概念性,萨迦,噶举和宁玛派称之为“超越语言和概念”。
对于心和所缘境之间的关系,格鲁派解释说,我们只能分析对境的存在,因为其存在由语言跟概念所指涉,但当然,概念的心理标记和语言的指定都不会制造出任何找得到的真实对象。萨迦,噶举和宁玛派则强调心和其所缘境的非二元性。但并不是说这两个是完全一样的。而是说,他们不能彼此独立存在。这也被用来指出,心跟显现的不可分。西藏教派的这两种态度并不矛盾。
此外,双方都同意通过分析,没有任何自行独立存在,自己建立实存的东西可以被找到,与此同时因果关系仍然运作。格鲁派的解释是,建立实存的显现就像是幻象,因其不能与任何真实的东西对应,而其他的三个传承则强调,建立的实存本身就是幻象。
感知理论
非格鲁教派说,我们非概念性地感知到的,仅是一种觉受 –一个感官获得的数据,例如视觉的色彩形状。此外,我们同一时间点仅能感知一样。然而,世俗的对境可以藉由许多不同的感官识别: 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嗅觉,味觉或者手上的感觉去了解苹果,而这是藉由一系列时间点的感知。因为这一点,萨迦,噶举和宁玛派声称,我们仅能在概念上去认识世俗常识性的对象,比如说苹果。当然,这并不是说苹果仅存在于我们的概念性思维中,而是我们对它的了解,只能通过概念性的心理建构。
格鲁派认为,即使是非概念性的,我们不只是在一个时间点看到颜色跟形状,而是每个时间点也都看到世俗的物体,例如苹果,被不同感官在不同时间点被感知。概念心跟世俗对象的关系不在于物体只能被概念心所掌握,也不是说物体只是概念心的创造。反之,我们只能用具有概念的心理卷标来认定物体的存在,如前面所说。因此两派都同意,了解概念心在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克服和永远消除我们对真实的的迷惑和无知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导致我们所有痛苦的最深层起因。
总结
正如达赖喇嘛尊者不断强调,遵循非宗派主义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像支持足球队的那种,认为一个比另一个好的心态,在不同传承上是没有必要的。宗派主义最佳解药是教育。我们对于不同传承的了解越多,我们就越能够看到他们所有这些是互相符合的,仅管它们常用非常不同的方式描述事情。这样,我们就能尊重所有传承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