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密宗灌顶的建议

00:08

作为有情众生,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达到佛之觉悟状态的工作材料和潜能。我们都具有理解和了解一切事物的能力,对任何一个人具有同等的慈爱与悲悯,能够和每个人都进行完美的交流,熟练地指导每一个人从困苦中解脱,达到觉悟。然而,在当前境况下,我们无法发挥这些潜能。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如何能够发挥这些潜能呢?接受密宗灌顶(加持)是在此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一个“有情众生”是一个将行为建立在目的上的活物,他可能在此生或来生体验这些行为的因果报因。但是,作为有情众生,我们也是“有限众生”,我们在思维(心识)、心、我们有效与人交流的能力,我们的躯体、等等方面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些都受到如下限制:无始的无意识(无识),对行为果报的困惑(无明),对我们、他人、以及一切现象如何存在的困惑。因为我们对现实的这些基本现象的“忽视”,我们体验烦恼的情绪(情绪纠结)。我们由于在它们影响下冲动行事,故积累了使我们经历无法控制的转生(轮回)因果(业力)潜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历程中,我们经历困难、不快乐和挫折,我们所拥有的任何快乐都是短暂的、最终让人无法满足。即便我们有帮助他人的意愿,我们对他们所作建议或所教内容的结果无从知晓。我们只能猜测什么可能是最具饶益的。

我们都拥有的、能够使我们克服这一切局限的工作材料是什么呢?我们都拥有身体、行为的能力、交际的能力、理解事物的能力、对别人发出积极(正性)情感和观照他人的能力。尽管当前这些能力都受到限制,它们可以被激发生长。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一定的正性潜能 – 即所谓“德行”的积累。这点通过这一事实表现出来:我们现在生而为人,拥有进一步自我发展的自由和机会。我们现在还拥有一定层次的智力和理解力;否则,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行事。所有这些品质总体上被称为我们的“佛性”。它们是我们“生成性的”佛性因子,因为它们在其能力方面能够生长直至变得无限。

包含在我们佛性中的还有“不变的”因子 – 一直保持不变的因子,它们是准许我们的发展性因子发展的基础。这些因子包括我们心识的最基本的纯净性和我们作为人、我们的身体、以及万物之性空(空)。我们的心识没有受到限制性因子的污染,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心识是“纯净的”;而“性空”的意思是指不存在以不可能的方式之存在。例如,我们的心识总是并将一直不可能有完全自我存在,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而是永远处于一种受限制的状态。这样一种真正确立的存在(真正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因为它 – 不可能的存在方式之缺乏(空性),因为我们心识的最基本的纯净性以及我们佛性中的所有“不变的”因子,我们都有能力永久性地去除我们的局限并达到觉悟。

密宗灌顶(加持)是激活我们发展性的佛性因子、刺激它们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播散潜能“种子”的一种仪式。接受这种灌顶不仅需要一名完全具备资格的密宗大师,还需要我们在这一历程中做好适当的准备、乐于接受、以及积极参与。适当的准备指首先要选择一条安全的人生方向(“皈依”)。这就需要走进诸佛所示的安全的方向,佛法,以及高度觉悟的圣贤僧伽。尽管佛法在常规层面指佛教经典,在最深刻的层面,它指我们通过遵循那些教义能达到的成就。我们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中我们的一切困苦及其因缘从我们的思维连续统(心相续)中被永久地消除殆尽,而缘于这些状态并从中实现的一切觉悟充满了我们的心识。诸佛就是那些思维连续统中全然是真正的断灭(真正停止)和这些真正的思维途径(导致这些断灭、缘于这些断灭的真正理解,即“正道”)者。圣贤僧伽是部分拥有上述者。

生活中除了有此安全的方向(皈依),我们还需要一个基本层次的“出离心”。“出离心”意思是脱离无法控制的转生的坚定决心。因为决心要摆脱转生,我们乐意弃绝真正的困苦和这些困苦的真正原因。它们使我们在每次转生中身体和心识受到限制。

更进一步讲,要激活我们佛性的潜能,需要拥有基本层次的菩提心之目标。我们根据这一目标,专注于自身的觉悟状态,它虽然还没有实现,但能在我们佛性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就是达到这种状态,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能够最富饶益地帮助他人从其无法控制的转生中获得解脱,达到觉悟。因此,这样一个目标基于对任何人都有同等的慈爱与悲悯,并担负普世性的责任去帮助他们。

此外,我们需要对空 – 即我们、他人、轮回、解脱、觉悟,所有这一切“本源上”缺乏不可能方式的存在 – 有一个基本层次的理解。它们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不依赖别的事物独立存在 – 包括原因、结果、以及用来对它们进行讨论和思考的概念范畴。密宗修持如何给我们带来觉悟,如何在方法上、以及对密宗大师指导我们运用这些方法之能力上给我们带来信心,我们对此还需要有一种基本的理解。

在一个最高级的密修班的灌顶中,例如时轮金刚灌顶,我们持菩萨戒和密宗戒。菩萨戒用来规避那些可能妨碍我们最富饶益地帮助他人的行为。密宗戒用来规避那些妨碍我们在密修中取得成功的思想和行为。为了接受这些戒咒,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全心全意接受它们,并尽最大努力持守它们,直到我们获得觉悟。持守这些戒咒的能力之基础是通过持守一定层次的戒咒以达到个人解脱(别解脱戒)而做的自律训练,例如居士戒 – 禁止杀生、偷盗、撒谎、服用麻醉品、沉湎于不适于获得解脱的性行为。

灌顶仪式有好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需要进行复杂的观想(视觉化),将我们的密宗大师作为本尊)、将我们的环境作为曼荼罗(坛城)和该本尊的所在地、将我们自己作为不同的本尊,这些本尊代表我们根据菩提心将来旨在达到的觉悟状态。即便我们对此不能做清晰的观想,至少需要如此感受 – 我们的密宗大师、我们的环境以及我们自身处于这种纯净的形式之中。

在灌顶的每一阶段,还需要想象我们正在体验一种极其愉悦的、专注于空的心理状态。尽管可能对此无法做得非常之好,我们至少需要作如是想:正在发生的一切无一独立地存在,没有原因、没有结果、没有组成部分、没有指称它们的言语和概念。我们在提念自己它们性空的这个事实时,要为这确实如此感到欣喜。正是这种对空的愉悦认知的有意识体验真正激活我们的发展性的佛性因子,刺激它们进一步生长,并播下更多的潜能“种子”。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以生成这样一种思维状态。这样,我们就真正接受了灌顶,而不是仅仅目睹了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