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突厥斯坦地區的佛教歷史

于闐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

東突厥斯坦(漢文:新疆)佛教歷史悠久。前一世紀,佛教就從印度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進入于闐。于闐人屬伊朗人種。大約在一世紀,他們從犍陀羅(今巴基斯坦西北)和克什米爾來自到喀什噶爾,也有從犍陀羅、克什米爾和于闐來到毗鄰于闐東部羅布泊、屬於印歐人種居住的樓蘭者。樓蘭在四世紀由於沙漠化而被遺棄,樓蘭人遂融入于闐人。

吐火羅人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

二世紀沿吐火羅人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將佛教帶入庫車(龜茲)和吐魯番。吐火羅人源於羅馬帝國,居於現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一帶並改信佛教。絕大多數維吾爾人是從阿勒泰山圖瓦(古唐努烏梁海)地區來到西蒙古里亞北部的突厥民族之一,從四世紀起,他們中一小支係就居住在吐魯番,信仰吐火羅佛教。

中原和粟特殖民者

從公元前一世紀到二世紀,漢人就在這些綠洲地帶駐防。那時佛教還沒有在中原流傳。此後數百年中,由絲綢之路于闐和吐火羅兩道行商殖民的中原商人將佛教影響帶入中原。來自烏孜別克斯坦的粟特佛教徒商人也在這些綠洲地帶 – 尤其沿絲綢之路北道(于闐道)一帶留居,從而也影響了佛教的發展。粟特人和于闐人一樣,都屬於伊朗人種。 (絲綢之路在新疆地區分為三道:南道(又稱于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于闐)、莎車等至蔥嶺。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噶爾(疏勒)到費爾幹納盆地(大宛)。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 譯註)

和藏人的關係

從公元七世紀初期到九世紀中,吐蕃控制著吉爾吉斯斯坦東部、幾乎甘肅全境、新疆除了喀什噶爾和葉爾羌(莎車)之外的所有綠洲小邦。當中有一段時間,這些地方由漢人統治。考古證據表明藏人對這些地區影響微弱,但還需進一步做出考察。而另一方面,藏人從于闐獲益良多 – – 特別是在語言文字和佛經術語翻譯方面。吞彌桑布扎在克什米爾所學、並據以改造藏文書寫形式的就是于闐文字。于闐文字派生於印度文字,但和藏文相似,也用'a-chung轉寫梵語中的長元音、而將本族語的元音置於字母之後。

回鶻人

九世紀中葉,大約在朗達瑪政權後,藏人離開東突厥斯坦地區,大多數阿勒泰支系的回鶻人遷往吐魯番。此前,他們統治蒙古里亞將近一個半世紀。他們由於屬阿勒泰支系的柯爾克孜人的入侵而丟失了蒙古里亞,來到吐魯番,一度建立了高昌王國,統治了從庫車到哈密的整個沙漠北緣地區和羅布泊周圍的沙漠南緣東部地區。蒙古裔回鶻人(正如他們現在的稱呼)放棄了摩尼教而改宗他們吐魯番同族的佛教信仰。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在離開蒙古里亞之前有些回鶻人已經是佛教徒了,這部分由於他們和信仰佛教的粟特商人接觸之結果,部分由於在他們之前統治蒙古里亞的突厥佛教徒的宗教影響殘存。

喀喇汗人

九世紀中葉,藏人離開東突厥斯坦,于闐獨立,並仍然信奉佛教。喀什噶爾周邊的當地突厥人建立了喀喇汗王國。王國起初包括喀什噶爾、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東部和哈薩克斯坦地區。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突厥人也屬於遷徙至此的蒙古裔回鶻人之一支系。一個世紀以來,喀喇汗人的信仰是喀什噶爾佛教和薩滿教的一種混雜形式。

喀喇汗人是首支成為穆斯林的突厥群體,時間大約是在十世紀末。十二世紀中期,喀喇汗人經過長期戰爭打敗了于闐人並使他們改宗伊斯蘭教。在這一系列戰爭中,藏人和信仰佛教的于闐人並肩作戰。然而,高昌回鶻人仍然保持佛教信仰。他們將所採用的粟特文書寫系統輸入成吉思汗統治下的蒙古里亞,同時也首次將佛教介紹到蒙古里亞。繼蒙古人之後,回鶻人也隨即信仰了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從十四到十七世紀漸次由西至東進入回鶻人當中。

準噶爾人和卡爾梅克蒙古人

從十六世紀晚期到十八世紀被滿人打敗而幾乎種族滅絕的東突厥斯坦北部和現在哈薩克斯坦東部地區的準噶人一直信仰藏傳佛教。十七世紀初,卡爾梅克人脫離準噶人遷徙到俄羅斯伏爾加地區。其中一部分人在十八世紀末返回東突厥斯坦北部,一直生活至今。他們信仰藏傳佛教。現在,在回族和漢人移民大量湧入該地區之前,東突厥斯坦大部分居民是維吾爾人、信仰伊斯蘭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