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udy Buddhism Home
Arrow down
Arrow up
基本教理
Arrow down
Arrow up
普世價值
什麼是…
如何做…
禪修
訪問
Arrow down
Arrow up
西藏佛教
Arrow down
Arrow up
關於佛教
證悟之道
心靈訓練
密法教義
原著文本
精神導師
Arrow down
Arrow up
進階研習
Arrow down
Arrow up
道次第
心靈科學
論藏和教義系統
金剛乘
祈禱和儀軌
歷史和文化
Arrow down
Arrow up
有關我們
Authors & Experts
Newsletter
Progress Reports
最新內容
Arrow down
Arrow up
支持我們
العربية
বাংলা
བོད་ཡིག་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ગુજરાતી
עִבְרִית
हिन्दी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ខ្មែរ
ಕನ್ನಡ
한국어
ລາວ
Монгол
मराठी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ਪੰਜਾਬੀ
پنجابی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සිංහල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rrow down
詞彙術語
視頻
帳號
Enter search term
Search
Search icon
中亞史
34 文章
新興帝國在中亞的建立
喀喇汗帝國建立 840年柯爾克孜人取代鄂爾渾回鶻突厥的統治。後者被逐出蒙古里亞,也喪失了對首都斡爾朵八里近郊的大地女神聖山烏都鞬的擁有權。根據古突厥人佛教前和摩尼教前的騰格里崇拜信仰,誰擁有這座聖山誰就在理論上擁有對整個突厥世界的統治權,也只有他及其後代具有稱可汗的神聖權力,也只有他的部落能向其他突厥部落提供領袖。這一神力代表了居於這一聖山地區整個突厥諸民族的命運,也代表了可汗自身之成功或者失敗的強大生命力和個人魅力。 兩個較大的王國統治者都是流亡的回鶻人: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高昌回鶻人和甘肅走廊的黃頭回鶻。兩個王國的疆域都沒有延及到蒙古里亞,因此二者...
Part
in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後期阿拔斯哈里發帝國
阿拔斯人的崛起和中國唐朝的衰落
宗教背景 在討論阿拔斯哈里發帝國的早期歷史前,讓我們就這一時期中亞的政治形式做一簡要回顧。倭馬亞人統治著粟特和大夏,而唐朝軍隊佔據著該地區自北至西部分的碎葉、喀什噶爾和庫車,並保持著侵略威脅之勢。唐朝軍隊還踞有吐魯番和別失八里。白衣烏古斯突厥新近從蒙古里亞遷徙至粟特遙遠的東北一隅。西突厥斯坦北部其餘地區和準噶爾被葛邏祿人佔據,蒙古里亞處於回鶻人控制之下不久。 唐朝和回鶻人結盟。藏人處於劣勢,儘管于闐王傾向於唐朝廷,但在塔里木南部諸國尚維持其存在。此前藏人的盟友中,突騎施突厥業已被消滅。藏人唯一的盟友只剩突犍陀羅的突厥沙希。後者名義上和于闐有秦晉之盟...
Part
in
佛與教伊斯蘭教互動:早期阿拔斯哈里發帝國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偏頗的歷史記述
導讀:偏頗的歷史記述 西方基督教世界認為穆斯林是惡魔的力量由來以久。這種認識源自11世紀末從穆斯林手中奪取聖地的十字軍時代,並且一直持續到東正教中心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的15世紀中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人在加利波利大敗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再一次喚醒了這種歷史認識。西方大眾媒體常常以“瘋狂的毛拉”隱射伊斯蘭教宗教人士,並將諸如卡扎菲上校、薩達姆·侯賽因、伊迪·阿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烏干達的獨裁將軍)、阿亞圖拉-霍梅尼、亞西爾·阿拉法特等穆斯林世界領導人惡魔化。許多西方人將所有穆斯林視為狂熱的恐怖分子,例如1995年俄克拉荷馬聯邦大廈爆炸案的瘋...
Part
in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倭馬亞哈里發王朝
最早的兩個突厥伊斯蘭教政權的建立
喀喇汗人皈依伊斯蘭教 9世紀30年代,薩曼王室傑出的納賽爾·本·曼素爾叛逃到西喀喇汗而被任命為喀什噶爾北部一小地區阿圖什其的總督。他無疑企圖從後方侵襲喀喇汗以便薩曼帝國的進一步擴張。納賽爾·本·曼素爾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他下令在阿圖什建立了一座清真寺。該寺是塔里木盆地的首座清真寺。西喀喇汗統治者烏古勒恰克的侄子薩圖克造訪該地時對這一新的宗教頗感興趣並皈依之。 根據伊斯蘭教歷史記載,薩圖克勸說其叔父也改信此宗教時遭到後者拒絕。次事導致了長期不和。薩圖克最終推翻其叔父的統治,稱為薩圖克·博格拉汗。隨著薩圖克宣布遜尼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喀什噶爾的西喀喇汗人...
Part
in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後期阿拔斯哈里發帝國
佛教在阿拉伯人到來前的中亞
7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將伊斯蘭教帶入中亞之前,佛教已經在這一地區興盛長達數百年。其中沿著絲綢之路一線尤其興旺。絲綢之路是連接印度和中國的商道,通往拜占廷乃至羅馬帝國。對這一地區歷史上佛教傳播的概述可以使我們對伊斯蘭教當時面臨的歷史背景有更好的了解。 地理 根據現在的地理區域劃分,中亞歷史上的佛教地區包括: 1.印度和巴控克什米爾, 2.巴基斯坦北部山區,例如吉爾吉特, 3.巴基斯坦旁遮普 –...
Part
in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倭馬亞哈里發王朝
東突厥人的改宗
初次接觸佛教 220年漢朝滅亡後,佛教在中國北部很強盛。中國北方處於分裂狀態,先後為不同的非漢人統治。當中最大的佛教支持者當屬地跨內蒙古和中原北部的拓拔氏北魏王朝(386年 – 535年)。 古突厥人 –...
Part
in
佛與教伊斯蘭教互動:早期阿拔斯哈里發帝國
回鶻的改宗
最初選擇佛教 回鶻人使用和東突厥人一樣的採納域外宗教的標準。605年,中國隋朝軍隊幫助東突厥人征服吐魯番後,他們首先選擇了佛教作為官方宗教。顯然,隋 朝在佛教護佑下統一中國的軍事勝利給他們和東突厥人一樣留下了深刻印象。隋朝開國者自稱是佛教普天下之君主(轉輪聖王),回鶻和東突厥首領都自稱為“菩提王子”。然而,和東突厥人一樣,回 鶻人最初信仰了一種中亞形式的、而非中原形式的佛教,以防漢文化之同化。和東突厥人一樣,他們基本上信奉了在吐魯番的吐火羅 – 于闐式的佛教形式,其中混合了突厥傳統和一些中國北方的要素。 隋朝統治二十九年即為唐朝(618 –...
Part
in
佛與教伊斯蘭教互動:早期阿拔斯哈里發帝國
喀喇汗人征服于闐的運動
于闐使團出使中原 于闐位於喀喇汗國喀什噶爾要塞以東,是一個富裕的佛教國家。其礦產是絲綢之路沿線各地、尤其是漢地中國所需的玉石。曾幾何時,于闐國王還出使過中原。例如755年,于闐還為撲滅安祿山叛亂提供了軍事援助。然而自從790年藏人重新取得對闐的統治起,于闐和中原王朝的一切關係遂告終結。甚至851年于闐人重獲獨立後,也沒有尋求和中原重建這種聯繫。途經塔里木盆地南緣的商道棄用近一個半世紀,而附近的藏人部落也常常突襲于闐。 然而,938年薩圖克·博格拉汗篡奪喀喇汗王位不久,于闐國王派遣了一支朝貢兼貿易的使團經由上述塔里木盆地南緣的商道出使漢地中國。儘管中...
Part
in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後期阿拔斯哈里發帝國
倭馬亞王朝入侵前夕的粟特和大夏
粟特和大夏是阿拉伯人向中亞初傳伊斯蘭教的主要區域,讓我們更為仔細的審視一下當地民眾的宗教情況。這有助於我們了解他們對伊斯蘭教信仰的最初反應。 瑣羅亞斯德教和佛教的關係 粟特和大夏的大部分居民是瑣羅亞斯德教徒,而佛教徒、摩尼教徒、聶司脫裡派教徒和猶太教徒形成了可觀的少數派。從前2世紀到226年貴霜王朝統治期間,佛教就在這些地區傳播,但 它在普及性上從來沒有超過瑣羅亞斯德教。由於和貴霜王朝的勢力中心地區如克什米爾、犍陀羅、烏金和喀布爾等地距離最遠,佛教在粟特自然成了最弱小的宗教。 波斯薩珊人(226 –...
Part
in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倭馬亞哈里發王朝
圍困于闐解析
唐古特人的政治和宗教思潮 隨著947年在蒙古里亞、滿洲和漢地中國北部部分地區建立契丹大遼王朝、北宋於960年重新統一中國餘部,唐古特人從東部和北部都感受到了壓力。他們佔據著甘肅南部、寧夏和陝西西部這一從中亞通往北宋治統治下的長安 – 絲綢之路東端的戰略門戶地區。儘管從西方的貿易可以經甘肅走廊、通過宗喀而繞開唐古特人區域,但該地區擁有絲綢之路在這一地段最直接的通道,因此諸多勢力都意欲奪取。然而,唐古特人抵制住了所有進攻。經過和契丹、北宋的長期戰爭,982年唐古特人首領李繼遷(統治時期982 – 1226年)自號為獨立的唐古特王朝(982 –...
Part
in
佛教與伊斯蘭教互動:後期阿拔斯哈里發帝國
1
2
3
4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