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灌頂?

在藏傳佛教當中,續部灌頂用來令我們都擁有的佛性覺醒,並建立弟子與導師以及特定佛尊之間的強大連結。積極的灌頂參與者加上完全具格的導師,能授予特定修持的許可,並激勵覺悟的種子成長茁壯,直到完全證悟的目標達成。

密續灌頂(中譯注:此處指正式灌頂,或俗稱的大灌頂,而非隨許灌頂),在藏語中稱為,是一個活化我們成佛潛能的儀式。藉由刺激佛性因子—我們都有的,能轉化我們平凡身、語、意、行動、品德為佛的,並幫助它們發展,以及種下其他潛能的種子。這些因子包括了:

  • 變化的佛性特質—可以刺激成長的因素,例如正面力量或潛能的網絡,以及我們深層的覺知。這些通常被翻譯為「福智資糧」。
  • 不變的佛性特質—在任何階段都保持不變的因素,例如心相續的空性,空性讓轉化成為可能。根據某些傳承,我們心理活動的世俗本性也包括於此。

要接受灌頂,我們不只需要一位完全具足資格的密續大師,我們自己也需要合宜地預備接受灌頂,並且積極參與過程。合宜預備是說,首先我們要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皈依),意指我們努力往佛陀、佛法、證悟的聖僧眾們所指導的方向走。僅管佛法在世俗層面指的是佛的教法,在最深層面上代表的是我們依隨教法所證得的。我們證得心相續中一切痛苦與痛苦之因都完全且永遠消除的境界,並且心中充滿引至此境界的一切證悟。諸佛就是如此在其相續中具有完全的真實「斷德(停止)、證德(達成斷德了悟的正道)」。聖僧團則是具有部分的斷證功德。

除了正確的方向,我們也需要某種程度的「出離心」-- 一種強烈的脫離不由自主不斷轉生(輪迴)的決心。當我們決意要從此中脫離,我們就絕對會願意放下真正的痛苦與痛苦之因,並讓我們的身、語、意、行動、品德變成不再易於轉世。

更進一步,要真正活化佛性潛能,我們需要基本程度的菩提心動機。僅管我們自身的證悟尚未發生,但基於佛性,這是可能的。我們的目標是達成證悟,而達成證悟的目的是能具有最好的能力,讓所有其他人能從此不由自主的轉世當中解脫,並同樣達至證悟。如此動機乃是來自強烈的,對每一個眾生的平等慈愛與悲憫,並且負擔起全面的責任去幫助一切。

最後,我們需要理解空性—不管我們自己、他人、輪迴、解脫、證悟等等,都「本來」離於不合理的實存。任何一樣也不能獨立不依其他因緣以及概念等等而存在。我們也需要對密續如何引至證悟有基本的了解,並且對其方法以及我們導師指導的能力有信心。

在四部密續當中任何一個灌頂的過程中,我們會受取菩薩戒誓,在上兩部密續中,我們還會受取密續誓言。

  • 菩薩戒誓 – 避免阻礙我們好好幫助他人的行為。
  • 密續誓言 – 避免阻礙我們密續修持成功的行為及思考模式。

為了受取這些戒誓,我們必須有意識地,以願在圓滿成佛之前盡力持守它們的完全意樂接受之。持守它們的基礎,就是先持守基本道德自律,也就是別解脫戒,例如在家五戒,戒除解脫道上不適合的五種行為: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不使用迷醉精神之物)。

灌頂儀式包含許多部分,每部分都有複雜的觀想,想我們的密續上師是本尊佛,周遭是曼荼羅宮殿,我們自己是各種佛尊,代表著我們未來依菩提心所願成就的證悟狀態。即使我們不能清晰觀想,我們至少要感到我們的密續上師、周遭以及我們自己是處於純淨狀態。

在灌頂的各個階段,我們也需要想像自己感受到空性與樂的狀態。儘管我們並不能作得很好,我們至少要想所發生的一切都不能遠離因緣、支分、言詞概念等獨立存在。當我們提醒自己這空性的事實,我們要感到高興。這樂與空的覺受,正能活化我們的佛性因素,刺激其成長,並種下更多潛能種子。因此,我們需要盡力生起這種心態,如此我們就會真實得到灌頂,而不是只是參加。

在接受特定佛尊的灌頂之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接受隨許灌(藏語:傑囊),如我的主要上師岑夏色貢仁波切說過的,正式灌頂如果像是授予一把劍,隨許就像磨利它。在隨許儀式中,我們再次確認誓言,並再次體驗升華我們的身、語、意以及三者合一。在格魯派傳承中,我們可以輕易地分辨正式灌頂與隨許灌,前者要依靠設在上師旁的曼荼羅宮殿為之,後者僅需一個尖型的食團(食子,朵瑪),將之觀為佛尊。

接受正式灌頂之後,我們有權可以觀想自己為佛尊。宗喀巴大師說,如果我們先接受了隨許,卻沒有接受過正式完整灌頂,我們禪修時只能觀想佛尊在面前。但如果我們接受過同等級或更高級續部的另一佛尊灌頂,那即使我們沒有接受過現在這個佛尊的正式灌頂,在隨許後就可以自觀為此尊。

不管接受的是大灌頂或隨許灌,我們要高興地接受密續上師所規定的修持承諾。畢竟是我們自己決定要去的! 如果我們只是去看看,或去接受所謂的加持,或是只是去重新受戒,而不是積極地參與整個儀式過程,我們就不需要承諾修持此密續。然而,我們還是應該開放心胸,被激勵成為一個更慈善更睿智的人。

總結

不管看起來被遮蔽得多嚴重,我們內在都有成佛的所有特質。佛教當中的密續灌頂幫助我們揭示這些特質,並且讓它們能散布未來成佛的種子。

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灌頂,藏傳佛教的不同派別各自有主要的本尊修持,但其目標都是一樣:在學生與具格導師,以及佛尊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積極的灌頂參加者開啟了一段終身承諾,承諾要增進自己,並努力幫助所有眾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