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续灌顶(中译注:此处指正式灌顶,或俗称的大灌顶,而非随许灌顶),在藏语中称为旺,是一个活化我们成佛潜能的仪式。藉由刺激佛性因子—我们都有的,能转化我们平凡身、语、意、行动、品德为佛的,并帮助它们发展,以及种下其他潜能的种子。这些因子包括了:
- 变化的佛性特质—可以刺激成长的因素,例如正面力量或潜能的网络,以及我们深层的觉知。这些通常被翻译为「福智资粮」。
- 不变的佛性特质—在任何阶段都保持不变的因素,例如心相续的空性,空性让转化成为可能。根据某些传承,我们心理活动的世俗本性也包括于此。
要接受灌顶,我们不只需要一位完全具足资格的密续大师,我们自己也需要合宜地预备接受灌顶,并且积极参与过程。合宜预备是说,首先我们要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皈依),意指我们努力往佛陀、佛法、证悟的圣僧众们所指导的方向走。仅管佛法在世俗层面指的是佛的教法,在最深层面上代表的是我们依随教法所证得的。我们证得心相续中一切痛苦与痛苦之因都完全且永远消除的境界,并且心中充满引至此境界的一切证悟。诸佛就是如此在其相续中具有完全的真实「断德(停止)、证德(达成断德了悟的正道)」。圣僧团则是具有部分的断证功德。
除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出离心」-- 一种强烈的脱离不由自主不断转生(轮回)的决心。当我们决意要从此中脱离,我们就绝对会愿意放下真正的痛苦与痛苦之因,并让我们的身、语、意、行动、品德变成不再易于转世。
更进一步,要真正活化佛性潜能,我们需要基本程度的菩提心动机。仅管我们自身的证悟尚未发生,但基于佛性,这是可能的。我们的目标是达成证悟,而达成证悟的目的是能具有最好的能力,让所有其他人能从此不由自主的转世当中解脱,并同样达至证悟。如此动机乃是来自强烈的,对每一个众生的平等慈爱与悲悯,并且负担起全面的责任去帮助一切。
最后,我们需要理解空性—不管我们自己、他人、轮回、解脱、证悟等等,都「本来」离于不合理的实存。任何一样也不能独立不依其他因缘以及概念等等而存在。我们也需要对密续如何引至证悟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对其方法以及我们导师指导的能力有信心。
在四部密续当中任何一个灌顶的过程中,我们会受取菩萨戒誓,在上两部密续中,我们还会受取密续誓言。
- 菩萨戒誓 – 避免阻碍我们好好帮助他人的行为。
- 密续誓言 – 避免阻碍我们密续修持成功的行为及思考模式。
为了受取这些戒誓,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以愿在圆满成佛之前尽力持守它们的完全意乐接受之。持守它们的基础,就是先持守基本道德自律,也就是别解脱戒,例如在家五戒,戒除解脱道上不适合的五种行为: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不使用迷醉精神之物)。
灌顶仪式包含许多部分,每部分都有复杂的观想,想我们的密续上师是本尊佛,周遭是曼荼罗宫殿,我们自己是各种佛尊,代表着我们未来依菩提心所愿成就的证悟状态。即使我们不能清晰观想,我们至少要感到我们的密续上师、周遭以及我们自己是处于纯净状态。
在灌顶的各个阶段,我们也需要想象自己感受到空性与乐的状态。尽管我们并不能作得很好,我们至少要想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能远离因缘、支分、言词概念等独立存在。当我们提醒自己这空性的事实,我们要感到高兴。这乐与空的觉受,正能活化我们的佛性因素,刺激其成长,并种下更多潜能种子。因此,我们需要尽力生起这种心态,如此我们就会真实得到灌顶,而不是只是参加。
在接受特定佛尊的灌顶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接受随许灌(藏语:杰囊),如我的主要上师岑夏色贡仁波切说过的,正式灌顶如果像是授予一把剑,随许就像磨利它。在随许仪式中,我们再次确认誓言,并再次体验升华我们的身、语、意以及三者合一。在格鲁派传承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分辨正式灌顶与随许灌,前者要依靠设在上师旁的曼荼罗宫殿为之,后者仅需一个尖型的食团(食子,朵玛),将之观为佛尊。
接受正式灌顶之后,我们有权可以观想自己为佛尊。宗喀巴大师说,如果我们先接受了随许,却没有接受过正式完整灌顶,我们禅修时只能观想佛尊在面前。但如果我们接受过同等级或更高级续部的另一佛尊灌顶,那即使我们没有接受过现在这个佛尊的正式灌顶,在随许后就可以自观为此尊。
不管接受的是大灌顶或随许灌,我们要高兴地接受密续上师所规定的修持承诺。毕竟是我们自己决定要去的! 如果我们只是去看看,或去接受所谓的加持,或是只是去重新受戒,而不是积极地参与整个仪式过程,我们就不需要承诺修持此密续。然而,我们还是应该开放心胸,被激励成为一个更慈善更睿智的人。
总结
不管看起来被遮蔽得多严重,我们内在都有成佛的所有特质。佛教当中的密续灌顶帮助我们揭示这些特质,并且让它们能散布未来成佛的种子。
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灌顶,藏传佛教的不同派别各自有主要的本尊修持,但其目标都是一样:在学生与具格导师,以及佛尊之间建立强大的连结。积极的灌顶参加者开启了一段终身承诺,承诺要增进自己,并努力帮助所有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