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聖諦
佛陀教導說,我們所有人都面臨的真正的痛苦是我們延續體驗著對於不快樂跟無法滿足的快樂的高低起伏,以及反覆受取著體驗這些的、有局限的身心。真正的苦因是我們對於自己跟這些感受如何存在的無明。我們把其存在用不可能成立的想法投射出去- 如同一個自存的堅固物件- 並且以這種謬誤的方式相信它們真實存在。這種錯見驅使了煩惱,然後轉成強制性的業力衝動,來執取或防衛我們所想像的自己,但這自己只不過是幻覺。這種錯見,在死時也驅動了無法控制的轉生(輪迴),生而為有局限的身心。
佛陀領悟到,並且教導說,這種真正的苦因是可以消除的,而真正的痛苦可以再也不升起。第四聖諦講的就是能帶來這種真實滅除的解藥。
正確的了解是真正的道,能永遠清除愚昧
一般而言,當我們體驗到不快樂的感覺、無法滿足的快樂,或什麼都沒有,我們想像某種誇大且堅實的東西,想像它會永遠延續著。但當然,我們體驗的任何感覺都沒什麼特別,它們都不穩固且無常。它們存在時也不斷改變強度,而且最終都會自然結束。不明白這個事實,卻想著相反的狀況,我們被腦袋裡的那個聲音給騙了,它喊著:我永遠都不要跟快樂分離,它太棒了;或:我想要離開不快樂,它好可怕,我受不了;或:我希望這種什麼都沒有的感覺永不消失,它好輕鬆。這種對於自我的執迷,以及自我的膨脹成為某種堅實的物件,驅使出煩惱跟強制的行為,延續了我們的痛苦。
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覺得所謂的「我」是某種堅實物件般的存在,是自存並獨立於身心之外,是你腦海中的聲音?如果你說「因為它感覺像是,所以我覺得它是」,那問問自己,「我覺得它是」是一個說服自己相信的夠好的理由嗎?如果我們能只基於我覺得是,就去相信某種幻想的投射(尤其是關於自己的投射),那我們為什麼還是這麼沒有安全感呢?這是因為實際上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我們的這種謬見:它既不被事實也不被理性所支持。
我們見、聞、嗅、嚐、觸、想任何事物,所產生快樂、不快樂、中庸的感覺,都沒什麼特別的。這些都沒什麼好抓取的。去抓取它們就像去抓取雲朵一樣,完全徒然。「我」以及我在任何時候所感受到的,也都沒什麼特別。我們並不以某種自存且堅實的,在腦海中講話要任意行事的東西存在。我們是存在,但不是以這種不可能存在的方式,但我們的謬見相信如此,只因為我們這樣感覺,覺得是這樣。
要讓我們脫離這種對自我的謬見跟虛妄信念,我們需要一個對抗力量來徹底消滅之。只是讓心靜下來,不去想這些,可能可以暫時壓制迷亂,但不能防止它再生。真正能達到消滅苦因的道心,必定是跟無明之心完全相反的。無明的違品就是覺知。覺知能作什麼呢?能消滅我們自認為是某種堅實物件謬見的,就是對沒這回事的非概念性認知,也就是對空性的非概念性認知,不只是透過對空性的某種知識概念性的了解,即使這了解是正確的。基於理性跟非概念體驗的覺知,覺悟到我們的謬見非事實,這種覺知能消滅基於「我覺得是這樣」的謬見以及不明白此的無明。然而因為無明的習氣早已深植內心,這種消滅是逐漸,部分且階段性地發生。
道諦的四個面向
佛陀解釋道,真實的修道可以說成是辨別慧與對空性非概念認知的結合。這種心能分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 首先,這種辨別慧是道心,漸次能引致徹底滅除各種不同層次的無明。剛開始,它能永遠去除從其他信仰跟價值體系來的無明以及迷惑,例如我們父母跟社會種下的。這也包括商業廣告跟社群媒體種下的。
在社群媒體上,當你看到別人漂亮且享樂的自拍照,你對自己外型跟生活的認知受到什麼影響?它讓你覺得很好,還是不好?辨別慧能認出這種貼文並不反映真實人生,這就是一種能永遠去除對此事的無明的道心。結果是,它讓我們永遠不會再因為拿自己去比較或期望變成那樣的謬見而不快樂跟沮喪。
比這第一步更高的是,當我們成為聖者或證悟高上的人,更加熟習之後,這種辨別慧就一步步地,讓我們永遠免除自然升起的無明,例如,想像有一個可以找到的,堅實的物件般的自我,扮演著我們腦袋中的聲音。我們得到解脫,最終成佛。當我們了解到辨別慧跟空性能讓我們永遠脫離真正的痛苦跟苦因,這就清除了那種我們不可能脫離痛苦的謬見。
- 第二,認知到沒有自存堅穩的我的辨別慧,就是永遠清除無明謬見的合宜之道。因為它跟無明是互不相容的反品。你不可能既相信某事存在又相信某事不存在,對吧?這點清除了此慧並非獲得真正滅除的合宜之道的謬見。
- 第三,這種空性的辨別慧是漸次獲得解脫聖者與正覺佛陀成就的方便。這點對治了相信深層枯禪是獲得此等成就的方便的謬見。
- 最後,這種辨別慧是獲得決定性、永久性去除煩惱以及障礙解脫跟正覺的習氣的方便。這能對治那種認為煩惱習氣是心的一部分所以永遠無法清除的謬見。
結語
真實的道心是對空性非概念性的認知,伴以辨別智慧,就是滅除真正痛苦之因的對治力量。一旦證得,這種真實到心能讓我們漸次永久地拋棄無明以及謬見,此兩者是我們生生世世延續輪迴痛苦的真實起因。證得這種心,難道不是最值得追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