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udy Buddhism Home
Arrow down
Arrow up
基本教理
Arrow down
Arrow up
普世價值
什麼是…
如何做…
禪修
訪問
Arrow down
Arrow up
西藏佛教
Arrow down
Arrow up
關於佛教
證悟之道
心靈訓練
密法教義
原著文本
精神導師
Arrow down
Arrow up
進階研習
Arrow down
Arrow up
道次第
心靈科學
論藏和教義系統
金剛乘
祈禱和儀軌
歷史和文化
Arrow down
Arrow up
有關我們
Authors & Experts
Newsletter
Progress Reports
最新內容
Arrow down
Arrow up
支持我們
العربية
বাংলা
བོད་ཡིག་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ગુજરાતી
עִבְרִית
हिन्दी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ខ្មែរ
ಕನ್ನಡ
한국어
ລາວ
Монгол
मराठी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ਪੰਜਾਬੀ
پنجابی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සිංහල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rrow down
視頻
帳號
Enter search term
Search
Search icon
空性
9 文章
以菩提心之力了解空性
回顧我們至此一直在討論心之三主要道。第一是出離心,對於西方人來說還須另外加上一個有所助益的前期步驟,也就是擺脫對於當下滿足的執迷,從而關注日後今生及未來後世的情況為何。 在擺脫對於今生的執迷之後,轉而把我們的主要關注放在來世,並確保我們能夠繼續擁有寶貴人身,以及延續修行法道的機會。再接下來,我們則是擺脫對於來世的執迷,轉而把我們的主要關注放在欲從輪迴中完全解脫,從無法控制的重複轉世中徹底解脫。...
Part
in
研習道次第
關鍵情景和對空性的認識
第十八到第廿四偈 回顧 我們看到,托美桑波通過頂禮,發願開示之後,根據關於 道次第 、即修行之路各階段的動機的三個範圍,安排了他的教導 — 就像宗喀巴大師自己開始修行之路各階段一樣 — 它的基礎是寶貴的為人之轉生,即寶貴的人生。 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夠獲得解脫和覺悟,因此擁有這樣一種轉生確實很難得、很不容易。 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它,要做到這一點,正如托美桑波所解釋的那樣,如果我們在家鄉完全受到各種煩惱情緒的煎熬,那麼為了在此道上取得一定進步,那麼最好離開我們的家鄉,依止於幽僻隱居。...
Part
in
《三十七種菩薩行》釋 - 伯金博士
心續清淨與上士道範疇
無明、煩惱與業果皆無始 我們已經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各自有一心續,其無始無終,我們也會與它繼續轉生。無始以來,我們心續也跟著無明,或以簡單語言來說,就是困惑,總是互相混雜一起。這是指對於行為因果的無明:我們不知道不幸來自負面行為,而幸福來自正向行為的道理。它還指的是我們對於現實的基本無明:我們不知道自身、其他眾生與每件事物是如何存在的。基於我們的無明,我們產生惱人情緒和態度,然後我們做出負面或正向的強迫行為,並混雜著困惑。這在我們的心續中留下業果,包括業力傾向與正負業力。所以,我們的心續以及所有他者的心續,都混雜了無明、煩惱與業果,其皆無始。...
Part
in
通過道次第而自我轉化
什麼是空性?
空性意指完全沒有不可能方式下的存在。沒有事物以不可能的方式存在。
in
空性
佛教對實相的觀點
若要找出並運用真實的方法來對治痛苦,我們需要解構虛假的表象,從而見到實相。
in
空性
第四聖諦:道
完全沒有對於我們如何存在的謬見,這種非概念性的認知,就是真正的修道,能帶領我們真正滅除痛苦的起因。
in
道次第
當交通堵塞時運用空性
空性是指不可能具任何形式存在的全然非有,例如自我建構的常固存在,也就是當我們看待事物的傳統存有概念例如「這個」或「那個」時,所出現的心理標籤。
in
空性
心類學: 認知的方式
依據經量部,對外境有七種認知的方式。要更細緻地了解這七種,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認知方式 (藏文 lorig)。
in
認知方式
對研究空性的建議
儘管空性是佛陀教授當中最困難的主題,我們一定不能害怕空性。當正確了解它時,它能去除所有問題的成因。
in
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