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意义深远的态度(度)是道德自律(持戒)。我们不是在谈论演奏乐器或踢足球的纪律,这与我们的道德行为有关。这也不是说我们是警察,要规范别人,在军队里纪律或人,我们讨论的是关于我们自己的纪律。
通过道德自律防止破坏性行为
有三种道德自律。第一种是防止破坏性行为的道德自律。这是指我们行为、语言或思考的方式。因此,此乃是维护我们所持的各种戒咒,以避免一定类型的破坏性行为。即便我们没有持戒,通常也要防止十种破坏性的行为(十不善行) – 杀生、偷窃、撒谎、等等。
我们在谈论要避免的事时,有自然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如像杀生或偷窃,然后有那些自身并非具有破坏性行,但是佛陀说,对于一定的人,在一定的时间,这是需要避免的。例如,对于僧人和尼姑来说,那么,他们需要规避的就是晚上进食。这并不应用在所有人身上,但是如果我们我们想要在晚上能够有清晰的思维进行禅定,早上也思维明晰,那么晚上最好不要进食。因此,对那些特别的人群,佛陀要求规避这样的事情。或者僧人和尼姑剃光头;显然,无须每个人都得如此。因此,这些再一次……防止做这些事的道德自律就是这第一种。
参与建设性行为的道德自律
第二种道德自律是投身于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的纪律,它们会积累正性的力量从而达到觉悟。因此,这是指做研究、思考教义、禅定、进行加行(藏文:sngon-’gro,初级的修行) – 磕头、做供奉的道德纪律 – 参加教导,这样一些事情,涉及到做这些事的纪律。
所以你看,在这里道德自律又是一种心理状态。我们不是指一种现实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理状态会克制不去做可能不合适的事情,恰如就戒咒而言、就投身于正性的事情而言,对于这些破坏性的事情;我们克制不去做它。因此,这就是纪律。这是一种来自我们的思维的东西,影响我们如何行为。因此,这是一种心理状态。没有它,我们就会完全失控,只会置身于烦恼情绪的影响之下:“我不想做它。我不喜欢做它,”如此等等。
这种道德自律建立在分辨和区别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道德自律克制不做破坏性行为,我们认识到破坏性行为的缺点。我们识别出它到底是什么 – 我们很果断 – 它带来的缺点,因此我们克制不做它。或者第二种(投身于建设性的事),我们识别出禅定的益处、进行加行的益处、如此等等,所以我们投身其中。
饶益他人而努力的道德自律
第三种道德自律是切实为饶益他人而努力、切实帮助他人的自律。这里,我们能识别帮助别人的饶益。我们克制不去不帮助他们,因为:“我感到不喜欢它,或者我不喜欢你,所以我不想帮助你。”
聚集弟子的四种方式
帮助别人 – 这有诸多方面。如果我们泛泛而谈,那么有涉及到四种方法的纪律……它实际上按照字面意思被称为聚集弟子的[四种]方法(藏文:bsdu-ba rnam-pa bzhi);换句话说,以这种方式和别人相处,让他们接受我们,从而能够更近一步教导他们更深刻的东西。
慷慨大方
其中第一个就是对别人慷慨。有人来访问我们 – 你给他倒一杯茶。只是些很简单的事情。
用让人愉快的方式说话
第二个就是和蔼可亲地跟他们说话。当然这样做需要训练。它的意思是,用一种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说话,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类型,根据他们的兴趣 – 不是用一种不足道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帮助他们的方式。教导他们的方式……就像如果有人喜欢足球赛,你不要却说,“哦,这很愚蠢。这是一种浪费时间。”你可以用一种将会使他们感到和我们在一起时轻松自在的方式进行交流。这非常重要;否则他们不会乐于接受,认为我们是以高人一等的口气在说话。我们无须非得深入细节,像:“哦,今天谁赢了?”我们不在乎谁赢了比赛,但这让对方感到被接受了。
如果我们渴望成就为菩萨,对所有人都关切,对他们感兴趣的事也感兴趣,对此至少有尽可能的了解,这很重要,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和别人打交道。说话和蔼可亲同样还意味着,如果合适,要谈吐幽默。
曾经有一次 – 实际上我认识这个人 – 达赖喇嘛尊者正在美国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做访问,这个人在达赖喇嘛尊者的房间里留下了一张美国喜剧明星格鲁乔·马克思面具,面具有着浓重的眉毛、戴着眼镜、大鼻子等等、还有大八字胡。大教授之类的人物,这些都很自以为是的人们,来到达赖喇嘛尊者的宾馆,和尊者进行学术讨论。因此,他们正装坐在那里、一脸严肃、极其正式,这时候达赖喇嘛尊者·马克思的面具走进屋子。这正是妙不可言,因为这些人如此正儿八经、如此严肃,他们面对整个这幅场景的荒唐禁不住笑起来了,达赖喇嘛尊者也跟着笑坏了。在此之后,他们就能够进行一场更加放松的讨论;在此之前,他们只是一本正经,这对他们来说太糟糕了。对达赖喇嘛尊者这样的人来说,这确实很了不起。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会这样做。尊者大师并不关心他们会对他怎么想之类的事情,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富于技巧的方式,能让人更自在、更放松。
行为有意义
接下来,这里的第三个方法就是以有意义的方式行事。以有意义的方式行事。有意义的方式意味着……不是只在浪费时间,而是努力鼓励别人去……达赖喇嘛尊者不会只是开一个玩笑来表现他多聪明,而是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让在场的人放松,不要让他们把自己弄得极度紧张。这并不是说每分钟你一定要深沉、紧张,想着“让我们做一次深刻富有意义的交流”。这太过分了。
根据教导来生活
接下来,第四个方法就是循规蹈矩地生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打算要教导别人,以身作则来教导本身就是我们的一个好榜样 – 不仅仅是教导某些东西,而我们反其道而行。这就是人们愿意向我们学习的路径,让我们能够在更加深刻的一个层次上帮助他们。因此,它要求这样一种纪律。不是拿所有时间干愚蠢之事,或者和别人一起浪费时间。
要帮助的十一种人
因此同样,帮助他人的道德自律就是努力去饶益的纪律……这里有一个单子,在有关六度的教导中不断出现:有十一种人,我们尤其需要付出努力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获得饶益。
受苦受难者
第一种人是受苦受难者,他们身陷痛苦之中。(顺便说一句,这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名单。你不要仅仅把它看做一张单子,它在我们遇到这种人时给我们一种想法,尤其是不会忽略他们。)
对如何自助无所适从者
第二种人对帮助他们的方式无所适从。因此,他们确实不知道去做什么、如何去做,来进行自我帮助,去如何应对某些困难情况。这些人需要帮助。他们需要给予建议,或者,如果我们不知道去做什么,至少需要一定的理解 – 有人去聆听他们的话。
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其次是帮助那些此前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激别人展现给我们的善意,不要忽视对我们和蔼友善的父母或者别的人,这一点很重要。不要出于一种义务性的感情,而是出于感激之情。
那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
接下来,帮助那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克服恐惧。努力去抚慰他们。
遭际精神痛苦的人
帮助那些遭遇精神痛苦的人。某人失去了他心爱的人 – 对方死了或者离异了或者如此之类 – 他们确实为此情绪低落。
那些贫穷、生活艰苦的人
帮助那些很贫穷、生活艰苦的人。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纪律以切实去做,尤其是如果那个人脏兮兮的,他们看起来也不吸引人,或者我们不喜欢他们在场,或者去他们所在的地方。我们需要纪律,不会退缩而是切实施以援手。
对我们执迷的人
努力帮助那些对我们执迷的人以及想着总是要和我们在一起的人。你不想让他们依赖我们,但是如果他们对我们有非常强烈的联系和执迷 – 嗯,如果他们感兴趣,通过教导佛法之类的东西努力帮助他们。换句话说,赋予其意义。这无需是一种让人沉重、宣教式的方式,只是泛泛而言。显然,一定有某种业力(因缘)把你们带到一起。
根据对方的意愿帮助
很据对方的偏好和意愿帮助他们。有些人要求用某种方式给予教导……假如说我们是一名教师,如果我们正在研究佛法,如果要求我们教给他们某种修行 – 嗯,它可能不是我们的修持或者不是我们最喜欢的,根据对方的意愿施教。这就像如果我们要和某人到饭店去 – 我们无须要一定坚持要我们常喜欢吃的那种东西;我们随他们所喜欢的。显然,在一种关系中,一方需要妥协,不要总是做另一个人想要做的,但不要总是坚持固执己见,这一点很重要。
那些过着正直生活的人
接下来,努力去饶益那些过着正直的生活的人 – 这是一种说法 – 即那些真正遵循着一条积极的路,做事很不错。通过鼓励、夸赞等等,来帮助他们。但是再次强调要在合适、起作用的时候:如果这只能增加他们的骄傲和自大,那么最好就不要做了。
例如,我还很年轻的时候,非常骄傲自大,我在导师什贡仁波切身边工作、帮助他九年,为他做了很多事 – 翻译,安排他的所有行程,处理所有信件,为所有签证四处奔走,所有类似的事。九年里,他感谢我,只说了两次“你干得好” – 九年里。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合适的。对另一些人,让我们假设说如果他们自尊心低,这就非常不合适。但是对一些非常自大的人来说,这是极其有帮助的。确实如此。正如我的一些导师所言 – 格西阿旺达吉 – “你在做什么呢?像一条狗一样站在那里,为自己做的不错而等着头上被拍一拍,这样你就可以摇一摇尾巴?”
因此,什贡仁波切其实很好地帮助了我。我在做非常正性的事情,他通过不感谢我来帮助我 – 这就是他如何饶益我的 – 这样我会只是去帮助人,因为我想让别人从他的教导和出行中得到饶益。似乎他从来没有[私下]教我任何东西,直到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点时间。他从来没有给我自个儿教过任何东西;我总是必须得把这些翻译给别人。他只在如果我们将此翻译给别人的时候教给我。非常、非常有助益。
他的帮助通过……我做了很多正性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在我做事像个白痴时不骂我傻瓜,以此来帮助我。这非常非常有帮助。他对我非常严苛。
现在,作为一名教师,或者作为一名助人为乐者,这一点很难去做。这需要大量的纪律。为什么?因为当我们处在那种情况之下时,我们想要别人喜欢我们。你不想让他们度过一段难受的时日,因为或许他们不喜欢我们,或许会离而去之。因此,这确实需要很多纪律,用一种确实能够饶益他人而不是只想着我会得到什么饶益这样一种方式。
因此,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想因为孩子行为不正确、举止不当而惩罚他们,但是我们需要对他们严格以待的种种纪律,因为这是为了他们好。“我不想把一切都给你。你必须自己努力去获得,这样你就珍惜它们。”这需要在父母这一边做出很多训导,尤其是当他们有条件给孩子们给予一切的时候。
那些过着破坏性的生活的人
接下来一个是努力饶益那些过着很具有破坏性和负性生活的人。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仅仅忽略他们、弃绝他们或者谴责他们,或者类似这样的,但是如果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这样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努力去做。例如,有一些佛法教师走进监狱施教,或者帮助那些吸毒者。显然,他们要放开心怀,不要拒绝他们,因为“哦,你个瘾君子。你是个坏蛋。”
运用我们超物理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最后一个就是通过运用我们的 – 如果我们拥有 – 超物理的力量或者超感觉能力去饶益别人。在所有其它方法失效的时候运用它们来帮助别人 – 只有在完全有必要的情况下。
我的导师什贡仁波切确实有超感觉能力。我见到过好几次。一次是我和他在一辆吉普车里。有一次在印度,我们正驱车前往一个禅修中心。我们快要到那里了,什贡仁波切说,“赶快,开快一点。寺院里要着火了,就在佛堂。”于是,我们就去了那里,确实如此,有一根蜡烛翻了,一幅帐幔起火了。因此,有这样一些情况,他感到扭捏不安或者害羞,因此掩藏他的超感觉能力,而是用之来饶益别人。他让人难忘。他是这样一个人,绝大多数喇嘛会说,“如果你想见识真实之物,而不是冠有一个名字的人,他就是真实之物的一个例子。”他确实是。
寂天大师道德自律 的论述
在我们休息之前,花几分钟时间再谈几点关于道德自律。
在《入菩萨行论》中,寂天大师在两个章节中讨论了道德自律。第一章名叫“不放逸(关切的态度)”,这是道德自律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在意我们的行为的影响,并认真地加以对待。我们注意不要置身于烦恼情绪的影响之下。我们在意、并严肃看待,别人也是人、拥有感情,如果我们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行事,这就会伤害他们。我们关心行为的结果在将来对我们自己的影响。我们认真对待它。这是道德自律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在乎 – “嗯,这对我一样。我才不管发生什么。我不在乎我的迟到会伤害你” – 那么我们就不是用一种道德的方式行为做事了。
在很多语言中,这个关切的态度(藏文:bag-yod,梵文:apramada不放逸)是一个很难翻译的词语。例如,德语和西班牙语就很困难。俄语也一样?它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说,关切只是其中含义的一小部分,但它的意思不是担心或者只是小心在意。它是对我们行为的严肃以待。
寂天大师致力于该主题的第二章是关于正念(藏文:dran-pa,梵文:smrti在意)和正知(藏文:shes-bzhin,梵文: samprajanya,警惕)。正念的意思是对纪律在行为类型上保持心理上的把持,不要置于烦恼情绪的影响之下。所以,它像一种心理粘合剂,一直牵挂着。这就像我们在节食期间路过面包店,在橱窗里看到了那美味可口的蛋糕,我们最喜欢吃的蛋糕,我们立马打住 – 不要放开节食 – “我不会走进去买那块蛋糕,不会置身于贪婪和执迷的影响之下。”这对于道德自律非常重要。然后,在我们开始对此发生摇摆、想着“嗯,或许就是一小块”之类时,保持警惕(正知)。或者像我姐姐在节食时说的:她不吃整块的蛋糕,但吃些蛋糕碎屑,这些不算。碎屑、留在盘子里的蛋糕渣 – 这些不算;这些你可以吃。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事情小心对待。所以,这些都是道德自律的支撑,是我们用以维持我们纪律的工具,然后我们以后可以用来进行正观。
最后,寂天大师指出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和保持这种正念的三种因素。
-
第一个因素,他说,有我们上师的陪伴或者总是想着他们也在场。如果有他们在场,因为对他们充满尊重,我们就不会愚蠢或破坏性地行事。这非常有帮助,“我会在导师在的情况下这样做或这样说吗?”如果我们不能,那么就像寂天大师所言,“保持像一段枯木” – 不要做。这有助于我们保持正念。肚子里塞满蛋糕或者冲着别人大嚷大叫:显然,如果我们和导师在一起,就不会这样做。
-
第二个因素是遵循导师的教导和建议,记住他们的话。这让我们保持正念。
-
然后,第三个因素是对没有保持正念的畏惧。这意思并不是恐惧而是“我确实害怕……我不想体验没有保持正念所带来的结果”。这建立在自尊、自我价值的基础上。我这样正性地对自己考虑的够多了,我不想总是在愤怒、贪婪等的影响下走下坡路、走下坡路、走下坡路。
和这个一起的还有,寂天大师说,对导师的敬畏。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词。这不是说我们害怕我们的上师,他们会责骂我们或者诸如此类,敬畏意味着我如此尊敬我的上师、如此敬重佛教,它会在我的负性行为会影响别人作如是可怕之想 – “这就是某某导师的学生的行为?”或者他们对佛教和灵修训练想得很负面 – “你还被当做佛教徒?你喋喋不休、醉醺醺的、破坏东西,这样怒气冲冲等,如此等等。”因此,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敬畏和尊重的意义上,我们要保持正念和道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