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倫理跟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實行,叫作”實踐倫理”。用現代的術語來講,可以稱為”生命教育”,能同時為個人挫折跟社會動盪的挑戰提供解決方案。在個人層面,它能幫助一個人體會生活,同時在社會層面能幫助人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正面的關係,而這對進步跟發展來說是必須的。普世倫理扮演關鍵的角色。
我們如何獲得這些倫理呢?我們可以從世俗來源獲得,例如亞里斯多德,或像世界領袖如甘迺迪總統,他說”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我們也可以從宗教中獲得。然而有些人可能會說宗教只會分化人群。我們要注意,宗教有兩個面向:各宗教都不同的神學理論,以及所有宗教都類似的倫理體系。既然我們都從它們獲得人生的原則,我會認為宗教在形塑普世實踐倫理上也扮演著角色。
在瑪烏拉納-瓦希度丁康所創立的和平與靈性中心,我們建立了一套實踐倫理的執行範例,是瑪烏拉納在過去十七年中每周末授課時所用的。我們訓練了上千名生命教育家,他們先在自己身上實行這些原則,然後才去告訴別人。這是導師們需要做到的。他們應該先在自己身上實踐這些原則,終其一生持續為之。我們開始,然後持續下去,也去幫助學生實踐這些原則。
我們所建立的是一個解決方案。我對在世俗世界中如何建立和平做過研究,從中我了解到個體先要被轉向和平的文化。當這件事發生,人們在智力上發展了,自己是平和的,就能對和平作出貢獻,並為社會帶來進步跟發展。這能從國際層面讓國家發展。
由此,我們發展出一套個人進展的計畫,從當中我想分享三個主要原則。這些原則同時存在於世俗跟宗教倫理:
1. 正面的態度
首先是正面的態度或正面的心態。有一則故事,說監牢中的兩個人從鐵窗往外看。一個只看到泥濘,一個看到星辰。這是說僅管不同的人身處同樣情境,我們自己是可以選擇要看負面,例如爛泥,或是看到這情況所提供的機會。我們培養越多觀點,就能幫助我們看到機會。
2. 正面的行為
第二是正面的行為。在所有宗教當中這條是倫理的黃金律。在基督教中說,”想要怎麼被對待,就那樣對待別人”。這是說,我們完全知道我們想要別人怎麼對待自己。我們不需要被教育太多倫理規則,只要用自己希望他人對自己的方式對他人即可。我們從給予開始,而我們知道在給予中我們也同時獲得。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權利、人性- 一切的一切。
3. 和平與非暴力
依據我的研究,所有倫理的精要,都可以囊括在和平當中。這個大傘歸納了所有正向的人生原則,例如祝福、尊重、寬恕。如此,所有的原則都包容在和平與非暴力的大傘之下。當我們運用這些原則並且在生活中實踐時,我們不只能讓自己進步跟發展,也能對社會進步有所貢獻。
我覺得如果老師跟學生們都能採行這個計畫,會很有幫助。拉瑪努江學院已經讓我們給他們的老師跟學生上這些學程,而結果是很成功的。更進一步,和平與靈性中心為學校設計了課程,例如我們的”我們活著的人”課程,有給從一到十二年級的教科書、研究材料跟老師參考資料。對學院跟校園,我們發展出”和平的文化”課程,希望能引介入拉瑪努江學院。對不在學的個人或團體,我們發展了”美好人生計畫”。透過這些規劃,我們希望把它推向全世界。我們在全印度都建立了中心。國際上,我們在線上推行,好讓我們的中心跟生命教育者能更進一步。我希望這能讓我們在發展生命教育家跟倫理家上前進一小步。如此,我們能在智力上更進展,並對進步跟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