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諦是指出克服我們所有問題之道的一些基本事實。這是佛陀最初的教誨,也提供所有其他佛教教理的架構。
第一聖諦:苦諦
第一個真諦就是,一般而言,生活是令人不滿的。從生到死,固然有許多快樂的時刻,但從不持久;同時也有很多不快樂的時刻。
- 不快樂:疾病、失望、孤獨、焦慮、不滿,這些都很容易認識跟了解。它們往往甚至跟周遭環境無關:我們可能跟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吃著我們最愛的食物,卻仍然不快樂。
-
短暫的快樂:不管我們享用什麼,它實際上從不持久,也不真的令我們滿足,所以很快地轉為不快樂。當我們快凍僵了,我們跑進溫暖的房間;等到我們受不了熱度了,我們又想要新鮮空氣。如果快樂能永遠維持就好了,但問題就是它從不如此。[參見:什麼是快樂?]
- 不斷重複的麻煩:最糟的是,我們處理生活起起伏伏的方式只是製造更多麻煩。例如,我們身處於不好的親密關係中,我們的行為舉止讓這關係更糟。我們分手了,但因為我們把壞習慣帶進新關係,致使我們在新關係中重複了同樣的困擾,讓它也變糟糕了。
第二聖諦:集諦
我們的不快樂跟短暫的快樂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由一大群起因(因)跟條件(緣)而來。外在的因素,例如我們身處的社會,是我們問題生起的條件;但要找真正的起因,佛陀說要往我們的內心去找。我們自己的干擾性情緒:忿恨、忌妒、貪婪等,驅使我們強迫性地以自我破壞方式去思考、言談、行動。
佛陀更照見了深層隱藏在這些情緒下的真實起因:我們對實相的認識不真。這包括了對我們行為長期後果的不明瞭與混淆,以及對自己、他人,以及這個世界存在的嚴重錯誤認知。我們看不見一切都是互相連結的,卻認為事情可以僅靠自身存在,不必依靠其他條件。
第三聖諦:滅諦
佛陀指出我們不需要忍受這一切,因為只要我們能從根拔起因,結果就不會出生。如果我們能拋棄對實相的錯亂見解,麻煩就不會回來。他不是只說解決一兩樣麻煩,他是說完全停止製造一切新的麻煩。
第四聖諦:道諦
要去除愚昧跟無明,我們要知道什麼可以對治它們:
- 籌畫長遠,而非短視近利。
-
宏觀全局,而非只看生活的一隅。
- 考慮行為的後果如何影響自己以及未來世代的生活,而非只看現在的功利。
有時候面對生活的失意,讓我們覺得似乎只能買醉或狂吃來逃避,不去考慮長期後果。我們如果養成這種習慣,就會有嚴重的健康後果,不只危害自己的人生,也可能對家人有嚴重影響。以此為例,我們常常完全不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而要對治這種錯誤的最有效方法是:
- 了解我們都密切地互相關連,不管與其他人類或這個星球。同時了解我們對自己存在方式的幻想並不是真實。
如果我們能藉由反覆禪修來熟習這些洞見,我們最後將能清除所有支持我們虛假投射的錯見。
[參見:如何禪修]
我們都想要快樂,但快樂卻總是離開我們。佛陀所指出尋找快樂的方法:如上所說的四聖諦,是不分國界,並且在佛陀初次教導它的兩千五百年後仍然適用。
不一定要成為佛教徒才能利用四聖諦來處理日常麻煩並從中獲益。事情不可能總是如人願,但沒有必要因此沮喪或失去希望。四聖諦中有著所有我們尋求真實快樂與讓人生變得有意義所需的一切。
簡單歸納,我們要認識痛苦的真相,而痛苦的真實原因要被去除;中止痛苦的真實方法是我們要去獲得的,而這種真實的心靈道路我們要去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