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健康社會

00:22

介紹

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緣起。沒有一法能夠不依賴他緣而獨立產生。並且,任何一法的產生都源於種種複雜因緣的集聚,並非一因生或無因生。例如,身體的健康就內因而言,需要所有器官和整個系統正常協調的運作;就外因而言,也需要醫療維護、營養補給、他人的親切關懷以及所處環境適宜等種種因素。同樣,構建一個健康的社會,其內因是所有群體的相互合作與和諧共處;外因則涉及經濟、政治、環境乃至世界的總體形勢等諸多因素。

而道德對於個人健康或社會健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們不以道德作為自律準則,放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遠離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不會擁有個人健康。同樣,如果一個社會中種種不同的群體不遵循共同的道德準則,社會也必然不會良性發展。而在這些共同的道德準則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不以個人為中心,為他人的利益著想,真正行持利他行為。

在多元文化社會當中,每個群體都有其特定的宗教或哲學思想,指導人們的行為規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不信仰特定的宗教或哲學思想. 要想削弱自私,增長利他心,各個群體使用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但如果目標一致,要創造和諧幸福的多元社會,就需要所有成員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彼此合作。

為了進一步展開論述,假設你現在正在一艘船上,這艘科考船卡在南極的冰川裡動彈不得,時間是2013年12月。52名科學家和遊客已經在這裡困了10天,船上的船員甚至還要等待更久,要先搭救船上的乘客。最終這些乘客由中國直升機搭救,將他們送到了安全區域。面對這一嚴峻考驗,沒有人知道他們得等待多久救援才會到來。船上的人們要想在環境惡劣、食品供應有限的條件下生存下來,唯一的方法就是彼此合作。如果每個人都只為自己考慮,情況將會不堪設想。生存的關鍵就在於每個人都要遵循基本的道德,不管他信仰哪種宗教,來自怎樣的文化背景。

假設在船上的乘客中,有各個宗教的領袖。他們來自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儒家思想。船上還有一位世間的領袖,他受到船上所有人的尊敬。即便是不信仰任何宗教、哲學思想的人也對他敬重有加。他們每個領導人會怎樣面對當下的困境?每個人會如何看待這件事?又會對船上其他人提出怎樣的建議?畢竟每個人都擔憂、惶恐,有些甚至對於發生的這一切怒氣衝衝,爭執不斷。大多數人都感到心情沮喪。

藏傳佛教培養道德觀念的方法

藏傳佛教領袖可能會提醒在場的佛教徒,牢記印度佛教大師寂天菩薩關於安忍的教言,:若事尚可為,雲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還有可能有所行動來擺脫困境,就沒必要惶恐不安,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如果事情確實已經無法改變,擔憂憤怒又有何用?這些情緒不會有任何幫助,只能讓你感覺更糟。因此憤怒沮喪都不可取。反之,我們需要培養內心的耐心和勇氣來面對挑戰。

此時此刻面對困境,例如,深陷冰川動彈不得,真正有益的做法是保持理性態度。首先,這種情形之所以出現,依賴於很多因素:不應該歸咎於任何一個人或一種因素而大發雷霆。你們這些人聚集於這艘船上,本身就依賴於很多因素。首先:每個人之所以參加這次探險旅行,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因為你是這個科學領域的專業人士,或者是你有興趣、金錢和時間來加入這次旅行。此外,還有來自前世的業力,在此生成熟。此時此刻,讓你身處這樣的情景當中。你參加此次旅行,而且能夠成行,還有其他人的影響,例如:沒有來自家人或公司老闆的反對。此外這次科學考察得以實施,還有種種原因:為什麼要進行此次科考,為何選擇那一天出發,船隻的狀況,以及為什麼這艘船被選中,南極洲的地理方位,天氣情況,等等。被困冰川的狀況依賴於上述所有條件才得以產生。這就是現實狀況。如果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個不具足,你都不可能此時此刻身處其中。面對錯綜複雜的種種因緣,哪一個是你應該大加指責,怒目相向的?因此當你注意到自己憤怒、不安的情緒馬上要爆發,或者感到憂心忡忡,惴惴不安的時候,請專注於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通過鼻腔緩慢地呼吸。如果你喜歡,數到11再開始下一次呼吸。

你要明白:在天氣轉晴,救援船隻到達這裡之前,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加速救援。寄希望於我們當中的某個人能夠控制局面是不現實的,因為現在發生的一切以及我們處理問題的辦法依賴於各種不同的因緣。而且,事實是這是我們所有人需要共同面對的境遇,不單單是你或我的個人問題。生存問題是大家共同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撇開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想想我們如何能同舟共濟、脫離困境。儘管我們無法控制天氣,或者救援船到達的時間,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的心態,尤其是如何與他人相處。

克服自私自利的一個方法是:了知在座的每一位都曾在前世做過我們的父母,曾對我們倍加愛護。在此基礎上將在座的每個人都看作是你相隔幾世,未曾謀面,失散已久的父母。面對在場的每個人,懷著深深的謝意,感謝他們過去對自己的關愛呵護。再次看到他們時,你內心就會自然而然升起溫暖的感情。將這種溫暖的感受擴大,祝願他們每個人都能遠離痛苦,身心安樂。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共同的願望。每個人都想要快樂,沒有人喜歡痛苦。在這個方面,人人平等。此外,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遠離痛苦的同等權利。以我們有限的食物供給為例,每個人都有享用食物的願望和需求。我們自己不願意挨餓,其他人也是一樣。懷著這樣的關愛之心,平等對待自他,承擔責任,竭盡所能帶給所有人安樂,解除所有的痛苦。這就意味著在這種艱難的局面下,照顧整個群體的利益,盡可能給大家提供幫助,就像幫助自己今世的父母那樣。

佛教領袖也會教誡其他弟子要升起這樣的勇氣和力量,通過“自他交換”來幫助別人。他會告訴他們: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靜坐,讓心安住。開始時,將注意力專注於呼吸,堅定慈悲關愛之心。懷著強烈的對他人的悲憫之心,將他們從痛苦中拯救出來。想像他人的恐懼和憂慮以黑色的光離開他們的身體,隨著數次緩慢的呼吸,通過鼻腔進入你的身體。設想這些痛苦進入你的心中,融入你自心的平靜、清明當中,並將自己暫時在那種境界中安住。

接下來,由於你已將前世的父母從精神的痛苦中解脫,你的心中自然就會升起寧靜的快樂。想像這種寧靜的快樂,溫暖和關愛,以白色光的形式,從你的心間出發,隨著你緩慢的呼吸,通過鼻腔呼出。這束帶著關愛和快樂的白色光束進入所有人的身體,他們沉浸在平靜,喜悅當中。整個過程,念誦觀音心咒:“嗡嘛呢巴美吽”,會有助於你保持內心的平靜、專注,並心懷慈悲。

即便這樣的禪修不會立刻對船上的人產生直接的影響,它會帶給你力量、勇氣和解決問題的信心。你自己也會內心平靜,心生歡喜。但是這樣的修行會對其他人產生間接的影響,因為借由禪修,你的行為舉止,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方式會成為好榜樣,激勵他人。

伊斯蘭教的應對方法

伊斯蘭教的精神領袖可能會跟船上的穆斯林教徒講話。他會說我們大家被困冰川,是真主的旨意。我們無法控制將來發生什麼,我們會得救還是死去完全由真主來決定。但是請記住:真主非常仁慈,尤其對那些懺悔自己過失的人。因此如果你對真主失去信心,開始有所懷疑,就要懺悔,請求真主原諒。如果心裡滿懷對主的信任,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他可能已經告訴他們要記住伊斯蘭教的三個方面:遵從、臣服真主及其意志,深信真主,在主創造的萬物面前保持謙卑。性格溫良,在行為上為他人提供優質的服務。他可能還會鼓勵他們,如果你對主的旨意懷有堅定的信念,你就會完全處於平靜安寧當中,不會有疑慮或擔心來打擾你。

他可能還會進一步告訴他們真主創造了我們所有人,並以最純淨的方式,將他的精神注入我們心中,並賦予我們每個人美好的品性:例如愛。真主對我們大家的愛體現了他對自己所創造的萬物十分親近。對於我們來說,回饋這種愛最好的方式就是盡職盡責地服務其他人,尤其是通過你善良的舉動來幫助船上的其他乘客。《古蘭經》教導我們:安拉關愛那些善良的人,那些純潔的人,那些遵守法律、履行承諾,例如:每日祈禱五次的人,以及那些正直的人。

請謹記:如果你以最純粹的方式升起對他人的關愛,你的愛就超越了愛那些人而成為對賦予人們美好與關愛品性之真主的熱愛。因此讓我們與內心的的恐懼,懷疑和自私自利做鬥爭吧!最高尚的鬥爭,是抵抗你迷茫內心的奴役。迷茫的心使你忘記神的存在,鼓惑你產生破壞性的想法和行為。

基督教徒的應對方法

接下來,基督教的精神領袖會對在場的基督教徒發表講話。他也會說:上帝,我們的天父,出於關愛,創造了我們所有人。對這種關愛,你越是心領神會,就越來越感覺到與上帝有多麼親近。要想體驗這種親近感受,最好的辦法是遵守那些基於愛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我們,將關愛注入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將這種愛表達出來。

想想耶穌,他不顧自身的舒適安全,代我們所有人受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又復活以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如果你相信耶穌,就請以他為榜樣,以無私的愛去關愛那些病人、窮人和需要幫助的人。上帝創造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定有他的用意。因此我們要尊重他們,尤其是那些有需要的人,將他們看做是上帝的孩子。此外,我們現在困在冰川裡動彈不得,這也是上帝考驗我們信心的時刻。船上的很多人會因此而陷入恐懼和沮喪。請通過照顧這些有需要的神的兒女,就像耶穌那樣,用愛和親情來重申你的信心。

儒家思想的應對方式

接下來,儒家思想領袖可能會對信奉儒教的人們發表如下講話:他也會勸大家不要擔心。我們舉止要有“義”,對每個人公平,還要合乎“禮”,意思是在面臨困難之時舉止恰當。我們是生是死全由天命。但是只要我們舉止合宜,就沒有遺憾。正確的做法是遵守船上的逃生應急方法。遵照“正名”的意義,如果船長履行了船長的職責,乘客盡了各自的義務,乘客彼此之間的交往也,那麼我們就會營造和諧的氛圍。

我們都有仁愛之心,即有意願做對他人有益、正確的事。仁是所有善良品質的根本,例如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智慧、誠心、公正。我們需要培養仁愛之心。一旦沒有仁愛之心,就無法忍受困難,無法在這種情況下做出適當的事。

當被問及這種內在的品質是什麼時,孔子說:

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換句話說,每當面臨困境,例如身處我們現在的情形,你要能夠控制住局面,以仁愛的方式來正確處理,對每個人公平公正,通過培養內在的品質做出正確的事。這句話另外一種理解是:所謂仁者, 面臨困難時一馬當先,面對名利收穫,先人後己。這句話表明: 你做出恰當之舉,純粹因為這樣做正確無誤, 並非為了獲得名利或其他回報。

關於如何培養這種內在的品質,你可以效仿歷史上的仁人志士,看他們在面對災難時做了哪些正確的事。孔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孔子還說: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有人進一步問仁的含義,孔子說就是要愛人。仁者不懼。因此培養仁愛之心,做正確恰當的事,遵循船長的指令,不管接下來事情發展到何種情形,你都無憾無悔。

基於人類基本道德價值觀的應對方法

世間的領袖接下來可能會這樣對全體乘客發表講話。他可能會說,儘管船上有佛教徒、伊斯蘭教徒、基督徒以及儒家弟子,還有很多不信仰任何宗教或哲學思想的乘客。面對當前嚴峻的考驗,要想順利脫險,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按照道德準則行事,包括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如果彼此爭鬥,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逃生。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用自己所信仰的教義引導各自的行為,使之合乎道德,這樣很好。儘管大家各自舉止合乎道德的原因不一而同,你們的信念賜予你們內心的力量,你需要用愛對待他人。所有這些宗教及思想教會我們要友愛、慈悲、寬容,知足,減少自私自利的破壞性行為。這些價值觀,即便對於非宗教信徒信來說也同樣值得培養。這可以稱得上“基本道德價值觀”

如果我們認為在這些人類基本價值觀念層面上,我們有了指導行為的共同基礎,這將成為我們整個群體生存下來的關鍵。要想實現平和的氣氛,需要我們每個人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你內心平和,就會對其他人平和。如果沒有心存關愛,只考慮自己,那麼在與別人接觸時,就會擔心別人會傷害你或阻礙你達成目標。因為不信任他人,心裡就會充滿恐懼和懷疑。其他人也會感受到你的想法,因而也不會對你產生信任。這樣一來,距離就產生了,阻礙你與他人真誠交流。這種距離感和阻礙讓你感到孤單害怕。一旦沒有安全感,你就沒有信心來克服困難,因而心情抑鬱。相反,如果你跟其他人感覺越親近,你就越有歸屬感。越有歸屬感,你就越會有安全感。越有安全感,你就越會充滿信心。

我們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就像其他群居動物,例如一隻羊,把它從羊群中分離,就會感到恐懼不安。當它重返羊群,就會高興起來。同理,我們同其他人分開,也會難受。但是,即便你深處人群中,如果心裡充滿懷疑和不信任,這些情感也會將你與其他人隔離開來,無法感受到群體帶來的支持和安慰。因此請銘記:你是否內心安樂、對於解困充滿信心,這取決於你對他人的態度。如果與他人親近,那種親切感會在你內心產生力量和信心,不會感到弱小和不確定性。內心升起的信心和安全感使你信任他人,信任會帶來真正的友誼。

有人認為如果有錢有勢就會有更多的朋友。但是這樣的朋友只是喜歡你的金錢和權勢。一旦金錢權利離你而去,他們也會隨之離去。真正的朋友不會這樣。真正的友誼,能帶給你快樂幸福,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當我們以真誠開放的心態與人相處,就會更加有安全感,並且更自信,心也更加安適。在這種狀態下,大家的力量能夠形成合力,來面對我們共同的難題,因為不是我或你一個人單單陷入困境,是我們所有人一起面對這個難題。

即便在我們擺脫困境後,如果還能繼續保持這種積極開放的心態來面對他人,那就可以繼續結交到溫暖、值得信任的朋友。生活中總是有問題不斷出現,如果認為從此以後我的生活就高枕無憂了,這種想法無疑有點天真。但是如果擁有開放真誠的心態,就會產生自信和對他人的信任,那就更容易與他人成為朋友,大家也更願意跟你一起,共同面對將來發生的一切,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

如果你問我,我們為什麼需要道德?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們需要彼此依存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需要道德來約束。如果你不但對別人的幸福安樂漠不關心,還製造麻煩,那麼最終痛苦的是你自己,因為你已將自己與他人孤立起來,剝奪了別人關愛你的機會。

關愛他人有兩種方式。一種受情緒控制,更關注你自己和你能夠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只要對方對你友善,或者他們舉止友善,你就會喜歡他們,關心他們是否快樂。你不希望他們感受痛苦或不快樂。但是一旦他們舉止不當,或者傷害到你,或者只是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對他們的態度就會隨之轉變。你不再喜歡他們,不再在乎他們是否快樂。你拒絕他們,因為他們舉止不當,這就叫情緒化的關愛,無法為真正的友誼打下牢固的基礎。

另一種對他人的關愛不受對方行為或態度影響,因為這種關愛的動機非常單純:他們是跟我們自己一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希望自己快樂,不管我們做了什麼,或者心情如何。就是因為我要快樂,所以我關心自己,細心呵護自己的安樂。同理,其他人也希望幸福安樂,包括哪些你不喜歡的人:可能你不喜歡對方的行為或態度。但是,即便這樣,他們也想要快樂,他們也會在愛的滋養下更加精神煥發。在希望快樂這個出發點上,我們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想要過得開心。我們不僅在希求快樂上平等,而且享有追求快樂的同等權力。當你真誠的關心他人是否快樂,快樂的生活也會自然而然來到你身邊。快樂來源於真誠的友誼,不管對方姓甚名誰。

只有人類有能力關心他人,甚至關心那些行為不端的人。只有人類有能力關照他人的幸福。這種能力可能來自於我們生而為人的智慧,或者來自於宗教或其他信仰。動物們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 -他們沒有像人類這樣的智慧和信仰。如果其他動物對他們造成威脅,他們就會發動攻擊。作為人類,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宗教或其他思想信仰,但是我們都有基本的智慧。我們需要運用這種智慧來瞭解為什麼關愛他人是我們自身幸福快樂的關鍵。

不管你是否相信造物主,或前世,亦或祖先對你的深刻影響,我們的生命來源於母親,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如果沒有母親的關愛,或者一個像母親一樣的人在我們弱小無依時悉心照料,我們根本不會有今天。科學家已經證實:那些幼年時得到細心照顧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安全感,更加自信,整個人生也過得更加快樂。而那些小時候被忽視或受到虐待的孩子,長大後經常沒有安全感。他們總是感到不安,總是從內心深處有缺失感,所以總是不快樂。醫生們也有證據表明母親的愛撫對於嬰兒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而且醫學證據證實:經常生氣,害怕,憎恨他人會侵蝕身體的免疫系統。

我們每個人都愛惜身體,因此要想身體健康,同時你需要更加重視心靈健康。如何保持心靈健康平和非常重要。即便你是獨生子,在眾星捧月的呵護和關愛中長大,身處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大環境下,無論在校學習還是身處社會,你都會感到壓力很大,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你認為只有打敗別人才能獲得成功,你的心裡就會充滿不信任,恐懼和嫉妒。這樣,心就會散亂無安,這種不適的心理狀態,不僅妨礙你成功,而且還有損身體健康。

如果換種心態,在做好自己的同時,也關心他人的幸福,你就會感受到:正如我們自己想要得到來自他人的鼓勵、幫助、有愛的支援一樣,他人也需要從我們這裡得到同樣的關愛。如果從內心升起真誠的對他人的關愛 – 不僅希望他們遠離失敗,還希望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的心態會為我們的內心注入力量和信心,將全身心投入到為他人的成功添磚加瓦的工作中去。關愛他人彰顯我們自身內心強大,而非孱弱。事實上,這種舉動是我們內心獲得力量和平靜的來源。

以上分析同樣適用於我們現在被困冰川的現實。如果船上的人彼此沒有信任,爭奪有限的資源,我們都將感受痛苦,變得弱小。如果能夠真誠關心他人,在他人心煩意亂時給予安慰,就像母親安慰哭泣的孩子那樣,那麼母親和孩子都會好受很多。如果我們保持心態平和,產生自己身處誠摯友好的群體當中這種歸屬感,就會獲得生存的力量。

因此請運用我們人類的智慧。如果有人開始惹惱你,你開始生氣,想要大聲沖他嚷嚷的時候,請記住:這樣做只會使情況更糟。這會擾亂你的心情,也會干擾整個團體的情緒。每個人都害怕焦慮,因此如果有人行為失控,那是因為他缺乏安全感,十分恐懼。請耐心安慰,讓他更有感全感,充滿希望。

快樂來源於對美好未來充滿希望。希望來源於志同道合的摯友的支持。簡而言之,基於這些基本的價值觀,我們才能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事。如果你的宗教信仰或思想信仰能夠強化這些價值觀念,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你沒有信仰,那就依照人類智慧和基本的道德價值觀來行事吧。如果我們滿懷信仰,氣氛融洽,每個人都具備這些基本的價值觀,那就一定能渡過難關,感恩於這次共同的經歷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宗教、哲學、世間價值觀都指向這樣一個結論:當我們在社會上遇到困境,生存的關鍵是道德自律。這意味著克服自私自利、恐懼和消沉,在愛、寬容、友善、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互相合作。以上探討的五種觀點 – -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儒家思想和普世價值,都有各自培養這些優良品質的辦法。

  • 藏傳佛教將逆境看做是眾多因緣的聚合。沒有任何一個因素或個人能夠控制某種情況的出現,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並終將影響事態的發展。藏傳佛教認為我們應該平等對待眾生,原因有二:首先因為每個人都做過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同時每個人都想要快樂,遠離痛苦。
  • 伊斯蘭教將逆境看做是神的意志,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掌握在神的手裡。伊斯蘭教徒會服從神的意志,通過盡心盡力為神所創造的萬物服務,來表達對神的崇拜。
  • 基督教徒會將困境看作是上帝對我們的考驗,並且以耶穌為榜樣,來説明那些貧窮和有需要的人們。
  • 儒家思想的追隨者會將逆境看作是隨時出現的不可避免的境況。發生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命。要解決困難,他們會遵守船長發出的正確的指令,培養內心的仁慈和善念,以禮義和仁愛公平對待每個人。
  • 遵循人類基本道德價值觀的人們明白不管情況有多糟糕,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關愛。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彼此合作才能生存,如果彼此照顧,我們就會有力量和信心克服任何困難。

總而言之,雖然這五種信仰各自有自己的價值體系,但是,每個信徒只要認真遵守各自的教義,就會產生相同的效果。大家就能夠接受現實,不再憤怒。保持心態平和,積極地為所有被困的乘客服務。這樣一來,大家不僅能夠走出困境,而且彼此關係會更加親近,因為這段共同的經歷,教會我們要為彼此的安樂負起責任。

結論

滯留在南極冰川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在多元文化的社會,如何能以最佳的面貌,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當中隨時出現的困難和挑戰。要想做到這一點,社會成員需要學習各種不同的文化,瞭解社會主流團體的信仰和價值觀。對他人心懷恐懼、不信任是因為不瞭解他們的信仰。通過適當的教育,我們可以了知:所有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都將道德價值涵蓋在內。這些道德觀念的共同點與我們每個人都能接受的人類基本道德價值觀念相吻合,包括非宗教人士。這些價值觀有:愛、寬容、關愛他人,希望他們安樂。

只要真誠地表達出來這些價值觀念,不論哪種信仰體系,不論身處哪種信仰人群,整個社會都會和諧運行,無論時局好壞。因為團體之間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如果彼此信任,就不會生活在恐懼當中。基於這些普遍認同的基礎價值觀,就會構建出健康和諧的社會。

構建健康社會,依賴於多種因素 – 經濟、環境、社會、法律、教育,以及我們看到的,道德和各宗教和諧共處。如果其中的任何一種因素被削弱,社會就不會興旺發達。我們需要從自身做起,遵守道德,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信仰。如果心態平和,懷有慈悲之心,將這種心念延伸到家庭、朋友、社區,慢慢地我們就會構建起一個健康的社會。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賴於每個成員培養健康的心態和道德觀,這在多元文化社會和多元文化世界尤其重要。

全世界的主要宗教和哲學體系,例如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儒家思想都享有人類基本的道德價值觀念,這些觀念,非宗教人士也普遍認同。我們需要用這些觀念來教育孩子,慢慢地,全世界都會成為呵護每個人利益的健康之所。謝謝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