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天文学比印度天文学更早进入西藏,时间是七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创建者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的妃子中,有一个中国公主,一个尼泊尔公主。前者入藏时随行携带了各种中国的天文和医药书籍。几年后,吐蕃朝廷开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但还没有采用六十年一循环的制度。在此后的两个世纪当中,这实际上是西藏唯一的纪年系统。
经过九世纪的全面文化衰落,从十世纪开始,从东突厥斯坦地区的于阗开始了新的一股中国天文学影响浪潮。藏人大师法藏将之与他和其他人所记忆的“旧弘期”的内容相混合,后者业已蜕变。法藏制订了一套新的、完整的五行算体系,其中包括了死亡、婚姻、障难、个人占星及风水。到了十一世纪,藏人使用标准的五行 – 生肖六十年一循环制。
现在的藏历也使用皇家纪年。这是以藏人的第一位王聂赤赞普公元前127年登基时为纪元的。
印度天文学随着《时轮金刚法》进入西藏。从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藏人大师们将时轮金刚法的基本典籍由梵文翻译成藏文历经数度传入西藏。这些典籍在早期的萨迦派和噶举派中尤其重要,各种相关注疏结合了中国和印度的诸家特点,再经过重新改造,形成独具藏人特色的天文学体系。
时轮金刚法使用印度天文学体系中的六十年岁星纪年法记年,将循环根据第一个六十年的名称称为“绕迥”或“胜生周”。藏历第一个六十年“胜生周”的第一年被认为是时轮金刚法传入西藏的正式年份,也是穆斯林纪年公元624年开始后时轮金刚典籍的“火空海”中著名的预言年份,尽管事实上该纪年始于公元622年。
时轮金刚法和印度天文学体系都用代号计数,这是泛印度典籍中常用的枚举法,并以单元、十、百等等将之罗列。其中“火”有三个、“空”相当于零、“海”有四个。因此,“火空海”是624年之后的四百零三年,及公元1027年。
如果时轮金刚法中的六十年一“胜生周”和汉历五行配生肖形成的六十年一循环相结合,公元1027年与汉历六十年一循环的起始年并不匹配。汉历总是以“木 – 公 – 鼠”年开始,而1027年是其第四年“火 – 母 – 兔”年。这就是为什么藏人的六十年一循环以“火 – 母 – 兔”年开始,十二生肖动物排列的顺序以兔开始而非鼠。因此,因为当中有三年的差距,现在藏人的第十七个循环(“绕迥”)开始于1987年,而汉历的第二十七个循环开始于1984年。
尽管第一个“胜生周”开始于1027年,但是直到十三世纪后半叶,时轮金刚历才在西藏确立统治地位。不过,人们就像今天这样,仍然喜欢根据“五行 – 生肖”、而不是根据“胜生周”中的名称来指称年份。但是,历算的计算方法却来自时轮金刚体系。
八思巴是十三世纪萨迦派早期的杰出大师、天文学研究者之一。他是统治中国的蒙古大汗忽必烈的老师,和他的伯父萨迦班智达一道被看做是将佛教传播到蒙古地区的宗教大师。作为时轮金刚法修持的大师,八思巴无疑也带来了所有的西藏天文知识。此外,很有可能通过蒙古汗王,首先是它的伯父、然后是他本人成为西藏的世俗统治者,时轮金刚历也成为西藏的官方历法。这些蒙古汗王自忽必烈开始,成为中国元朝的皇帝。
十三世纪初,忽必烈的祖父成吉思汗已经从回鹘人那里采用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并使之成为帝国的标准纪年法。根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是引进“蒙古月”(霍尔月)一词的人士之一,“蒙古月份”和汉历月份相对应并取代后者,时间在1207年征服位于现在甘肃和内蒙古之间的唐古特(西夏)王国时。
十三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继任者将藏历引进蒙古帝国。他们将蒙古月份与时轮金刚历中的月份对等,而不是和差异很大的汉历中的月份对应。但是,为了适应汉地传统,尽管比时轮金刚历的月份早两个月,他们将蒙古月份第一月作为一年的岁首月。在西藏也是如此,因此,在整个蒙古帝国,每年的开始时间大体一致。但是,汉人新年和藏人新年并不一直同时。这是因为二者各自体系对插入闰月和判定每月的起始时间和月份长度有着自己的计算方法。在西藏,蒙古月份也交替指藏月份。即使今天,这两种表示法也在交互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