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我们的能力

我们是否真的认为可能实现的所有这些,以及是否有能力实现它,我们并没有讨论太多。这涉及到佛性的整个讨论,佛性基本上是指,我们都有转化成佛陀的因子。这主要是涉及到心的特质。

我们是否有能力理解事物? 是的。我们是否能对事物恒常觉知?好吧,我们可以在特定时段觉知一些东西,所以这种时间是否可以增加?是的。我们可以用禅修和熟稔来将它增加,但是最基本的,其成功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兴趣和动机。它必须对我们很重要,跟我们有关。

这就像当你去逛商店的时候,你意识到你手上有多少钱,因为你不可能花多于手上所有的。其他时候,当你坐在家里,你口袋里有多少钱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不相关的,你也不在乎。同样地,当我们审视教法,他们需要与我们息息相关。为了感受到它的相关性,我们需要理解它们的功能,以及为什么它们很重要。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在乎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我们在乎我们自己,以及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和所经验的事情。

关心我们自己

当针对他人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更容易的理解这种在乎态度的作用。如果我们不在乎他人,那么,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他们是否喜欢,这都没关系。但是如果我认为他们很重要,那么,我将会考虑,我的行为将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需要对自己也有同样的关心,所以,如果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了,而不把宝贵的生命利用起来,在某一时刻,我会带着浪费掉生命这个巨大的遗憾而死去。

我们也可以将其引导至日常生活之中。我在乎我是如何培养我的孩子,我在乎我是如何做我的工作,我在乎我的身心健康状态。正是用这种态度,我们要让教法变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慢慢地,通过把教法牢记于心,我们将能够记住它,如果不是所有时候都能记得,那么,至少大部分的时候要记得。禅修是一个了解我们自己的方法,通过熟习教法一遍又一遍,使之成为我们心里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之后我们甚至无需付诸任何努力就可以记住它们。

如果我们确信我们能够获得这些见解,那么,我们将一门心思全力以赴。如果我们对此不确信,那就像是张开我们的双臂,试图去飞:何必去试呢?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解脱或者证觉意味着什么,但当对死亡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避免浪费生命时,我们会有长期目标,了解这一点,并为此付诸一些努力。

悲心禅修

现在,我们准备好了进行该过程的第三步骤:禅修。为了介绍这个课题,伟大的藏传佛教大师宗喀巴大师,写下了很多有帮助的建议。在《道次第略示》中,他写到,为了禅修,我们需要“辨认出我们试着去实现的心境的因子是什么。”所以,譬如我们想要去发展慈悲,我们就要知道,让它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这是所依的原则——为了使他人能够摆脱苦难和苦难的原因(佛教中对悲悯的定义),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与他人是息息相关的。否则,我们将根本不会在乎他们。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的整个存活是依赖于辛苦工作和善待他人的,这些人包括生产我的食物的人,给我们修建道路的人,等等。请记住,为创造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他们所做出的一切。我们产生感激和赞赏之情。当真诚而深刻的感受到此时,我们的感激会自然带来一种温暖的爱,因为这种爱,我们高度珍惜他们,如果有任何糟糕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对之感到难过。这导致了慈爱:希望他们快乐的愿望,以及希望他们拥有快乐的起因。但当我们看到,他们不快乐而遭受所有各种苦难时,我们产生悲心。我们的悲心的产生,是靠着以适当的顺序进行的所有这些步骤。

悲心还取决于舍离,这里指的是,认识到我们自己的苦难,以及摆脱这些苦难的决心,然后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苦难和相同的愿望。舍离,准确地来说,就是摆脱苦难的决心。悲心,很显然,针对他人的苦难而具有的决心,取决于首先对自己也具有同样的决心。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禅修中尝试产生悲心,所依这一点确实很重要,因为,尽管最终通过大量的修习和熟悉,我们可能产生悲心,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步骤,逐步建立我们实际上能够真诚地感受到的水平。为了真正地对悲心进行禅修,我们需要知道其将要依赖的这些步骤或成因。

宗喀巴大师继续说道,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方面,”这里是说,如果我们要发起悲心,如果我们想要每一个人都摆脱苦难,我们需要知道所有不同方面的苦难以及其起因。这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找工作或者有好吃的食物——我们还讨论所有无法自控的转世(轮回)中无处不在的苦难,以及最根本的无明和由于对真实的迷惑所导致并延续不断的轮回。对慈爱和悲悯进行禅修,你不仅仅只是坐在那里思考:“哦,太好了,我爱每一个人。” 这太含糊不清了——我们想要产生的心境是非常的具体的。宗喀巴提到所有能让我们特别产生我们想要训练的心境的事。

然后,当我们尝试去发展此心境时,什么是我们所专注的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心中该出现什么?伴随着悲心,我们专注于其他众生以及他们的苦难。而这里不只是悲心,而是针对众生平等的“大悲心”。那是极多的众生——是每一个。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视野,“我将要帮助宇宙中的每一只小虫。” 在这儿,我们讨论每个个体的心相续,由于它们的业力现在以昆虫身而存在。这并不是说,它们一直是昆虫——我们要解脱这一世身为昆虫身的众生,牠们曾经是我们的过去生母亲。而我将使我的母亲在这一生解脱,她过去生可能是一只虫。

要想象每一个个体并非易事,但是在大乘佛教徒修行中,当我们在修习的时候,我们尝试着去构想有一个巨大的受众围绕我们,而我们正缓和所有人的苦难。在许多大乘佛教佛经的开头,它描述了周围成千上万众生,从而提点了这样的视野。

拥有这种对每个众生平等的广大悲心,事实上是很不可思议的。它的基础是平等舍心,我们向所有他人敞开心胸。我们需要了解所有这些内容,才能对悲心进行适当的禅修。

此外,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心是如何与我们所专注的东西相关联的。如果我们对悲心进行禅修,我们希望他们摆脱苦难和苦难之因,而获得解脱,而这并不是希望有他人介入帮助,或者希望苦难自行消失;更应该是我们自己尝试着去帮助他们克服困境。

宗喀巴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有益的,且能够帮助我们发展悲心,以及什么是有损害的。什么事不仅能帮助我们发展悲心,并且是绝对必要的呢? 就是要相信人们是可能免于痛苦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可能的话,那我们又如何能发愿并且为之付诸努力呢? 这样做的基础是,坚信我可以摆脱苦难,并且可以帮助别人克服苦难。为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对现实的了解,什么是我们能够做到的,甚至,什么是佛陀能够做到的。什么是有害于我们发展悲心? 不仅是自我中心和自私,而且还有气馁和缺乏自信。毕竟,佛陀说过,他也不可能像把脚从荆棘上移开那般,把众生的苦难消除。即是是佛陀,也只能指明道路,人们需要自己去努力。我们又怎能期望我们能够超越佛陀呢?

简言之,如果我们不了解产生某种心境(譬如悲心)的具体细节,我们就不能走的太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开始去珍惜,禅修实际上是多么的精确和复杂。我们甚至可以称其为“心灵的科学。”

在禅修的座与座之间

宗喀巴还指出,禅修两座之间的这段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他建议去阅读不同的经文典籍,来消化我们正在禅修的内容。一方面这将坚定我们的信念,相信我们做的正是佛陀所教导的;另一方面,阅读大师曾取得的成就,将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宗喀巴大师说,我们需要通过修净化的法,建立正面的力量,并消除负面的力量。

我使用“正面的力量”一词,而不是“福德”,我认为福德一词给了个错误印象。福德听起来好像你在收集积分,如果你积攒到了100分,你赢了。我们实际上所做的,是建立正电荷,从此,你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去工作,就像手机那样。所以,对于我们的心,我们也需要修净化法,来帮助克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让你感觉你理解不了任何东西。也可能有一些情绪障碍。建立起正面的力量,以及进行很多净化禅修,使我们能够冲破这种障碍,而使我们能够获得洞察力和理解力。

在修行层面上这意味着什么?在修习层面上,这意味着:当我们试着去理解某些东西,即使像是在我们的工作中,若我们无法理解它,我们会休息一会儿。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一些不同的帮助他人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通常当你回来的时候,你的心变得更加的正面跟振奋,并且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而非沮丧,通常我们的理解力会变得更好一些。所以,不管我们是谁,一定要参与一些能够裨益他人的活动,无论是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还是拜访一下孤独的生病的亲戚,无论什么都可以。做一些正面的事情是很重要的。尽管有很多仪轨修法我们可以作,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实行是更强有力的。

检测我们的进步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私人老师,可以检测我们的进度,但是修心法门总是说,我们是自己最好的见证。我们需要问我们自己,我们是否能够集中精神,或者我们是否有很多散乱掉举——没有别人可以对此作出判断!所有的教法和修行都是旨在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让我们可以对自身下功夫。所以,审视我们是否真的生气了或者我们生气少一些了等等,我们自己是最佳的裁判。

我们需要记住的原则是,生活起伏不定,因此进步从来不是直线的。绝不是每天简单地越变越好。直至我们解脱,都会是起伏不定的。即使我们修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通常我们不会生气,有时候我们仍然会生气。但这不是泄气的理由。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努力改善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当你滑倒的时候,不要自责或者惩罚自己。达赖喇嘛尊者曾经说过,当你评估我们所取得的进步的时候,我们需要以五年作为一个时期来看,而不是一个星期。如果我们与现在对比,看一下五年前,我们是如何处理事情的,那么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进步。

结语

不需要去特定的地点进行禅修,只要是一个相对安静和干净,或甚至当这些都不具备的时候也没关系。我有一个朋友和他母亲住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基本上只有一个房间,里面有他母亲的电视机和收音机,而且当他尝试禅修或者类似的事情,他母亲会生气。坐在马桶上,是他唯一可以禅修的机会。他就这样每天坚持他的修习,这也是可以的。你不需要蜡烛或者香或者任何这种东西——它们只是“东西”。关键的是我们的心里所做的事情,而禅修是修习某一特定的心境,而这些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某些心境,当我们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的时候,甚至可能更加容易发展。当我们需要增强耐心,要看到人人都想快乐,而不是想要不快乐,有什么比拥挤的公交车更好的地方呢,难道要独自坐在房间里想象人群吗?

禅修修习重要的是,我们每天坚持不放弃。你不会忘了刷牙或者上厕所,所以你也不要忘了禅修。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生活中很固定的一部分,即是只是五分钟。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都可以做到,每天提早五分钟起床,把这一部分(禅修)放进去。这不需要太多的考验,反而它会增加很多的稳定性——不管明天将如何疯狂,你总是有时间给自己来持续。

视频: 明究仁波切 — 「打败拖拖拉拉」
请点击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图样以开启字幕。要更改字幕语言,请点击「设定」图样,然后点击「字幕」选择想要的语言
Top